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纯谷氨酸(大于99%)运用领域比较广泛,我公司为在这方面拓展研发,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发现用一般的工业谷氨酸、结晶料液、成品味精都可加工而成,现把研究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2.
味精精制的过程是脱色浓缩结晶的过程。而对于整个过程来说,味精料液的除杂以及结晶料液质量的好坏对味精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味精发黄和异味和与杂质杂菌管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原来味精脱色工艺是采用硫化碱和粉状活性碳间歇式除铁和脱色。工艺及设备比较落后,由于硫化碱和粉状活性碳与味液接触机会少,因而除铁和脱色效率低,并且除铁和脱色不彻底,造成味精的洁白度差。 自从采用122^#树脂和C-11颗粒炭除铁脱色以后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个人卫生条件。对生产现代化指标控制的好,生产味精色泽洁白。脱色液及母液透光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味精外观质量也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味精生产过程中,结晶操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产环节。为了使成品味精的质量较好、收率较高,必须尽可能地使浓缩锅内溶液中谷氨酸钠(SMG)的浓度维持在介稳区的较低过饱和状态。结晶过程溶质处于气、液、固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还原型漂白剂保险粉应用于味精生产的可行性。保险粉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用来漂白味精料液,从而改善味精成品的色泽。  相似文献   

6.
味精在生产过程中,流加液氨在提供菌体生长的氮源和合成氨基酸所需氨基的同时,也起到调节发酵液pH的作用,结果在味精生产过程中有着大量的NH4^ 。过量的NH4^ 不仅影响到味精成品的质量,还会造成原料液氨的浪费。因此对味精母液中的NH4^ 含量的定量测定对味精成品的指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对离交液中NH4^ 含量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的味精生产中,我们发现液体料液的腐败对味精的质量以及精制车间的收率影响较大。对于腐败的问题我曾经有一篇论文中专门对整个味精生产中料液的腐败做了分析,针对味精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精制车间我想和大家再作一下交流学习,供大家参考,希望对行业中味精质量的整体稳定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已得到应用并取得理想效果的八项味精精制的清洁生产技术,即提高中和料液浓度;用高温水直接配制中和液;提高结晶锅内真空度、降低结晶温度;利用高效板式换热器,用结晶锅排出的高温冷凝水加热入锅中和料液,实现合理的冷热交换;回收浓缩结晶锅的二次蒸汽,减少大气冷凝器循环降温水的强度;进行浓缩结晶锅的增容改造,实现增产增收;炭柱空柱上柱;改革传统整晶操作,提高结晶效率和结晶强度。  相似文献   

9.
因生产操作不当或放罐的影响,结晶罐内的浓缩料液雾沫进入二次蒸汽管,其中一部分进入冷凝塔,随冷凝水一起排出,造成味精流失;另一部分与二次蒸汽的冷凝液回流到结晶罐内,影响浓缩结晶的正常进行。放罐结束后,二次蒸汽管内的残留料液冷却,形成味精结晶,很容易造成二次蒸汽管和雾沫分离器的堵塞。经设备改造后,味精收得率提高4%以上。  相似文献   

10.
沈艺文 《发酵科技通讯》2004,33(3):27-28,42
本文研究了再生炭、废炭在味精生产中的合理利用。用再生炭与废炭代替原炭,应用于味精料液脱色,在保证味精质量的前提下,既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硫化碱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平炉生产硫化城热量损失大,成品碱中含铁量高,质量不稳定。采用转炉生产流程,热能损失较小,余热可以直接利用。本文还分析了转炉与平炉生产工艺热量对比情况。  相似文献   

12.
详细的描述了中和料液调配法生产粗壮型优质味精的工艺,阐述了有关的工艺操作控制指标和关键技术,以及采用此工艺技术生产的成品味精的部分质量指标和外观规格。  相似文献   

13.
刹料是指谷氨酸精制液经多次结晶提取分离后的残余母液,由于色泽较深,焦谷氨酸钠、盐份、及其它Ca2+Mg2+等杂质含量较高已不适宜再循环使用生产味精,此时的料液应单独进行处理,整个刹料过程图解如下: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生产工艺的影响,我们都是采用月底集中刹料两天的做法,届时暂停投料,把所有的母液汇总刹料.这样的老工艺存在着不少弊端,不但少了两天的生产量,而且好差料液一刀切,使一部分质量较好的母液也被刹尽,影响了精制的收率.我们本着刹料是替低含量母液提纯这一根本目的,经过探讨摸索形成了一条成熟的新刹料工艺方法,即采取逐步理料法进行刹料,逐步理料法也就是在平时的生产中根据每批成品粉晶谷氨酸钠含量的高低及成品色泽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刹料批次,含量低色泽偏黄的粉晶其离心母液谷氨酸钠的含量也相应偏低  相似文献   

14.
K-15炭柱工艺运行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味精生产过程中,通过稳定炭柱运行条件,合理分流使用稀液,平衡料液循环,排除料液系统杂质,防治料液染菌等一系列工艺优化措施来实现味精生产的优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叶精中和液除铁和脱色直接关系到精制收率和成品质量,是精制工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文章简要地介绍了采用通用1号树脂代替硫化碱除铁,重复循环利用炭柱再生中的废酸,循环利用炭柱冲洗水,改善炭柱再生脱色工艺操作和改进K-15炭柱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同时列举了这些改进对节约用酸、节约用水、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提高脱色和成品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酸是味精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从发酸液中提取谷氨酸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提取收率、味精质量及味精生产的效益。谷氨酸结晶形态一般可分为α型和β型两种。α-谷氨酸(α—GA)是生产味精的理想结晶,光泽度好、颗粒状、纯度高、质量重,谷氨酸含量高达  相似文献   

17.
在味精生产过程中,结晶分离后生成的母液经过多次的循环使用,杂质量较多,其中焦谷氨酸钠在10g/dl以上,黏度大,透光低于10%,基本上无法使用。这种母液我们称末次母液,因其杂质量多,在生产上基本无法使用,但如果将焦谷氨酸钠用液碱进行水解后可以充当碱来调谷氨酸,配制成谷氨酸钠溶液(俗称5.6液)可以再应用。通过以下方法确定了末次母液碱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及碱解后调成的5.6液质量。  相似文献   

18.
二次结晶谷氨酸纯化工艺研究Ⅰ:转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等电母液中蒸发结晶得到的二次结晶谷氨酸,其硫酸铵、色素等杂质含量高,不能直接精制生产味精,转晶是提高二次结晶谷氨酸质量的途径之一。实验研究了转晶温度、pH值、转晶料水比等因素对谷氨酸转晶的影响,得到比较理想的转晶条件:转晶温度95℃,pH值4.5,转晶料水1∶2.5,活性炭添加量为1%(1g活性炭/100g二次结晶谷氨酸)。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工业实际,对大颗粒味精的连续结晶操作进行理论模型与运行工艺的可行性研究。试运行结果表明:20m^3内循环罐及工艺比通常间歇结晶,大颗粒味精除种产量637kg/h,成品产量660kg/h,耗汽4.5t/T成品,同比成品产量提高37%,较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在国内首次实现大颗粒味精连续结晶的工业试运行生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料液处理、结晶操作等影响精制收率因素,知道料液的前期处理是确保精制收率的基础,料液的后期处理是确保精制收率的关键,结晶操作是确保精制收率的重要一环。综合上述分析,从中归纳出重点控制的精制工艺要点。通过动态监测结晶率水平,配合结晶罐电脑监控曲线,判断影响结晶率是否为料液质量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确保精制收率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