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防治烟草花叶病的药剂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室内分别以TMV和CMV的枯斑寄主心叶烟和苋色黎为测试寄主,采用全叶法接种,对接种叶片分接种前和接种后半叶法涂几种病毒抑制剂,结果表明,病毒敌无论在接种前后涂施,对TMV和CMV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接种前在心叶烟和苋色黎上抑制率分别为69.20%和68.06%,接种后抑制率分别为67.20%和42.86%;植病灵和病毒A在接种前涂施对TMV和CMV均有较好抑制效果。达到62%(在46.74%-62.11%之间);接种后涂施抑制效果较差,小区和大田试验选用4种病毒抑制剂,对烟草蚜传病毒进行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病毒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能有效地抑制病毒的侵染,推迟病毒的发生时期,减慢病情的发展速度,平均防治效果为58.4%,其次为金叶宝防效为51.4%,2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差异达到极显著,介于匀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几种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鉴定烟草的主要病毒,包括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和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obacco vein banding mosaic virus,TVBMV),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这4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通过人工接种4种病毒试验,发现TVBMV在混合侵染中受TMV、CMV和PVY的拮抗作用。为提高4种病毒复合侵染下TVBMV的检测灵敏度,筛选出TVBMV中表达水平最高的PIPO基因,利用该基因结合TMV、CMV和PVY的CP基因,基于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并优化引物及模板的浓度,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稳定扩增获得大小分别为700、452、275和235 bp的产物。该方法实现了对多种病毒的同时检测,适用于目前大部分烟区田间病毒复合侵染的监控。  相似文献   

3.
TMV、PVY福建分离物分子鉴定及末端区域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及时准确地鉴定出病毒病原和追踪了解病毒病流行变异趋势,使用特异性引物对福建烟区病毒烟叶样品进行RT-PCR分析,分别鉴定出病毒病原为TMV和PVY.序列测定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为预期的TMV 5'末端和PVY 3'末端序列,大小分别为959和646个核苷酸,均包含末端非编码区和部分病毒功能基因蛋白编码区.将所获得的病毒末端序列与国内外报道的主要病毒分离物的同一区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TMV 5'端非编码区保守性极强,不同分离物之间部分126 kDa或183 kDa编码蛋白N端编码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异(突变),PVY外壳蛋白编码区与3'末端非编码区变异数量差异不大,变异(突变)均主要为碱基转换,环境自然选择压力对病毒基因组变异(突变)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心叶烟和三生烟对TMV的过敏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浓度的TMV溶液分别接种三生烟和心叶烟,对其产生枯斑的形态、数目和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两烟草接种TMV后产生的枯斑在形态上没有差异;心叶烟产生的全叶平均枯斑数多于三生烟,且与接种病毒浓度的相关性显著(r=0.958,p0.05);在同一浓度下,三生烟叶片上形成的小枯斑数多于心叶烟、形成的大枯斑数少于心叶烟,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水体中烟草花叶病毒的浓缩与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检验水体中TMV的浓缩和检测方法的效果,在含和不含土壤颗粒的水中加入感染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病叶汁液,然后用低速离心法和带正电荷微孔滤膜吸附法浓缩,再用接种心叶烟、普通烟K326和间接酶联法检测浓缩物中TMV存在与否。含土壤颗粒的样品的离心法浓缩物用接种心叶烟检测,同一个稀释度离心浓缩比不处理对照的枯斑数明显要多。说明离心法有一定的浓缩效果。接种K326检测法、离心浓缩法、上清液和不处理(对照)的最低检出稀释度接近,说明离心浓缩方法的回收效果较差。用酶标板间接ELISA检测,离心处理的最低检出稀释度低于离心上清液和不处理对照。推测可能原因是土壤滤出液降低酶标板吸附TMV的效率。含和不含土壤颗粒的样品吸附法浓缩物用接种心叶烟检测,同一个稀释度吸附浓缩比不处理对照的枯斑数明显要多,吸附浓缩的最低检出稀释度比不处理对照高3个稀释度,说明吸附法有一定的浓缩效果。用接种K326检测,吸附浓缩的最低检出稀释度为1:2500倍(土壤滤出液+病叶汁液)和1:5000倍(自来水+病叶汁液)。吸附滤出液检不出TMV。用酶标板间接ELISA检测,吸附处理比吸附滤出液的最低检出稀释度高5~6个梯度、比不处理对照高4个稀释度,同样说明吸附法有较好的浓缩效果和回收效果。吸附法可用于水体病毒浓缩。   相似文献   

6.
