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桥电锅炉冷炉试验青海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罗峻1概述冷炉试验即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就是在模型或真型炉膛内以冷态气流模拟热态气流,测量炉膛中的气流分布。煤粉炉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烧器及炉膛内的空气动力工况,因此,近两年来,桥头发电厂...  相似文献   

2.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锅炉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场数学模型,开发了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工况的模拟计算软件并以此替代人工试验方法,同时还以HG- 220/9 .8 - 11HM 型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数值计算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锅炉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场数学模型,开发了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工况的模拟计算软件并以此替代人工试验方法,同时还以HG-220/9.8-11HM型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数值计算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锅炉炉膛空气动力场的冷态等温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站锅炉空气动力场的冷态模化的基本相似模化原理,试验控制参数的计算方法及相关的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炉膛内部及燃烧器热态运行时的气流的混合和流动特性,以宁夏某电厂660MW超临界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冷态一次风调平、二次风风门挡板调节特性试验和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场速度场测量及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各层燃烧器喷口风速均匀一致,气流形成切圆后火焰在炉膛内有良好的充满度,火焰的中心位于炉膛中央,无偏斜。试验结果为机组的热态运行和燃烧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电厂600 MW四角切向燃烧锅炉,建立其三维物理模型及冷态流场κ-ε数学模型,结合冷态性能试验,利用CFD软件平台模拟炉内空气动力场。在设计工况下数值模拟结果与冷态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模拟了其余3个工况,得到的结果都较为合理。为进一步完善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和进行热态燃烧调整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传统的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进行改进,引入计算机这种现代化的工具,使试验变得简单、明了、精确,方便了试验的实施,保证了试验的成功完成,为锅炉热态运行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煤粉锅炉在冷态点火期间往往存在点火油耗过高,烟囱冒黑烟等问题,在1台220t/h煤粉锅炉点火燃烧器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汽力雾化喷嘴和机械雾化喷嘴实际点火试验。结果表明:锅炉冷态点火冒黑烟的根本原因在于燃烧器配风量严重不足及燃烧器空气动力结构与油雾炬结构不匹配:对于稳燃效果较差的燃烧器,采用机械雾化喷嘴可获得比汽力雾化喷嘴更为稳定可靠的稳燃性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四角切圆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某热电厂UG-130/3.82-M4型煤粉锅炉由于辅机设计达不到设计参数,影响锅炉机组安全经济运行。通过燃烧系统设备的完善化和冷态炉膛空气动力场的试验及热态燃烧调整,排烟温度降低,锅炉热效率明显提高,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WGZ75/39-6 型煤粉炉冷态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湘潭钢铁公司热电厂6#锅炉进行冷态试验的情况,同时说明了煤粉锅炉冷态试验的内容、方法.详细分析了试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结果,探讨了影响炉内空气动力场的有关因素,就如何组织良好的炉内空气动力场结构,保证燃料喷入炉膛后迅速着火和燃烬,防止炉内结渣,使该锅炉在最佳运行工况下运行,提高锅炉的效率,提供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汽轮机冷端系统是火电厂重要辅助系统,需从节能和节水方面对其进行优化。通过对某电厂超临界600 MW空冷机组冷端优化的实例计算,表明超临界600 MW空冷机组最佳运行工况在净发电量最大的4号工况点附近。据此,提出了超超临界1 000 MW空冷机组冷端优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郑明焕 《广西电力》2012,(3):44-46,60
介绍了300 MW引进型机组无备用汽源单机冷态启动技术及实际应用,详细论述了无备用汽源下单机冷态启动的技术应用过程和主要操作注意事项,为满足单机冷态启动,对锅炉空预器吹灰技术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压缩空气吹灰功能,应用效果良好。该单机冷态启动技术可为其他同类型机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煤气化是煤化工的先导技术,粉煤气化以其高碳转化率和高冷煤气效率日益得到重视。通过物理建模,建立起粉煤气化的数学模型,运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分析气化炉冷态流场分布特性;运用非预混方法分析气化炉热态运行条件下温度分布和煤气成分变化规律。通过对模型的数值分析,冷态条件下颗粒相和连续相之间的最大速度比约为0.828;煤粉颗粒在旋转力矩作用下螺旋上升,颗粒在炉内停留时间增大;热态条件下湍流火焰中心存在"黑区",火焰外锥面对应氧浓度梯度变化最大的表面,燃烧剧烈、温度较高。热态条件下数值模拟得到生成气成分分布和气化炉设计工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左帅  张峰  周波 《中国电力》2011,44(5):60-64
超超临界锅炉冷态启动时水冷壁容易产生超温,影响水冷壁管材的使用寿命。介绍了1 000 MW超超临界锅炉机组冷态启动时水冷壁的超温情况,通过对比玉环电厂4台锅炉多次冷态启动时的超温记录,分析超温原因。煤水比失调和水冷壁产生壁温偏差是水冷壁超温的2个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造成煤水比失调的影响因素和引起水冷壁壁温偏差的原因。全炉热负荷值过大或水冷壁质量流速不足,造成了煤水比失调;局部热负荷值过大、流量偏差和吸热偏差造成了水冷壁的壁温偏差。针对水冷壁的超温特点,提出了超超临界锅炉冷态启动时水冷壁的壁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GIS在高寒地区户外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了SF6气体在三种物理状态时的性能,重点探讨了GIS在低温状态下工作时需注意的事项。提出了保证GIS在高寒地区正常工作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燃料电池冰点以下低温特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成勇  潘牧  唐浩林 《电源技术》2007,31(7):578-581
在冰点温度以下的启动问题是制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业化的技术瓶颈之一.从冷启动行为与性能衰减和恢复、低温下膜中水形态、催化层电化学性能损失、扩散层、微孔层、电极孔结构破坏等方面评述了低温操作和冷启动对燃料电池电极材料、膜电极组件和电池组性能的负面影响,并对燃料电池的冷启动解决方案和防冻措施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宋正昶  牛小川 《热力发电》2006,35(12):14-18
现有的热力发电厂冷端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常常把凝汽器进口循环水温度看作定值,但若冷端系统为循环式供水,应考虑冷却塔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改进冷端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建立了冷却塔内空气饱和或不饱和时传热传质模型和冷却塔通风量计算模型,以及在对凝汽器内传热过程分析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凝汽器内换热模型。所建模型相互耦合,联立求解后可得到与凝汽器负荷、循环水量和环境条件相对应的冷端系统各点温度参数,可指导冷端系统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9.
摆动式燃烧器锅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摆动式燃烧器可方便地调节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因此在大容量电站锅炉中得到广泛应用。运行实践证明,当燃烧器摆角改变时。炉内空气动力特性、炉膛出口残余扭转.炉内洁渣等发生变化;且大角度下摆时,引起冷灰斗内严重结渣,为了研究燃烧器摆角改变时的变化规律,在冷模试验台上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