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使用复配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对菜籽油进行了粉末油脂制备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菜籽油粉末油脂制备的最佳配方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的配比1∶1,芯材和壁材的配比1∶5,固形物质量分数25%,乳化剂添加量3.5%。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粉末油脂的包埋率达83.72%,总含油量为21.5%,表面含油率为3.5%,产品色泽及溶解性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酶法工艺制备的大豆油和大豆蛋白作为制取粉末油脂的芯材和壁材,同时加入复配乳化剂(单甘酯-蔗糖酯1∶1)和壁材麦芽糊精,通过恒温高速搅拌、高压均质得到一种稳定的水包油(O/W)型乳状液,对其进行喷雾干燥,获得高含油、无渗油的大豆粉末油脂。通过响应面法设计实验确定水酶法制备大豆粉末油脂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麦芽糊精添加量2.6%,乳化剂添加量1.2%,酪蛋白酸钠添加量15.2%,固形物含量35.3%,乳化温度64.5℃。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出总含油率为40.18%,包埋率为94.13%,感官性状良好,复原乳状液的乳化程度较高,乳化稳定性好的大豆粉末油脂。  相似文献   

3.
以怀远石榴籽油为芯材、麦芽糊精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复合壁材、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石榴籽油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壁材的质量分数10%,麦芽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配比1∶2(质量比),乳化剂大豆卵磷脂的添加量2.0%,芯材与壁材的配比1∶1.5(质量比),喷雾干燥机进风温度185℃,出风温度75℃,进料速度25 m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81.9%。微胶囊化后的石榴籽油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大豆异黄酮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大豆异黄酮的工艺及技术。结果表明:制备大豆异黄酮微胶囊的最佳配方为壁材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质量比1∶1混合、原料液固形物含量30%、芯材与壁材比例为2∶3;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均质压力40 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100℃。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羊尾油粉末油脂最佳制备工艺,试验就壁材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组成优化,以阿勒泰羊尾油为芯材,蔗糖脂肪酸脂和单硬脂酸甘油酯复配作为粉末油脂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羊油粉末油脂。确定最佳羊油粉末油脂制备工艺为:壁材中麦芽糊精与β-环糊精质量比4︰1,蛋白质用量4%,壁材与芯材质量比4︰1,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脂肪酸酯质量比1︰4,乳化剂用量3%,均质压力30 MPa,进风温度180℃,相应的最大包埋率为89.23%。新型羊尾油脂粉末油脂的研制,为阿勒泰羊尾油的加工提供参考方向,提高阿勒泰羊尾油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先汉  叶剑芝 《食品科技》2007,32(9):175-177
对喷雾干燥法制备蜂蜜蛋白复合固体饮料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210℃、进料速率20mL/min、离心转速24000r/min,最佳配方为蜂蜜40.0%、低DE值麦芽糊精38.0%、脱脂乳粉16.4%、大豆分离蛋白1.5%、β-环状糊精4.1%,在该工艺条件下原料营养损失很小。  相似文献   

7.
新型粉末油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为壁材,椰子油和菜籽油为芯材,并加入聚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SC),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了新型粉末油脂的制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最佳配方,并确定了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90~100℃.在聚甘油酯用量0.3%(占壁材和芯材总质量),麦芽糊精与阿拉伯胶质量比4∶1,SC用量15%(占壁材和芯材总质量),固形物含量30%(壁材溶液),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3∶2,椰子油与菜籽油质量比7∶3的条件下,制得的粉末油脂表面含油率为1.19%,包埋效率为96.06%.该新型粉末油脂感官性状良好;复原乳状液的乳化程度高,乳化稳定性好;含有18.64%的油酸和4.16%的亚油酸,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蜂胶和紫苏籽油混合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超临界蜂胶与超临界紫苏籽油为芯材,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稳定剂,优化确定乳化液配方,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原料进行了微胶囊包埋。结果表明: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超临界蜂胶紫苏籽微胶囊粉末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1·5:1,壁材:芯材=2·5:1,固形物浓度为15%,稳定剂添加量5g/L;混合微胶囊粉末制备的工艺参数为:乳化温度60℃,均质时间6min,均质转速4000r/min;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粉末质地疏松,粉质细腻,包埋率达到67·63%。  相似文献   

9.
粉末化榛仁油乳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麦芽糊精和黄原胶为壁材,以蒸馏单甘酯和蔗糖脂肪酸酯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微胶囊化榛仁油粉末油脂,对榛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乳化工艺为:壁材比(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黄原胶)10:3:1、芯材/壁材1:2、复合乳化剂含量0.4%(单甘酯/蔗糖酯4:6),乳化温度75℃.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茶籽油微胶囊粉末油脂,并对产品配方和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系统分析了产品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体外释放特性。试验结果如下:最佳配方为麦芽糊精/大豆分离蛋白/阿拉伯胶质量比为1:1.5:1.5,芯材/壁材质量比为1:1.5,乳化液固形物含量为20%;喷雾干燥加热温度为180°C,进料泵速25r/min,雾化压力为0.025Mpa。茶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9.43%,产品具有较高的氧化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试验数据显示,该产品主要在肠液中释放,最终释放率为94.03%。本试验结果能为茶籽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必要理论支撑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