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HPVC/PP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CPE,ABS对HPVC/PP有增粘作用,随着CPE用量增加,共混物熔体粘度(η)增加。CPE或ABS先与HPVC共混后再与PP共混的共的的η高于CPE或ABS先与PP共混后再与HPVC共混的共混物ηHPVC/PP,HPVC/PP/MAH2.5HPVC/PP/CPE10,HPVC/ABS10共混物的η~组成(C)的关系均属于正-负偏离共混物(P-ND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HPVC/PP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CPE、ABS对HPVC/PP有增粘作用。随着CPE用量增加,共混物熔体粘度(ηa)增加。CPE或ABS先与HPVC共混后再与PP共混的共混物的ηa高于CPE或ABS先与PP共混后再与HPVC共混的共混物的ηa。HPVC/PP、HPVC/PP/MAH2.5、HPVC/PP/CPE10、HPVC/PP/ABS10共混物的ηa~组成(C)的关系均属于正-负偏离共混物(P-NDB)体系,即在特定共混比下发生相转变。  相似文献   

3.
将PP氯化后作为PVC共混体系的刚性体分散相,旨在改善高分子合金的相容性,DCS实验表明,CPP与PVC的相容性比PVC与PP的好。在用弹性体增韧的PVC/CPE和PVC/ABS共混体系中加入刚性体CPP后,随着CPE、ABS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强度增加,并且由刚性的CPP的加入后产生的冲击强度最大值的幅也有所提高。其趋势是CPE、ABS用量越多,共混合金冲吉强度值达到最大值时所需CPP的量越  相似文献   

4.
将PP氯化后作为PVC共混体系的刚性体分散相,旨在改善高分子合金的相容性,DSC实验表明,CPP(氯化聚丙烯)与PVC的相容性比PVC与PP的好。在用弹性体增韧的PVC/CPE和PVC/ABS共混体系中加入刚性体CPP后,随着CPE、ABS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增加,并且由刚性的CPP的加入所产生的冲击强度最大值的幅度也有所提高,其趋势是CPE、ABS用量越多,共混合金冲击强度值达到最大值时所需CPP的量越多,增加的幅度也越大。CPP对共混合金的拉伸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5.
由单螺杆挤出机制备PVC/PPSQ(100/0.95,95/5,90/10,85/15,80/20)机械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该共混物的相结构 ,富PPSQ相形成的球状颗粒较均匀地分散于PVC的连续相中。PVC/PPSQ共混物的流动温度均低于纯PVC的Tf,而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略高于纯PVX的Tg,随PPSQ含量的增加,PVC/PP-SQ共混物的Tf移向低温,更易塑化。  相似文献   

6.
由单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氯乙烯(PVC)/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PPSQ)(100/0、95/5、90/10、85/20)机械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该共混物的相结构,富PPSQ相形成2的球状颗粒较均匀地分散于PVC的连续相中,PVC/PPSQ共混物的流动温度(Tt)均低于纯PVC的Tt,而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略高于纯PVC的Tg,随PPSQ含量的增加,PVC/PPSQ共混物的T  相似文献   

7.
采用1,3-双-(恶唑啉基)-苯为偶联剂通过反应性加工实现PS-gMAn和氯化聚乙烯之间反应方法来合成LDPE/PS共混体系相容剂,在LDPE/PS共混体系中加入10%此相容剂,其冲击强度提高2.3倍,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也有所提高。通过SEM、DMA和DSC分析表征表明加入此相容剂后,LDPE/PS共混物的相容性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在上文的基础上,对PVC/CPE/PP和PVC/ACR/PP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PE或ACR用量的增加,不但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增加,而且共混合金由刚性体PP增韧时所产生的最大值的幅度也有所提高,其趋势是CPE或ACR用量越多,产生最大值时刚性体分散相PP所需的量越多,同时冲击强度最大值增加的幅度也越大。PP对共混合金无增强作用,ACR对共混合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比CPE的大。  相似文献   

