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质常规监测采样频率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安徽省淮河蚌埠闸以上干流2个水质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用偏差分析的方法,研究确定水质常规监测采样频率的方法。对1998年以来淮河蚌埠闸以上干流和颍河干流安徽段7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常规监测数据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并对1998年以来的12个监测断面水质常规监测数据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确定水质常规监测采样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据淮委水资源保护办公室和监测中心披露,淮河干流淮南、蚌埠市区段,由于城市工业、生活污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水质逐年恶化,污染越来越严重。去年今春干旱少雨,淮河干流水量减少。3月3日9时蚌埠闸开始关闸,至3月6日闸下发生大量死鱼。3月8  相似文献   

3.
针对淮河干流污染团事件应急处置的需求,对污染团事件的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措施进行研究。构建淮河干 流中游段的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加大蚌埠闸流量、加大引江济淮流量、两者同时加大、背景调度(无引江济淮工 程)和常规调度(有引江济淮工程,但不加大流量)5 种调度方式对淮河干流污染团的应急处置效果。结果表明:从 污染团离开研究区域时间、峰值长度、峰值质量浓度等角度看,不同调度方式对污染团的处置效果有所不同;加 大蚌埠闸流量、加大引江济淮流量和两者同时加大对污染团的处置效果均比背景调度和常规调度更优。研究结 果可为淮河干流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淮河蚌埠地段处淮河中游,位于南岸的蚌埠市是一座新兴的以食品工业为主体的中型轻工业城市。根据蚌埠水文站的测量,该河段的最大流量为11600m~3/S,最小流量为0。由于淮河干流径流量的年内变化极大,在枯水季节广大的沿淮地区水源十分缺乏。为了保证淮南市的工业用水、中上游地区的农业灌溉和航运,1961年在蚌埠市上游修建了蚌埠闸,因此本河段为受人工控制的非畅流河道。在枯水期,河道的平均水面宽300  相似文献   

5.
张升  盈尚轩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8):845-846,849
以淮河干流突发性污染现象为研究对象,利用SMS软件建立颍河口至蚌埠闸段的二维水质模型,研究中采用氨氮浓度为污染物指标,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突发性污染物的一般迁移规律,进一步模拟得出在不同来水量比和污染物浓度比情况下,颍河支流对淮河干流造成的污染程度,提出预防淮河干流突发性污染的科学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淮河流域水资源污染的防治工作经过各方面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而言,淮河水质恶化仍在加剧。以淮河干流为例,通过水质评价,中游蚌埠段由1987年的三级水降为1988年四级水;淮河干流非汛期四级水的河长,1988年  相似文献   

7.
流域水体污染已成为影响岸边带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明确流域水质变化趋势是实施水体污染控制和综合治理的前提。针对流域水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监测问题,以淮河干流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流域水质监测手段的基础上,结合实测水质数据和同步Landsat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TM、OLI水质遥感监测模型,开展了2006-2017年淮河干流水体污染趋势分析。结果表明:TM、OLI水质综合污染指数遥感监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绝对误差不超过 0.17,相对误差不超过7.11%;模型计算的2006-2017年淮河干流各类污染水体面积占比变化情况与实际监测结果一致,模型可用于淮河干流水质动态监测中;将遥感影像数据与典型断面监测数据相结合,建立流域水质监测模型的思路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大尺度流域水质动态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淮南市是淮河流域重点缺水城市。目前,有自来水厂7座,生产能力为50万t/d,除翟家洼水厂源为瓦埠湖,其他水厂均以淮河干流为水源,因淮河水质污染严重,已构成对市民身体健康的直接危害,并成为制约淮南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城市寻找可靠的洁净水源已成为淮南市政府的当务之急。本文论述了选择瓦埠湖作为淮南市供水水源地,具有较高的保证率。  相似文献   

