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棘籽渣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棘籽渣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特性。方法以沙棘籽渣为材料,采用慢速热解技术于300、400、50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吸附剂(BC300、BC400、BC500),研究热解温度、尼泊金乙酯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生物炭的制备温度显著影响其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效果,3种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能力表现为BC500BC400BC300。此外,尼泊金乙酯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吸附效果。35℃下尼泊金乙酯初始浓度为20 mg/L时,BC500对尼泊金乙酯的去除率最高,达84.46%,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结论探明了沙棘籽渣制备生物炭吸附剂去除尼泊金乙酯的最适条件,为沙棘籽渣应用于尼泊金乙酯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荞麦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以荞麦秸秆为原料,采用慢速热解技术在300、400、500℃条件下制备荞麦秸秆生物炭吸附剂(分别记为BC300、BC400、BC500),检测其去除废水中尼泊金乙酯的效果。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荞麦秸秆生物炭的制备温度能显著影响其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效果,三种温度制备的荞麦秸秆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能力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BC500、BC400、BC300。此外,溶液中尼泊金乙酯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均能对吸附效果产生影响。45℃下,尼泊金乙酯初始浓度为20mg/L时,BC500对尼泊金乙酯的去除率最高,达98.0%。荞麦秸秆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研究结果探明了荞麦秸秆制备生物炭吸附剂去除尼泊金乙酯的最适条件,以期为荞麦秸秆应用于尼泊金乙酯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沙棘籽的资源化利用,以沙棘籽为原材料,采用慢速热解技术分别于300、400、50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吸附剂(BC300、BC400、BC500),研究其去除水中苯酚的效果。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炭的制备温度明显影响其对苯酚的吸附效果,3种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表现为BC500BC400BC300。苯酚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时间等因素均影响吸附效果。45℃下苯酚初始浓度为20mg/L时,BC500对苯酚的去除率最高,达92.1%,生物炭对苯酚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探明了沙棘籽制备生物炭吸附剂及其去除苯酚的最适条件,可为沙棘籽应用于苯酚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研究了热解温度(300℃、400℃、500℃、600℃)对生物炭吸附氨氮作用的影响,为在实际工程中利用生物炭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在1 h内即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理论最大吸附量从300℃的4.983 mg/g降至600℃的2.777 mg/g,变化趋势与阳离子交换量(CEC)正相关。温度、投加量和溶液初始pH值均显著影响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油葵秸秆(SS)、扁桃核(AH)和核桃壳(WS)3种组织结构差异较大的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在低温下(250、300、350 ℃)慢速热解制备生物炭材料,探究其性质与氨氮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和原料种类对生物炭的性质影响较大,由SS制备性质稳定的生物炭所需碳化温度低,且C元素含量高。含氧官能团含量与热解温度呈负相关,SS、AH和WS在250 ℃时制备生物炭的含氧官能团含量最高,分别为2.65、2.46和2.47 mmol/g;而300 ℃时制备的生物炭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最大(pH值=7),分别为0.9512、0.9548和0.6085 mg/g。生物炭与溶液中NH4+吸附时存在静电作用,在酸性或阳离子共存条件下,吸附量降低。生物炭和商业活性炭(AC)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模型,属于单层化学吸附,且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量高于A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工艺条件所制备的辣木籽壳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方法:以辣木籽壳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碳酸钾—Fe3O4共浸渍热解和KOH浸渍—1 000 ℃高温热解两种方法分别制备磁性辣木籽壳生物炭(Fe3O4-MOS)和改性辣木籽壳生物炭(KOH-MOS),并用XRD、SEM和FTIR对样品表面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平衡吸附法测定两种生物炭对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特性,并用动力学、热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分析对MB的吸附机理。结果:在试验所探究的条件下,Fe3O4-MOS和KOH-MOS对MB的吸附效率接近100%,且由Langmuir模型所得到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6.83,99.37 mg/g。结论:两种材料对MB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熵增、化学吸附为主的过程。Fe3O4-MOS和KOH-MOS分别展现出了良好的磁分离能力和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4℃保存的涮肉调料检测初始菌数,本批次样品菌落总数为930000cfu/g,对样品进行复合抑菌剂实验。选择甘氨酸、脱氢醋酸钠、双乙酸钠、EDTA二钠、尼泊金酯钠进行单因素实验,剂量分别为各自国标上限的25%、50%、75%、100%,实验结果认为EDTA二钠与尼泊金酯钠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佳添加量均为国标上限50%。研究抑菌剂种类对贮藏时间影响的实验,影响效果依次为:EDTA二钠>尼泊金酯钠>甘氨酸>脱氢醋酸钠>双乙酸钠。对复合抑菌剂进行正交实验,最佳方案为尼泊金酯钠添加0.0063g,ED-TA二钠添加0.0028g,甘氨酸添加0.0500g,脱氢醋酸钠添加0.0125g。实验结果菌落总数为15000cfu/g。  相似文献   

