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秆红麻硫酸盐法模拟连续蒸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硫酸盐法模拟连续蒸煮实验,详细探讨了全秆红麻的制浆性能。结果表明,全秆红麻制浆可采用常规连续蒸煮工艺,适宜的制浆工艺条件为:用碱量20%(Na2O计),硫化度22%,液比1∶4;预浸温度为80℃,时间10 min,蒸煮最高温度为168℃,保温时间60 min,粗浆得率45.5%,卡伯值26.6,白度21.1%ISO,所制取的红麻浆具有较高的成浆强度。  相似文献   

2.
对红麻全秆、秆芯及麻皮分别进行硫酸盐法蒸煮试验,研究了用碱量和蒸煮时间对制浆的影响,找出了它们各自适宜的蒸煮条件。比较了红麻全秆、秆芯和麻皮在硫酸盐法蒸煮中的特点,并通过测定不同蒸煮时间所得纸浆的筛渣率,找出了红麻全秆、秆芯及麻皮硫酸盐法蒸煮的纤维分离点。  相似文献   

3.
红麻硫酸盐法蒸煮的反应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麻全秆、秆芯和麻皮为原料,用八罐甘油浴加热蒸煮设备进行硫酸盐法蒸煮,研究了红麻全秆在硫酸盐法蒸煮中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规律,以及纸浆得率和硬度及蒸煮液浓度的变化规律,并对红麻全秆、秆芯和麻皮反应历程的异同点作了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红麻全秆和秆芯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脱木素阶段(130℃以前);主要脱木素阶段(130℃至在165℃下保温1小时);残余木素脱除阶段(保温1小时以后)。红麻皮脱木素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脱木素阶段(130℃以前);主要脱木素阶段(130℃至最高蒸煮温度165℃);残余木素脱除阶段(保温以后)。红麻主要脱木素阶段比木材早,而较草类原料晚。仅从脱木素规律来看红麻全秆和秆芯以保温2小时为宜,红麻皮以保温1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4.
红麻全秆烧碱-AQ洁连续蒸煮反应历程刘明友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641任维羡西北轻工业学院咸阳712081关键词红麻全秆,连续蒸煮,反应历程在实验室条件下,模仿连续蒸煮的生产过程,对红麻全秆烧碱-AQ法连续蒸煮过程中木素的脱除规律、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  相似文献   

5.
红麻全秆硫酸盐法制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红麻全秆硫酸盐法间歇蒸煮的实验室研究及中试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红麻全秆硫酸盐法制浆工艺条件为:用碱量18%(Na2O计),硫化度25%,温度165℃,保温时间2h。生产试验结果与实验室结果相吻合,红麻全秆可以在常规的草类制浆线上正常生产。生产纸浆的粗浆得率为45%,卡伯值为22。此外,蒸煮黑液的碱回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步探讨了红麻全秆烧碱法制浆的蒸煮条件,并与烧碱法麦草浆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制浆黑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冯文英  石淑兰 《中华纸业》1994,15(2):11-14,22
本文采用凝胶色谱[注](GPC)法对红麻皮和秆芯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溶出木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蒸煮进行,红麻皮和秆芯硫酸盐木素的平均分子量逐渐增大,多分散性以及固有粘度也相应增加。此外,在同一蒸煮条件下,红麻秆芯溶出木素的平均分子量高于红麻皮,这也说明了红麻秆芯更难脱木素。研究还发现,不论是红麻原料木素还是溶出木素,它们的分子量分布曲线是单峰现象,说明它们都是以一类相似分子量的组分为主体而大量存在着。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对红麻全拜制浆造纸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技术和经济指标上充分肯定了红麻原料的使用价值,为了探索红麻原料在连续蒸煮器上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我们进行了红麻全秆连蒸制胶印书刊纸的研究。1原料的准备及化学分析试验用红麻因存放时间较长,在备料时麻秆和麻皮分高严重,长短极不整齐,有的皮部长达1.sin以上,秆部短的只有4~6mm,不能适应小型连续蒸煮设备的要求,特别是过长的麻皮缠绕在预浸机的螺旋上,根本无法进料。并在螺旋输送过程中,皮部在螺旋上打滑,不能顺利送料。为了保证蒸煮能正常进行,我们将皮部筛选出…  相似文献   

