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对羊毛/棉交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从对染料竭染率、染色速率和表面色深值的测定,提出了直接、酸性/直接染料的中性—浴法染色,并且通过对3羧基吡啶—1、3、5三嗪为活性基的R型棉用活性染料选择,研制了以R型活性染料为主的活性/活性、酸性/活性染料中性—浴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Tencel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同色性,选择直接染料/酸性染料一浴法工艺和活性/金属络合染料(或毛用活性染料)二浴法工艺进行染色,探讨两种工艺中染料的适用性和助剂的选择,以及工艺中的注意事项.实践表明,直接/酸性染料适合染中浅色,而活性/金属络合染料适合染色牢度较高的中深色,且染色织物同色效果好,羊毛纤维损伤少.  相似文献   

3.
锦棉、锦黏、涤棉、涤黏面料目前大多采用两浴法染色,染色工艺长,水、电、汽消耗大。而中性染料与直接染料一浴法染色工艺、高温中性固色活性染料与中性染料或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工艺只能染浅中色。文中探讨了锦棉或锦黏面料活性染料与弱酸性染料一浴两步法染色工艺、涤棉或涤黏面料活性染料与分散染料一浴两步法染色工艺,并列举了染色实例。结果表明,锦棉或锦黏面料活性染料与弱酸性染料一浴两步法染色、涤棉或涤黏面料活性染料与分散染料一浴两步法染色是可行的,工艺的关键是活性染料的选择和p H值的调节,且纯碱用量应控制在2 g/L;一浴两步法染色工艺的实施可以缩短染色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水、电、汽的消耗,减少排污。  相似文献   

4.
文中在阐述直接染料对丝光羊毛沾色效果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与天丝混纺纱的同浴染色工艺,并对染化料、原料的配比、染色工艺曲线及结果进行了分析.证明了混纺纱选择直接染料、弱酸性染料或中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是可行的.解决了其在染色中的沾色问题.成品的视觉同色效应较好、工艺简单、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印染》2016,(6)
正答:棉锦类织物通常采用二浴二步套染染色。但该工艺耗能大,排污多,产量低,成本高。因此,改二浴二步套染染色为一浴一步快速染色势在必行。一浴一步快速染色,棉锦染色同浴进行,两种纤维所用的染料既要有良好的同浴相容性,对染色条件(温度,p H值,助剂)也要有良好的同浴适应性。经选择,反应性直接染料与2∶1型中性染料配伍组合,以一浴一步快速染色工艺染深浓色棉锦类织物,可以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1染料特点(1)反应性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性能,不同于直接染料,又类似于直接染料;不同于活性染料,又类似于  相似文献   

6.
针对竹纤维及毛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采用安诺素活性染料对竹/毛混纺织物进行一浴一步法染色,通过系统研究染色过程中电解质、碱剂、固色温度、染浴、pH值等因素对同色性的影响,筛选优化工艺;并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探讨了安诺素活性染料对竹纤维及毛纤维的上染速率以及竹/毛混纺织物的染色提升性及染色牢度.实验结果表明,安诺素活性染料用于竹/毛混纺织物染色具有良好的同色性和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7.
於琴 《江苏印染》2013,(11):19-21
比较毛用活性兰纳素染料和RW型活性染料对棉/毛混纺纱卡的染色性能,探讨了RW型活性染料对棉/毛混纺纱卡的-浴染色工艺。结果表明:RW型活性染料比活性兰纳素染料得色深,匀染性好,低碱固色条件对羊毛纤维损伤小,棉/毛混纺纱卡织物强力损伤低,说明棉/毛混纺纱卡用Rw型活性染料-浴染色工艺可行,产品质量能达到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8.
棉纤维与羊毛纤维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染色工艺的不同.通过测试B型活性染料在pH值11和60℃条件下处理30 min后对棉纤维染色的固色率,以及羊毛在相同条件染色后的断裂强度,认为B型活性染料应用于棉/毛织物一浴两步法染色是可行的.通过模拟对棉/毛50150和80/20 2种混纺比织物在一浴两步法染色中pH值的控制,达到了2种纤维混纺织物同色效果.  相似文献   