烟草中TMV、CMV和PVY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NAMAN软件对GenBank数据库中已登录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virus,CMV)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Y,PVY)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选择最保守的区域,进行相应病毒的引物设计,建立了多重RT-PCR检测烟草中TMV、CMV和PVY的技术体系。对3条扩增片段进行回收、测序和BLAST比较,结果表明多重RT-PCR所扩增的片段序列均与预期设计序列相符,同源性均在98%以上。利用多重RT-PCR对广西区132个烟草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TMV检出率为91.7%,CMV检出率为18.2%,PVY检出率为55.3%。较单一的RT-PCR,具有简便、快速和经济的特点。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相比,其检测限度高出ELISA的检测限度104级数,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与准确性。该方法可以同步快速、特异地检测出烟草中TMV、CMV和PVY病毒的侵染。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已报道的PVY 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套扩增PVY CP基因全序列和中间部分序列的寡核苷酸引物,用两套程序分别对马铃薯Y病毒普通株系(PV YO)和马铃薯Y病毒坏死株系PV YN) CP基因进行RT-PCR扩增,结果分别得到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804和301bp片段,健康植株对照中未扩增到任何产物,建立了RT-PCR检测烟草上马铃薯Y病毒的程序。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引起青岛试验田烟草脉坏死及花叶的PVY的发生规律、分子进化和系统传导特性,通过病毒病害表型,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确青岛试验田病毒病害流行规律;利用MEGA7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PVY青岛分离物的株系;通过q RT-PCR,western blotting和PVY-GFP荧光明确PVY侵染烟株的传导路径;通过不同叶位、不同症状病叶取样,利用q RT-PCR检测PVYCPm RNA相对含量,明确显症和隐症叶片的病毒含量差异,以及TMV、CMV、PVY单独、两者混合、三者混合侵染时的干扰或协生作用。结果显示:烟株成熟期,PVY与TMV和CMV混合发生严重,PVY分离物为N:O株系,未突破va基因抗性。在侵染早期,病毒从接种叶沿叶脉进入茎,开始双向运输时,先向根部移动,进而到达苗端;再扩散至上部叶,较慢移动至下部叶;最后伴随烟株生长持续向两端新生部位运输。侵染中期病株上部叶隐症现象显著,病叶症状与病毒浓度呈正相关。烟田中后期,PVY与TMV和CMV混合侵染,病毒间的干扰和协生作用导致症状复杂多变。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品种抗性鉴定试验的准确性和药效试验的靶标性。  相似文献   

9.
