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甲酸和过氧化氢作溶剂,采用Milox三段法提取糠醛渣中的纤维素,将蒸煮与碱性过氧化氢漂白过程相结合,实现了木质素和纤维素分离的无氯漂白工艺,考察了甲酸用量、过氧化氢用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糠醛渣中纤维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甲酸用量为80 mL,过氧化氢用量为14 mL,三段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0 ℃反应2.5 h、95 ℃反应2.5h以及抽滤后加入新鲜溶剂在80 ℃再反应2.5 h,糠醛渣纤维素的得率是41.92%,纤维素的含量为85.09%,木质素含量为3.22%。由此可见该工艺优于其它工艺结果,能够更好地提高糠醛渣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过氧化氢和亚铁离子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中加入第三组分二氧化硫脲(TD),将单体甲基丙烯酸乙酯(EMA)接枝于纤维素纤维上。探讨了单体EMA用量、过氧化氢用量、TD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去离子水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纤维素接枝EM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8 g,EMA 6 g,过氧化氢0.02 g,TD 0.5 g,去离子水150 m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 h。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均表明EMA接枝到了纤维素结构上。  相似文献   

3.
细菌纤维素乙酰化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与醋酸酐进行乙酰化反应,制得醋酸细菌纤维素(BCA),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固液比、催化剂的用量对合成BCA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的羟基被乙酰基取代。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5 h,细菌纤维素为1.0 g时,醋酸酐用量为20mL,催化剂浓硫酸用量为0.1 mL,BCA产率可达98%以上,取代度达2.9以上。  相似文献   

4.
金艳  王霞  鲁青松 《广州化工》2014,(23):81-82,123
以预处理后的稻草纤维素为原料,以白度为指标,以过氧化氢为漂白剂,硅酸钠为稳定剂,分别考察了漂白次数和稳定剂用量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3%的硅酸钠为稳定剂,两段漂白效果最佳。最佳二段漂白条件为:一段:过氧化氢浓度为3%,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0 min, pH为10~11;二段:过氧化氢浓度为5%,温度为70℃,反应90 min, pH为10~11,在该条件下稻草纤维素白度最佳,为74.3。  相似文献   

5.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接枝底物,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为交联剂,制备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CMC/AM质量比、MBAM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聚合的最佳条件为:CMC/AM为6/1~7/1,交联剂MBAM为0.003 g,引发剂为单体质量的1%~2.5%,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3.5 h。  相似文献   

6.
江蓠提取琼胶后残渣制备羧甲基纤维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富含纤维素的江蓠提取琼胶后的残渣进行前处理,再加入20倍质量的8%NaOH溶液,经100℃蒸煮2 h便制得江蓠粗纤维素。纤维素经NaOH(质量比3:1)25℃碱化处理45 min后,加入氯乙酸(质量比2.5:1)于65℃进行羧甲基化反应2 h,得到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取代度达0.70,红外图谱与试剂CMC相似度高,热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所得CMC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赵煦  刘志明  张生义 《广东化工》2012,39(14):3-4,95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酸水解制备芦苇浆纳米纤维素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微波时间为10 min,反应温度为54.61℃,反应时间为3.02 h。优化条件下纳米纤维素得率平均为55.67%,与响应面法纳米纤维素得率预测值55.49%相接近。影响纳米纤维素得率的因素依次为微波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8.
以纤维素为原料,制备了纤维素黄原酸酯,并将其应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铜离子。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法考察了氢氧化钠浓度、二硫化碳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氯化镁用量对纤维素黄原酸酯增重率的影响。较优的制备条件:NaOH用量为30mL,CS2为0.3mL,反应时间为1.5h,反应温度为10℃,MgCl2用量为30mL。该制备条件下得到的黄原酸酯的增重率为66.35%,用其处理浓度为30mg/mL的含铜模拟废水,铜的去除率可高达99%。  相似文献   

