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测定花后不同时期套袋茌梨果实的外观品质和贮藏期间果实的失重率,确定茌梨最佳套袋时期为花后 60 d。以花后60 d 套袋的茌梨果实为试材,分析了塑膜袋和无纺布袋处理的果实果皮中叶绿素含量、类黄酮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色泽相关差异基因 Pbcrt Z 基因的表达模式。套塑膜袋和无纺布袋的茌梨果实发育阶段的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未套袋果实,而类黄酮含量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花后 180 d 明显高于未套袋果实。Pbcrt Z 基因在套塑膜袋和无纺布袋果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套袋果实,花后 180 d分别为对照的 4.36 倍和 3.48 倍,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差异一致。因此,塑膜袋和无纺布套袋果实色泽呈黄绿色,未套袋果实呈现绿色,其中无纺布袋处理的果实外观品质和贮藏性明显优于塑膜袋套袋果实。  相似文献   

2.
采前套袋对茌梨果实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绿透袋和无纺布袋两种处理,研究采前套袋对采后茌梨果实质构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于花后60 d时进行套袋处理,测定贮藏过程中硬度、弹性、粘性、内聚性和咀嚼性等质构特性,并进行可溶性固形物(TSS)、乙烯释放速率、失重率、虎皮病发生率及腐烂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贮藏120 d时,未套袋果实、套绿透袋和套无纺布袋果实硬度分别下降了23.54%、42.46%、34.40%,失重率分别为20.23%、30.05%和23.30%,腐烂率分别为6.81%、61.36%和17.02%。与套绿透袋处理相比,套无纺布处理茌梨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硬度和弹性下降较缓,粘性和内聚性先升高随后保持平稳,而咀嚼性基本保持不变,但都明显高于套绿透袋果实;乙烯释放速度降低,而TSS含量明显高于套绿透袋果实,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则明显低于套绿透袋果实。套无纺布袋处理的果实其质构特性明显优于套绿透袋果实,但是综合贮藏品质次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UV-C处理对青椒色泽和生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处理对青椒色泽和生理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不同剂量UV-C处理青椒,得到最佳处理剂量,然后采用最佳剂量的UV-C(0.25 kJ/m2)处理青椒,分别将其进行常温和冷藏方式贮藏,测定青椒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和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总酚含量,同时测定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及八氢番茄红素合酶(phytoene synthase,PSY)、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opene-β-cyclase,LCYB)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UV-C处理可明显提升青椒的外观品质,减缓叶绿素降解,并降低PSY和常温贮藏下LCYB活力,进而影响青椒中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抑制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升高,从而延缓青椒转红。此外,与对照相比,UV-C处理还能降低青椒中的PPO活力,有效延缓果实褐变,并诱导酚类物质的合成,提高POD、CAT和APX活力,提高抗氧化能力。结论:UV-C处理可以延缓青椒转红,维持青椒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品质,有效延长青椒的货架期,结果可为青椒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套袋对‘马来西亚’蜜柚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套袋对‘马来西亚’蜜柚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不套袋为对照,用黄色纸袋、白色纸袋、白色无纺布袋、蓝色无纺布袋四种套袋材料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结果表明:四种套袋处理均起到保护果面,改善果实外观,提高商品果率的作用,黄色纸袋处理保护果面叶绿素的效果好于其它三种处理。四种套袋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黄色纸袋处理效果优于其它处理。套袋处理对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相同光强下,各种套袋处理的有效光量子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黄色纸袋处理的有效光量子效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种套袋处理,其它三种套袋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马来西亚’蜜柚宜用黄色纸袋套袋。  相似文献   

5.
