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大米淀粉理化指标对其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动态流变仪考察了8种不同理化指标的大米淀粉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凝胶黏弹性的变化,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大米淀粉理化指标与凝胶特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大米淀粉胶凝的速度和凝胶强度主要与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淀粉胶凝速度快,凝胶强度大;大米淀粉的胶稠度的淀粉粒的膨胀度等指标对其凝胶特性影响并不显著,支链淀粉形成的凝胶其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是可逆的,随着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这种变化的不可逆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大米主要品质指标与米饭质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米饭质构特性的影响因素,对18种不同品种大米的理化特性、蒸煮特性和米饭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利用SPSS软件分析米饭质构特性与大米理化特性、蒸煮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米饭硬度与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碱消度显著正相关,与米粒宽度和胶稠度显著负相关;黏着性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胶着性与蛋白质含量、碱消度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显著负相关;咀嚼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弹性与碘蓝值呈显著正相关;恢复性与碘蓝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选用6种大米进行大米原料性质测定,并探讨其对米粉老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为24.40%、胶稠度为34.00 mm、衰减值为2 130 Pa.s、回生值为2 650 Pa.s的信阳杂交籼米制成的米粉,老化前糊化度为88.31%,老化2 h后糊化度为85.10%,老化变硬速度相对较快,且米粉品质较好.因此,具有高直链淀粉含量、硬胶稠度、高回生值特性的大米原料制成的米粉老化速度较快,老化工艺时间短,适合米粉的制作.  相似文献   

4.
确定适宜米饭加工用中晚籼稻谷的关联性指标及其阈值区间,进而为米饭主食工业化加工用中晚籼稻的筛选提供参考。以湖北省产115份中晚籼稻谷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特性(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米汤固形物和碘蓝值及胶稠度)、糊化特性,以及米饭的食味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在15项稻谷品质指标中,80%的指标的变异系数高于10%,表明所选样品处于不同的品质水平。稻谷理化及糊化特性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碘蓝值与多数RVA糊化特性指标间均显著相关,而其余4项理化特性指标(垩白粒率、垩白度、固形物、胶稠度)与RVA糊化特性指标间相关性则明显较弱,说明与稻谷理化特性指标中的其他品质指标相比,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碘蓝值与RVA糊化特性指标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米饭食味与稻谷品质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稻谷的其他品质指标,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及RVA糊化特性指标与米饭食味的相关性更强,因而更能反映出米饭的食味品质。利用稻谷品质指标与米饭食味特性指标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求和法,以及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适应米饭加工的关联性指标为直链淀粉含量及衰减值。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法将米饭食味特性分为3个等级,同时依据感官总评分的聚类分析,筛选出适宜米饭加工的稻谷样品,并确定出关联性指标的阈值区间为直链淀粉含量21%,衰减值≥1 450 mPa·s。  相似文献   

5.
综述淀粉的链结构及聚集态的变化,对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明,不同品种的淀粉的基团基本相同,但对树脂的吸水性有不同的影响。随着支链淀粉的含量增加,树脂的吸水倍率、保水性能和吸水速率具有增加;糊化淀粉的接枝共聚物的吸水性能优于颗粒淀粉的接枝共聚物。淀粉的糊化条件与不同品种淀粉中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率不同而不同;随着支链淀粉的含量增加,糊化温度降低,大约在70~90℃,一般糊化时间为0.5~2 h。扫描电镜显示,糊化淀粉的微观结构为三维网状结构。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的聚集态发生变化,由原淀粉的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形状态。淀粉的改性可改变共聚物的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综述淀粉的链结构及聚集态的变化,对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明,不同品种的淀粉的基团基本相同,但对树脂的吸水性有不同的影响.随着支链淀粉的含量增加,树脂的吸水倍率、保水性能和吸水速率具有增加;糊化淀粉的接枝共聚物的吸水性能优于颗粒淀粉的接枝共聚物.淀粉的糊化条件与不同品种淀粉中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  相似文献   

7.
以2种粳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微波处理对稻米酶活力,理化性质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经微波处理后脱支酶及α-淀粉酶活力明显下降;米饭吸水率、米汤pH值及碘蓝值、β-淀粉酶活力和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略有下降;糊化温度、最高粘度、最终粘度、破损值、胶凝值及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略有升高;而总淀粉及全部直链淀粉含量则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8.
