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明确葫芦巴浸膏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含量及不同萃取方式对葫芦巴浸膏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溶剂萃取(LL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对葫芦巴浸膏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GC-MS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3种萃取方法共鉴定出16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固相微萃取(SPME)37种、溶剂萃取(LLE)66种、同时蒸馏萃取(SDE)113种,3种方式共有的16种,具有葫芦巴浸膏特征香味成分的葫芦巴内酯3种方式均能萃取出来,比较3种萃取方法可知: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溶剂萃取(LLE)对葫芦巴浸膏中香味物质提取的更为全面,两种萃取方式共鉴定出151种。  相似文献   

2.
新疆馕包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疆馕包肉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新疆馕包肉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6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烃类15种、醛类18种、醇类9种、酮类5种、酸类4种、酯类7种、杂环及其他化合物11种。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SDE法提取到较多的烃类(19.68%)和醛类(23.7%),SPME法提取到了较多的烃类(14.48%)和醇类(11.34%)。  相似文献   

3.
水蜜桃香精挥发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川  桂永发  许永  倪朝敏  李忠任  缪明明 《应用化工》2007,36(11):1138-114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固相微萃取(SPME)两种方法对水蜜桃香精进行前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其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且对两种方法鉴定出的主要成分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从水蜜桃香精中共检出31种物质,包含有酯类11种、醇类8种、酮类5种、烯类及烷烃类3种,其中SDE鉴定出29个,SPME鉴定出20个,共同组分18个。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检测南果梨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静态顶空法(SHS)、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南果梨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检测。3种方法共检测出78种香气成分,其中SHS法检测出香气成分22种;SDE法检测出香气成分53种;SPME法检测出香气成分33种。SHS法提取出更多相对含量的酯类、醛酮类、酚类;SDE法提取出更多相对含量的醇类;SPME法提取出更多相对含量的烃类、酸类。进一步分析已确定成分发现,无论是从提取香气成分数量还是典型香气成分的充分程度来看,SDE法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豆豉鲮鱼的关键性风味成分,稳定产品品质,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豆豉鲮鱼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13种挥发性化合物,两种提取方法共同检测出来的成分有26种。对同时蒸馏萃取结果进行气相色谱-嗅闻(GC-O)检测,共确定了豆豉鲮鱼9种关键性风味成分,分别为2-正戊基呋喃、2,5-二甲基吡嗪、2-乙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十一烯醛、茴香脑、2-乙酰基吡咯、可卡醛、肉桂酸乙酯。  相似文献   