9.
淮河干流水环境评价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模糊数学法对淮河干流的鲁台子、淮南、蚌埠1996年的水质现状作出综合评价。介绍了河流水污染趋势分析的方法,并根据1991~1996年的水质监测资料,用GM(1,1)模型建模,对淮河干流鲁台子、谁市及蚌埠(吴家渡)断面的CODMn及NH3—N分枯水期及年平均作了预测,得出2000年站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0.
湘江干流衡阳段水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湘江衡阳段水质变化,在湘江衡阳段干流设置7个监测断面,经2001~2005年监测分析表明:湘江衡阳段干流重金属污染逐步减轻,营养型污染有所增加,污染逐渐由上游向下游转移,水质污染都有不同程度减轻,整体水质呈改善趋势。分析总结了水质污染变化原因,指出衡阳市养殖业的发展成为衡阳段有机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城镇人口增加是营养型污染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以淮河干流信阳段长台关、息县、淮滨三个水文站2012-2013年水质监测资料为参考,对淮河干流信阳段水质进行了评价与简单分析,并对保护淮河水资源提出了合理建议,以供水文工作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发。淮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国的1/5,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淮河干流向沿淮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供水主要集中在蚌埠闸上河段和洪泽湖两处水源地。在发生严重枯水和特别严重枯水时,淮河干流蚌埠闸上河段和洪泽湖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预防和应对蚌埠闸上河段和洪泽湖的供水危机,保障蚌埠市、淮南市城市居民生活和重要工业用水,缓解洪泽湖水生态危机,对淮河干流水量应急调度预案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流域水量应急调度实践,确定了应急调度原则、范围、水源、线路与枯水预警指标和启动条件,制定了水量应急调度预案,以期为淮河干流干旱应急水量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表征水污染状况,分析淮河蚌埠段近20年来的水质演变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水质变化与社会、经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淮河蚌埠段水质变化主要分为缓慢恶化(1983~1988年)、加速恶化(1989~1996年)和逐渐改善(1997~2003年)三个阶段,其中工业污染是影响水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对水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4.
曾昭慈 《治淮》1989,(6):27-29
排污量过大,是淮河水质产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今年元月1日至2月21日,颖河排入淮河干流的水基是2.3亿立方米,其中河南省排入的污水达6780万立方米,安徽省排入的污水达715万立方米,平均每3立方米水中有1立方米污水。由颍河口到蚌埠,汇入淮河的主要是涡  相似文献   

15.
马唐宽 《治淮》2001,(10):29-30
随着地表水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的开采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地表水,无论是量或质,都掌握得比较清楚,而对地下水却缺少研究。特别是在河流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地下水的状况如何?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程度如何?笔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以安徽省淮南至蚌埠段淮河两岸地下水开发利用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近年淮河干流的水质状况 淮河干流流经安徽省十几座重要城镇,是工农业生产、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其水质的好坏对农业生产、人民身体健康有着重大的影  相似文献   

16.
吴师 《水资源保护》2005,21(4):52-55
依据一维水质模型,估算动态纳污能力、预测污水对目标河段水质的影响。以淮河干流鲁台子—石头埠段为例,针对河段内淮南市饮用水源的水质要求,在不同的上游来水条件下,计算闸控支流污水的最大允许下泄量;预测污水团到达水源区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新乡市域范围内的卫河水系为研究对象,以年为时间轴,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卫河水系干流的11个水质监测断面多年水质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客观分析卫河的水质历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卫河干流河段的水质污染程度随河段空间位置变化而变化,个别年份水体污染严重。新乡市域卫河干流的污染程度随年际不同而变化,由于国家对环境污染的高度重视和综合治理,近年来水质污染有减轻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淮河蚌埠至临淮关段表层水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3年12月~2004年7月淮河蚌埠至临淮关段的4个断面水样进行了13个项目的分析,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各监测断面的表层水质进行评价,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了各断面的污染负荷和研究河段的主要污染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断面的水质指数不同,水质处于清洁到污染水平;各断面的污染负荷比较接近。研究河段的主要污染指标为NH3-N,在不同时期其污染负荷变化在19.73%~22.91%,其次为BOD5、CODCr和TP,冬、春、夏季其污染负荷比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淮河干流水质断面污染物年通量估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晖 《水资源保护》2004,20(6):37-39
由于用不同估算方法得出的淮河干流水质断面污染物年通量值相差悬殊,因此,应结合淮河流域水环境的具体情况,根据各方法的适用性,选取较合理的方法对淮河干流水质断面污染物年通量值作出较合理的估算。用水质参数法衡量近几年淮河污染的情况,污染物质量浓度虽呈下降的趋势,但淮河干流的水质类别未见变化;用污染物年通量值衡量近几年淮河污染情况,未出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这是因为淮河干流经过这些年来的治理,点源污染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面源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淮河干流几个代表性水质断面的污染物通量是沿程递增的。在进行CODMn、NH3 N的年通量估算时,也计算了BOD5、COD年通量,各参数年通量存在很好的一元线性相关关系,而各参数质量浓度之间并没有良好的一元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淮河污染对两岸近域地下水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淮河干流地表水和近城地下水系统监测成果,全面分析了干流污染对两岸近城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客观评价了地下水所受污染的程度,讨论了目前地下水可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