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研究是把红枣作为酿酒原料之一,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融合白酒固态发酵机理,使红枣不仅参与白酒生产发酵,同时,把红枣中含有的天然健康因子与白酒有机的融合,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健康白酒。  相似文献   

2.
把红枣做为酿酒原料之一,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融合白酒固态发酵机理,使红枣不仅参与白酒生产发酵,同时,把红枣中含有的天然健康因子与白酒有机的融合,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明明白白的健康白酒。  相似文献   

3.
中国白酒历经几千年仍被人们所青睐,这是白酒文化传承和健康价值的体现。白酒的发展方向是健康。本文对白酒中健康成分及其功效进行综述,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概念提供科学依据。首次提出健康白酒应该通过"内寻外加,自然强化"来实现,即一方面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白酒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并通过传统发酵过程的创新增加这些成分的含量;另一方面向白酒中合理添加其它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4.
张伟 《酿酒科技》2002,(3):108-108
引子经全国10余位著名白酒专家鉴定 ,在发酵或勾兑过程中 ,加入永生宜康后产出的白酒 ,不改变酒的原有风格 ,又可明显消除酒醉后出现的呕吐、神志不清、头痛、口干等症状 ,并能有效减轻白酒对人体肝、胃等的损伤。符合中国白酒向健康饮酒方向发展的要求 ,值得在酒类行业推广应用。在倡导健康饮酒的今天 ,如何把白酒做到低毒性 ,从而减轻对人体的损伤 ,一直是中国白酒的一大难题 ,西安力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永生 ,把生物、电子技术同传统白酒的酿制方法相结合 ,发明了永生宜康。通过大量的实验、检测证明 :在不同档次的白酒中加入1…  相似文献   

5.
主要浅析了白酒与健康的关系,让公众对白酒与健康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中国白酒中含有很多有利健康的功能因子,大量研究表明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但是喝酒有个度,过量饮酒会对机体造成大量伤害。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通过用简单易测的指标对白酒进行分析, 探讨区分固态与非固态发酵白酒的方法。方法 测定12种白酒的电导率、旋光度、吸光度等指标, 并进行12种白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酱香型固态发酵白酒电导率均值最高为64.72 μs/cm, 非固态发酵白酒的电导率均值最低为38.27 μs/cm, 通过差异性分析, 得到固态发酵白酒与非固态发酵白酒的电导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酱香型固态发酵白酒旋光度均值最高为0.050°, 非固态发酵白酒的旋光度均值最低为0.022°, 通过差异性分析, 固态发酵白酒与非固态发酵白酒的旋光度具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测得的吸光度得到了每种酒自身的指纹图谱, 经过数据计算, 得到固态与非固态发酵白酒之间的相似度均小于0.900。结论 电导率、旋光度、吸光度等可作为区分固态与非固态发酵白酒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少数消费者认为白酒没有营养、不健康、喝多无好处的现象,不少白酒专家从科学的角度告诉人们:"少喝酒、喝好酒、科学饮酒、有益健康!"近期,在"中国传统白酒与健康研讨会"上,江南大学酿酒中心主任徐岩公布了其研究团队近7年的研究成果,证实了中国传统白酒健康因子含量最高,远远超过葡萄酒。科学检测也已经证明白酒中富含种类繁多的酸、酯、醇、醛、酚类及其他芳香化合物和微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白酒标准对规范和指导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香型白酒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高白酒产品质量提供了保障。该文应用统计软件SPSS对白酒标准中规定的部分理化指标做主成分分析(PCA),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证实了标准中的理化指标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各香型白酒工艺的差别,白酒酿造工艺中包括大曲温度、发酵期、发酵容器等对影响白酒的香型和风格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并据此对我国白酒香型发展作出了初步的预判,提出“从技术上发展香型,从概念上淡化香型”的发展路线,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白酒中健康因子及其富集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饮酒”是中国白酒发展的新趋势,白酒中健康成分是当前白酒行业的研究热点。该文总结了中国浓、酱、清、芝麻香四种主要香型白酒中风味物质、矿物质及氨基酸等健康因子及其功效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归纳了目前中国白酒中健康因子富集途径,为中国白酒在健康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太白酒与健康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国优质酒太白酒采用天然微生物自然接种制成大曲,作为糖化发酵生香剂,经传统工艺、纯粮发酵、酒海和土陶坛陈酿3年以上,再精心勾兑而成,是纯天然发酵食品。太白酒含有多种微量成分,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酸类物质、酯类物质、酚类物质、吡嗪类物质等微量香味成分和微量矿物元素、氨基酸及维生素等成分;这些物质赋予太白酒较多的健康因子。白酒能治病强身,适量饮用太白酒,对健康有裨益。正确认识白酒的功能和作用,有助于倡导科学饮酒,不过量饮酒、酗酒的良好健康习惯。  相似文献   

