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茶叶中污染微生物分析及茶多酚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茶饮料中茶叶原料的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分析、鉴定,并对茶多酚对茶叶中污染微生物的抑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主要污染微生物是枯草芽孢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黑曲霉。当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大于0.6g/L时对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茶多酚含量小于1.2g/L时对阴沟肠杆菌、黑曲霉无抑制作用。实验表明正常的杀菌条件可将阴沟肠杆菌和黑曲霉杀死。因此为保障产品安全,建议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大于0.6g/L。  相似文献   

2.
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茶叶籽油茶多酚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电化学差分脉冲伏安法建立测定茶多酚含量新方法。选择没食子酸为茶多酚标准品,研究没食子酸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没食子酸分子上羟基在特定电位下易被氧化,产生响应电流,且没食子酸浓度与响应电流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其线性范围为0.1~1.3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08,且检测上线可根据测定需要继续扩大,检出限为0.04μg/mL(S/N=3)。该法可用于茶叶籽油茶多酚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茶叶水提取物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鲜草莓‘安娜’为试材,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茶多酚茶叶水提取物的保鲜效果。研究将市售‘信阳毛 尖’茶叶经沸水浴浸提配制不同质量浓度(0、20、30、40、50 mg/L)的茶多酚溶液,浸泡草莓果实5 min后,用 低密度聚乙烯保鲜膜包装后于4 ℃冰箱中贮藏,定期测定一些相关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显示:30 mg/L的茶 多酚茶叶水提取物保鲜效果最好,能有效控制草莓果实的腐烂和质量损失,明显延长贮藏期,对抑制草莓VC含量 下降速度效果尤其明显,能够有效减缓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降低,但在影响可溶性固 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上效果不太明显。研究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茶多酚茶叶水提取物对草莓主要抗氧化酶活 性保持和保鲜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脱脂乳培养基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数目变化及产酸能力变化,研究茶多酚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含量茶多酚对保加利亚乳杆菌酸牛乳发酵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含量茶多酚抑制作用较小。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加,相同发酵时间的菌体数目先增大后减小,当茶多酚添加量为2.0g/L的时候,菌体数目最多;茶多酚浓度相同时,随发酵时间的进行,酸牛乳的酸度逐渐增大,到发酵后期酸度趋于稳定,当茶多酚添加量为2.0g/L时,最终酸度最大;发酵后期,菌体形态极不稳定,大量保加利亚乳杆菌衰亡。茶多酚添加量过多,保加利亚乳杆菌产酸能力下降。而且茶多酚的颜色影响酸牛乳的色泽。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浸提液为发酵基质,接种植物乳杆菌种子液进行发酵制备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对其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蔗糖、茶多酚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游离氨基酸及风味物质,并比较红茶浸提液发酵前后二者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pH值由4.97降至3.16,总酸由0.15 g/L升至2.38 g/L,蔗糖含量由0.90 g/L降至0.34 g/L;茶多酚含量由15.1 g/L减少至10.6 g/L,游离氨基酸含量由0.921 g/100 g提升至1.175 g/100 g,发酵前后分别检出88和9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较红茶浸提液营养成分更加丰富,酸甜适宜,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了五指山茶树花花朵、花蕾与茶叶中的功能性成分茶多酚、粗多糖、总黄酮、总皂甙、超氧化物歧化酶、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茶树花盛开花朵和花蕾中总黄酮和总皂甙含量高于茶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 230 mg/100 g和1 130 mg/100 g,总皂甙含量分别为0.629 g/100 g和0.761 g/100 g;茶树花中茶多酚、粗多糖、游离氨基酸低于茶叶,茶多酚含量分别为6.2 g/100 g和5 g/100 g,粗多糖含量分别为1.63 g/100 g和1.15 g/100 g,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 g/100 g和11 g/100 g,而茶树花中检测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远低于茶叶。  相似文献   

7.
以超微茶粉为原料 ,通过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和酶处理对红茶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茶叶经过超细微化和在萃取过程中加酶有助于提高茶汤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茶多酚含量 ,提高茶汤的澄清度 ,缩短萃取时间。通过SAS软件得到了关于茶汤品质的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0、0 . 6 8和 0 . 6 7) ,并得出茶汤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 :4 0℃ ,反应时间 :2 0min ,pH值 :5 ,加酶量 1 0 % ,此时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 . 6 4°Brix ,茶多酚含量 :5 . 99g/L ,浊度 :2 5 0NTU。  相似文献   