采后水杨酸处理对早酥梨果实色泽和质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果皮黄化和果肉软化是造成早酥梨采后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了4mmol/L水杨酸(SA)真空渗透处理(3.2×104Pa)对常温贮藏条件下(25℃、RH85~90%)早酥梨果皮色泽和果肉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SA处理提高了贮藏后期果皮色度、亮度和色相角值,第14d和21d处理果实的色度值分别比同期对照高出11.3%和4.7%;SA处理延缓了果皮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抑制了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升高,处理后21d总叶绿素含量高出对照48.3%,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于对照28.9%。SA处理可延缓果实硬度和脆度的下降,抑制咀嚼度的升高,第21d处理果实硬度和脆度分别高出对照14.7%和25%。由此表明:采后SA处理能通过抑制果皮叶绿素的分解和类胡萝卜素合成来抑制果皮黄化,可通过延缓成熟和衰老进程来维持果肉脆嫩的质地。  相似文献   

6.
不同套袋材质对温室洋香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广西轻工业》2011,27(7):8-9,52
对温室洋香瓜进行了5种不同材质套袋处理(白色塑料薄膜袋、白色纸袋、牛皮纸袋、外黄内黑纸袋、无纺布袋),旨在研究不同套袋材质对洋香瓜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套袋能显著提高对瓜实蝇等病早害的防治,减少烂果率,减少果面斑点数;大多数材质的套袋能明显改善了甜瓜的外观品质,并使果色鲜亮。不同套袋材质对洋香瓜不同的内在品质指标的影响不一样,大部分材质套袋都提高洋香瓜的单果重,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实中VC的含量,但所有材质的套袋对果实的硬度及果形指数没有明显影响。经综合分析,认为纸质材质套袋是所有试验材质套袋中较理想的袋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茌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Chili)果实为材料,分析了内切-β-1,4-葡聚糖酶(EGase)基因Pb EG3和Pb EG4在果实发育及成熟衰老时期的表达模式。茌梨果实中Pb EG3和Pb EG4的基因表达量均于发育时期呈现峰值,其中,Pb EG3的基因表达量在花后70 d达到峰值0.31,花后130 d降至0.003;而Pb EG4的基因表达峰值于花后110 d出现,为0.14,花后130 d降为0.005,与EGase的活性变化趋势一致。0℃贮藏期间,茌梨果实中Pb EG3和Pb EG4的基因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二者均在采收点呈现最大值,其中Pb EG3于采后60 d表达量最低,之后表达量略有升高;而Pb EG4在贮藏期间的表达量均较低。采后乙酰水杨酸(ASA)处理能够减少茌梨果实的失重,抑制其可溶性果胶的增加,降低EGase活性,延缓纤维素的降解,从而推迟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Pb EG3和Pb EG4可能与茌梨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关,未参与其采后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8.
以翠冠梨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1.0%、1.5%和2.0%壳聚糖涂膜处理对翠冠梨果实常温货架期色泽和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延缓果实色泽变化,抑制果实果皮色泽向黄褐色转变、延缓果皮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与对照组(CK)果实相比,壳聚糖涂膜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呼吸强度均降低,能够使果实硬度和营养品质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够作为翠冠梨果实的保鲜技术以提高成熟翠冠梨采后的贮藏品质,其中1.5%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常温货架期翠冠梨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12):187-191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常温25℃和冷藏5℃)条件下,绿芦笋汁的色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Vc、总酚、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探究贮藏温度对绿芦笋汁色泽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的化学降解是绿芦笋汁贮藏期间色泽变化的主要原因,Vc、总酚和还原糖含量的降低也促使了芦笋汁色泽的变化,而氨基酸与芦笋汁的色泽无显著相关性。5℃贮藏显著抑制了绿芦笋汁叶绿素、Vc、总酚和还原糖含量的降低,抑制了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上升,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芦笋汁的绿色,维持了绿芦笋汁色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6 种果袋对清见橘橙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果袋对清见橘橙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同,单层果袋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果实成熟时,套白色单层无纺布袋的果实蔗糖含量最高,套黄色单层袋和白色单层袋的果实果糖含量均最高,套白色单层袋的果实葡萄糖含量最高。