8.
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Fe2O3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尼泊金酯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纳米粉体Fe2O3经一定浓度H2SO4浸泡活化后制成纳米固体超强酸SO24-/Fe2O3,将其应用于催化合成尼泊金酯以考察催化活性。研究了纳米固体超强酸制备过程及酯化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制备条件是:1.0mol/LH2SO4、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3h。在优化反应条件下,尼泊金正丁酯收率为95.18%;尼泊金异丁酯收率为92.7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文冠果相关产业废弃物处置方法。方法:以文冠果果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进行生物炭制备条件优化,并将最优制备条件下所得生物炭用于吸附水体中亚甲基蓝,通过考察吸附影响因素,确定磷酸活化制备的文冠果果壳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并结合动力学分析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磷酸活化制备文冠果果壳生物炭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渍比(m果壳粉∶m磷酸溶液)1∶21,热解温度530 ℃,热解时间75 min。文冠果果壳生物炭吸附水体中亚甲基蓝最优条件为溶液初始pH 12.6,生物炭投加量1.0 g/L,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吸附平衡时间120 min。文冠果果壳生物炭对水体中的亚甲基蓝吸附服从准二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吸附过程由液膜扩散控制、孔隙扩散控制和吸附解析平衡3个阶段组成。结论:磷酸活化可显著提升文冠果果壳生物炭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而显著提升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方法 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选择均质压力、进风温度、进样速率3三个因素,采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因素、水平,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最佳条件。结果 沙棘籽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为:进风温度174℃、均质压力34.8 MPa、进风温度174℃、进样速率17 mL/min。在此条件下进行3三次重复实验试验,测得沙棘籽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平均值为93.25%,与预测值93.59%接近,响应面试验模型可靠性高具有较好重现性。沙棘籽油微胶囊后可以减缓沙棘籽油的氧化速率。结论 进风温度174℃、均质压力34.8 MPa、进样速率17 mL/min经最优工艺制备出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可以有效阻隔沙棘籽油与空气的接触,提升沙棘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可为改善沙棘籽油加工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RSM)对尼泊金十二醇酯进行合成制备研究。以氨基磺酸为催化剂,通过该法设计得到了尼泊金十二醇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控制十二醇的用量为0.01mol,醇与酸的摩尔投料比为1∶1.2,反应所需温度为100℃,反应所需时长为6h,氨基磺酸的投料量是对酸投料量的10%,酯收率达到94.9%。  相似文献   

12.
运用响应面法对磷酸浸泡制备山楂籽粉末活性炭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及Box-Behnken设计,确定了山楂籽粉末活性炭最佳制备条件:浸泡时间37.3 h、固液比1∶1.1(1 g山楂籽粉末∶1.1 m L磷酸)、磷酸浓度72.8%、碳化时间1.6 h,炭化温度500℃。该条件下山楂籽活粉末性炭的产率为41.11%,亚甲基蓝的吸附值为14 m L。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尼泊金酯在蒸煮袋熟鱼中的防腐应用.通过对各类尼泊金单酯对引起鱼制品腐败变质常见菌的抑菌作用比较以及尼泊金单酯进行复配后抑菌试验,并应用于蒸煮袋熟鱼防腐保藏,结果表明:各种单酯的防腐能力为丁酯>丙酯>乙酯;当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尼泊金丁酯质量分数比1∶1∶3时能达到最优的抑制效果;在尼泊金复合酯质量分数为0.025%时能使蒸煮袋熟鱼在4℃的保质期比不加防腐剂的空白对照延长10 d,且不影响熟鱼制品的口感.  相似文献   

14.
为推广尼泊金乙酯、丙酯在酱油和大酱中的应用,通过对尼泊金乙酯、丙酯在酱油和大酱中使用不同剂量和按不同比例混合添加的防腐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可以得知:尼泊金乙酯和丙酯对酱油的防腐效果最佳的是尼泊金丙酯和尼泊金乙酯以2:1的比例混合使用,最大添加量为250 mg/mL;对大酱的防腐效果单一使用和混合使用效果基本相同,最大添加量为250 mg/kg.  相似文献   

15.
不同防腐剂对过氧化氢酶防腐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不同的食品防腐剂添加到由肝脏抽提制备的过氧化氢酶 溶液中,试验其防腐效果。通过对乳酸链球菌素、氯化钠、 苯甲酸钠、尼泊金复合酯、山梨酸钾的单一、组合对比防腐 买验,得到两组防腐效果好且不影响酶活的防腐剂组合 为:尼泊金复合酯(1‰)、乳酸链球菌素(0.5‰)、氯化钠 (10%)和尼泊金复合酯(3‰)、乳酸链球菌素(0.5‰)。  相似文献   

16.
以废弃小麦桔杆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经KOH改性后,用于印染废水中考马斯亮蓝(CBG)的吸附。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和拉曼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等因素对改性生物炭吸附考马斯亮蓝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经KOH改性后比表面积明显增大,吸附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SEM及比表面积分析仪对其表面形貌及孔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批次吸附试验,研究其对水中活性艳蓝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玉米芯生物炭对活性艳蓝的吸附在120 min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吸附等温线,最大饱和吸附量为80.01 mg/g。吸附热力学结果显示:玉米芯生物炭对活性艳蓝的吸附是自发的,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8.
以沙棘籽粉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优化鼠李糖脂或蔗糖酯辅助提取沙棘籽黄酮的工艺,同时 对所得黄酮类物质进行初步纯化鉴定。结果表明:适当添加该两种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沙棘籽黄酮的提取率;鼠李 糖脂辅助提取法最优条件为体积分数65%乙醇、鼠李糖脂质量分数0.33%、液料比40∶1、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 1.5 h,提取率为(5.34±0.07)mg/g;蔗糖酯辅助提取法最优条件为体积分数65%乙醇、蔗糖脂质量分数0.02%、液 料比60∶1、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1 h,提取率为(5.91±0.11)mg/g;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所得黄酮物质组分 上与传统醇提法无明显差异,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初步分离可以判断含有山奈酚。  相似文献   

19.
《广西轻工业》2019,(12):24-25
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将其在不同温度下(300,400,500,600和700℃)制备成生物炭,通过批处理平衡实验讨论溶液初始pH值和裂解温度对生物炭吸附Cr(VI)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越低,溶液初始p H越低,越有利于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六价铬的吸附。  相似文献   

20.
沙棘籽粕原花青素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棘籽粕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水作为提取溶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 h;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试验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对沙棘籽粕原花青素有较好的吸附解吸能力,60%乙醇洗脱液经浓缩至干后原花青素含量为78.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