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公司生产的7N01铝合金板材表面上曾发现有深灰色条纹和"气泡"缺陷,通过对该缺陷进行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的观察及分析得知:板材缺陷处存在大量密集的化合物初晶,此化合物初晶导致板材表面出现深灰色条纹和"气泡"。  相似文献   

2.
对高温合金单晶叶片铸件中条纹晶起源处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提出了这种晶粒缺陷的产生机理。通过微观检测确认了条纹晶的出现是由于铸件表面单个枝晶主干在糊状区内被撕断,但又被残余液体焊合,呈现出明显的起点。导致这种撕裂的主要原因是型壳粘连引起的枝晶收缩严重受阻或是由夹杂切割引起的枝晶强度严重受损,从而形成了条纹晶缺陷产生的2种主要机制。撕裂后的枝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整体偏转,在基体组织上形成一个由小角度晶界封闭而成的狭长晶粒。比较了条纹晶与其它晶粒缺陷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并讨论了减少条纹晶缺陷应该采取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ZK61M镁合金锻件存在的条状缺陷,通过低倍组织、显微组织、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多方面进行了组织分析,确定镁合金锻件中的条状缺陷实质为Zn-Cr化合物初晶,并对化合物初晶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工艺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铸造》2019,(6)
对几种高温合金铸件中的条纹晶缺陷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发现条纹晶多出现于竖直的叶身部位,叶背多于叶盆,上部多于下部,而叶根(榫头)部位极少出现。在竖直的叶身部位的条纹晶多是纵向生长,但也有的是斜向发展。而处于水平状态的叶冠或缘板上会出现横向的条纹晶缺陷。所有条纹晶都是在基体枝晶组织的基础上形成,其基本走向由基体枝晶决定,不论这些枝晶是纵向、斜向还是横向。条纹晶不仅是是细长的线形缺陷,也可能发展为大尺度的三维缺陷,严重影响单晶铸件的质量。从铸件的微观组织来看,条纹晶实际上起源于单晶基体上断裂出来的一段枝晶。  相似文献   

5.
7075合金厚板表面经常出现气泡,通过对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进行分析.找到了其表面气泡产生原因,对现场生产中避免板材表面气泡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热镀锌IF钢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条状、线状和表面镀锌异常等表面缺陷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分析了缺陷形成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条状和线状缺陷分别由连铸卷渣和气泡残留形成,而表面的镀锌组织异常则是基板的组织剥落导致.IF钢连铸卷渣和气泡残留发生的原因是钢水中夹杂含量上升导致的下水口阻塞,IF钢基板组织剥落则可能由P偏聚导致的晶间断裂引起.  相似文献   

7.
热轧钢板表面翘皮及线形条纹缺陷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鞍钢热轧钢板表面翘皮和线形条纹缺陷的研究 ,认为此类缺陷是铸坯表层气泡造成的。对该类缺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推理 ,认为是铸坯表层气泡在轧制延伸过程中造成钢板分层并在表层逸出导致开裂形成翘皮。大多数情况下 ,这种分层在随后的轧制过程中被压合 ,而线形条纹则是翘皮被压合后形成的两条边界。  相似文献   

8.
对板材表面“黑条子”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适当调整乳化液配方,解决了铝合金板材表面“黑条子”缺陷。  相似文献   

9.
异步轧制纯Ti薄板表面纳米晶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业纯Ti板材进行异步轧制,在板材表面获得纳米晶组织,对显微组织演变和硬度沿板材深度的分布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异步轧制后,工业纯Ti表面形成了等轴状、尺寸介于30-60 nm的纳米晶组织,证明异步轧制可以使大尺寸金属板材在轧制过程中实现表面纳米化.异步轧制板材表面纳米晶的形成过程包括:在外力的反复作用下,位错密度升高,并通过滑移、湮灭和重组形成了亚微米尺度的位错胞/亚微晶.随着轧制道次和压下量的增加,高密度位错重复上述过程使晶粒尺寸不断减小、取向差持续增大,最终形成等轴状、具有中等到大角度晶界的纳米晶组织.表面梯度层在轧制初期形成,其厚度随着压下量增加而逐渐增大,层内硬度变化与晶粒尺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硅钢板材分别进行异步和同步轧制,研究了轧制参数包括速比、压下量和道次对板材表面显微组织的演变的作用.结果表明,异步轧制硅钢板材表面形成了晶粒尺寸为10~50 nm,取向接近随机分布的纳米晶,而同步轧制板材的表面只形成了位错胞,证明异步轧制可以诱发表面纳米化.异步轧制板材表面纳米晶的形成过程为:在剪切力的反复作用下,高密度位错形成、滑移、湮灭和重组形成亚微米尺度的亚微晶/位错胞.随着压下量和轧制道次增加,高密度位错重复以上过程使晶粒尺寸减小、取向差增大,最终形成取向接近随机分布的纳米晶组织.大压下量和多道次是异步轧制诱发板材表面纳米化的关键,而速比的增加可以加快纳米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对6060铝合金铸锭中的羽毛状晶缺陷进行宏观组织和微观组织观察及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羽毛状晶缺陷明显降低制品的横向伸长率,其微观组织中枝晶分布方向基本一致,较正常组织中的枝晶形态更为平直,且枝晶分布更为不均匀。低倍组织由许多平行的细条组成,为择优取向的孪晶,呈扇形分布,尺寸较大,生长方向与热流平行。羽毛状晶缺陷试样中相更加粗大,周围有其他化合物存在,在羽毛状晶组织的基体中,也分布着许多细小化合物相。  相似文献   

