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6株生香酵母在蜂蜜酒发酵中的产酯性能进行比较,探讨生香酵母的产酯条件,为蜂蜜酒的发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异常汉逊酵母异常变种(Hansenula anomala var. anomala)1437产酯最高,为0.8431g/L;该菌株产酯开始时的乙醇浓度以5%-6%比较合适,最适pH为5,最适温度为25-28℃,装液量以40%-50%较好,连续振荡不利于产酯;接种生香酵母2d后再接入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306能促进异常汉逊酵母异常变种1437产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对产酯酵母(又称生香酵母)进行了研究,并己应用到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厂生产的“燕潮酩”酒所用的汉逊和球拟酵母是由茅台酒醅中分离得到的,它和1274(轻工业部发酵研究所编号)都是较好的产酯酵母。虽然全国各地对产酯酵母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但对汉逊、球拟和1274等产酯酵母的性能尚未见到报导,为此我们做了下列试验。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纯种与混菌发酵对野木瓜果酒品质的影响,对季也蒙毕赤酵母、异常汉逊酵母、克斯鲁假丝酵母、安琪SY酿酒酵母、安琪RW酿酒酵母、安琪B2818酿酒酵母进行纯种发酵,对季也蒙毕赤酵母和安琪SY酿酒酵母、异常汉逊酵母和安琪SY酿酒酵母、克斯鲁假丝酵母和安琪SY酿酒酵母进行混菌发酵,然后测定各组果酒的基本理化指标、香气,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酿酒酵母纯种发酵果酒的残糖、还原糖、总酸、挥发酸比混菌发酵果酒低,但酒精度较高;在9种果酒中共检出7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酯类物质的含量比较多,酯类物质含量最多。醛酮类物质含量仅次于醇类及酯类,而酸类、芳香族类、萜类及烷烃类组分的含量较少,对香气形成有益的物质在非酿酒酵母纯种发酵果酒中检出较多;在感官层面,非酿酒酵母纯种发酵果酒评分高于混菌发酵,混菌发酵高于酿酒酵母纯种发酵,其中季也蒙毕赤酵母纯种发酵果酒感官评分最高。因此,选择季也蒙毕赤酵母纯种发酵野木瓜果酒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利用从葡萄分离、纯化和筛选的产酯酵母和酿酒酵母复合发酵桃红葡萄酒,探究了果香突出与酯香浓郁的桃红葡萄酒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选出优化的复合发酵工艺条件为:产酯酵母(酯曲)和酿酒酵母(酒曲)质量比为1∶1.5,果胶酶添加质量浓度为60 mg/L,优酿丹VIB添加质量浓度为200 mg/L,发酵温度为28℃。成品酒液呈桃红色,晶亮透明,果香突出,发酵酯香明显,果香酯香协调。酒中单宁的口感细腻柔顺,圆润,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5.
以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为黄酒发酵菌种,分别考察2种酵母对18 °Bx糖化液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酿酒酵母产酒精(9.9% vol)能力强于异常汉逊酵母(6.8% vol),异常汉逊酵母产挥发酯(2.41 g/L)显著高于酿酒酵母(0.53 g/L)。比较混菌发酵途径,顺序混合发酵酒精度(8.1% vol)略低于同时混合发酵酒精度(8.7% vol),挥发酯含量(1.59 g/L)显著高于同时混合发酵(0.56 g/L)(P<0.05),结合发酵过程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结果,选择顺序混合发酵途径较为合适。通过单因素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选择主发酵温度、pH值、酵母接种量3个因素对顺序混合发酵黄酒产品的挥发酯含量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显示:顺序混合发酵黄酒的最佳参数为:发酵温度31.5 ℃,接种量1.0×107个/mL,pH 4.2。验证试验表明,在此条件下顺序混合发酵黄酒的挥发酯含量为(1.66±0.028)g/L,与预测值1.70 g/L相差不大,比酿酒酵母单独发酵提高213%。本研究为非酿酒酵母在黄酒发酵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乙酸乙酯是构成浓香型白酒香味的主要物质之一,其含量对白酒的风味和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试验在泸州大曲中分离出了8株酵母菌,经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分别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 sp.)、汉逊酵母属(Hansenula sp.)、酒香酵母属(Brettanomyces sp.)和德克酵母属(Dekkera sp.),并筛选出4#菌株为高效产酯酵母。利用此汉逊酵母进行发酵并对其产酯条件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汉逊酵母的适宜培养条件为在麦芽汁培养基中添加10%葡萄糖、0.5%乙酸、体积分数95%的乙醇5%,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3 d,摇瓶转速120 r/min,在此条件下产酯量最高可达1.479 g/L。  相似文献   