9.
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Ⅱ.CPE,ACR对PVC共混体系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文的基础上,对PVC/CPE/PP和PVC/ACR/PP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PE或ACR用量的增加,不但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增加,而且共混合金由刚性体PP增韧时所产生的最大值的幅度也有所提高,其趋势是CPE或ACR用量越多,产生最大值时刚性体分散相PP所需的量越多,同时冲击强度最大值增加的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DOP增塑的HPVC/ABS/SBR共混物的性能和形态结构。发现ABS可提高增塑HPVC的硬度和拉伸强度,并降低其低温侧硬度对温度的依赖性,随SBR用量增加,混合物的硬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加,体系结构的不均匀性加剧;重复加工后,拉伸强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具有不同质量配比的高分子量、低分子量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PPSQ)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共混物。用扭辫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分子量PPSQ与PMMA间的相容性及热历史对其相容性的影响。PPSQ、PMMA在其溶液浇注膜中是部分相容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低分子量的PPSQ(Y)与PMMA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故其与PMMA的相容性比高分子量PPSQ的好。热历史对该类溶液浇注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影响较大,加热使PPSQ(Y)/PMMA共混物分相,但加热可增加高分子量PPSQ与PMMA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HPVC/TPU共混物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不谱,动态力学分析,对高聚合度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中TPU分子上的氨基与HPVC分子上的氯形成了类氢键结构。HPVC与TPU分子间有一定的相容性,并且TPU的结构组成与共混对体系的相容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共聚物对PVC/PE共混物相容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室合成了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BD-b-PMMA),氢化聚丁二烯段得到含聚乙烯结构的氢化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HPBD-b-PMMA)作为聚氯乙烯/聚乙烯(PVC/PE)共混物的增容剂。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增加了PVC/PE体系的相容性。共混物中加入共聚物后,体系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都有提高。动态粘弹谱和扫描电镜也证实了共聚物的增容作用。共聚物使共混体  相似文献   

14.
紫外线辐照对聚丙烯化学组成及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经紫外线照的聚丙烯的化学组成,表征了以辐照PP作为界面相容剂的玻纤/PP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和界面粘结状态。结果表明,紫外线辐照可在PP分子链上引入C-O-C,C-OH,C=O,COOH等含氧基团;辐照PP作为界面相容剂,能改善PP与玻纤间界面粘结状况,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15.
PP—EPR—PP增容PP/EPT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δ-TiCl3-Et2AlCl催化合成了三元乙丙嵌段共聚物PP-ETR-PP,作为乙丙橡胶(EPT)增韧聚丙烯(PP)的增容剂,以改善PP的低温冲击性能。实验发现,PP-EPR-PP中EPR段较长,有利于提高基增容效果,PP-EPR-RR的加入量仅为4%,就可以显著的改善PP和EPT相容性,使PP/EPT/PP-EPR-PP共混物的无缺口强度比相应的PP/EPT在-20℃时提高40%,在-40  相似文献   

16.
重点讨论了填充剂品种、炭黑加料顺序、共混温度、共混比等共混条件对HPVC/NBR合金物理机械和相容性的影响,同时利用Brabender流变仪对HPVC/NBR合金的流变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弹性体分散相和刚性体分散相对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CPE、ACR、ABS、PP和CPP分别与PVC基质共混,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不讼刚性体分散相,还是性体分散相皆对PVC共混合金有增韧作用,但增韧的效果有所不同。其中弹性体增 结果是随着弹性体分散相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持续增加,在某一点后增加速度变快;而刚性体增韧的结果是随着刚性体分散相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在某一点达  相似文献   

18.
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 Ⅰ.双组分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弹性体分散相和刚性体分散相对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CPE、ACR、ABS、PP和CPP分别与PVC基质共混,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不论刚性体分散相,还是弹性体分散相皆对PVC共混合金有增韧作用,但增韧的效果有所不同。其中弹性体增韧的结果是随着弹性体分散相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持续增加,在某一点后增加速度变快;而刚性体增韧的结果是随着刚性体分散相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在某一点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王士才  李宝霞 《材料导报》1998,12(4):57-60,56
通过考察聚氨酯化学体系和加工工艺条件,确定了合适的聚氨酯化学体系和合适的加工工艺条件,进而采用反应挤出一步法成功地合成了聚氨酯改性PVC共混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用量聚氨酯的引入共混改性,不仅能明显改善PVC的加工性能,而且还能在保持PVC高的拉伸强度和高的弯曲强度基本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冲强度,制得PVC/PU共混硬制品。  相似文献   

20.
RSMA增容PA6/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增容机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RSMA为增容剂制备了PA6/PP共混物,研究了RSMA增容PA6/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热行为以及晶态结构,并探讨RSMA增容PA6/PP共混物的增容机理结果表明,PA6/PP共混物为热力不相容的海岛型两相结构,RSMA的加入改善BPA6与PP相间的相容性,使两相分均匀,分散度提高。RSMA对PA/PP共混物的增容机理可用界面-分散相复合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