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桃园煤矿所揭各个煤层的特点,将煤层分成两组进行揭煤管理.采用竖井工作面快速测压、快速施工排放钻孔和冲煤扫孔,加速瓦斯排放等施工技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深井突出煤层快速揭煤技术体系,研发了“三步法”竖井安全揭穿突出煤层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筒强突出多煤层安全快速揭煤.  相似文献   

2.
立井井筒揭穿突出煤层一旦发生突出,易造成人员伤亡,损坏井简装备、甚至使井筒报废。鹤煤集团三矿新副井井筒揭煤时,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及深孔预裂爆破增加煤层透气性等措施,使煤层内瓦斯含量短时间内快速释放出来,消除了突出危险,缩短了突出煤层揭煤工期,确保了深井严重突出煤层安全快速揭煤。  相似文献   

3.
金黄庄煤矿深井安全揭穿突出煤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缩短揭煤工期,加快成井速度,金黄庄煤矿主、副、风井井筒在揭穿深水平多层突出煤层施工中,采用距煤层法距10~15 m煤层探查,距煤层法距5 m施工抽排钻孔,进行瓦斯抽放,并压风冲煤扫孔,距煤层法距1.5~2 m远距离放炮揭穿煤层的"三步法"揭煤技术,保证了主井、副井、风井安全揭穿各煤层,减少了井筒揭煤时间。  相似文献   

4.
立井揭穿突出煤层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煤矿在新副井井筒揭穿8煤过程中,为消除突出隐患,制定并实施了新副井井筒揭露煤层方案。当井筒工作面施工至距煤层垂距15 m时打前探钻孔,查明煤层赋存情况,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根据测定结果进行瓦斯抽放。当工作面掘进距煤层垂距5.5 m时,再次施工测压钻孔,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工作面有无突出危险性。当指标均小于临界值具备震动爆破揭煤条件时,工作面掘进距煤层垂距2 m时采用震动放炮揭过煤层。按照上述施工方案与工艺顺利完成了探揭煤施工,确保了井筒揭煤安全。  相似文献   

5.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筒强突出煤层揭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桃园煤矿新副井井筒揭穿的煤层层数多、揭煤深度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大、井筒周围的地面环境严峻及参与单位多、安全技术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制定了严密有效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成功地实现了深井筒揭煤.  相似文献   

6.
立井揭穿大倾角强突出煤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北煤矿在副井揭穿B8强突煤层时,采取了井筒四周钻孔连续抽放瓦斯与水力;中孔综合治理技术,有效地消除了强突煤层的突出危险性,使副井安全揭过B8煤层,实现了立井揭穿大倾角强突出煤层技术,可供类似矿山参照实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验证的方法,研究了竖井工作面应力分布特点和突出危险分区,结果表明井筒工作面下方存在"漏斗"形采动卸压区,井筒四周存在应力集中区。同时,将竖井揭煤的工艺流程按照5个阶段来进行管理,并结合淮北祁南煤矿安全改建工程井筒揭煤工程,采用主要技术措施(预抽钻孔)、加强型措施(冲煤扫孔)和安全保障型措施(金属骨架、煤体固化等),实现了千米深井强突出煤层安全揭煤。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深立井有效揭穿低透气性煤层技术。通过快速测压、深孔预裂爆破、金属骨架、拦截抽采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成功揭穿了潘一矿第二副井4-1煤层。瓦斯抽采量提高3~4倍,瓦斯压力测定周期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减少工程投资300余万元,有效地降低了煤层突出危险性,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韩颖  曹文涛  张飞燕 《煤矿安全》2012,43(10):128-130
白羊岭煤矿15#煤层为缓倾斜突出煤层,由于受断层影响,在掘进过程中频繁面临石门揭煤。预计揭煤地点有断层发育,且均处于采掘应力叠加带。为了确保井底车场副井绕道石门揭煤过程中安全揭穿缓倾斜突出危险性煤层,提出了施工探煤孔控制煤层层位、施工瓦斯超前排放孔、排放钻孔效果检验、安全揭煤的治理模式,并进行了现场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显著,施工安全,消除了石门揭煤中的动力现象,确保了安全揭煤,矿井建设速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立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及防突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立井揭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的危险性日趋增大,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深部立井施工的当务之急.采用FLAC软件模拟计算,得出了立井工作面附近的应力分布,与现场实测煤层瓦斯参数对比分析后,得出了立井工作面附近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立井揭穿突出煤层的危险性,得到了在立井揭穿煤层过程中,穿过突出危险煤层时突出危险性最大的结论,并被几次立井煤与瓦斯突出案例所验证.设计了适合立井应力分布规律的揭穿突出危险煤层技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被芦岭新副井揭穿8,9号突出危险煤层工程实践所证明.这对立井揭穿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庆川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施工的寺河矿,年产量达千万吨以上,地质条件复杂,瓦斯涌出量大,煤层赋存厚度达6.62米,为了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在施工潘庄进风立井揭穿3#煤层时,采用了“渐近法”揭煤技术,在立井施工中,有效地防止了煤与瓦斯突出,保证了揭煤安全,加快了立井施工进度。这在对于相同的地质条件下立井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寺河矿三水沟回风立井揭煤施工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河矿西井3号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在西井三水沟回风立井揭穿3号煤层过程中,为消除突出隐患,制定并实施了三水沟回风立井井筒揭露煤层方案.当井筒工作面施工至距煤层垂距10 m时打前探钻孔,查明煤层赋存情况,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根据测定结果进行瓦斯抽放.当工作面掘进距煤层垂距2 m时,再次施工测压钻孔,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工作面有无突出危险性.当指标均小于临界值具备震动爆破揭煤条件时,采用震动放炮揭过煤层.按照上述施工方案与工艺顺利完成了探揭煤施工,确保了井筒揭煤安全.  相似文献   

