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柔性结构的模糊主动振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柔性结构在不同激振信号下的振动抑制问题,研究了如何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实现柔性结构的主动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模糊判决函数的模糊PD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对悬臂梁分别在瞬态、正弦及随机激振下的模糊PD主动振动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模糊PD控制对上述三种激振信号的振动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于模糊PD主动振动控制对结构的不依赖性,该方法对难以建模的大型柔性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高效实用的智能结构控制方法,将仿人智能控制(HSIC)应用于带压电作动器的空间桁架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针对其稳定性差的缺点,提出包括模糊控制策略在内的三种改进方法。在Simulink中对三棱柱智能桁架结构的振动控制进行了仿真,并在MATLAB/dSPACE综合实验环境下进行了多种激励条件下的物理仿真实验。仿真和实验均使结构的一阶振幅迅速降低90%以上,对高阶频率的振动控制也取得满意的效果,表明HSIC能更快地控制结构振动,改进后的HSIC较好地解决了控制过程中快速性、精确性与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基于降阶模型对水下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进行了仿真及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抑制振动的效果。基于结构在可压缩流体加载下的无阻尼实模态矩阵建立了水下结构的降阶模型,由于维数的降低,进而能够设计出相对简化的主动控制系统,减少传感器和作动器的数量。通过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和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两种方法对水下结构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仿真,均使结构振动有所下降。仿真结果显示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能够降低结构振动的峰值,而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能够将结构的固有频率按照需要进行改变。还通过水下平板振动主动控制模型实验,验证了主动控制技术对水下结构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空间结构中悬臂梁的主动振动控制。首先使用PPF(Positive Position Feedback)的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得到和一般负反馈相比相对优化的脉冲响应,再利用结构频率与特征方程根的关系进行最优化参数选取,最后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PPF方法主动振动控制能够很好地实现对悬臂梁结构的振动控制。  相似文献   

5.
压电智能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及其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导了压电智能结构的有限元动力方程;应用模态控制理论对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原理和策略进行了讨论,利用两种反馈控制律研究了智能结构振动抑制的问题,最后应用本文方法对一新型2—DOF平面并联压电智能杆机构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稳定时间从抑振前的488ms缩短到了抑振后的115ms,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开展基于压电分支阻尼技术的叶片振动抑制方法研究。首先,对于叶片结构和压电陶瓷构成的机电耦合系统,研究其有限元动力学建模方法及模型减缩技术;其次,分析了经典的谐振分支电路以及含负电容的电感-电阻分支电路的原理和方法;最后,实际构建上述压电分支电路,重点研究了大电感和负电容的物理实现方法,并通过实验考察压电分支阻尼对某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结构振动抑制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建模及分析方法引入了压电陶瓷“等效电容”的概念,能够准确地预测叶片-压电陶瓷机电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具备处理实际复杂叶片结构的能力;谐振分支电路在抑制叶片单阶模态振动方面效果显著,负电容的引入能够有效地增强压电分支阻尼效应。  相似文献   

7.
锥形圆筒结构被广泛应用在船舶、航天器等工程系统中,减小其振动具有重要意义。以单端固定的锥形圆筒为研究对象,将压电陶瓷粘贴在圆筒表面分别作为传感器及作动器组成减振装置。通过有限元方法得到结构固有频率及振型信息,并采用模态实验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相一致。根据结构的振动特性,设计多模态模糊滑模控制器对锥形圆筒各阶模态振动分别进行主动控制研究,得到时域及频域下实验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减振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利用PPF(Positive Position Feedback)和PD(Proportional-Derivative)相结合的方法对悬臂梁进行主动振动控制。理论分析表明:采用PPF和PD相结合对梁进行振动控制优于单独使用PPF对悬臂梁的振动控制;利用根轨迹以及作动器结构频率和系统特征根实部的关系对该方法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比对悬臂进行主动振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控制效果要比PPF方法的效果好,且参数优化过后,控制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结构的主,被动振动控制及相互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时采用被动和主动控制方法来抑制结构的振动,可以利用两者的优势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以粘弹性阻尼器和压电晶体作动器为被动和主动控制元件,建立了主结构与控制元件一体化的复合结构运动控制方程,以平面桁架结构为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控制器设计和系统参数选择、主动振动控制的效果以及被动振动控制与主动振动控制的相互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可控约束阻尼层结构的H∞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可控约束阻尼层板的一般控制微分方程。对附加可控约束阻尼层的悬臂矩形板者了实验与理论建模,详细分析了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并进行了H∞鲁棒振动控制的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H∞控制能够有效抑制受控结构的模态振动,与位移比例反馈控制相比,具有更好的鲁棒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万立  童昕 《噪声与振动控制》2005,25(5):13-14,28
应用遗传算法,对采用半主动分支电路控制悬臂梁振动的结构优化设计问题做了研究.考虑到在半主动分支电路振动控制中,所选电器元件的参数对振动控制的效果至关重要,重点对其做优化设计.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半主动分支电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研究主动控制振动传递的效果。采用频率在线估计和跟踪滤波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将以分量型式抑制谐波干扰引起的振动。在控制过程中,通过递推计算进行频率估计,用中心频率随动的带通滤波器进行信号跟踪,并在基本LMS方法的基础上形成自适应控制器。建立了多点控制试验台,实施跟踪滤波的自适应对消。结果表明:自适应方法能够很好地抑制谐波干扰的影响;对于多点隔振,控制通道之间存在强烈耦合作用,整体隔振效果与被控结构的振动模态相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尾撑式风洞模型强方向性振动问题,基于异位配置加速度负反馈控制器对风洞模型振动主动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模态分析得到系统低阶模态振动的强方向性并基于系统特性设计了具有结构耦合性的内嵌压电陶瓷作动器的风洞模型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然后,基于异位配置NAF控制器分别设计了针对第二阶模态和前两阶模态的单模态NAF控制算法和双模态NAF控制算法。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双模态NAF控制算法控制效果较好,前两阶模态阻尼比分别提高近13倍和近40倍,镇定时间分别缩短近11s和近26s。  相似文献   

