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未漂马尾松KP浆和桉木KP浆混合浆生产纸袋纸,研究了纸袋纸高浓打浆(HcR)、低浓打浆(LcR)和高浓打浆后接着低浓打浆工艺。结果表明,马尾松KP浆配加一定比例的桉木KP浆。用低浓打浆成纸可获得较好的抗张和耐破强度;用高浓打浆成纸可获得较好的伸长率、撕裂度和透气度;用高浓后接着低浓打浆成纸性能可兼顾高低浓打浆的优点。随着桉木浆配比增加,纸袋纸的抗张、伸长、TEA、撕裂、耐破和透气性能指标整体下降。  相似文献   

2.
韩仁泰 《中国造纸》1997,16(2):60-61
高浓及高浓—低浓打浆工艺介绍近年来,高浓及高浓—低浓打浆工艺已不断为厂家采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笔者对一些生产厂家进行了考察、了解,在此作一简介。1高浓打浆高浓打浆是指浆料浓度在20%(或以上),用盘磨机打浆。浓度在20%~40%之间浆料近似可压缩性的...  相似文献   

3.
以中浓、低浓打浆相结合的多段打浆工艺为基础,采用涤纶超短纤维与针叶木浆混抄方法,制备高透气度纸袋纸。结果表明,针叶木浆采用中浓(浆料浓度10%,打浆至18 oSR)+低浓(浆料浓度6%,打浆至20 oSR)两段打浆的方法,所抄纸张各项物理强度性能较佳且透气度可达11.23μm/(Pa·s)。随着涤纶超短纤维添加量的提高,纸袋纸的孔隙率与透气度随之提高。当涤纶超短纤维添加量为5%~10%时,纸袋纸透气度可达28.13~47.48μm/(Pa·s),各项物理强度性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未漂马尾松硫酸盐浆生产纸袋纸,研究了纸袋纸高浓打浆(HCR)和低浓打浆(LCR)工艺,并对其纸浆和手抄片的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硫酸盐浆制纸袋纸其打浆工艺以高浓打浆为宜;其中,HCR更有利于保持纤维长度,而且撕裂指数、伸长率也明显高于LCR,虽然抗张指数、耐破指数低于LCR,但在改善纸袋纸抗张能量吸...  相似文献   

5.
用国产设备实现高—低浓打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公司由于红松资源紧缺,改用落叶松生产纸袋纸。落叶松纤维粗而长,厚壁纤维多.纸浆挺硬,制浆特性不如红松。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一号纸机生产纸袋纸的二段低浓打浆工艺进行了改进,用国产设备实现了高叫氏浓打浆新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高一低浓打浆Xi艺流程落叶松纸袋纸浆的高一低浓打浆流程如下。2主要设备2·l压滤机浓缩设备采用双网压滤机,进浆浓度2%~4%,出浆浓度23%~28%。2·2送料螺旋送料螺旋的作用是将浓缩的浆料送入高浓盘磨机内。送料螺旋设计为三段,一段螺旋的螺距为35O。m,叶片高14Omm,转速为22Or…  相似文献   