9.
氧化纤维素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氧化纤维素 (DAC)的制备过程 ,用正交法探讨了以NaIO4 作氧化纤维素时反应温度、溶液pH值、氧化剂浓度、反应时间以及交互作用对DAC醛基含量的影响 ,找到了影响醛基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温度、反应温度与NaIO4 的交互作用、反应温度与溶液 pH值的交互作用。初步确定了制备氧化纤维素的反应工艺 ,使醛基含量较高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反应温度 3 5℃ ,反应时间 3h ,NaIO4 质量分数 6.78% ,pH值为 2时 ,醛基含量达 68.2 0 %。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废弃玉米芯提取纤维素并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以提高玉米芯高值化利用。本研究采用酸水解法处理玉米芯,提取纤维素并改性为羧甲基纤维素,探究玉米芯提取并改性为羧甲基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本研究以乙醇为溶剂,先从玉米芯中提取纤维素,经先碱化后醚化后得到羧甲基纤维素。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碱化和醚化条件对CMC产品得率和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MC最佳制备条件为:乙醇为有机溶剂,NaOH用量为5g,碱化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60min,氯乙酸用量为5g,醚化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80min。经化学处理后,从玉米芯中分离出的纤维素提取率为25.7%。根据最佳反应条件,CMC产品产量为7.31 g,取代度为0.95。通过扫描电镜(SEM)证实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有效去除,红外光谱分析(FT-IR)发现在1590cm-1处出现的新吸收峰表明CMC成功合成。本工作为提高玉米芯利用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毛竹笋壳制备羧甲基纤维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杨  吴淑茗  卢思荣 《化工进展》2013,32(10):2453-2458,2462
以废弃毛竹笋壳为原料,经过4次加碱法制备出了羧甲基纤维素,并通过FTIR、XRD、TGA、SEM手段对原料与产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羧甲基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精制竹笋壳5 g,氢氧化钠5 g,氯乙酸6 g,85%乙醇溶液为溶剂,第1次碱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0 ℃和90 min,加入氢氧化钠总质量的80%,后3次碱化是在醚化过程中平均加入剩余20%的碱,醚化最终温度为70 ℃,醚化总时间为3 h。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到的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为0.9341,黏度为35 mPa?s。  相似文献   

12.
福建毛竹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及其结构和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毛竹为原料,经过四次加碱法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并通过FTIR、XRD、TGA、SEM手段对原料与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CM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精制毛竹5g,氢氧化钠6g,氯乙酸6g,乙醇质量分数为85%,第一次碱化温度为30℃,时间为90min,氢氧化钠加入量为总质量的80%;后三次碱化是在醚化过程中平均加入剩余20%的碱,醚化最终温度为70℃,醚化总时间为3h。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到的CMC的取代度为0.9137,黏度为37mPa·s。  相似文献   

13.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较优的合成条件为:丙烯酸用量为18g时,羧甲基纤维素2 g,去离子水50 g,NaOH 7.2 g,K2S2O8 0.5 g,1 g/L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液3m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h,真空干燥温度60℃。此条件下所得1g产品能吸收去离子水474.2g。测定了树脂对去离子水、自来水、模拟尿、模拟血和生理盐水的吸液倍率,并研究了产品的吸水速率、保水性和再生性。  相似文献   

14.
张世文 《河北化工》2012,35(2):46-49
研究了以棉短绒(精制棉)为原料、氯乙酸为醚化剂,合成羧甲基纤维素钠。探索了纤维素在碱化、醚化阶段的反应机理。考察了渗透剂、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及其用量、醚化时间4种因素对所合成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水溶液粘度的影响。通过检测醚化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取代度和2%水溶液的粘度,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碱化温度为30~35℃,碱化时间为50 min,醚化温度为70~75℃,醚化时间为70 min,碱溶液浓度为25%,渗透剂添加量为3%。此条件下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浓度为2%时,粘度达到600~650 MPa.s,取代度为0.530~0.560。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分子反应法,将疏水性单体l-溴代十二烷(BD)接枝到羟乙基纤维素(HEC)上,对羟乙基纤维素进行疏水改性,制备了疏水改性羟乙基纤维素(HMHEC)。研究了离子液体种类、反应温度、羟乙基纤维素浓度和BD用量对HMHEC性能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为:HEC浓度为3%(质量分数),溶解时间1 h,溶解温度100℃,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80℃,BD用量为2 mL。在1-烯丙基-2-甲基-咪唑氯盐体系中合成的HMHEC性能好于在1-丁基-2-甲基咪唑氯盐中合成的HMHEC。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基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大宗农业废弃物——毛竹笋壳为原料,经酸泡、碱煮、漂白等工艺提取纤维素,并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钠产品,取代度为0.86,黏度为22mPa·s,达到医药行业的应用标准。最后利用FTIR及XRD衍射分析对产品进行了表征,通过与商品级CMC比较,验证了羧甲基纤维素产品的成功合成。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类废弃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纤维素酶水解纤维废弃物的适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底物浓度80 g/L,pH 4.8,酶解温度50℃,酶用量100 IU/g(对底物),酶解时间60 h条件下,处理纤维废弃物,可以得到较高的还原糖浓度,酶解液还原糖浓度可达到16.44 mg/mL,酶解液及残渣可分别进一步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