单层果袋提高了果实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酶(SS)和蔗糖磷酸合酶(SPS)的活性,以无纺布袋最为明显,而双层果袋对NI、SS、SPS活性的影响在多数测定点差异不显著。酸性转化酶(AI)活性随着果实的成熟而降低,套袋对AI活性的影响不显著。综上可知,单层果袋通过提高NI、SS、SPS的活性来提高糖含量,因此清见橘橙宜选择具有一定透光率且色泽浅的单层果袋。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氢对采后龙眼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量的活性氧是导致果蔬采后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活性最为稳定的过氧化氢作为活性氧,研究活性氧对采后龙眼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龙眼果实相比,过氧化氢处理的龙眼果实采后贮藏期间具较低的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等色素含量,较低的果肉可溶性糖、蔗糖和VC等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龙眼果皮褐变指数和果肉自溶指数,及较低的龙眼果实商品率。据此认为,活性氧在采后龙眼果实品质劣变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活性氧会促进采后龙眼果实外观品质劣变和果肉营养物质的降解,从而降低采后龙眼果实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蜂胶涂膜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蜂胶涂膜处理对苹果在(1±0.5)℃贮藏条件下的贮藏品质及采后生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胶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延缓果皮a*、C*值及花色素苷的下降,提高果实蜡质层、果皮和果肉中的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抑制果实红色的消褪;在贮藏前期(0~150 d),蜂胶处理对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延缓果实褐变速度的效果较明显,但到贮藏后期(150~180 d),蜂胶作用的效果表现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青椒为试材,研究在(8±0.5)℃下,1-MCP和硅窗袋气调对青椒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和硅窗袋气调包装均能抑制青椒果实叶绿素的降解、Vc含量的下降、电导率的增加,维持青椒果实较好的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贮藏28 d,1-MCP结合硅窗袋气调包装处理的青椒果实商品率为90.2%,效果较好;而随着时间的延长,硅窗袋包装内CO2过高,相对湿度较大,青椒果实腐烂现象增加,1-MCP处理效果显著,贮藏42 d,商品率较对照提高14.78%。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对龙眼果实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热处理对龙眼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用50℃热水处理龙眼果实10 min,晾干,用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置于(15±1)℃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实呼吸强度、失重率、果皮细胞膜相对渗透率、果皮丙二醛(MD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可溶性糖、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果皮褐变指数和果肉自溶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50℃热水处理10 min,可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呼吸强度,减少果实失重率,延缓果皮MDA含量和细胞膜相对渗透率的升高,保持较高的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和果肉TSS、TA、可溶性糖、还原糖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含量,降低果皮褐变指数和果肉自溶指数。该处理可有效延缓采后龙眼果实衰老,提高龙眼果实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5.
采收成熟度对红色甜椒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红色甜椒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红苏珊"品种为实验材料,分别采收绿熟期、微熟期、半熟期和全熟期的果实,10℃下贮藏。结果表明,贮藏35 d时全熟期采收的甜椒色泽最好,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最高,但失重率较大。半熟期果实的失重率最小,转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水平最高,蛋白质、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感官评价指数较高。微熟期果实的感官品质最好,蛋白质含量较高,但其他营养成分含量较低,失重率最大,转色欠佳。绿熟期果实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最低,转色差。综合考虑红色甜椒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目标贮藏期,当贮藏期小于21 d时,可以选用全熟期的果实;当贮藏期为21~28 d时,应该选用半熟期的甜椒;当贮藏期在28~35 d时,应该选用半熟期或微熟期的果实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16.
