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三轴差速器及其在管道机器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轮式管道机器人过弯管的具体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三轴差速器。推导了三轴差速器的运动关系方程,经验证核差速器可以完成过弯管机器人的三轮差动任务,还可以应用在其它具有多轴差要求的传动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林超  冉贵  徐萍 《机械传动》2023,(1):88-95
为了探究端曲面齿轮防滑差速器的运动特性和防滑性能,基于端曲面齿轮副啮合原理和差速器工作原理,建立了端曲面齿轮防滑差速器的静力学模型,分析了端曲面齿轮副阶数、偏心率以及转速差对差速器转弯时运动特性的影响;利用Adams软件对端曲面防滑差速器的防滑特性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与普通圆锥差速器相比,端曲面齿轮防滑差速器具有显著的防滑特性,防滑系数可达2.5。通过简化端曲面齿轮防滑差速器模型,搭建差速器实验平台,得到了非圆行星齿轮偏转角速度,验证了在差速状态时其理论值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种具有锁止功能的变速比限滑差速器进行运动学仿真,针对各个工况下,再现差速器的运动情况,为该新型差速器的定型生产,及后续试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想并设计了一种直齿轮差速器,与传统锥齿轮差速器具有同样的功能,通过SolidWorks/COMOSMotion运动仿真,分析了各构件的运动特性,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为汽车差速器的改进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装载机使用的普通锥齿轮差速器,只有差速功能而无差力功能,为了改进此缺点,研制了一种性能优良的差力差速器,介绍了装载机差力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基于Pro/E软件对差力差速器进行了虚拟设计及其运动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维软件对轴向滑块凸轮式差速器各零件进行了三维参数化建模、虚拟装配、干涉检查和模拟仿真,简化了研发过程,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通过运动仿真还能及时地发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差速器在直线行驶和转弯行驶两种状态下,基本上都能满足“两侧差速轮的角速度之和等于差速器壳角速度的两倍”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机械原理对齿轮差速器进行设计与分析,给出了齿轮设计参数。利用Pro/E三维设计软件对差速器齿轮参数化建模,并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从而为齿轮差速器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可靠、高效的分析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变传动比差速器核心元件制造难度大、动态限滑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圆面齿轮的新型变传动比差速器,并针对该差速器的构型原理与动态防滑机制展开研究。在阐明圆柱齿轮与非圆面齿轮的传动原理的基础上,给出非圆面齿轮差速器的构型原理;针对单侧驱动车轮打滑,整车陷入困境的工况,根据机构旋转法得到非圆面齿轮差速器的运动学表达式,利用高等动力学理论,构建非圆面齿轮差速器各构件的力学平衡方程,推导出整车牵引力公式,进而建立非圆面齿轮差速器驱动下整车水平移动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差速器在两驱动轮上的扭矩分配,动态牵引力变化以及整车的脱困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圆面齿轮差速器使单侧打滑车轮产生周期惯性扭矩,有利于提升车辆的最大牵引力,它是变传动比差速器动态防滑的根本原因;增加差速器输入转速,能够有效提升车辆脱困的平均速度,同时对车辆产生的柔性冲击幅值也会增大,研究结果为变传动比差速器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牙嵌式自由轮差速器的差速与限滑原理,基于ADAMS建立了差速器的虚拟样机,并对其在转弯工况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主动环及快转侧从动环的转速特性曲线和受力曲线。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检验了差速器的工作原理、运动规律以及动力损耗。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常用的差速器有行星齿轮式差速器和限滑差速器两大类。其中行星齿轮式差速器又分为对称式和不对称式两种形式,限滑差速器分为摩擦片式、滑块凸轮式、牙嵌式及托森式等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基于差动轮系机构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其对汽车中心操纵性能的影响,首先对差动轮系转向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分析,然后建立了简化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的结果表明,基于差动轮系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提高汽车中心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水下机器人方向舵、滑块为原动件的曲柄滑块传动机构,形状记忆合金差动驱动是该机构的突出特点.分析了形状记忆合金差动驱动的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机理,基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变形能力和力学性能,采用多目标优化设计理论和算法,对形状记忆合金差动驱动的滑块行程和作用在滑块上的初始驱动力进行了综合优化,得到了曲柄滑块机构的结构优化参数,同时为形状记忆合金差动驱动器的性能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准则.虚拟样机仿真试验验证了机构良好的驱动和传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重点对井下铲运机防滑差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就两种差速器在铲运机的几种典型工况下对整机驱动性能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传统卧式螺旋离心机(简称卧螺离心机)在物料沉降分离时,对转鼓与螺旋输料器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搅动现象,提出一种差速传动机构改进方法.这种方法将常用双级2K-H型差速器与超越离合器结合在一起,在沉积物沉降时实现无差速运行,从而避免了相对运动所带来的不良效果.对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一种新型的基于同步齿形带的差动轮线性传动中的力学进行了分析。该机构是在传统的同步带机构的主、从动轮之间的齿形带上啮合一套由大小不同的两个同轴固联在一起的差动轮组成的差动线性传动机构。当主动轮转动时,由于大小差动带轮的直径不同,差动机构就不会停留在原处,而会沿中心线方向上作直线移动。对该机构的传动中的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驱动力与负栽的关系式。同时,应用这些传动关系而研制的一维线性驱动器验证了基本的传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NEWMECHANISMOFLIMITED-SLIPDIFFERENTIAL¥ZhangShemin;LuoHongtian(Xi'anJiaotongUniversity)Abstract:Accordingtopropertyrequiremen...  相似文献   

17.
首先阐述了差速器的传动原理,然后利用ADAMS建立了差速器齿轮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该机构进行了两种工况下的仿真分析,得到传动齿轮的转速特性曲线及受力曲线,并通过曲线分析了差速器的差速原理。分析受力曲线能为差速器齿轮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依据,并为其动态优化及疲劳寿命预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现有汽车后桥差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取消了传统的差速器壳体 ,并设计了将差速器壳体、转臂、齿轮合为一体后形成的新型差速器 ,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微机控制轮椅车、真空圆弧焊接等设备上。  相似文献   

19.
朱大昌  宋马军 《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3):1794-1801
为有效抑制随机振动对超精密定位与加工装备性能的影响,提高本体机构的固有响应频率,提出了基于多目标拓扑优化的全柔顺并联机构构型设计方法。基于折衷规划法和平均频率法定义了多目标优化函数,并以体积分数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全柔顺并联机构SIMP拓扑优化模型。基于Optistruct软件及优化准则算法,并结合微分矢量同构映射雅可比矩阵,实现了全柔顺并联机构构型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出的3-PRR型全柔顺并联机构与并联原型机构具有微分运动一致性,且优化过程中的频率交叉振荡明显减弱并趋于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