8.
为延长即食小龙虾的货架期,选取茶多酚、壳聚糖和ε-聚赖氨酸进行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复合生物保鲜剂进行复配优化,建立以0、3、6、9、12d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s nitrogen,TVB-N)含量为响应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测定感官评定、菌落总数、p H值、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和K值等指标,对最优配比复合保鲜剂的保鲜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方差分析和回归拟合,得到三种生物保鲜剂的最佳添加量为茶多酚2.5g/L、壳聚糖5.0g/L、ε-聚赖氨酸0.25g/L,此时的TVB-N有最小值47.15mg/100g,且茶多酚与壳聚糖、茶多酚与ε-聚赖氨酸对即食小龙虾的保鲜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经复合保鲜剂处理过的即食小龙虾在常温(25±1℃)下储藏时,可将货架期由对照组的6d延长至15d。  相似文献   

9.
对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在核桃油和葡萄籽油中的抗氧化能力和4种油溶性天然抗氧化剂相互之间的增效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响应面方法 D-最优设计进行试验,测定添加了各种抗氧化剂的核桃油和葡萄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并进行感官评价。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构建回归模型,将添加了抗氧化剂的核桃油和葡萄籽油的感官评价结果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优化出抗氧化效果最佳的复配配方。该配方在核桃油和葡萄籽油中分别为:茶多酚棕榈酸酯0.40 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2 g/kg,迷迭香提取物0.15 g/kg;茶多酚棕榈酸酯0.39 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4 g/kg,迷迭香提取物0.11 g/kg。  相似文献   

10.
奶茶饮料的组成成分显著不同于普通茶饮料,根据GB/T21733-2008标准《茶饮料》测定奶茶饮料中茶多酚时蛋白沉淀效果不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本文采用三氯乙酸—盐溶液乙醇法,可以有效提高破乳和蛋白沉淀的效果,提高了奶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测定的准确度。结果显示,当样品取样量为10.0 g时,加入3 m L 10 g/L三氯乙酸溶液,1m L 10 g/L氯化钠溶液时,在p H 7.5的磷酸缓冲溶液中,以酒石酸亚铁为显色剂,可有效测定奶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该法平均回收率为98.3%~101.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0%,在60 min内,茶多酚显色稳定,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实验操作简单快速,可适用于奶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川红工夫加工过程多酚类物质及其相关酶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小叶种群体品种的一芽二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备川红工夫,检测其茶多酚、黄酮、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分析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与其形成相关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黄酮、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在揉捻阶段显著增加,黄酮和茶黄素含量在发酵过程中较揉捻时降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揉捻阶段呈较显著下降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茶多酚含量与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茶黄素含量与P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茶红素含量与POD活性及PPO活性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适当延长揉捻时间和减少发酵时间,或是在发酵过程中采用提高多酚形成相关酶活性的方法,可制备出高茶黄素含量的川红工夫。  相似文献   

12.
交联PVP对茶多酚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交联PVP处理铁观音茶叶水 ,在交联度为 0 .5 %、用量为 7g/L、30℃下处理 30min时 ,茶多酚的吸附率为 66 83%。分析吸附机理认为 ,交联PVP上的活性吸附中心与茶多酚形成氢键吸附。  相似文献   

13.
添加茶多酚对茶籽油酸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是茶叶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抗氧剂,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本实验以茶多酚为添加剂,考察了紫外光、温度、CuCl2和KClO3对茶籽油酸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紫外光辐射和90℃加热7h,添加茶多酚茶籽油的酸值比不加茶多酚分别低22.8%和12.06%;用0.08mol/LCuCl2和KClO3氧化7h,添加茶多酚茶籽油的酸值比不加茶多酚分别低3.63%和7.63%。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对明胶的改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浓度茶多酚对明胶进行改性,研究明胶改性前后凝胶强度、流变学性质、分子结构以及蛋白质结晶度的变化,并探讨茶多酚作为明胶改性剂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2 g/L的茶多酚对明胶凝胶的强度、熔点和凝固点提高最显著;傅里叶红外转换光谱和X-射线衍射的研究结果表明,2 g/L的茶多酚对明胶的交联作用最强。总之,浓度为2 g/L的茶多酚对明胶具有明显的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掌叶梁王茶叶为原料制备速溶茶粉,并研究其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性,为梁王茶的深度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热水浸提法制备速溶茶粉,通过比色法研究梁王茶叶及其速溶茶粉的化学组分及其抗氧化能力,并对梁王茶叶17种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梁王茶叶的主要化学组分为:水溶性总糖47.32 g/kg、总多酚13.76 g/kg、水溶性蛋白质9.58 g/kg、水溶性氨基酸5.91 g/kg、水溶性多糖1.89 g/kg、总黄酮0.88 g/kg。梁王茶叶含量最多的游离氨基酸是组氨酸45.74 mg/kg。梁王茶叶速溶茶粉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温度85℃,浸提60 min,浸提次数3次,此条件下速溶茶粉的提取率达到39.88%。所得梁王茶叶速溶茶粉的主要化学组分为:水溶性总糖236.05 g/kg、水溶性蛋白质99.47 g/kg、水溶性氨基酸30.83 g/kg、总多酚27.08 g/kg、水溶性多糖17.99 g/kg、总黄酮2.03 g/kg。梁王茶叶及其速溶茶粉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3.92、1.60 m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2.84、1.36 mg/mL。速溶茶粉浓度为3.5 mg/mL时,其还原力为3.343;茶叶浓度为15 mg/mL时,其还原力为2.966。研究表明梁王茶叶速溶茶粉营养丰富,并含有一定量的多酚、黄酮及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一款较为健康的速溶茶饮品。  相似文献   