9.
棉/毛混纺纱前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丝光羊毛混纺纱前处理采用酶精练工艺,在精练酶5 g/L、渗透剂JFC 3 g/L、pH值7、温度为55℃的条件下处理50 min,纱线毛效超过8.0 cm/30 min,可满足后续染整加工要求;采用双氧水漂白工艺,在双氧水质量浓度为20 g/L、pH值10、60℃的条件下处理90 min,漂后纱线亨特白度值较高,且纱线强力变化不大.碱溶解度测定结果表明,纱线羊毛组分损伤程度不大,采用ANOZOL常规活性染料一浴法染色,部分染料品种对棉、毛两组分可获得较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10.
分散/活性染料一浴法染纱工艺不如二浴法好;分散/直接染料一浴法染纱工艺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分散/交链和分散/混纺染料一浴法染纱工艺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探讨了棉/粘胶/羊绒混纺纱在弱碱条件下进行染色的可行性,并采用一浴染色法,使纱线在不被损伤的前提下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羽毛/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羽毛/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染料的选择实验,选定了适合于此种织物的混合染料,并对混合染料同浴染色浓度配比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对羽毛/棉混纺织物进行染色时,采用分别对棉纤维和羽毛纤维上染性最好而又彼此不沾色的直接染料和中性浴染色的酸性染料作为羽毛纤维织物一浴法染色的复合染料,并选定此复合染料的最佳配比为4/6.  相似文献   

13.
反应性直接染料的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浩然 《印染》2011,37(22)
近年问世的反应性直接染料,染色程序简短,染深性好,与直接染料很相似.其在碱性浴中能与纤维素纤维发生交联固着,染后只需水洗、皂洗,染色湿牢度优秀,也与活性染料相似.反应性直接染料特别适合纯棉(粘胶)织物染色,尤其适合纯棉针织物深浓色泽练、洗、染—浴一步法染色,生产效率高,且有节能减排优势.  相似文献   

14.
张梅 《印染》2013,39(8):19-21
介绍了涤棉织物分散/活性一浴一步染色工艺,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该改进工艺在中性条件下染色,可省去染涤后的还原清洗过程。在满足染色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染色时间,节约水、电、汽等能源消耗,减少污水排放,降低污水处理费用,总计节约费用2 899.12元/t纱。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毛用活性染料和棉用乙烯砜/一氯均三嗪双活性基一氯均三嗪和双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牛奶酪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进行染色初探。探讨了染料对双蛋白纤维的上染率、固着率和染色牢度,比较了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毛用活性染料不适合双蛋白纤维的染色,棉用活性染料适合双蛋白纤维的染色,且染色织物具有较好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16.
白竹炭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吉藁生产的粘胶基白竹炭纤维进行了染色方面的逐步探讨,对粘胶纤维、白竹炭纤维及竹炭/棉混纺纱线(70/30)用B型活性染料染色,比较了白竹炭纤维与粘胶纤维染色性能的差异,并找出竹炭/棉混纺纱线(70/30)用B型活性染料三原色的最佳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棉模拟交织物一浴法染色,分析了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和棉织物的上染情况,探讨了染色温度、pH值、氯化钠质量浓度对羊毛和棉浅色染色同色性的影响,以及酸性染料用量对羊毛和棉深色染色同色性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当中性固色活性染料用量0.5%(owf),pH值为5,95℃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当中性固色活性染料用量3%(owf),加入少量酸性染料,pH值为7,95℃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缩短聚乳酸(PLA)/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流程,采用一浴法染色。对分散染料上染聚乳酸纤维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乳酸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以100~110℃为最佳,染浴pH对上染率影响不大;而分散染料上染羊毛纤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羊毛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为100~110℃、pH为4~5时染色效果较好;聚乳酸/羊毛混纺织物分散染料一浴法染浅色的优化工艺为:染浴pH=5左右,染色温度100~110℃,保温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