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实际含酚废水经适当预处理后进行液膜分离,可使废水中的酚由1313ppm降到28.1ppm,脱酚效率可达97.9%。对表面活性剂和膜溶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兰113B—煤油体系可代替上205—煤油体系。用重苯溶剂油代替煤油作膜溶剂,制成的乳状液,在迁移过程中稳定性很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含酚废水处理的发展动向;讨论了用廉价的TBP为萃取剂,以D370大孔树脂和矿物资源麦饭石为交换吸附剂,采用单床和混合床相结合的方法,对酚酞生产车间含酚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萃取剂与煤油及萃取剂与污水配比对除酚率的影响,并选出最佳萃取条件,使废水含酚量由750ppm降至0.5ppm以下,达到了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对麦饭石作了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了物相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GDZQ—聚苯胺酚树脂对甜菊甙提取液进行精制。一次离交后可得透光率>95%,铁含量<5ppm的溶液,干燥后得总甙含量>80%的白色粉末状产品。  相似文献   

4.
食用棉籽油在我国是一种需要量不断增长的高级油脂.由棉籽可制成的棉籽油和棉籽粕,均含有脂溶性色素棉酚(gossypol).这种物质能导致胃肠障碍,量大时引起肺出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美国规定食用棉籽粕中棉酚的含量应在450ppm以下.我国还没有采取任何限制措施.一是未将棉籽粕作为食用,二是棉籽油中所含的棉酚在精制过程中已被去除.棉酚的定量方法已有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高速液相色谱法(HPLC)的报道.但都只限于棉籽和棉籽粕,未见有用于食用棉籽油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武汉市常用食物中硒的含量,采用极谱法测定了12种食物中的硒含量(粮食类4,干豆类6,花生仁(生)1,猪肉(瘦)1),测定结果:标一米0.0597ppm,上白粉0.0992ppm,糯米0.454ppm,粟米0.141ppm,蚕豆0.154ppm,绿豆0.0598ppm,黄豆0.230ppm,红豆0.170ppm,豌豆0.118ppm,青豆0.0166ppm,猪肉(瘦)0.396ppm.与北京市食物中硒含量相比:大米中硒含量极为近似,而面粉、黄豆、猪肉中硒含量则武汉市的较高.  相似文献   

6.
FRF-1型鱼类呼吸频率测定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FRF-1型鱼类呼吸测定仪的研制及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并对七种鱼的呼吸频率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说明:水温升高或降低2~3℃;pH值从7降至5.5,浊度从25ppm升至50ppm,以及溶解氧的变化均会影响鱼的呼吸频率的变化,因而可用于水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应用于固定化生物技术的高效脱酚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获得处理煤气厂含酚废水的高效菌株,解决含酚废水中总酚降解问题.方法从哈尔滨气化厂现有生化处理系统的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筛选高效脱酚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DNA测序。建立了系统发育树.对高效脱酚菌进行了多组分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因(LmPHs)的扩增,采用生物固定化技术将高效脱酚菌固定在活性炭上,形成固定化生物活性炭(IBAC)。应用于哈尔滨气化厂煤气废水处理的中试设备中.结果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3株高效脱酚菌,其降解废水中总酚的能力均在99%以上。IBAC段进水COD的质量分数在600mg/L以下,总酚的质量分数在75mg/L以下时,IBAC段对COD和总酚的去除率可以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鉴定出这3株菌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结论对3株高效脱酚菌的继续研究可使其在含酚的污水处理等实际运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盐池泥中筛选出一株中度耐盐菌SL43。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L43与Brevi-bacterium aureum的核苷酸的同源性高达100%。SL43对邻硝基酚的降解作用实验证明,菌株SL43在以邻硝基酚为唯一氮源且浓度为0.06 g/L时,对邻硝基酚的降解率为88.2%,在邻硝基酚浓度高达0.12 g/L时降解率为28.7%。  相似文献   

9.
大米为我国人民之主食,其中的农药残留量将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1980年湖北省卫生防疫站对湖北六个地区、十八个县市的晚稻(1978年收获)的分析结果表明,124份晚稻(内均县八份为一季稻)中六六六检出率为100%,平均检出浓度为0.387ppm,超过国家暂定允许标准者26份(国家GB-53-77中规定加工粮中六六六不得超过0.3ppm,DDT不得超过0.2PPm。以下简称标准),占21.0%。最高含量9.5ppm,超过标准达30.7倍。DDT检出率为12%,平均检出浓度为0.16ppm,超过标准的有3份,最高检出浓度为1.0ppm,  相似文献   

10.
美国《消费品安全加强法》已于2009年2月10日生效,即日起,禁止向12岁及以下儿童出售按重量计含铅量超过百万分之六百(600ppm)的产品。儿童产品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三百(300ppm)的含铅量上限将于8月14日生效,并将于2011年8月14日降低至百万分之一百(100ppm),  相似文献   