16.
以武夷岩茶废弃下脚料茶梗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茶多酚工艺。以茶汤中茶多酚含量及感官评分为指标,对超声功率、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水茶比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450 W、浸提温度73.7 ℃、浸提时间37.5 min和水茶比22:1 mL/g。预测的茶多酚含量为15.52%,经过实验验证茶多酚含量为15.46%±0.03%。结果表明该工艺切实可行,在使茶汤具有最佳感官品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多酚含量。  相似文献   

17.
窦川林  林静  董唯  尚永彪 《食品科学》2018,39(23):250-256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1、2、3 g/L)的茶多酚对泥鳅微冻贮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测定-2.5 ℃贮藏0、5、10、15、20、25、30 d时泥鳅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以及流变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处理能抑制微冻过程中泥鳅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巯基含量的下降和表面疏水性的上升;流变学曲线表明,茶多酚能够延缓泥鳅肌原纤维蛋白凝胶能力的减弱,并且茶多酚质量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因此茶多酚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泥鳅在微冻贮藏过程中其肌原纤维蛋白功能性质的劣变,且3 g/L茶多酚处理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熊青  谢晶  钱韵芳  杨胜平 《食品科学》2014,35(2):287-291
南美白对虾在冷藏期间极易腐败,为改善对虾的贮藏品质,用茶多酚、柠檬酸和L-半胱氨酸浸泡南美白对 虾,测定各组贮藏期间感官评价、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白度值及细菌总数的变化,研究茶多酚及其复配生 物保鲜剂对冷藏条件下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延长贮藏期。结果表明:4 ℃冷藏条件下,茶多酚及其复配生物保 鲜剂处理组能有效提高对虾贮藏期间肉质、外观和气味品质,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挥发性盐基氮产生,在一定程度上 抑制黑变反应,处理组中8 g/L茶多酚、5 g/L柠檬酸、2 g/L L-半胱氨酸复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与牛奶蛋白互作对蛋白质离体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胃蛋白酶体外消化法和HPLC法测定了茶多酚与牛奶蛋白互作后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和几种主要儿茶素含量的变化,并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了两者互作后不同结合状态茶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牛奶蛋白含量为0.5%、茶多酚含量在0-10.0 g/kg的模拟奶茶溶液中,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随茶多酚浓度的增大而下降,茶多酚含量≥2.0 g/kg时牛奶蛋白的离体消化率显著降低;等体积的纯牛奶和茶水同时食用时,茶水中茶多酚含量≥2.5 g/L时牛奶蛋白的离体消化率显著降低。实验结果还表明,食用条件下茶多酚与牛奶蛋白的结合以物理结合为主,而其中EGCG和ECG 2种儿茶素与牛奶蛋白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对牛奶蛋白的离体消化率起主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冲泡条件对绿茶茶多酚得率的影响,该文选取山东省日照市产地绿茶,首先对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和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条件,然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3个因素对日照绿茶茶多酚得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60℃~80℃时,茶多酚得率随着冲泡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当温度在90℃~100℃时,茶多酚得率随着温度升高反而降低;茶多酚得率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冲泡6 min~10 min时茶多酚增加的速度略大于10 min~14 min;当料液比在1∶10(g/mL)~1∶20(g/mL)之间,随着水量增加,茶多酚的得率也在增加,而当料液比在1∶20(g/mL)~1∶30(g/mL)之间时,随着水量增加,茶多酚的得率反而降低。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冲泡温度为80℃,冲泡时间为10 min,料液比为1∶20(g/mL)的冲泡条件下,茶多酚的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