7.
从29株产酯酵母中筛选了假丝酵母、汉逊酵母、异汉逊酵母和球拟酵母等计七株,其代谢产物基本为乙酸乙酯,其它酯仅检出痕量。并将其应用于清香型白酒的生产,提高了酯香,突出了风格,并为发酵法生产乙酸乙酯和清香型酒用ADY奠定了试验基础。(汉冯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甘蔗汁为酒精发酵的原料,酿酒酵母Y01为实验菌株,采用固定化技术制备固定化酵母,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固定化酵母发酵生产酒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发酵时间、发酵液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发酵液pH值、固定化酵母保存时间、重复利用次数、不同的补料及补料方式对固定化酿酒酵母Y01的酒精产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获得固定化酿酒酵母Y01适宜的酒精发酵条件为:酒精发酵初始糖度为28°Bx,发酵液p H值为4.5-5.0,接入13%的固定化酵母细胞,32℃厌氧发酵48h。固定化酵母Y01最适重复利用次数为2次,最适保存时间为1周。在补料分批发酵中,采用一次补料方式,补充蔗糖、硫酸镁、维生素B1可促进固定化酿酒酵母Y01的高浓度酒精发酵,提高产酒率,而氯化钙的补入则无显著益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球拟酵母在白酒发酵过程中对风味物质生成量的影响,将工业酿酒酵母AY15、高产酯酿酒酵母MY15分别以不同接种体积比、不同接种顺序与球拟酵母WY2进行混合发酵,以3种酵母单独接种发酵作为对照,检测其发酵过程中发酵性能、乙酸酯及高级醇生成量的变化。在不同接种体积比试验中,高产酯酿酒酵母和球拟酵母接种体积比为1∶2时,乙酸乙酯生成量达到351.65 mg/L,比MY15菌株纯种发酵提高27.78%,且发酵周期缩短至4 d。在不同顺序接种试验中,先接种酿酒酵母AY15和MY15,再接种球拟酵母,对应的乙酸乙酯生成量分别提高了24.55%和12.78%,而异戊醇生成量分别降低了10.58%和24.24%。结果表明,酿酒酵母与球拟酵母混合发酵时,球拟酵母对酿酒酵母的产酯能力具有强化作用,且不影响酿酒酵母的产酒精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采用固定化细胞多菌种进行酒精和醋酸的双轮发酵生产保健红醋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第1阶段发酵以德氏根霉、酿酒酵母与产香酵母共固定化细胞对大米原料进行糖化和酒精发酵。结果表明,根霉与酿酒酵母、产香酵母共固定化细胞的最佳菌种量配比为4:3:2;固定化细胞粒子接入量为10%;第1阶段糖化及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33℃,发酵时间为70h。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酒曲中筛选出的一株产乙酸乙酯能力较强的酵母Y2为研究对象,利用磷脂脂肪酸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培养方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糖化液糖度4个因素对酵母Y2产酯能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对酵母Y2的产酯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酵母Y2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其脂肪酸成分以18∶1ω9c为主;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酵母菌株Y2产酯量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优化后的产酯条件为:发酵温度28 ℃,高粱糖化液糖度12 °Bx,静置培养5 d;在此最优条件下,酵母Y2产乙酸乙酯的量可达到3.47 g/L。  相似文献   

12.
刘月华  周兆梅 《中国酿造》2012,31(4):191-194
以野生山丁果为原料,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为发酵菌种,研究山丁果果酒发酵工艺。考察果汁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果汁初始pH值等因素对山丁果果酒各项指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试验,得到野生山丁果果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糖度18%、初始pH值为4.0、发酵温度24℃、酵母接种量0.4%。该工艺发酵的野生山丁果果酒酒体呈浅粉红色,清亮透明,具有新鲜山丁果清新的果香和醇厚协调的酒香,酒度12.5%、残糖1.45g/L、VC 380mg/L、酸度4.8g/L。  相似文献   

13.
以观音土曲中的一株酵母菌Y2为研究对象,将菌株Y2在发酵培养基培养后取其胞外酶,并将其运用于酯化反应体系中进行催化反应,以产酯能力为评价指标,先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菌株Y2产酯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当酵母菌接种量为4%、培养基初始pH值为5、发酵温度为30 ℃、发酵时间为4 d时,菌株Y2具有最高产酯力1.24 g/L。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利用大豆糖蜜发酵制备酒精,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糖蜜浓度、接种量、pH对发酵酒精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糖蜜发酵生产酒精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为:糖蜜浓度55g/L,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72h,接种量9%,pH5.0.在最佳条件下,大豆糖蜜发酵酒精得到的酒精度为7.3%vol.  相似文献   

