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因二段变换炉的催化剂性能下降,导致三段变换炉催化剂负荷加重,因此对二段变换炉内的催化剂进行了整体更换。简要介绍了更换所用的QDB-04型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性能、装填、升温硫化及耐硫变换工艺流程,重点分析了QDB-04型耐硫变换催化剂的运行情况及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催化剂更换后,变换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QDB-04(S)预硫化型耐硫变换催化剂是一种无需在工业装置中进行硫化处理,可直接使用的新型耐硫变换催化剂。通过在煤制油项目上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QDB-04(S)预硫化型耐硫变换催化剂具有低温活性好、起活温度低、催化剂床层温度容易控制等优点;预硫化催化剂直接升温至合适的温度就可接气,缩短了变换系统的开工时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3.
五环气化炉粉煤加压气化装置制取的粗煤气中一氧化碳含量高、水气比低,为避免在第1变换炉中发生高放热的甲烷化副反应,选用具有抑制甲烷化副反应功能的QDB-05、QDB-04型催化剂。介绍了QDB-05、QDB-04型催化剂的物理性能、使用条件、装填和升温硫化过程。工业应用情况表明,上述耐硫变换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变换活性和活性稳定性,同时具有抑制甲烷化副反应的功能。催化剂床层温度容易控制,装置运行平稳,能满足高CO含量、低水气比原料气的变换要求。  相似文献   

4.
徐卫平  李峰 《氮肥技术》2009,30(3):42-45
简要介绍QDB-04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性能、应用条件、装填、升温、硫化情况,并对该催化剂在升温硫化和生产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QDB-04型耐硫变换催化剂工业侧线试验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DB-04耐硫变换催化剂具有活性稳定性高和有机硫水解性能好等特点。介绍了QDB-04催化剂的工业侧线试验和应用情况。实践证明,在催化剂装量基本相同、气量增加40%的条件下,其出口CO体积分数至少可降低1%,能满足合成氨扩产改造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催化剂装填、升温和脱水、开工导气、低温活性和CO变换率评价等方面介绍了QDB-05-S预硫化耐硫变换催化剂在工业化装置中的首次应用情况。实际运行情况表明,QDB-05-S预硫化耐硫变换催化剂性能优越,可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Zr-Ce复合助剂对耐硫变换催化剂活性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结构稳定性对催化剂活性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加入Zr-Ce助剂后,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并提高其活性。介绍了QDB-04耐硫变换催化剂在几种不同典型煤气化生产化工产品流程中的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针对变换反应炉运行过程中生成有机硫化物的问题,在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变换装置上进行了有机硫抑制性能侧线试验,考察了新型QDB-04耐硫变换催化剂在第二变换炉、第三变换炉入口条件下的有机硫抑制性能,并与工业催化剂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新型QDB-04耐硫变换催化剂有机硫抑制性能较工业催化剂提高约70%以上,CO变换活性相近;相同条件下,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有效抑制有机硫化物的生成,这是由于升温可以有效促进有机硫的水解和氢解。  相似文献   

9.
借助常压微反-色谱评价装置(MRC)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等技术,研究了Zr-Ce复合物助剂对耐硫变换催化剂载体的改性作用,并介绍了经Zr-Ce复合物助剂改性的QDB-04型催化剂的工业应用业绩。结果表明:改性后的QDB-04型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变换活性和活性稳定性,基本满足目前耐硫变换新工艺对催化剂活性和活性稳定性等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QDB-04耐硫变换催化剂具有活性稳定性高和有机硫水解性能好等特点,在我国以煤为原料不同气化工艺的大、中型化肥厂及城市煤气的耐硫变换装置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QDB-04催化剂在国内首套高压全低变流程装置——天脊中化高平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装置中的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化工主导产业链高级化与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的内涵比产业链丰富,既包括产业间的联系,还包括产业及其他相关机构间的联系,而且还强调空间的集聚。阂此,化工产业集群获得了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循环经济、集聚经济和知识溢出创新优势。集群通过节点级的企业创新、网络级的产业链创新和平台级的辅助机构创新,促使化工产业链的产品形态、价值形态和知识形态高级化。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利用工业废弃物作为烟气脱硫剂的综合治理新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降低SO2对环境的污染,且可解决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困难,实现以废治废并降低烟气脱硫成本。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中国工业型煤产业化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朝晖 《洁净煤技术》1999,5(4):12-15,18
论述了制约中国工业型煤产业化发展的诸多因素,如工业型煤的质量标准,煤质的检测指标,矿物质在煤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工业型煤的设计原则,粘结剂的性质与实践分析。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城市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品牌的角逐。景德镇城市品牌形象是以陶瓷产业为核心,以产业文化和行业会展为纽带,围绕着产业及其产品的品牌而展开的形象塑造活动。其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的经验,为其它城市品牌形象定位与塑造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燃煤工业锅炉具有各自的技术优势及应用范围,为了给用户在项目立项、选择锅炉时提供正确参考,阐述了3种主流燃煤工业锅炉的技术特点、应用现状,并着重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现代煤粉工业锅炉,从燃烧组织方式和技术特点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技术对比分析。经分析认为,流态化燃烧组织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基础,浓相室燃燃烧组织是现代煤粉工业锅炉的技术基础。依托密相床炉料的巨大热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定位于处理高灰劣质燃料;依托低变质高活性清洁煤粉快响应着火喷燃,现代煤粉工业锅炉定位于油(气)锅炉的备份及互换。因此,二者非取舍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柴油与工业醇的互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甲醇、乙醇的强极性与柴油的非极性差异,使得柴油掺醇量非常有限;且一般含醇柴油燃料都使用高纯度的甲醇和乙醇,必然提高混合燃料的成本.研究了在室温条件下通过不同助溶剂的作用,柴油与工业甲醇或工业乙醇的互溶性.结果表明,柴油和工业级低碳醇可通过助溶剂形成稳定时间超过一个月、经济效益良好的混合燃料,其中,工业甲醇、工业乙醇在混合燃料中的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17.7%、18.3%.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预热器冷态结皮清理现有解决办法的探讨,论证了工业机器人在预热器冷态结皮清理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设计具体的工业机器人方案,介绍了结构及工作流程,并和常规方法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在预热器冷态结皮清理中,能够解决人员的安全、环保和劳动强度问题,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工业设计在工业内窥镜产品中的应用和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工业内窥镜产品的应用及现状,结合产业链结构研究并引导出工业设计对于工业内窥镜产业发展的价值,并结合多个实例分析了工业设计在工业内窥镜及其周边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表述了在当前国内外行业现状下,工业内窥镜企业的产品设计,尤其是工业设计,将对产品的价值品质、市场认知度甚至企业品牌形象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 and industrial marine outfalls both function together to reduce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effluent and mitigate the potential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The former uses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technology with energy and material cost considerations, while the latter utilizes the natural assimilation potential of the coastal water environment achievable at the outfall location. Because of their synergistic nature, marine outfalls are now commonly used for the disposal of partially treated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effluents in many coastal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with many successful examples of low and acceptable risks to the environm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ir balance from both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We also discuss the end-of-the-pipe and mixing zone approaches for industrial effluents, and give some recommendations particularl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Finally, we emphasize that a compulsory and vigorous monitoring program is essential regardless of how the balance is achie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