9.
台湾省屏东科技大学林产加工系科研人员研究了应用臭氧漂白红麻全秆硫酸盐纸浆。红麻全秆硫酸盐蒸煮工艺条件和结果为 :总碱用量17 %(以Na2O计) ,硫化度25 % ,液比1∶7 ,蒸煮最高温度165℃ ,升温时间1.5h ,保温时间1.5h ,粗浆得率45.35 % ,粗渣0.54 % ,细浆得率44.81 % ,纸浆粘度1063ml/g,卡伯值25.2。红麻全秆硫酸盐浆纸页的物理和机械强度特性 ,浆料游离度CSF403ml,厚度0.099mm ,松厚度1.36cm3/ g,撕裂指数12.24mN·m2/ g,裂断长8.10km ,破裂…  相似文献   

10.
对福红系列红麻秆进行化学组成测定和制浆工艺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福红系列红麻秆芯部纤维素含量为48.77%,是较好的制浆造纸原料;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用碱量22%、最高蒸煮温度165℃、保温时间120min,该条件下制得的浆得率46.60%、高锰酸钾值9.72。研究结果为红麻秆制浆造纸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红麻化机浆的湿纸幅强度,特别是湿纸幅伸长率的影响因素,并用纤维卷曲指数FCI来表现这一影响趋势。建立了湿纸幅综合性能的分析模式──A/S比概念,并以此来评价红麻化机浆的抄造性能。还根据红麻化机浆的实际应用,对其成纸的印刷适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红麻物理及化学成分 ,并对红麻硫酸盐制浆进行了实验小型试制 ,重点研究了红麻漂白浆代替化学半漂木浆配抄普通新闻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速生红麻纤维形态和制浆造纸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一种速生红麻(hibiscus canniness L.)的纤维形态和制浆造纸性能的试验研究.该种速生红麻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表明该红麻适合用作造纸原料;全秆红麻采用烧碱-AQ法制浆可制得卡伯值16左右,得率46%左右的未漂浆,该纸浆有较好的漂白性能,容易用DQP和CEH漂序漂到84%ISO的白度.未漂浆和漂白浆均有较好的强度性能,在相同的打浆度或打浆转数下,DQP漂白浆的强度(尤其是撕裂指数)比CEH漂白浆好得多.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几种助剂在红麻全秆高得率浆H2O2漂白前的预处理和H2O2漂白中的活化效果。结果表明:硫酸、EDTA、DTPA、氯化钙都是良好的H2O2漂白前的预处理剂,在适宜的预处理条件下预处理后可使纸浆白度提高2%以上,而且H2O2用量越高效果越显著。双氰胺是H2O2漂白的良好活化剂,在适宜条件下活化处理可使纸浆白度提高3%。  相似文献   

15.
李敬机 《中国造纸》1996,15(2):64-68
对国内外开发红麻制浆造纸的主要成就及世界近年成功的红麻CTMP制新闻纸和高效皮秆分离技术作了评述,叙述了我国红麻全秆制浆造纸的最新发展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红麻亚硫酸氢镁浆HMP三段漂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金城纸业常规的单段次氯酸盐漂白条件,当有效氯用量为2%时,白度可由46.2%ISO提高到53.2%ISO;采用H加P两段漂白,白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到72.4%ISO,但还未达到高白度80%ISO要求。在HP漂序中间添加M段预处理形成HMP三段漂白,在预处理条件为pH值3.0、浆浓8%、时间60min、温度40℃、M助剂用量为2%时,可以将红麻浆白度提高到80.97%ISO。实验表明,用HMP三段漂白红麻亚硫酸氢镁浆,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以使浆料白度提高到80%ISO以上,满足高白度文化用纸的要求,并且大幅度降低单段次氯酸盐漂白带来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红麻全秆硫酸盐浆的氧脱木素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氧脱木素后纸浆的后续漂白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红麻全秆硫酸盐浆经氧脱木素后,采用CEPHP漂白流程,在用氯量较低的情况下,可制得高白度,高强度的漂白红麻全秆化学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一种测定造纸原料中纤维间结合强度(IBS)的方法,用以衡量化学机械法制浆中化学预处理作用的程度。并采用此方法对红麻秆芯磺化化学机械法制浆(SCMP)中磺化对纤维间结合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麻秆芯SCMP的磺化化学预处理中,较缓和的化学作用所用的Na2SO3量在6%~10%之间,浆的得率在84%~88%。红麻秆芯磺化处理后纤维间结合强度与浆的磺化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磺化和漂白对红麻秆芯部化机浆白度的影响规律,磺化温度是影响红麻秆芯部SCMP白度的主要因素,2%的H2O2用量可以获得72.4%(ZBD)的纸浆白度,并着重研究了红麻秆芯部木素发色基团在磺化和漂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