14.
针对压电被动振动方法中电路参数环境适应能力差、电路复杂和压电主动振动方法需要较高的输入功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控电荷源和小波变换自适应算法的振动主-被动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压电片等效电路的特点,设计了压控电荷源电路,并阐述了主-被控制方法的控制原理;对于压控电荷源的控制电压,引入了小波变换自适应算法,提高了系统的自适应能力。最后,基于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利用模拟电路和压电元件,设计并建立了四边固支的压电合金板的主-被动振动控制实验平台,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正弦和白噪声激励下的振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抑制压电合金板结构由于正弦激励引起的单模态和多模态振动,且能有效抑制白噪声激励引起的随机振动。  相似文献   

15.
简化的结构振动自适应前馈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发展一种基于ARX模型描述的实时自适应前馈控制系统,并将其应用到具有拟周期扰力的结构振动控 制中。采用RLS算法处理在线辨识问题,而采用LMS算法进行控制律的更新。实时控制中,辨识和控制的计算都由高 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完成。此种方法,对于周期扰力以及拟周期扰力激起的结构振动响应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石化企业中缓冲罐、管道、压力容器及换热器等圆筒形设备普遍存在振动。采用低元化模型和等效质量辨识法,对调谐质量阻尼器在此类连续系统中的振动控制机理进行研究,设计一种便于安装的新型颗粒碰撞环形调谐质量阻尼器。理论推导阻尼器环向对称布置弹簧的综合刚度,测量颗粒碰撞阻尼系数,得到了最优调谐参数的阻尼器。运用MATLAB对不同阻尼比的阻尼器减振特性进行仿真,并设计悬臂钢结构圆筒模型作为振动控制对象。对结构1阶模态频率附近的振动控制情况进行实验,对比有无颗粒阻尼下的减振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设计的颗粒碰撞阻尼器能够有效抑制圆筒设备各方向振动,且减振频带大幅度拓宽。这种环形设计思想和颗粒碰撞阻尼可以对调谐质量阻尼器提供更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种周期扰力作用下的自适应反馈预测实时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结构振动控制中。采用RLS算法处理在线辨识问题,根据辨识结果直接进行反馈预测控制的设计。实时控制中,辨识和控制的计算都由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完成。此种方法,对于周期扰力及拟周期扰力激起的结构振动响应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位置反馈的多模态振动主动控制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压电元件作为传感器和驱动器,基于正位置反馈技术对一个钢制挂架结构进行主动振动控制.介绍了正位置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其优化算法,并介绍了控制系统构成,最后对钢制挂架在扫频和窄带随机信号激励下的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挂架的多模态振动.  相似文献   

19.
非平稳随机载荷下海洋平台振动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刚度半主动控制方法,采用短时波面特征信息和开环控制策略,由波面特征信息通控制器实时改变TMD的刚度,以达到对系统最优状态的跟踪,克服信号处理系统和作动器的延时可能带来的系统稳定性问题。将一次风暴潮强非平稳过程描述成许多短时的平稳过程,分别以平台上甲板位移、加速度响应最小作为控制作动器优化目标,优化得到控制装置刚度变化的时域过程,实现TMD变刚度对海洋平台甲板加速度及位移的振动控制。在平台顶部甲板安装半主动控制装置后,平台甲板的加速度标准偏差平均降低21%。这种半主动控制装置既有主动控制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性质,又有被动控制装置造价较低、可靠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压电梁振动的多输入多输出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表面上贴有多个用作驱动器和传感器的压电陶瓷片的“压电梁”结构,导出了从驱动器到传感器的频响函数公式,作为压电结构设计和振动控制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压电梁对缓变周期扰动振动环境的多输入多输出振动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