外源L-Arg处理对蜜橘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芋萱  曾凯芳  邓丽莉 《食品科学》2015,36(24):313-318
用100、200 μmol/L外源L-精氨酸(L-arginine,L-Arg)溶液浸泡处理蜜橘果实10 min,探讨该处理对采后蜜橘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200 μmol/L)的外源L-Arg处理可以有效抑制蜜橘果实黄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在贮藏的前28 d内,L-Arg浸泡处理能够维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各处理组之间的呼吸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适宜浓度(200 μmol/L L-Arg)的L-Arg浸泡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蜜橘果实质量损失率的增加;延缓果实总酚、抗坏血酸含量的减少,贮藏前期(0~21 d)处理组果实果肉类黄酮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贮藏后期(28~35 d)处理组果实类黄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果实。即200 μmol/L外源L-Arg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延缓采后蜜橘果实的衰老和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瑞雪’苹果为材料,对盛花期后165、180、195、210 d套袋和不套袋果实采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果实香气成分分析,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果实乙烯含量测定分析,对与香气及乙烯合成的相关基因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瑞雪’苹果果实中共检测到68种香气物质,其中套袋46种,不套袋62种。套袋果实的醛类含量要明显高于不套袋果实,酯类含量和烯类含量明显低于不套袋。套袋果实乙烯受体基因表达明显下调,乙烯含量低于不套袋果实。在套袋果实中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基因,醇脱氢酶(alcoholdehydrogenase,ADH)基因显著下调。由此推测套袋果实乙烯合成减少导致MdLOX和MdADH基因下调,影响果实香气物质的合成,进而改变苹果果实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加工的脱水香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脱水方式、光照和贮藏温度对脱水香葱的叶绿素含量、色度、过氧化物酶、叶绿素酶、脱镁螯合酶的影响规律,探究影响脱水香葱色泽稳定的因素。结果表明,与热风干燥香葱相比,冻干香葱的叶绿素含量、a*值分别是其1.59倍、84.81%。贮藏28 d时,与光照相比,避光香葱的叶绿素含量高出14.3%,a*值和ΔE值分别低于其13.13%、10.86%,过氧化物酶、叶绿素酶及脱镁螯合酶的活性更低。贮藏28 d时,与37 ℃相比,4 ℃贮藏的香葱叶绿素含量高出37.95%,a*值低于其34.53%,过氧化物酶活、叶绿素酶活及脱镁螯合酶活分别是其75.20%、66.86%、57.89%。脱水方式、光照和贮藏温度是影响脱水香葱色泽稳定的重要因素。冻干加工、4 ℃贮藏、避光等因素均显著缓解了脱水香葱的叶绿素降解,抑制了过氧化物酶、叶绿素酶、脱镁螯合酶活性的上升,从而有效地维持了脱水香葱的绿色。因此,冻干加工的脱水香葱于低温下避光贮藏,将有效地维持脱水香葱色泽的稳定性,此为其品质保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收成熟度对桃溪蜜柚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3):191-198
为选择适宜桃溪蜜柚长期贮藏的采收成熟度,以花后178、192和208 d(采收期Ⅰ、Ⅱ和Ⅲ)的果实为对象,比较了贮藏180 d内果实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期Ⅲ失重率低于其他2个时期,出汁率则高于其他2个时期;采收期Ⅰ和Ⅲ的腐烂率低于采收期Ⅱ;采收期Ⅲ的果实亮度最高,但色差指数低于Ⅱ和Ⅰ;可食率三者无差别。采收期Ⅲ的总糖含量高于采收期Ⅰ和Ⅱ;采收期Ⅱ和Ⅲ的可固含量高于采收期Ⅰ;除30 d外采收期Ⅲ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固酸比:采收期Ⅲ>Ⅱ>Ⅰ。贮藏60~90 d采收期Ⅱ和Ⅲ的VC含量较高。贮藏120 d时,采收期Ⅲ的SOD活性高于采收期Ⅰ和Ⅱ;采收期Ⅰ和Ⅲ的PPO活性高于采收期Ⅱ;采收期Ⅱ的MDA含量最高。总之,花后208 d采收且贮藏120 d内上市可维持较好的外观及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20.
褪黑素处理对枸杞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枸杞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该实验以"宁杞5号"鲜果为材料,分别用0(对照)、25、50和75μmol/L的褪黑素溶液浸泡处理,分析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色泽、硬度、固酸比、总酚含量、类黄酮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等生理与品质指标的变化,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