15.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酿酒用曲中筛选到16株产酯能力强、形态各异的酵母菌株,从中优选产酯量最高的1株酵母菌为研究对象,进行产酯条件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较优菌株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6℃、pH值为7、培养时间18h、葡萄糖含量为4%(w/v)。对产酯酵母进行耐酒精试验结果表明,最高耐受酒精度为6%vol,有望将其应用到果酒生产中提高果酒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以金丝枣与柠檬为原料制备金丝枣柠檬复合果醋。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果汁体积比及酒精、醋酸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金丝枣(柠檬)最佳酶解工艺为:初始pH值pH 3.5(4.5),果胶酶添加量0.03%(0.02%),酶解温度均为45℃,酶解时间均为3 h。在此优化条件下,金丝枣、柠檬出汁率分别达93.90%、90.04%,二者最佳体积比为7∶3。酒精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4.0,初始糖度20°Bx,SO2含量75 mg/L,酵母菌接种量0.04%,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6 d;醋酸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4.5,初始酒精度6.0%vol,醋酸菌接种量0.06%,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7 d。在此优化条件下,金丝枣柠檬复合果醋感官评分及总酸含量分别为81.2分、18.01 g/L,复合果醋品质符合NY/T 2987—2016《绿色食品果醋饮料》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一株耐高温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HY32的木薯乙醇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Y32利用木薯发酵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5(g∶mL),发酵时间96 h,接种量11%,发酵温度40 ℃,液化时间1 h,液化温度95 ℃,液化酶添加量为20 U/g淀粉,糖化酶添加量为150 U/g淀粉,硫酸铵添加量6 g/L,初始pH=5.0。在此条件下,HY32发酵木薯酒精度可达8.90%vol,淀粉利用率与淀粉出酒率分别为87.120%和49.48%,残糖量为0.03 g/L。与未优化的初始发酵条件相比,发酵醪的酒精度提高了16.65%。  相似文献   

18.
以实验室保藏的产酯酵母菌株T6-1和耐酸酵母菌株Y2-1为试验菌株,野生火棘果和枸杞干果为原料制作保健果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接种量、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影响因子,以野生火棘果保健果酒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利用Box- 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发酵工艺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火棘果保健果酒发酵的最佳条件为产酯酵母菌株T6-1和耐酸酵母菌株Y2-1的接种比例1∶4(V/V),接种量9%,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22 ℃,发酵时间8 d。在此优化条件下,野生火棘果保健果酒的色泽鲜艳、果香浓郁、口感醇厚、整体饱满协调,酒精度为11.5%vol~12.0%vol,感官评分达到94.61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纯培养技术从山西老陈醋的酒醪中分离、筛选产酯能力较强的酵母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环境耐受性进行分析。将该菌株应用于木枣果酒的发酵,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其酿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酯能力较强的酵母菌Y14,总酯含量为(38.52±0.19)g/L,经鉴定为毛榛毕赤酵母(Pichia manshurica)。毛榛毕赤酵母Y14能够耐受乙醇体积分数8%、pH 2.5~4.5、高温39 ℃、糖度35 °Bx及SO2 200 mg/L,其酿制木枣果酒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3(g∶mL),顺序接种6%的毛榛毕赤酵母Y14和0.5%的酿酒酵母,在28 ℃环境中发酵7 d。成品枣酒的颜色呈琥珀色,酒精度为(10.5±0.12)%vol,总酯含量为(1.68±0.02)g/100 mL,枣香、酒香愉悦和谐,滋味可口。  相似文献   

20.
研究活性干酵母活化方式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 分别将活性干酵母进行不同时间(25 min、3 h 15 min、24 h 15 min)和不同级 数(两级和三级)的活化,将等量的酵母种子活化液接种到24 °Bx模拟葡萄汁中,24 ℃条件下发酵18 d。 结果表明,活化3 h 15 min的酿 酒酵母生长代谢能力强,在葡萄汁中生长繁殖迅速,耗糖快;产乙醇较多(60.88 g/L);产乙酸较少(0.77 g/L)。 进行三级3 h 15 min活化 的酵母活性高,活酵母菌浓度较大(最高4.53×107 个/mL),不同级数活化的酵母在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CO2生 成量、乙醇和乙酸含量无显著差别(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