12.
一、A2钢表面缺陷分析 1.表面缺陷碱性平炉冶炼的A2钢(炉缶号839784)轧成1.2mm厚的钢板,在成品表面曾发现大面积由灰白色点状和条状物组成的缺陷。我们用电子探针对缺陷进行了全面分析。 2.取样和分析条件在板材表面缺陷严重处取4块金相样,其中2块直接在表面抛光,2块在横截面抛光。进行金相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对氧元素的测定,加速电压10kV,100nA;对其它元素选用20kV,15nA,电子束直径2μm,测定结果经ZAF法进行定量计算。 3.分析结果在二块表面金相样品上,可明显看出,板材基体上有大量的氧化铁皮,在铁皮的上面有单独存在的SiO_2,但大部分为深灰色的  相似文献   

13.
分析冷轧板表面线状缺陷的形貌特征,将冷轧板表面线状缺陷分为三类,分别为“线状起皮”、“黑线”、“亮线”。通过对各类线状缺陷的分析,得出了线状缺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线状起皮”和“黑线”是由连铸坯表面皮下夹渣引起的。“亮线”则是由于轧制辊印、钢板表面花纹不同、连铸坯表面微裂纹、连铸坯皮下夹渣、热轧轧破的连铸坯皮下气泡等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主研发的两相区连铸技术制备Cu-4.7%Sn合金板材,研究两相区连铸工艺参数与Cu-4.7%Sn合金板材表面质量的关系,分析合金板材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匹配两相区铸型入口温度和拉铸速度,可以制备得到表面光滑的Cu-4.7%Sn合金板材,其微观组织由晶包晶组织、具有自封闭晶界的小晶粒、柱状晶及等轴晶构成。与冷型连铸Cu-4.7%Sn合金板材相比,两相区连铸合金板材的室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热轧铝板材时,使用好的冷却润滑液可以防止轧辊表面粘铝,减少轧辊磨损,提高板材表面质量。本文叙述了铝板材热轧用乳化液的研究实验情况,以及怎样从润滑液着手,消除热轧时铝板表面所出现的“震纹”、“喷射纹”等缺陷。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6111铝合金板材生产加工过程中显微组织的演变。结果表明:其铸态组织为α-Al基体及沿枝晶间分布的化合物,另外还有一些内部结构较为细小的球形组织组成物。均匀化处理后,枝晶间的化合物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解而球形组织组成物消失。热轧后,化合物呈颗粒状分布于α-Al基体上,而冷轧对化合物颗粒无明显影响;在随后的固溶处理时基体发生再结晶。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膨胀合金是一种具有特殊热膨胀性能兼有其它性能的金属材料,在精密合金中,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品种。本合金在电真空技术中作为和玻璃、陶瓷封接材料,在精密仪表和自控系统中作为高精度不变形零件及温度电流控制的敏感元件等,广泛地被应用。该合金的薄带曾出现过各种质量问题,其中合金带表面“气泡”缺陷是主要质量问题,仅1983年就判废500多公斤,损失价值四万余元。为此,我们对合金带表面“气泡”缺陷特征及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以便采取措施求得解决。研究结果说明,表面上的所谓“气泡”缺陷,实际是成串的非  相似文献   

18.
钢板表面状态对磷酸盐保护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晓东  刘昕  张建  张启富 《轧钢》2013,30(6):25-28
为研究钢板表面状态对磷酸盐保护膜的影响,本文对表面光洁、有色差、有“W”压氧3种表面状态的钢板进行了磷化处理,并进行表面形貌观察、磷化膜重测定、耐蚀性实验、扫描电镜及EDS分析。结果表明,钢板磷化后表面形貌受原板表面质量影响很大,有色差的基板在磷化后表面出现亮白条纹;有“W”压氧的基板磷化后表面会形成黑色条纹缺陷。但基板表面状态引起的磷化后表面缺陷基本不影响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膜重和粒径满足要求。本文指出,由于磷化膜遗传基板表面状态,要解决磷化后表面形貌缺陷,必须通过改善基板表面质量来消除。  相似文献   

19.
Al-Zn-Mg合金板材在使用加工中焊接时焊缝处出现裂纹,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原因,确认裂纹缺陷是因铸锭内部组织中存在粗大金属化合物聚集,该粗大化合物在板材轧制变形过程中产生分层所致.并从合金的元素含量、熔铸温度、搅拌方式、在线过滤等方面提出了避免该类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低倍组织、显微组织观察,能谱分析和凝固性能分析研究了含Zn的3xxx系铝合金扁锭羽毛晶缺陷的组织形貌及Zn元素对羽毛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含Zn的3xxx系铝合金扁锭的羽毛晶呈丛生长条状晶,交错分布,具有孪晶组织特征,且羽毛晶中的化合物相粗大,分布不均匀,分布密度小,而正常等轴晶区域的化合物相细小,分布弥散均匀,分布密度大。在3xxx系铝合金扁锭中添加Zn元素,可以改善正常等轴晶中化合物相偏聚的现象,减少对基体的割裂作用;但Zn元素的添加不仅未改善羽毛晶中化合物相的析出状态,反而扩大了合金的结晶温度区间,使得铸造过程中容易出现异常过冷,增加了羽毛晶的产生倾向。在含Zn 3xxx系铝合金铸锭的生产中,需注意Zn元素的添加操作,防止含Zn 3xxx系铝合金铸锭中羽毛晶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