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制度建设的核心地位将进一步凸显。针对当前我国地方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存在的总体控制制度缺位、分项操作制度不完善、基础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三大突出问题,基于对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的理论基础研究,提出了地方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的"金字塔"逻辑结构,并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水经济调节机制提出了地方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的框架,可作为我国地方推进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任波 《山西水利科技》2007,(4):73-74,77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节水型社会建设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技术体系来支撑。文中根据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特殊的水资源及用水背景,提出了五大技术体系来支撑山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五大技术支撑体系包括: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满足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水资源调配与综合信息管理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与技术体系和与全面节水管理相配套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在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是水资源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的一场深刻变革.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建立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以及有效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体系,利用市场机制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4.
北海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节水型社会体系,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围绕构建“两江三库一滩一岛多湿地”的水生态格局,通过建立机制、规划引导、注重基础、示范带动,强化节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任务.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地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吐鲁番盆地水资源现状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构建吐鲁番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认为只有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节水服务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采取开源节流并举的措施,建立高效防污的节水型社会,才能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东莞市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根据地区水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在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经济结构体系、工程技术体系、社会行为体系等方面展开了有益探索.分析试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足提出下一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巴州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巴州水资源现状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只有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节水服务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小到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等节水措施,使有限而紧缺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在庆城县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践中,提出了“合理开源、高效节流、制度约束“三大体系基本框架模式雏形,进而为全面推动和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滨江城市大多水资源丰富,但水质型缺水往往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滨江城市破解水资源发展瓶颈的主要方法,而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根据滨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的特点,通过评价指标遴选,筛选出20个评价值,组成4个相对独立的评价指标模块,并选取层次分析法作为综合分析评价手段,构建滨江城市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模型。以江阴市为实例,应用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江阴市节水型社会达到了优秀的水平。这与江阴市2015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的实际情况一致,说明所构建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为不断巩固和完善符合江阴特色的节水型社会制度框架体系,江阴市建立了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公众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2018年12月,江阴市顺利通过江苏省水利厅组织的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验收。本文梳理了江阴市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主要措施、示范工程创建情况,总结了取得的成效与特色经验,并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曦  张永丽  陈康 《人民黄河》2012,34(6):80-82
在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成都平原某市进行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结果表明:生活用水节水程度对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影响最大;缺水和不缺水是相对的,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也要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水和治污是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要把节水和治污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在满足用水需求的同时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水权转换是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宁夏和内蒙古水权转换试点实践丰富了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本文提出了构建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通过宏观调控和经济手段,建立与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建立节水工程投资长效保障机制,促进节水工程和节水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加强水权转换制度的技术支撑系统建设,为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郊区节水型农村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北京市是资源型缺水地区,农村是全市的用水大户,抓好节水型农村建设,对北京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北京节水型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标准,并从建立三级水务管理体制,计划用水、定额管理,装表计量、明确初始水权,加快节水设施建设,建立群众参与的管理体制和监测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节水型农村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节水型社会及其评价指标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阐述了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发展和评价指标体系,以试点城市云南省沾益县为例,分析了沾益县的现状节水水平,并对节水型社会相对水平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5.
宁夏节水型社会经济结构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针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加快城镇化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调整,建立与水资源承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益行业流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生态型管理--一种新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巧生  李世祥 《中国水利》2005,(13):118-120,145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而水资源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度设计的方向性、科学性、合理性.起源于森林等自然资源管理的生态型管理同样可以运用于水资源管理,而且优于其他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按照生态型管理的基本原理,首先将水资源管理过程分解为水资源开发行为、工程行为、供水行为、排水行为、废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行为等管理单元,再运用生态学规律将这些管理单元以生态产业链的形式联结起来,进行循环经济闭合方式运作,在此基础上以立法的形式将节水与防污确立为每一环节运行的基本原则,并将其纳入相关部门政绩考核的范畴,从而推动水资源的产业化管理、资源化管理以及节水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海岛地区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紧张,但现状水资源利用总体上仍停留在粗放型阶段,利用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大,为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海岛地区必然的选择。在分析海岛地区节水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节水潜力的基础上,指出海岛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应以管理制度节水为主,工程节水为次,并提出了相应的节水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统,对水资源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应用改进的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方法,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引入熵权,采用相对综合隶属度进行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分析,最后以金华市为对象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金华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全市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需要针对不同地区情况制定非平衡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节水型社会是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而进行的一项制度建设,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的产物.必须根据水权水市场理论建立水权制度,培育和发展水市场;遵循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效性规律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法则,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加强和重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通过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和水道德意识.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准确地把握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和特征,积极、稳妥协调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减少制度的变迁成本,平稳地度过制度转型的"阵痛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