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NDZ-Ⅰ型柴油临氢降凝催化剂,已成功地应用于胜利炼油厂引进的临氢脱蜡装置。长周期工业运转结果表明:以常三线和减一线油为原料,氢活化前催化剂老化温升速度0.05—0.06℃/d,氢活化后老化温升速度0.06—0.07℃/d;第一次氢活化前运转158d,第一次氧再生前运转264d;与引进催化剂相比,产品收率高0.51—2.4%,再生前床层压力降低约196kPa,满足了临氢降凝工艺需要,年增加经济效益约415×10~4元。  相似文献   

2.
南京炼油厂20×10~4/a 柴油临氢降凝装置,采用 NDZ-Ⅱ型无胺降凝催化剂,一次开车成功。经过两个半月运转,结果很好。以常三线为原料,平衡反应温度385℃,较引进的 ZSM-5催化剂约低20℃;催化剂活性稳定,老化温升0.05℃/d,与有胺 NDE-Ⅰ型催化剂相近。标定结果表明,降凝柴油收率78.72%,粗汽油收率19.31%,产品质量合格。NDZ-Ⅱ型无胺临氢降凝催化剂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为柴油临氢降凝工艺的推广应用创出新路。  相似文献   

3.
使用新型高硅沸石催化剂(CTL-1),在进行含蜡馏分油选择裂化的同时,使C_3、C_4烯烃发生非选择性叠合.反应产物为低凝点柴油、高辛烷值汽油及以C_3、C_4为主的液化石油气.与原柴油非临氢降凝工艺相比,过程液收增加3m%以上,平衡反应温度降低15-20℃.工业装置第一周期累计运转了323d,初步验证了该工艺的优点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炼油厂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究发展的非临氢降凝工艺及催化剂,建成了国内外第一套工业规模的试验装置,装置经过一系列试运,于1984年11月9日正式进料(大庆原油常三线馏分),四小时后,即取得凝点符合要求的柴油产品(-35℃),开车一次成功. 非临氢降凝工艺过程采用具有择形裂化性能的新型分子筛催化剂,以含蜡重油(常三线、催化重油)或轻柴油为原料,将其中的蜡分子选择性地裂化掉,而其余组分基本不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重柴油(柴油)的凝点.同时,联产部分汽油和液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壳牌标准公司的催化剂D-190,DN-3100,SDD-800以及Z-5723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石化分公司柴油加氢精制-临氢降凝组合工艺装置的使用情况,包括催化剂装填、活化以及工业运转。运转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可成功地实现冬季生产低凝柴油、夏季生产优质柴油生产方案的灵活变换,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加氢/改质工艺组合满足清洁柴油的多种需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深度脱硫加氢精制、MCI、临氢降凝、催化裂化(FCC)柴油深度脱芳烃等专有技术及其组合工艺的技术特点。应用加氢精制—临氢降凝组合工艺加工劣质柴油,拓宽了柴油临氢降凝原料来源,柴油凝点可降至—35℃以下,硫脱除率达95%以上;应用加氢精制—MCI组合工艺加工FCC柴油,柴油硫含量可障至50μg/g以下,十六烷值提高8—12个单位,柴油收率达95%-98%;应用MCI—降凝组合工艺加工FCC和直馏柴油,可使柴油的凝点降至—35℃以下,十六烷值提高10个单位;应用加氢/改质—脱芳烃组合工艺、单段工艺流程加工芳烃质量分数为71.2%、十六烷值低于24的FCC柴油,在氢分压为8.0MPa、反应温度为360℃、体积空速为0.6h^-1、氢油体积比为500的条件下,柴油芳烃质量分数降至29.6%,十六烷值提高至39.8,而采用该工艺两段工艺流程可使柴油的芳烃质量分数降至16.5%,十六烷值提高至44.7。  相似文献   

7.
加氢精制-临氢降凝组合工艺应用于140万t/a柴油加氢装置上。工业应用表明,生产初期,以-20#精制柴油为目的产物,在第1反应器温度为290℃,冷高压分离罐压力为6.5 MPa的条件下,粗汽油收率为18.70%,精制柴油收率为82.00%,总液收率为100.70%。装置运行1 a后,催化剂性能较为稳定,产品分布较合理,总液收率达到100.77%。与原料油相比,产物中硫(氮)含量和凝点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由于FDW-1临氢降凝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氨性能,临氢降凝可直接与加氢精制串联,实现加氢精制-临氢降凝-段串联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原料适应性强,精制性能好,降凝效果佳,稳定性良好,是生产低凝(凝点与冷凝中分别符合-20号和-35号柴油规格指标)、 优质(硫含量<0.05%、颜色浅、安定性好)柴油的专门技术。哈尔滨炼油厂利用该工艺建成投产的0.3Mt/a工业装置,加工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已生产出合格的-35号低凝柴油。  相似文献   