烹饪过程高压处理可加快淀粉质食物由生变熟的速度,缩短食物加工时间,但高压会破坏淀粉颗粒结构,促使从淀粉颗粒中释放出来的直链和支链淀粉相互作用,从而对淀粉的回生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准确了解此过程对淀粉回生的具体作用,选用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窄的甘薯直、支链淀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淀粉乳浓度为10%,在0.12 MPa湿热作用不同时间,测定所得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高压对甘薯直、支链淀粉回生过程回生淀粉晶型的作用。结果表明,适度高压可促进甘薯直链、支链和混合淀粉生成较为规则的回生淀粉晶体。甘薯直链淀粉高压50 min形成回生淀粉晶体(2θ为14.6°、17.1°、18.0°、19.6°、20.9°、24.6°、26.8°);甘薯支链淀粉高压20 min形成回生淀粉晶体(2θ为20.0°、24.6°);甘薯直链+支链混合淀粉(1∶1)高压60 min形成回生淀粉晶体(2θ为19.5°、21.0°、24.3°、26.6°);甘薯直链+支链混合淀粉(2∶8)高压30 min形成回生淀粉晶体(2θ为19.7°、24.4°);甘薯直链+支链混合淀粉(4∶6)高压60 min形成回生淀粉晶体(2θ为19.1°、20.5°、24.2°、26.6°);甘薯直链+支链混合淀粉(7∶3)高压60 min形成回生淀粉晶体(2θ为14.2°、20.7°、24.2°、26.4°)。通常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低于30%,所以避免淀粉质食品回生的高压时间应少于30 min。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人工模拟稻谷储藏条件,证实了稻米在37℃和4℃交替处理的情况下,总的普鲁兰酶活力不变、活性酶活力减小、抑制酶活力增多;全部直链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逐渐增多。不溶性直链淀粉的含量与普鲁兰酶活力成负相关;不溶性直链淀粉的含量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值成正相关,其中四个样品为显著水平,一个样品接近显著水平。由此推测,不溶性直链淀粉的来源是由于稻米在代谢过程中,细胞内的普鲁兰酶作用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α—1.6葡萄糖苷键而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陈米的经济价值,通过分离陈米中的直链淀粉使其性质基本接近或优于糯米粉,为陈米的再利用提供新思路。以东北陈粳米为原料,利用配合物沉淀法分离大米淀粉中的直链淀粉,以产物米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为指标进行工艺优化,并将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米粉与原始米粉、商业糯米粉的特性进行比较。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得出最优分离条件:正丁醇与异戊醇体积比2.5∶1、溶液p H 6.58、搅拌时间10 min、分散温度96.6℃,此时产物米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3.23%,比原始米粉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80.50%,与糯米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接近。产物米粉的灰分含量增加到3.15%,而蛋白质、脂质含量分别减少到2.93%和0.19%。与原始米粉相比,产物米粉的凝沉体积减小到1.26 m L,比糯米粉的凝沉体积2.10 m L还小;产物米粉的溶解度增大至0.85%,比糯米粉的溶解度0.71%略大;产物米粉的膨润力增大至13.33%,与糯米粉的膨润力13.63%接近;产物米粉的胶稠度增加至135.00 mm,比糯米粉的胶稠度116.00 mm更大;产物米粉的保水力上升至10.72%,比糯米粉的保水力8.62%更高。在产物米粉的糊化特性中,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相比于原始米粉显著降低,而与糯米粉接近。可见,产物米粉性质接近甚至优于糯米粉。  相似文献   

11.
为扩大高直链玉米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次氯酸钠为氧化剂、醛基含量和羧基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改变次氯酸钠(有效氯)的添加量、p 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正交优化试验以确定适度氧化多醛基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适度氧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有效氯添加量0.4%、p H值8、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4 h,此条件下制备的多醛基氧化淀粉的醛基含量为1.540%,羧基含量为0.035%;优化后的多醛基氧化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的平均粒径为8.704μm,与原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平均粒径11.744μm相比较,淀粉颗粒的平均粒径减少了3.04μ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经次氯酸钠适度氧化后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热焓降低,氧化作用使淀粉分子双螺旋结构部分解聚,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结晶区发生降解。热重分析仪(TGA)测试结果显示,经次氯酸钠适度氧化后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最大分解温度升高(320.44℃),淀粉的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微波处理对稻米酶活力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种粳米品种的对象,研究了微波处理对稻米酶活力,理化性质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经微波处理后脱支酶及α-淀粉酶活力明显下降,米饭吸水率,米汤pH值及碘蓝值,β-淀粉酶活力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略有下降;糊化温度,最高粘度,最 ,破损值,胶凝值可溶性直链淀粉含中有升高;而总淀粉及人武部直链淀粉含量则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3.
