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首先制备了壳聚糖的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再以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的共混物为功能单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蛋白质,制备了一种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共混物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模板蛋白质吸附测试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对BSA的吸附量是非印迹聚合物的30.8倍;对不同蛋白质的吸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对比蛋白质,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模板蛋白质BSA的效果;并且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在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存在下,采用滴加成球法制备出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具有特异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壳聚糖制备的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特异识别功能,显示出明显的印迹效果。这种特异分子印迹介质的制备,为分离提纯特种结合蛋白提供了一种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氧化石墨烯为基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模板分子,1-乙烯基-3-甲基咪唑与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酰胺为交联剂,制备出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优化了该印记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和吸附条件;并对其动力学吸附性能、等温吸附性能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布洛芬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在强极性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中制备了可以在水相中实现特异性识别的布洛芬印迹聚合物。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作用情况。静态氮吸附法(BET)表明印迹聚合物的比表面积明显大于非印迹聚合物。系统考察了水相中印迹聚合物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布洛芬印迹聚合物对布洛芬表现出明显的吸附选择性,对其结构类似物酮洛芬、萘普生的吸附选择性较差,分离因子分别为3.29和3.95。利用透射电镜对印迹聚合物的再生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洗脱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2,4,6-三硝基甲苯(TNT)为模板分子、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对TNT具有特异选择识别功能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在外加磁场下可实现快速分离。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证实聚合物为核壳结构,磁性粒子由硅烷偶联剂完全包覆,并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分子印记聚合物;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TNT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饱和吸附量为77mmol/kg;通过以3,4-二硝基甲苯(DNT),为结构相似物的吸附选择性实验,磁性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表现出良好的特异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以Pb2+为模板分子,以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分子印迹聚合物,用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研究其合成、吸附和洗脱等条件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做了选择性实验和在样品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抗酸性提高了,可以重复利用,且保留了对Pb2+良好的吸附性和识别选择性,并具很好的富集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Cd-乙二醛缩双邻氨基酚的配合物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制备了镉-乙二醛缩双邻氨基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该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和选择性识别,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考察了溶液的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和选择性,吸附45 min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自组装印迹技术在光引发条件下制备了以(S)-布洛芬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红外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透射电镜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对印迹聚合物的形貌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结合Scatchard分析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及选择性识别能力,表明印迹聚合物特异性吸附容量为41μmol/g,印迹指数为2.28,对(S)-布洛芬形成单一结合位点,且表现出明显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以Si O2为载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运用蒸馏沉淀法制备出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复合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去除载体后得到中空分子印迹聚合物(H-MIP)。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在模拟汽油环境中测试该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中空结构的多孔分子印迹聚合物对BT及DBT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吸附容量分别为188μmol/g和212μmol/g,同时该产品可在短周期内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氧乙酯(DMOP)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邻苯二甲酸二甲氧乙酯印迹聚合物(DMOP-MIP)吸附材料。采用紫外光谱以及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制备进行表征,通过平衡吸附实验对DMOP-MIP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MOP-MIP对DMOP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8.2μmol/g,吸附在4h左右可达到平衡。DMOP-MIP对DMOP的吸附量高于其结构类似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双酚A分子印迹吸附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吸附剂对水中双酚A(BPA)的选择识别性能,采用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BPA分子印迹吸附剂(BPA-MIA).以未添加BPA模板分子制得的非印迹吸附剂(BPA-MNIA)作为比较对象,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对BPA-MIA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选择识别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PA-MIA经过120 min达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及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最大吸附容量为16.69 mg/g,比BPA-MNIA吸附容量提高5倍,对BPA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子印迹膜兼具分子印迹与膜技术的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首先对分子印迹技术及分子印迹膜进行了简介,继而重点对分子印迹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相转化法、表面修饰法和电化学聚合法等进行了评述,对现有分子印迹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分子印迹膜在手性物质拆分、固相萃取、农药残留检测及仿生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分子印迹光催化剂的选择性降解行为,采用水热法,以钛酸丁酯为钛源、尿素为氮源、罗丹明B为模板分子,制备了分子印迹掺氮TiO2。FT-IR、XRD、低温N_2吸附-脱附技术、UV-Vis DRS等表征结果显示,样品均为锐钛矿相;分子印迹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光催化剂的孔隙结构,增大了孔容体积和比表面积,并且增强了可见光区的光吸收强度。可见光下催化剂对三苯甲烷类污染物罗丹明B、罗丹明6G和结晶紫的光降解表观速率常数(kap)分别提高1.97、1.21和1.26倍,说明分子印迹不仅提高了光催化剂的可见光活性,而且对目标污染物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结合等温吸附实验,以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积分模型探究吸附平衡常数(Ka)和降解反应速率常数(kr)对kap的贡献,发现罗丹明6G只与降解反应能力的提高有关,结晶紫同时归功于吸附和降解反应能力,罗丹明B则源于更为突出的吸附能力,该结果是由于模板分子印迹产生的特异识别位点所致。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国内外铜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其制备原理、制备方法及其在膜分离、固相萃取等领域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铜离子印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作为分子印迹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金属离子印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基于分子印迹与电化学微传感器的尿素仿生微传感器,采用MEMS工艺制作集成微型3电极系统,实现了传感器的微型化.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印证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效果.比较了3支传感器的响应曲线,得到了相近的灵敏度,灵敏度在0.10μA/(μmol.L-1)左右,线性度达到了0.95,检测下限为1.00μmol/mL,分析尿素溶液的标准偏差小于5%,达到和接近临床分析要求,为生物传感器向仿生生物传感器发展进行了具有临床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表面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着重从无机材料和聚合物材料两方面综述了表面分子印迹微球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要概述了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出(S)-萘普生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将其用作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对其进行了评价.研究了流动相流速、不同功能单体和柱温对拆分效果的影响,测定出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证明萘普生分子印迹拆分过程是焓控过程.  相似文献   

18.
Nowadays,the employing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in the analysis and separation of proteins from complex biological samples has been widely favored by researchers.To enrich the types of surface protein imprinted materials and expand the application fields of graphene materials,novel surface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 (MIPs) based on magnetic graphene microspheres Fe304@rGO@MIPs are first synthesized in this paper.Fe304@rGO@MIPs are prepared by oxidative self-polymerization of dopamine on the surface of magnetic graphene (Fe304@rGO) composite microspheres.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is selected as protein template.Fe3O4@rGO microspheres with wrinkled flower-like structure are obtained by compounding Fe3O4 and graphene oxide in an appropriate ratio via the method of high-temperature reduction self-assembly.The microspheres exhibit promising dispersibility,high external surface area,rich pore structure,and sufficient magnetic properties.These advantages not only prevent the agglomeration of imprinted microspheres in the aqueous phase,which is conducive to contact and static adsorption,but als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protein imprinting.Additionally,sufficient magnetic properties ensure fast and effective separation of the adsorbents.Whil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is increased,the separation procedure becomes simple.The binding capacity of Fe304@rGO@MIPs for BSA can reach 317.58 mg/g within 60 min,and the imprinting factor (IF) is 4.24.More importantly,Fe3O4@rGO@MIPs can specifically recognize the target BSA from the mixed proteins and the actual sample.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adsorption amount,IF,and magnetic properties after eight runs.It is promising to be used in the separation of proteins from the actual biological samples.  相似文献   

19.
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法、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法、基于β-环糊精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法3种新型MIPMs制备方法。阐述了常用的沉淀聚合法、种子溶胀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合成MIPMs的发展现状。最后对MIPMs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