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白菜叶上分离得到21株对乳酸链球菌素(Nisin)有抗性的乳酸菌株,采用杯碟法从中筛选得到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T0625,经鉴定该菌株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经测定,发酵液经加热处理,在低pH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不表现抑制作用。研究还证实,T0625的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不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影响。经提取纯化,确定抑菌物质为乳酸链球菌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由细菌生长曲线、电导率、胞外核酸、胞外蛋白、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活力,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综合评价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细胞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细胞保护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来分析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细胞酶活性影响。结果 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00 mg/mL和10.000 mg/mL,菌体经MIC和2 MIC处理后,其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其对肉食杆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腐生葡萄球菌被抑制的作用。SEM观察发现,经MIC乳酸链球菌素处理后的两种菌体细胞形态发生扭曲收缩、有褶皱,电导率、胞外核酸、胞外蛋白含量和AKP活力升高,而菌体的SOD与CAT活力均降低。结论 乳酸链球菌素能够改变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细胞的形态、增加膜的通透性,造成了细胞内容物的泄露,降低菌体内细胞保护酶的作用,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腐生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3.
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鹿蹄草素作用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膜通透性和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鹿蹄草素抑菌和杀菌机理。鹿蹄草素能够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16mg/mL;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0.2mg/mL。鹿蹄草素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细胞膜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鹿蹄草素作用后菌体细胞结构被破坏,细胞壁呈溶解状,菌体细胞间相互粘结,细胞与细胞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试验结果表明,鹿蹄草素的抑菌性和杀菌功能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由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的某些菌株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天然生物防腐剂,具有良好的抑菌性,可以有效地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小球菌等),尤其是细菌芽孢的生长。且因为摄入后可快速被人体中的蛋白酶消化分解为各种氨基酸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被广泛的用于食品保鲜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乳酸链球菌素的抑菌机理及其近10年来在食品保鲜领域中的应用,其中着重讨论了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乳酸链球菌素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保鲜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温度、pH、使用浓度及保存条件等对乳酸链球菌素抑 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pH会显著影 响乳酸链球菌素的活性,酸性条件下,乳酸链球菌素对温 度较稳定,随着pH的增加,温度越高,乳酸链球菌素活 性下降越显著。乳酸链球菌素对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在 温度为10℃、pH5.0的条件下100mg/kg浓度的乳酸链球 菌素在96h内可以抑制培养基中浓度为5.0×106个/mL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乳酸链球菌素Q13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MG-1(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LMG-1)的抑菌机理,本研究利用硫酸铵沉淀、超滤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对乳酸乳球菌Q13(Lactococcus lactis Q13)所产细菌素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纯化效果和分子质量,同时通过研究乳酸链球菌素Q13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细胞膜通透性、胞内酶活性及菌体形态结构等的影响,阐明乳酸链球菌素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抑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乳酸乳球菌Q13所产细菌素硫酸铵沉淀的最适饱和度为60%,硫酸铵沉淀得到粗提物超滤后仅分子质量大于10 kDa组分具有抑菌效果,将具有抑菌活性的超滤组分利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纯化后,共收集到2 个具有抑菌活性的洗脱峰,电泳图谱仅呈现出一条分子质量约为17.5 kDa的蛋白条带,分析其可能为乳酸链球菌素的多聚体形式,并将其命名为乳酸链球菌素Q13;抑菌机理实验结果显示,乳酸链球菌素Q13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MG-1的抑菌机制主要是通过在靶细胞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和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内容物外泄,胞内Na+/K+-ATP酶和碱性磷酸酶等关键酶含量降低,影响细胞正常能量代谢活动,最终诱导菌体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7.
乳酸链球菌素的稳定性及抑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琨 《食品工业》2012,(1):99-101
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的稳定性及抑菌特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种,在不同的pH值、温度、紫外线照射时间、光照时间、盐糖浓度和金属离子等条件下对乳酸链球菌素进行处理,观察其抑菌活性的变化,为乳酸链球菌素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制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鹿蹄草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生长曲线、膜通透性和扫描电镜下形态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鹿蹄草素抑菌和杀菌机理.结果表明:鹿蹄草素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杀灭作用.鹿蹄草素作用细菌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绿脓杆菌无明显变化.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鹿蹄草素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细胞结构被明显破坏,细胞壁呈溶解状,菌体细胞间相互粘结,细胞间界限变模糊;绿脓杆菌菌体细胞间界限变模糊,但并未对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造成破坏.结果分析认为,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与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结构被破坏直接相关,而鹿蹄草素对绿脓杆菌的抑制与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模拟体系中,抑菌剂或其活性成分与菌体直接接触时,可以发挥良好的抑制作用,然而,当其被添加到复杂的食物体系中使用时,相较模拟环境下的抑制效果变差。本研究旨在探索复杂的肉品体系中多组分对乳酸链球菌素和香芹酚的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菌落总数,分别探究肉中多种组分对乳酸链球菌素与香芹酚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水溶性的肌红蛋白和水不溶性的肌原纤维蛋白都对乳酸链球菌素和香芹酚的抑菌活性产生了不利影响;亚油酸对乳酸链球菌素和香芹酚的抑菌活性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多种游离氨基酸和糖原未见明显的影响。结论:较高浓度的蛋白组分和脂肪组分对乳酸链球菌素与香芹酚的抑菌活性都有负面影响,而多种游离氨基酸和糖原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酸沉淀法提取的枯草芽孢杆菌细菌素A32作用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牛津杯法、分光光度法、扫描电镜技术和电导率法、SDS-PAGE电泳法探讨细菌素A32的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结果显示,细菌素A3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菌性,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1.25 mg/mL;对指示菌的生长曲线、细胞形态结构、细胞膜渗透性、细胞膜通透性、细胞膜和细胞壁完整性、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均有影响;且随着细菌素A32质量浓度的增大,对指示菌的影响也逐渐增大。以上现象表明,细菌素A32的抑菌性主要是通过破坏革兰氏阴、阳性菌壁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使内容物外漏,进而影响菌体代谢和生长。孔道形成理论是细菌素A32对革兰氏阴、阳性菌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为细菌素A32作为绿色生物防腐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