防治烟草花叶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室内分别以TMV和CMV的枯斑寄主心叶烟和苋色黎为测试寄主,采用全叶法接种,对接种叶片分别接种前和接种后半叶法涂施病毒敌等病毒防治剂,结果表明20%病毒敌无论在接种前还是接种后涂施对MTV和CMV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接种前在心叶烟上和苋色黎上抑制率分别为88.85%和86.77%,接种后抑制率分别为82.77%和78.57%;植病灵和病毒A在接种前涂施对TMV和MCV均有较好抑制效果,达到75%以上;接种后涂施抑制效果较差。大田实验选用3种植物病毒病的防治剂、2种杀蚜剂对烟草花叶病进行了大田防治实验,结果表明,病毒致、植病灵、病毒A对花叶病防效依次为:20.0%病毒致防效72.61%、1.5%植病灵为60.8%、2%病毒A为59.00%,其中病毒敌防效最好,并且有一定治疗作用。其它两种病毒防治剂对花叶病无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供试烟草NC89接种TMV后6 h,接种叶悬浮于By33无菌活性蛋白、无菌水中48 h,实时荧光RT-PCR检测病毒RNA复制量,结果显示:悬浮于By33蛋白50、100倍液的处理,病毒RNA复制量分别为0.302434和0.411478,低于悬浮于无菌水处理(0.438963).悬浮叶研磨接种三生烟,悬浮于By33蛋白50、100倍液处理与悬浮于无菌水处理比,枯斑抑制率分别为96.97和97.92%,与PCR榆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烟草N基因来源于粘烟草(Nicotiana glutinosa),通过特异识别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解旋酶结构引发植物的过敏性坏死反应,介导植物对该病毒的抗性。N-TMV互作是研究最早且最深入的植物-病原菌互作的模型之一。从N基因的分离、转录表达、编码产物结构及其抗TMV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陕西烟草病毒病毒原鉴定及种群区系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在陕西省烟区采集了165个样品,经过生物学测定、血清学反应(琼脂双扩散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镜观察,鉴定出5种为害烟草的病毒。其中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34份、烟草蚀纹病毒(TEV)32份、黄瓜花叶病毒(CMV)31份、马铃薯Y病毒(PVY)16份、烟草环斑病毒(TRSV)4份,分别占总标样的20.61%、19.39%、18.79%、9.7%和2.4%。TMV和CMV、TMV和TEV、TMV和PVY复合侵染各为35、2和11份,分别占总标样的21.21%、1.2%和6.67%。TEV和PVY在某些烟区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The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provides an attractive means of producing foreign peptides in plants. In this study, a TMV-based vector was designed such that a fragment encoding 15 amino acids of the poliovirus peptide (PVP) derived from the viral capsid proteins VP3 and VP1 of poliovirus type 1 Sabin was inserted downstream of the six-base 3' context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TMV coat protein (CP) gene. This design allowed readthrough at the amber stop codon, thereby producing the chimeric TMV particle with both intact CP and CP-fusion protein (CP-PVP) in Nicotiana tabacum cv. Samsun infected with the TMV vector. The TMVCP-PVP virus particle induced antibodies against PVP as well as TMVCP in mice after intraperitoneal immunization. These data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of the readthrough translation system with TMVCP for antigen presentation and vaccin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新的生物源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剂,对合成的5种壳寡糖膦酸酯进行了抗性盆栽试验研究,通过心叶烟的鉴定发现,5种药剂对TMV都具有显著的抗病效果,其中浓度为200 μg·mL-1的COS-P-3处理效果最佳,达到了90.79%的枯斑抑制率,分别比市售药剂二(辛基胺乙基)甘氨酸盐和宁南霉素提高51.8%和24.0%,显著提高了预防效果.用筛选出的抗病毒剂处理豫烟5号,烟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接种对照明显提高,而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新型壳寡糖膦酸酯COS-P-3通过诱导烟草防卫反应、提高防御酶活性,保护叶片中叶绿体合成,从而减轻病毒的侵害.  相似文献   

15.
海藻糖增强烟草对普通花叶病的抗性及其机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海藻糖能否增强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病的抗性。[方法]采用半叶枯斑法、组织化学染色法、qPCR等技术分析海藻糖对TMV钝化、预防和抑制的效果,海藻糖处理后烟叶中活性氧的含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相关抗氧化和抗病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海藻糖能够钝化TMV,对花叶病有治疗和预防的效果。海藻糖处理24 h后,烟叶中H2O2和脯氨酸含量升高,POD和SOD活性下降,APX和编码NADPH氧化酶亚基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抗病基因PR、N-LIKE基因和NtEIG-48表达增加。海藻糖处理未影响烟株的正常生长。[结论]认为海藻糖可能通过提高叶片中的H2O2含量,激活抗病基因表达而增强烟草对TMV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6.