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水蒸气蒸馏(SD)3种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青金桔致香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方法共鉴定出41种致香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所得致香成分33种,同时蒸馏萃取法所得致香成分34种,水蒸气蒸馏法所得致香成分27种;3种方法得到的共有致香成分有22种。从所得青金桔主要致香成分的种类分析,3种方法所提取到的致香组分基本相同。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鸦胆子提取物中的挥发和半挥发性成分,考察了固相微萃取(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两种前处理方法,并对两种方法鉴定出的主要成分进行比较,同时也进行了卷烟加香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从鸦胆子提取物中共检出酯类、醇类、酮类、烯类及烷烃类等72种物质,其中SDE鉴定出37个,SPME鉴定出55个。鸦胆子提取物能够增加香气量,掩盖杂气,提高烟气的细腻柔和程度,是一种适宜卷烟加香的优质香原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鲜云南松露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经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5种、醛类14种、酮类12种、酸类4种、酯类2种、醇酚类10种、醚类2种、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28种。其中醛类、醇酚类和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对松露的特殊风味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GC-MS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疏毛吴茱萸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GC-MS法分析了疏毛吴茱萸挥发性成分,比较了水蒸气蒸馏、有机溶剂提取和固相微萃取法(SPME)所提的疏毛吴茱萸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月桂烯、反式-罗勒烯、顺式-罗勒烯、β-榄香烯、石竹烯、大根香叶烯、α-金合欢烯、γ-榄香烯和环十二烷己酮为主要成分,这些成分在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中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质量的78.81%、45.9%、70.1%。在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中,最主要成分是顺式-罗勒烯,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质量的44.3%和11.1%,固相微萃取法中最主要成分是大根香叶烯,占总挥发性成分质量的19.8%。水蒸气蒸馏、有机溶剂提取和固相微萃取法所提取的挥发性成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相对质量分数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以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效率较高,提取成分较完全,是提取疏毛吴茱萸挥发性成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玥琪  章慧莺  陈海涛  孙宝国  张玉玉 《精细化工》2014,31(10):1220-1228,123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鱼香肉丝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经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9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20种、醛类20种、酮类7种、酸类2种、酯类9种、醇类16种、醚类2种、酚类5种、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12种。其中,醛类、酯类和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可能对"鱼香"风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溶剂萃取法(SE)、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微波辅助-固相微萃取(MAE-SPME)联用技术等前处理方法提取草莓果实中香气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所得结果相差甚远,MAE-SPME联用技术前处理方法提取后,可鉴定到85种化合物,其中酯类53种,其他依次是醛类、酮类、醇类、酸类、醚类、烯烃、芳香烃和杂环化合物等;而用SE法、SPME法提取,分别仅鉴定到26种和16种香气物质。说明微波辅助-固相微萃取两种技术联用,是一种能较好地提取果蔬中香气物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使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对赖百当浸膏和明膏进行萃取浓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对比,此外对进口和国产的赖百当净油采用直接进样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它们的主要成分为3-苯丙酸乙酯(氢化肉桂酸乙酯)和降龙涎香醚,分别提供木香香气和龙涎香、琥珀香气。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提取分析传统烹饪无锡酱排骨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与软包装无锡酱排骨进行比较,前者共鉴定出71种化合物,后者共鉴定出76种,共同检测到的物质有31种。两者在醛类及含氮、含硫及其杂环类化合物上的差异较为显著,是两种排骨样品风味差异的主要原因,而茴香等香辛料使用量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传统烹饪与软包装无锡酱排骨风味差异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白术花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白术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7个成分,共有成分28种。水蒸气蒸馏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共有成分43种,各占其相对含量的89.89%和86.36%。3种方法提取的白术挥油存在一定差异,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白术花挥发油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固相微萃取(SPME)两种方法对莳萝酊进行前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了其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两种方法从莳萝酊中共检出62个化学物质,其中SDE检出47个,SPME检出41个,二者共同组分26个。莳萝酊的主要成分有γ-松油烯、对-伞花烃、枯敬醛,4-乙基-3-壬烯-5-炔、百里酚、香芹酚、3-甲基-4-异丙基苯酚等,和国内产的大茴香、小茴香、红茴香、藏茴香的成分明显不同。这些不同构成了莳萝的特征香味。烟草的加香实验表明,莳萝有增加香气,丰富烟香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豆豉鲮鱼的关键性风味成分,稳定产品品质,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豆豉鲮鱼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13种挥发性化合物,两种提取方法共同检测出来的成分有26种。对同时蒸馏萃取结果进行气相色谱-嗅闻检测,共确定了豆豉鲮鱼9种关键性风味成分,分别为2-正戊基呋喃、2,5-二甲基吡嗪、2-乙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十一烯醛、茴香脑、2-乙酰基吡咯、可卡醛、肉桂酸乙酯。  相似文献   

17.
SPME-GC-MS和SDE-GC-MS分析无锡酱排骨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提取分析无锡酱排骨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烃类6种、醛类19种、酮类7种、醇类9种、酚类4种、醚类2种、酸类4种、酯类7种、杂环类化合物18种。两种提取方法共同检测到的化合物有23种,包括D-柠檬烯、己醛、壬醛、糠醛、苯甲醛、苯乙醛、十六醛、2-庚酮、羟基丙酮、2-壬酮、芳樟醇、糠醇、邻甲氧基苯酚、苯乙醇、丁香酚、对烯丙基茴香醚、茴香脑、2-戊基呋喃、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5-甲基呋喃醛、2-乙酰基吡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GC/MS法提取并分析了夜合花浸膏的挥发性成分。从夜合花浸膏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成分包括2-甲基丁酸(45.32%)、橙花叔醇(22.70%)、棕榈酸(8.25%)、亚油酸(2.37%)、棕榈酸乙酯(1.58%)、亚油酸乙酯(1.32%)、γ-依兰油烯(1.26%)、十六碳烯酸(1.23%)等。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夜合花浸膏具有提高卷烟香气品质、减轻刺激性、增加回甜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化工》2019,(8):73-7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及水蒸气蒸馏方法分别提取新鲜蒜头果果皮中的挥发性成分,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百分含量。从水蒸气蒸馏中分别鉴定出9种成分,分别占总量的96.62%和99.80%,这些成分主要是为苯甲醛、α-羟基-苯乙腈、苯甲醇、4-羟甲基苯甲酸甲酯和2-羟基-丙烷腈等成分。结果表明,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得到的挥发油得率(为1.23%)较水蒸气蒸馏方法 (为0.92%)高,所鉴定出来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占总量的比例较水蒸气蒸馏方法高,因此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更适用于蒜头果果皮精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利用GC-MS联用方法分析了海南椰子水和泰国椰子水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以保留指数结合谱库检索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从2种椰子水的挥发性成分中共分析鉴定出60种化合物,其中海南椰子水41种,泰国椰子水47种,共有成分为28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