粮食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对粮食的食用品质和工艺品质有直接影响,在生产和科研中常需进行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离、纯化和定量。分离的方法有温水分离法、复合体形成分离法、盐类分离法等。直链淀粉要通过反复进行重结晶来加以纯化,支链淀粉则通过用脱脂棉吸附直链淀粉或用脂肪酸处理直链淀粉等方法加以纯化。定量的方法有碘比色法和碘亲和力法等,碘亲和力法又可分为电位滴定法及电流滴定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8种大米淀粉的回生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SPSS软件对大米淀粉的理化指标与回生特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大米淀粉的回生主要是由支链淀粉的重结晶引起 直链淀粉的含量与支链淀粉重结晶成核速率有显著正相关,但与支链淀粉最终重结晶程度没有显著相关 因此可以推断直链淀粉通过参与支链淀粉晶核的形成来影响支链淀粉的重结晶过程,但不参与支链淀粉后期晶体的生长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了解2015年产于赣鄂两省早籼稻谷的品质性状,可为后期筛选影响稻谷食味品质指标及加快品质改良进程提供数据参考。对赣鄂两省82份早籼稻谷的外观品质(粒型、垩白粒率、垩白度)、理化特性(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糊化特性及食味品质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测定的21项指标中,17项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10%,说明收集的样品处于不同的品质水平,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试样的长宽比、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三等及以上要求的比例分别为43.9%、17.1%、26.8%、63.4%。对样品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其粒型、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碘蓝值、最低黏度、衰减值是影响早籼稻米综合适口性的重要指标。主成分分析法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1.5%,包含了大部分稻谷样品的品质特征。其中,第1、第2和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0.8%、13.2%和7.5%。第1主成分将湖北省和江西省的试样分为两类,湖北省产的早籼稻具有高垩白粒率、高垩白度、高直链淀粉含量、低衰减值等特点,而江西省产的早籼稻则具有低垩白粒率、低垩白度、低直链淀粉含量、高衰减值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大米淀粉理化指标对其回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8种大米淀粉的回生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SPSS软件对大米淀粉的理化指标与回生特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米淀粉的回生主要是由支链淀粉的重结晶引起。直链淀粉的含量与支链淀粉重结晶成核速率有显著正相关,但与支链淀粉最终重结晶程度没有显著相关。因此可以推断直链淀粉通过参与支链淀粉晶核的形成来影响支链淀粉的重结晶过程,但不参与支链淀粉后期晶体的生长和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不溶性直链淀粉与米饭的质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证明,大米在37℃和5—7℃交替处理的情况下,全部直链淀粉含量不变,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逐渐增加。米饭的硬度、粘性,米粉粘度曲线中的峰粘度、稠度的改变均与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有关,它们与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892、r=-0.787、r=0.955和r=0.971。在处理过程中,大米的高分子量的淀粉发生降解,中等或较小分子量的淀粉逐渐增多,降解的结果与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次粉及面粉淀粉的制备、分级与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筋粉和中筋粉及其对应的次粉进行淀粉、A淀粉、B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离提取,并对提取得到的各淀粉及分级组分进行得率、纯度和基本组分的检测比较,发现次粉打麸粉中淀粉、A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得率,低于相应的面粉中各组分的得率;次粉淀粉的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和淀粉的破损程度(B淀粉除外)均要高于相应的面粉淀粉各组分;次粉总淀粉、B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纯度低于面粉各组分的纯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为详细地报道,应用四种方法,从薯类和谷物中,分离和提纯四种直链淀粉和一种支链淀粉的样品。通过纸上层析、薄层层析和Sowbhaqya比色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等方法,鉴定其纯度和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小麦抗性淀粉的纯度,依据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的相关性,对107个小麦品种样品进行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和筛选,得到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6个品种.通过酶-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获得了比普通小麦更高的抗性淀粉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