6.
烟草浆高浓与低浓打浆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目前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中普遍采用的烟草浆高浓打浆存在的缺陷,阐述了低浓打浆“两级打浆”工艺,并从纤维特性和成纸物理性能两个方面对烟草浆高浓与低浓打浆的效果进行实验和对比.结果表明,低浓打浆有效地解决了高浓打浆存在的缺陷;与高浓打浆相比,低浓打浆的纤维长度提高了10.8%、宽度下降了17.8%、粗度降低了9.5%,扭曲度、切断率和柔软度等指标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用高低浓盘磨处理化学木浆提高打浆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强  吴霞 《中华纸业》2002,23(12):43-43
我公我公司新闻纸化学木浆打浆系统过去一直采用低浓打浆,使用设备为3台φ450mm盘磨串联打浆,打浆浓度为2.7%~3.5%。低浓打浆存在着强度低,质量不稳定,漂白化学木浆配比高的问题。为了提高打浆质量,降低成本,公司于2001年3月开始采用进口高低浓打浆设备。我公低浓打浆纤维切断较多,打浆后纤维短,分丝帚化不好。高浓打浆使纤维的揉搓作用增强,纤维的分丝帚化效果好,能够更多地保持纤维的长度和强度,但单纯采取高浓打浆的处理方式,纤维不能得到足够的切断,不易保证成纸的匀度。因此,采用两段打浆方法:在高浓打浆之后,再经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高浓打浆主体设备,论述了高浓盘磨打浆对2纸机改造后纸袋纸质量提升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低浓打浆 提高纸袋纸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厂多年来采用100%马尾松枝桠材硫酸盐浆生产纸袋纸,主要打浆设备为3台φ450双盘磨串联,浆料清洁度和双盘磨打浆浓度达不到工艺要求,造成纸袋纸产品有的物理指标偏低。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将传统的低浓打浆改为高一低浓打浆相结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马龙  龙芬  袁世炬  万俊杰  操欢 《湖北造纸》2012,(2):17-21,27
比较漂白亚硫酸氢镁稻草浆中浓(12%)和高浓(20%)打浆对浆料纤维形态、光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纤维形态方面,中浓打浆相比高浓打浆,纤维重均长度要大,而纤维宽度、粗度、细小纤维的含量、纤维卷曲指数和扭结指数都要小;在光学性能方面,随着打浆的进行,纸张白度、不透明度及光散射系数等光学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高浓和中浓打浆并无明显的区别;在物理性能方面,中浓打浆的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比高浓打浆要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利用PFI磨浆机对漂白硫酸盐竹浆与阔叶木浆的磨浆特性及其成纸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相同磨浆转数下,竹浆打浆度略高于阔叶木浆,湿重比阔叶木浆高;磨浆前期(打浆度低于35.5°SR),相同打浆度下,竹浆纤维成纸的抗张指数低于阔叶木浆,而后随着打浆度的增加,竹浆纤维成纸的抗张指数高于阔叶木浆。相同打浆度下,竹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落叶松硫酸盐浆在不同浓度浆中的行为。首先使浆料在PFI磨中以较高浓度(10%、15%、20%、25%、25%、30%)打浆,再继之以低深度(6%)打浆。结果表明,组合打浆较单段打浆获得良好的强度发展,改善了落叶松硫酸盐浆的抄造性能,大幅度地了能耗,尤以先15%再6%的浓度组合打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利用Valley打浆机、PFI磨和HCR(高浓盘磨)对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料进行处理,制备、搜集二次细小纤维;观察其形态,测定黏度、比沉降容积、表面电荷等参数。结果表明:Valley细小纤维以片状组分为主,HCR细小纤维中纤丝状组分与薄片状组分含量相当,PFI细小纤维绝大部分是纤丝状组分,中高浓打浆有利于产生纤丝状细小纤维。添加细小纤维,可提高纸张紧度、平滑度、不透明度,但抗张指数、撕裂指数、耐折度则是在细小纤维加入量的某一范围内增加明显,透气度及白度降低。PFI细小纤维和HCR细小纤维较之Valley细小纤维,更能提高成纸强度及降低透气度。  相似文献   

14.
漂白硫酸盐竹浆的打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竹浆难打浆的特点,本实验系统研究了漂白硫酸盐竹浆及其长纤维(200目以上纤维)的打浆性能,并与漂白阔叶木化学浆打浆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竹浆纤维组分中16目以上纤维含量约为24%,而阔叶木浆仅为0.8%;竹浆200目以下纤维含量约为28%,而阔叶木浆为7%。相同磨浆转数下,竹浆打浆度略高于阔叶木浆,竹浆长纤维浆打浆度较阔叶木浆长纤维低,竹浆和竹浆长纤维均比阔叶木浆和阔叶木浆长纤维的湿重高。相同打浆度下,竹浆成纸撕裂指数、耐破指数和耐折度均高于阔叶木浆;竹浆长纤维成纸的抗张指数、撕裂指数、耐破指数和耐折度均高于阔叶木浆长纤维。这些都说明利用竹浆能够抄造出质量较高的纸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烟梗低浓打浆工艺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低浓打浆下,烟梗打浆度的提高主要来自于长纤维被切断,而并非来自于纤维表面的分丝帚化。随着烟梗打浆度的提高,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的强度提高,但是吸收性能下降。烟梗打浆度为18°SR,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6.
速生杨枝桠材P-RC APMP浆的酶促磨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速生杨枝桠材P-RC APMP浆酶促磨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酶预处理可以改善P-RC APMP浆的磨浆性能和成浆质量.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预处理纸浆打浆度提高3~11°SR,磨浆能耗明显降低.最佳酶用量为25 IU/g.与未经过酶预处理速生杨枝桠材P-RC APMP浆相比,纤维素酶预处理纸浆裂断长提高11%,撕裂指数提高13%,耐破指数提高14%,耐折度提高50%,白度提高1.2个百分点;木聚糖酶预处理纸浆裂断长略有提高,撕裂指数提高15%,耐破指数提高11%,耐折度提高75%,白度提高1.9个百分点.酶预处理可抑制纸浆返黄.纤维素酶的酶促磨浆效果好于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17.
打浆是造纸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影响打浆质量效果的因素很多,打浆浓度作为首要因素,对成浆纤维特性具有一系列重要影响。不同浓度下打浆纤维形态不同,而不同打浆度不同纤维形态的纤维却可以抄造出同样物理性能或性能接近的纸张。本研究以桉木化学浆为对象,研究打浆浓度与纸浆纤维形态、成纸性能的关系,论述以打浆浓度和纤维形态预测纸浆抄造性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对芳Ⅲ纤维进行原纤化处理并对原纤化过程中纤维的形态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SEM观察发现:芳Ⅲ纤维在原纤化过程中出现皮层剥落、结构疏松、轴向劈裂、进一步解离从而实现原纤化。对制备的芳Ⅲ原纤化浆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浆粕打浆度达到60°SR,保水值为261%,比表面积9.42m2/g,结晶度42.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