9.
馏分油伴气降凝是使用一种高硅沸石催化剂(CTL-1),在含蜡馏分油进行选择裂化的同时,使伴气(LPG)中的C_3~=、C_4~=发生非选择性叠合的炼油新工艺,1987年,长岭炼油化工厂采用该工艺的一套4×10~4t/a工业装置首次成功运转.该装置以常三线馏分油和催化裂化LPG为原料,生产0号轻柴油收率为64~66m%,汽油收率为28~33m%,其余主要是以C_3、C_4为主的LPG(其中烯烃占50m%左右).第一周期累计运转了323d,催化剂再生后活性恢复良好.与原柴油非临氢降凝工艺相比,以大庆常三线为原料生产凝点大致相同的柴油时,汽油、柴油产物和总液收明显增加.在气油比(m)为0.3左右和相同的降凝深度时,伴气工艺使催化剂床层的温降降低20~30℃.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投资省和效益高的特点,已通过中国石化总公司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FDW-1催化剂,对新疆宽馏分常二线油进行了临氢降凝制取低凝柴油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宽馏分常二线油临氢降凝可以制取一20号,-35号柴油。柴油产率约63w%,液收92w%。-35号柴油冷滤点偏高,可采用降凝油切尾解决。-35号轻柴油产率51.4w%,冷滤点-32℃,所用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具有较长的运转周期,降凝柴油的凝点对所用降凝剂感受性较好,但降凝剂对降低柴油冷滤点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我国开发的非临氢降凝新工艺的发展情况及工业实践.文中分析了非临氢降凝的一些工艺特点,并与Mobil公司的MDDW工艺进行了初步比较,指出非临氢降凝具有满意的产品分布和质量,且流程简单、不需要氢气、操作方便、投资低、效益高.非临氢降凝与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及加氢精制联合,可以提高总轻质油收率、降低能量消耗.因此非临氢降凝工艺在炼油厂的含蜡馏分油加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已有三套非临氢降凝装置建成投产,另外有三套装置在设计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2.
青海格尔木炼油厂10万t/a临氢降凝装置,由于原料系青海原油的高含蜡、高含氮直馏常三线油,因此该装置采用加氢精制—加氢脱蜡两段工艺生产低硫(≤0.05%)、低凝点(冷滤点符合-35号柴油规格)的合格柴油产品。该工艺有效地缓和了柴油临氢降凝的反应条件,对提高柴油产品收率,延长催化剂使用周期及提高柴油产品的质量极为有利。该工艺对原料适应性好,扩大了生产低凝、低硫柴油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3.
介绍辽河稠油生产低凝点润滑油的组合工艺,重点报道在不适合选用传统溶剂脱蜡工艺的情况下,利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临氢降凝技术,在工业装置上采用临氢降凝,加氢补充精制串联,氢气一次通过流程,分别以RDW-1和RN-1为催化剂处理辽河稠常二,常三,减二线糠醛精制油,可降低润滑油凝点20℃以上,完善了辽河稠油以加氢脱酸-糠醛精制-临氢降凝-加氢或白土后精制的工艺流程生产低凝润滑油的加工过程,可生产出符合工艺指标的各种低凝点润滑油基础油产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生产优质低凝柴油的新技术——RICH-1临氢降凝组合工艺。该工艺较之目前工业装置应用的加氢精制-临氢降凝组合工艺,有明显的优越性,可加工催化裂化柴油、直馏柴油、轻蜡油或其混合油。当加工催化裂化柴油与轻蜡油9:1的混合油时,与原工艺相比,可提高低凝柴油收率4.39个百分点,提高石脑油馏分的芳烃潜含量12个百分点,柴油馏分的十六烷值提高2.2个单位。  相似文献   

15.
姚宗君 《加氢技术》1995,21(3):41-52
本文了3881型催化剂在胜利炼厂MDDW装置多年应用简况及大连石化公司柴油临氢降凝装置工业应用的运转情况。结果表明,该类催化剂在2.5MPa较低压力下加工大庆含蜡重柴油时,其降凝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临氢降凝工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临氢降凝技术基本特点及无胺型临氢降凝催化剂(FDW-1)在齐鲁石化公司炼油厂临氢降凝(MDDW)装置上工业应用结果以及大连石化公司、乌鲁木齐石化总厂柴油临氢降凝的经验,展望了临氢降凝技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加氢改质柴油为原料,通过临氢降凝-加氢补充精制-精密分馏工艺试生产轻质白油组分和变压器油调合组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临氢降凝-加氢补充精制-精密分馏工艺可生产出优质的芳烃质量分数小于0.2%、色度为+30号的满足NB/SH/T 0913-2015要求的轻质白油产品以及优质的低凝点、低芳烃含量、满足GB 2536-2011对T-40 ℃变压器油(通用)产品要求的调合组分。  相似文献   

18.
临氢降凝工艺以其流程简单、产品方案灵活而成为增产柴油的有效手段,而且具有氢耗低、催化剂可经多次氢活化和氧再生等特点,经济效益明显。目前国产的两大类催化剂FDW-l和RDW-l已广泛应用在生产柴油和润滑油的临氢降凝装置上,使用效果良好。为使临氢降凝工艺在炼油工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改进催化剂,发展器外再生技术,临氢降凝与加氢精制、溶剂脱蜡等工艺联合,以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50万t/a柴油加氢精制-临氢降凝组合装置所用精制催化剂DN-3100、降凝/改质催化剂SDD-800/Z-5723及后精制催化剂DN-190的器外再生情况。结果表明,再生过程中催化剂损失小,回收率达98.6%,再生烧炭率均大于90%,再生前催化剂积炭含量高,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小,再生后催化剂的质量指标全部满足加氢工艺要求;装置采用再生后催化剂生产时,反应器温升达到50℃,精制方案脱硫率达92.5%,降凝方案脱硫率达97.4%;以催化柴油为原料,按降凝方案生产时,所得产品柴油凝点为-36℃,收率为98.55%。  相似文献   

20.
柴油临氢降凝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柴油临氢降凝和加氢降凝技术及其工业应用情况,采用临氢降凝技术可以加工直馏含蜡柴油馏分油;采用加氢精制-临氢降凝一段串联工艺技术,可加工催化柴油等劣质含蜡柴油馏分,生产-35#、-20#以及-10#优质柴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