11.
白酒承载了中国特色文化,其品质与酒中的风味物质密切相关。在白酒酿造过程中,杂醇油的生成是必然的。适量的杂醇油会使酒体更为协调;过多的杂醇油会引起酒后“上头”,给饮用舒适感带来一定影响。该文概括了酿酒酵母中杂醇油的形成机制,总结了白酒酿造过程中杂醇油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为白酒发酵过程中杂醇油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品质、风味的影响至关重要。白酒的品质与酒中微生物的研究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风味微生物更是影响白酒品质的关键因素。该文综述了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现状,主要概述了白酒发酵期间的细菌、酵母菌、霉菌的类别、作用机理及其变化过程,并揭示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下的白酒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以期深入研究微生物与白酒风味形成之间的关系且为解析白酒发酵的本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白酒酿造工艺独特,固态开放式多菌种自然发酵,不利于生产过程管理,使得白酒中含有一些不友好的物质,极大的影响了白酒的感官特征,严重者甚至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该文通过对白酒中的沉淀、异嗅物质、重金属离子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和来源进行了分析,为后期白酒中不友好物质的源头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酒的饮用舒适度是人体对所饮用酒的最直接最亲身的体验表现,它最真切的反映了酒的质量好坏。该文通过文献调研、报刊资料查阅、专家学者访研等途径对白酒舒适度研究的进展进行综合论述,并尝试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旨在为指导大健康发展背景下的白酒质量提升及一带一路下的我国白酒国际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浓香型白酒酯化液是在酯化酶技术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将酒尾、黄水、底锅水等酿造副产物中的有机酸类、醇类等在酯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富含以己酸乙酯为主的白酒香味成分的混合液。现在通过人为的控制酯化条件,利用黄水、酒尾等发酵副产物制备酯化液的反应技术在大部分白酒厂中都有应用。该文综述了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生产原料、发酵条件、应用方式和效益分析,并分析了目前酯化液研究存在的问题,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高效生产和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酒饮用冲突下的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酒在中华民族绵延两千多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已经深刻融入社会生活。近年,白酒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经过调研发现,人们主要围绕白酒的健康问题、生产过程问题、酒桌文化问题开展广泛讨论。为剖析上述三个热点问题,课题组在全国34个省、市、地区进行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1 488份。结果显示,年龄与被调查者的饮酒意愿呈负相关;白酒科普与被调查者的饮酒意愿呈正相关;饮用白酒的主要诱因是其对身心的愉悦作用,但过量饮酒造成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综上所述,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白酒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加强关于白酒知识的科普,明确白酒与健康的量效关系,讲好白酒文化故事,为实现白酒生产现代化、市场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白酒醉酒度概念的提出、白酒醉酒度评价方法的研究、不同白酒的醉酒度评价、不同醉酒度白酒对机体相关指标影响的研究以及建立白酒醉酒度评价标准的探讨,提出了"醉酒度"是影响白酒质量的重要特性,是评价人体饮用白酒后舒适性的一项关键指标,低醉酒度是白酒健康的新高度。同时,也指出,将醉酒度作为白酒评价标准的指标之一,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白酒醉酒度的提出和应用,对白酒的产品质量提升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白酒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国民健康和白酒行业健康发展,近年来,白酒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重大威胁,造成白酒行业信任危机。为此,该文从影响我国白酒安全和品质两个方面可能存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概括性控制措施及建议对策,有利于促进我国白酒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酱香型白酒中的风味物质及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香型白酒因其独特的风味、口感和有益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该文结合目前国内外酱香型白酒的研究情况,论述了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主体香成分和功能因子的研究现状,对酱香型白酒的保健功效及功能因子对人体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