云南烟草漂浮苗主要病毒病种类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勇  李应金 《烟草科技》2006,(11):58-61
采用三抗体夹心法和双抗体夹心法对云南省烟草漂浮苗移栽前后样本进行了病毒种类的检测。苗期采集的1400多个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云南省为害烟草漂浮苗的病毒种类主要为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占95%以上;黄瓜花叶病毒(CMV)和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包括PVY和TEV等)较少见,占5%以下。感染TMV的育苗池,烟苗带毒率大多比较高(15%~80%);管理良好的育苗棚,烟苗TMV带毒率为零或很低(低于0.5%)。在移栽后团棵期对花叶型病毒病发病率高(20%以上)的取样点采集的697个烟草花叶症状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烟草病毒病害仍以TMV为主,检出率48.1%~100%,CMV和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较少见,检出率0%~12.2%。因此,漂浮育苗苗期和移栽后大田前期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应以TMV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重庆市丰都烟区田间烟草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开展了病毒病调查,并于还苗期、伸根期、旺长期和成熟期共采集病毒病样品117份,利用TMV、CMV、PVY、TEV、PVX、TuMV和BBWV-2等7种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对其进行Dot-ELISA检测。调查发现,病毒病症状主要包括花叶、畸形、坏死斑、脉坏死、矮化和蚀纹等类型。9个调查点烟草病毒病的发病率在28%~84%,病情指数最低为6.67,最高为60.89。Dot-ELISA检测结果表明,还苗期样品未检出病毒;伸根期没有检测到PVX;旺长期和成熟期均检测到7种病毒,其中TMV和CMV的检出率较高,其次为TuMV和PVY,PVX的检出率较低。此结果表明,烟草病毒病在丰都烟区发生较普遍,且TMV和CMV为田间烟草病毒病的优势毒源。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是植物抗病毒侵染的一种自然机制。  方法  以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脉坏死株系(PVYN)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为靶向序列,构建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介导的基因沉默表达载体pTRV2-CP,转化农杆菌GV3101后,与pTRV1-GV3101混合成TRV: : CP(OD600 0.4~0.6)喷施处理剪叶后的烟苗,测定其侵染效率。人工接种PVY于对照及TRV: : CP处理的烟苗,RT-qPCR检测、表型观察和小区试验评价TRV介导的VIGS体系对PVY侵染的沉默效果。  结果  ① 与TRV: : 00相比,接种PVY 35 d时,TRV: : CP处理的烟株中PVY累积量减少了72.8%;②VIGS表达载体45 d内能有效表达;③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TRV: : CP处理对PVY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12%和73.08%。  结论  研究建立的VIGS体系能够沉默PVY CP基因的表达,有效防治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为PVY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烟田烟叶携带病毒与周边作物和杂草携带病毒的亲缘关系,利用RT-PCR克隆烟田烟叶与周边杂草和作物携带病毒外壳蛋白(CP),通过MEGA序列比对分析黔江烟田烟叶和周边杂草与作物所带病毒种类及其亲缘关系。结果显示,黔江地区烟草感染病毒有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马铃薯Y病毒(PVY);在烟田周边杂草和作物番薯、四季豆、糯米团、三悬叶钩草、杂草中检测到了TMV;自番薯、四季豆、蓬蘽、千里光、糯米团、三悬叶钩草中扩增出CMV;自番薯、四季豆、假酸浆、杂草中扩增出了PVY。进化关系分析显示,三悬叶钩草、四季豆、糯米团以及番薯为黔江烟田烟叶TMV的主要来源,蓬蘽为烟叶病毒病CMV的侵染源,假酸浆为烟田PVY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