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硫酸钾在氨介质中的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MSMPR结晶器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氨浓度下K2SO4饱和水溶液在氨水中结晶及KCl与CaSO4在氨水中反应的结晶动力学.借助粒数平衡原理得到K2SO4在氨介质中的晶体成核速率与生长速率、悬浮密度的关联式1)氨水中结晶B0=7.012×103G-0.237Mt-0.475;2)反应结晶B0=7.867×102G-2.614Mt-0.482.用扫描电镜观察晶体形态发现K2SO4在氨介质中的晶型由水溶液中的正交棱柱体变为长方体.其结果可为浓氨介质中石膏转化制硫酸钾工艺中结晶器的设计与放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以磷化工附产物磷石膏为原料,将氯化钾转化成硫酸钾,探讨了氨水的浓度,反应的温度以及加料的顺序,物料的配比对硫酸钾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磷石膏、氯化钾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制取硫酸钾铵的方法和工艺条件。流程中包括硫酸铵溶液的制备、硫酸钾铵的合成及副产品氯化钾铵的回收等三个部分。结果表明,此法简单可行,实验的重现性良好,为磷石膏制取无氯钾肥的工业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石膏与氯化钾在氨介质中液固复分解反应制取硫酸钾工艺中的氯化钾转化率与诸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和农步回归。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磷石膏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利用磷石膏与氨水、二氧化碳的反应,制备出硫酸铵.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氨碳摩尔比、液固摩尔比、反应时间、加入批次4个因素对磷石膏中硫酸钙转化率的影响,并得到了优化工艺参数.在室温条件下(25℃),工艺条件是氨碳摩尔比为1.15∶1,反应时间为1.5h,液固摩尔比为2.5∶1,加入批次为3次.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磷石膏中硫酸钙最大转化率可达到99.08%,硫酸铵中氮质量含量(干基)可达到国家标准一等品指标,游离酸(硫酸)可达合格品指标.用磷石膏生产硫酸铵,不仅解决了磷石膏堆放造成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实现了硫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石膏与氯化钾在氨介质中复分解的回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石膏与氯化钾在氨介质中固复分解反应制取硫酸钾工艺中的氯化钾转化率与诸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建立了能较好模拟复分解反应规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石豪转化法制取无氯钾肥硫酸钾的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以甘氨酰胺盐酸盐和4-氯-3-羟基丁酸乙酯为原料合成奥拉西坦,同时对甘氨酰胺盐酸盐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以甘氨酸为起始原料,在甲醇和氯化亚砜中经过酯化反应得到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再与氨水在碳酸铵催化作用下进行胺化反应,得到甘氨酰胺盐酸盐.其最佳反应条件:甘氨酸和氯化亚砜用量比为1∶2(摩尔比),酯化反应温度30℃,甘氨酸甲酯盐酸盐、氨水和碳酸铵用量比为1∶10∶3(摩尔比),胺化反应温度30℃,两步反应总收率为73.3%.产品结构通过测定熔点、红外光谱和1H-NMR确定.  相似文献   