13.
千米埋深特厚煤层井筒揭煤综合防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千米埋深特厚煤层立井揭煤防突和穿煤施工安全,通过建立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深孔预裂控制爆破增透抽放、效果检验和验证、中空锚杆金属骨架、远距离放炮揭煤、突出危险性预警和壁后预留排放等组成的七步法综合防突技术,从技术、施工组织、工程质量和安全防护4个环节保障施工安全。结果表明:采用深孔预裂控制爆破强化措施,抽放41 d达到区域防突要求;采用2圈中空锚杆注浆加固和壁后预留1圈排放孔等新工艺,揭煤和穿煤期间瓦斯浓度非常稳定,实现了零超限揭穿千米埋深9.8 m厚突出煤层。  相似文献   

14.
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在井筒揭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健  刘泽功 《煤炭科学技术》2012,40(2):19-21,24
针对淮南矿区井筒揭穿低透气性突出煤层施工周期长,很大程度上制约矿井采掘接替等问题。提出了利用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增加煤体透气性,提高瓦斯抽采量,缩短井筒揭煤时间的新方法。主要研究了深孔预裂爆破煤层增透防突的作用机理,模拟分析出某矿第二副井13-1煤层的爆破松动半径为4m,优化设计了井筒揭煤钻孔布置方案;现场考察了深孔预裂爆破煤层增透后瓦斯抽采纯量较爆破前增大了4倍,提高了煤层瓦斯抽采率,从而使井筒揭13—1煤层时间缩短至32d。  相似文献   

15.
下山揭穿近水平近距离煤层群防突技术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保下山掘进揭穿近水平煤层群时的安全,根据下山揭近距离近水平煤层群的赋存特点,结合杨柳矿的主井井底检修斜巷揭煤实例,提出了一套较为安全经济的下山揭近水平煤层群的防突技术方法,并顺利揭穿杨柳矿主井井底检修斜巷煤层群,实践证明下山揭近水平煤层群的防突技术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井筒揭穿突出危险煤层综合防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东煤矿煤层突出危险性分析,研究确定了井筒穿过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层时通过地面预注浆进行固化煤层,降低煤层的孔隙率和瓦斯放散初速度,提高煤体强度,使煤体不具有突出危险性,震动性爆破前巧妙将工作面施工成所揭煤层成平行,采用电磁高性能安全雷管进行远距离震动爆破,实现安全快速揭开煤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丁集煤矿煤层突出危险性分析,研究确定了井筒穿过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层时通过地面预注浆进行固化煤层,降低煤层的孔隙率和瓦斯放散初速度,提高煤体强度,使煤体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再用远距离震动放炮方法安全快速揭开煤层。  相似文献   

18.
首山一矿主采煤层为突出煤层,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且属于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困难,主要采取低抽巷向煤层施工穿层钻孔预抽瓦斯掩护煤巷掘进的区域防突措施。为提升瓦斯治理效率,从瓦斯抽采效果、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入手,考察研究低抽巷布置方式,选取合理化低抽巷布置方式,提升瓦斯治理效率,确保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9.
煤与瓦斯动力现象不仅取决于地应力、瓦斯压力和煤体强度,同时与卸压区的长短有关。文章通过对孟津煤矿主、副井揭煤情况介绍,阐述了形成自然卸压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孟津煤矿副井揭煤发生突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突出厚煤层交叉钻孔强化抽放快速揭煤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在有严重突出危险的缓倾斜厚煤层--新安煤田二1煤层实现快速揭煤,采用了交叉钻孔、巷旁隔断截流钻孔瓦斯抽放措施,并结合导硐,研究了石门的快速安全揭煤技术,结果表明这种揭煤技术可以缩短突出危险厚煤层石门揭煤的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