11.
通过催化剂氧中毒实验进一步考察了氧对异丙醇法工业化生产甲基异丁基酮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间歇通氧和连续通氧的实验结果表明氧浓度小于1000 ppm时,由于反应体系中副产的氢气对催化剂的还原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氧的影响,催化剂为可逆失活;但当氧浓度超过3000 ppm时催化剂为不可逆失活,活性直线下降,且氧浓度越高催化剂活性下降越快。另外,实验表明氧浓度在3000 ppm和5000 ppm下,氧不仅破坏了多功能催化剂上的协同作用而且对异丙醇脱氢能力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盐池泥中筛选出一株中度耐盐菌SL43.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L43与Brevibacterium aureum的核苷酸的同源性高达100%.SL43对邻硝基酚的降解作用实验证明,菌株SL43在以邻硝基酚为唯一氮源且浓度为0.06 g/L时,对邻硝基酚的降解率为88.2%,在邻硝基酚浓度高达0.12 g/L时降解率为28.7%.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用四(邻N—甲基烟酰基)苯叶啉(TMPN_4)测定痕量铜的最适宜条件:在PH_4~5,温度为100℃时,加热10分钟反应完全。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在422nm,克分子吸光系数为2.5×10~6。铜的含量在0.0~2.5ug/2.5ml内遵守比尔定律,Fe~(3+)(8.0ppm), Fe~(2+)(8.0ppm), AI~(3+) (40.0ppm), Zn~(2+)(0.24ppm), Ca~(2+)(200ppm), Mg~(2+)(400ppm)及NaNO_3(0.1N), Na_2SO_4(0.1N),Kcl(0.1N),NaNO_2(0.1N),NaH_2PO_4(0.1N),Na_2SiO_3(0.01N)对测定不干扰,络合物中Cu(Ⅱ):TMPN_4=1:1。此法用于自来水,井水凝结水、蒸馏水中痕量铜的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用失重法、表面观察法研究了NaH2PO4、ZnSO4、十二胺在0.05 Ma2SO4溶液中对20#碳钢的协同缓蚀效应.结果发现:室温下,NaH2PO4,ZnSO4、十二胺的浓度分别为100ppm,100ppm,10ppm时,具有最佳的协同缓蚀效果.同时对其协同缓蚀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型环保农药——植物农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农药是指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的植物体及植物体的提取物,有时也包括提取物的人工合成物,在介绍了广西区主要植物农药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巴豆中农药活性物质的杀虫效果,试验表明,巴豆中的农药活性物质对蚜虫具有杀死效果,致死中量LD50(1h)--1769ppm;LD50(6h)=502ppm;LD50(24h)=302ppm。  相似文献   

16.
植物农药是指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的植物体及植物体的提取物 ,有时也包括提取物的人工合成物。在介绍了广西区主要植物农药源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巴豆中农药活性物质的杀虫效果 ,试验表明 ,巴豆中的农药活性物质对蚜虫具有杀死效果 ,致死中量 L D50 (1h) =176 9ppm;L D50 (6 h) =5 0 2 ppm;L D50(2 4h) =30 2 ppm.  相似文献   

17.
用HPLC研究了吐温80/柠檬酸钠-水液-固体系萃取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在不同比例流动相下各物质的洗脱时间,并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合理解释。讨论了被萃入吐温80固相中包括苯酚、邻氯酚、邻硝基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在内的六种酚的流动相及波长选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含沥青基活性炭上吸附酚热再生与温度的关系、数据用热重分析仪测定。结果表明,于393K 的空气中干燥,从溶液中吸附到活性炭上的酚,有初始重量的38%解吸出来。随后加热至673K,有393K 时残留量的11%失去。在此温度范围内确证了解吸产物中有水、二氧化碳及微量酚与二苯醚,但紫外分析表明尚有其他物质存在。进一步加热至1073K,失重为393K 时残留量的42%。酚及其他特殊裂解产物在此高温范围解吸。热至1073K,残留量为393K 时的47%。  相似文献   

19.
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从水杨梅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测定获得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水杨梅中得到的β-谷甾醇、熊果酸、山奈酚、槲皮素、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和胡萝卜苷对测试的5种细菌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山奈酚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达到7.8μg/mL.并对得到的化合物山奈酚、槲皮素、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以及从其它植物样品中提取分离到的芹菜素、木犀草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抗坏血酸和BHT为对照,采用DPPH法测定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水杨梅中分离得到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槲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臭氧防霉实验研究。25℃条件下,10~20ppm臭氧直接处理串珠镰刀菌、黄曲霉、黑曲霉、草酸青霉、圆弧青霉,每天处理8小时,明显抑制其生长发育,连续处理效果更佳。用臭氧保藏高水分玉米,接触臭氧玉米不霉变,但臭氧渗透差,必须辅以通风。20℃时向含水量23.42%玉米中通入10ppm臭氧,可向下渗透1米,1米处O_3为0.5ppm,交换次数约每5分钟一次,玉米保藏20天未发生霉变,加大O_3浓度,O_3可渗透至1.5米。2~10ppm臭氧25℃时处理水分21.05%的玉米,玉米过氧化值、脂肪酸值均无明显变化。较新鲜玉米香味略差,但仍较对照样品好。试验还证明受臭氧处理玉米发芽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