8.
以邻氯硝基苯为原料,经氯磺化、氨解、水解酸化三步反应制备了2-硝基苯酚-4-磺酰胺.研究了各步反应的影响因素,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优化了反应条件,最优反应条件是n(邻氯硝基苯)∶n(氯磺酸)=1∶4,分次投料,并加入一定量的无水硫酸钠,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6~7h;将所得产品按n(2-硝基氯苯-4-磺酰氯)∶n(氨水)=1∶1.5加入氨水中,反应温度为38~40℃,低温反应2h;最后于30%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反应温度100~105℃,反应时间为3~4h,并加入相转移催化剂,最后进行酸化,抽滤后得目标产品.总收率由50%提高为70%,并对三步所得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氨法-塔式捕集吸收CO2新工艺中试装置,系统研究了氨法捕集燃煤电厂烟道气中氨水浓度、CO2的浓度和系统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的影响,对反应产品按照国标进行了氮元素定量检测和XRD定性分析,研究了氨水吸收CO2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本中试装置脱碳效率一般在84%以上,当氨水的质量浓度达到8%,燃煤电厂烟道气中CO2浓度为14.98%,反应温度为32℃时,脱碳效率可达93.2%,为氨法-塔式捕集吸收CO2新工艺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磷石膏主要成分为二水硫酸钙,硫酸钙溶解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根,通过测定硫酸根的含量,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磷石膏的含量,进而求出磷石膏对应的溶解度。用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测定磷石膏的溶解度,在420nm波长处,硫酸钙为0~0.50mg/mL时与铬酸根吸光度呈线性关系。通过与传统的分析方法对比,可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该方法简单、快速、可行性强,可用于测定磷石膏的溶解度,可以满足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集农作物、蔬菜、梨树等根际土样,采用以钾长石为唯一钾源的亚历山鲍罗夫培养基分离筛选解钾菌。根据解钾圈大小,从梨树、蚕豆、豌豆、黄豆根际土壤中初步筛选得到9株解钾菌,将这9株解钾菌接种解钾液体培养基,培养后,采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速效钾含量。发酵液中有效钾含量最高为13.5 mg/L,比对照组增加了11.98 mg/L。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初始p H值6.5;最适的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为160 r/min,培养温度为25℃,培养7 d,初始OD值为0.02,装液量为80 m L/250 m L。在这些适宜培养条件下,菌株的菌体密度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2.
鉴于五硼酸钾的广泛应用,实验从合成角度寻求五硼酸钾的最佳合成条件,以提高五硼酸钾的产量.实验利用五硼酸钾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小的特点制备出较纯的五硼酸钾,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五硼酸钾生长的规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配比1∶10,析晶温度为常温,固液质量比1∶3,析晶期间不搅拌,煅烧温度为400℃.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光谱法确定晶体结构,通过测试热重和差热曲线研究晶体的脱水机理.  相似文献   

13.
硝酸与氯化钾直接法制取硝酸钾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对硝酸和氯化钾反应制取硝酸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极差分析,确定过程的适宜工艺条件:原料的摩尔配比(HNO3:KCl=1.5:1),反应时间为20min,反应温度为30℃,结晶时间为4h,氯化钾通过160目筛子,硝酸浓度25%。选择磷酸三丁酯(TBP)作萃取剂,煤油作稀释剂对母液中2种酸进行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硫酸钾生产工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我省发展K2SO4生产的重要性,介绍了目前K2SO4的主要生产方法,着重指出用磷石膏和氯化钾制造K2SO4的经济意义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K~ ,Na~ //Cl~-,SO_4~2—H_2O体系相图的分析和工艺计算,探讨了由芒硝与氯化钾反应制取硫酸钾的工艺路线,并拟定出生产硫酸钾的原则流程,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照选择的工艺路线制得纯度为99%的硫酸钾产品和纯度为98%的NaCl副产品。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水果中钾含量的方法。研究了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的种类、用量、酸度及干扰元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对浓度直读法和标准曲线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浓度直读法在10-1~10-5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8 6,检测限为0.216 mg/L,样品中钾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5%~6.00%,回收率为94.59%~100.7%。实验表明,浓度直读法准确、简便、快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对KBr原料进行了纯化处理,采用提拉法生长KBr晶体,获得了合适的晶体生长工艺参数:熔液上方温度梯度-20℃/cm~-30℃/cm,下方温度梯度10℃/cm~15℃/cm,拉速1~4mm/h,转速5~20r/min。测量了KBr晶体的红外光谱,表明纯化后的多晶料能够有效去除杂质,有利于获得高透过、低吸收的晶体。TG-DSC表明KBr在720.9℃发生熔化。XRD表明KBr晶体属于立方晶系,Fm3m空间群。测试了KBr晶体透过光谱,透过率大于92%。  相似文献   

18.
钛酸钾晶须增强尼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增强聚酰胺(PA)强度,用硅烷及钛酸酯等偶联剂对钛酸钾晶须进行表面处理,并考察钛酸钾晶须对PA力学性能、工艺性等影响.研究表明,钛酸钾晶须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可改善复合材料性能,硅烷的表面处理效果较钛酸酯的好,并比较了硅烷偶联剂改性前后晶须对PA增强性能的改变.经硅烷偶联剂KH-550表面改性的PTW能与PA基体更好地相容,达到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杀螨剂农药废水中K2CO3回收及精制采用碳化-溶剂化相结合的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影响K2CO3回收的因素主要有溶剂/溶液配比、饱和溶液比重以及结晶保温时间等,最佳工艺条件为V溶液:V甲醇=1:0.6,d=1.5,保温时间t=6h。该技术在生产上的实施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