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一般情况下,渐开线圆柱直齿轮的理论计算是按无侧隙的情况进行的。这对一般机械传动是合适的,但对某些仪表齿轮传动如各种定时器、时间继电器、水表、煤气表、电表以及各种机械计数器中的齿轮传动的法向侧隙一般则取0.15m~0.3m。 保证齿轮传动灵活,不发生卡滞现象,足够的侧隙是很重要条件。在要求较大侧隙时,靠尺寸公差给出的侧隙值是很小的,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常采用加大中心距以获得较大的侧隙。 假设渐开线圆柱直齿轮传动的模数为m,分度圆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曲线啮合原理,研究一种无侧隙的锥形线齿轮机构。以圆锥螺旋线作主动齿轮接触线,根据共轭曲线啮合理论,求解与之共轭的从动接触线。建立通过接触点且垂直于主动轮角速度方向的凹凸接触的无侧隙圆截面,并根据截面参数求解主、从动轮的中心线方程。以圆截面沿着中心线扫描构建无侧隙的凹凸接触齿面。共轭的接触线存在于所构建的空间曲面上,并根据截面圆半径和端面圆锥周长讨论极限齿数存在的情况。根据齿面方程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运动学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构建的锥形线齿轮机构能够以设计的传动比实现平稳传动过程。在线齿轮啮合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锥形线齿轮齿面构建方法,为正交轴齿轮传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换向传动齿轮副调整参数对啮合性能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换向传动齿轮副的运动特点,在对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齿轮副参数来有效地控制齿轮副最大法向侧隙,满足特殊传动要求,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分析计算与效果验证。  相似文献   

4.
《机械传动》2017,(9):41-44
线齿轮机构在啮合的过程中,法向侧隙影响其在正转至反转的过渡。在空间曲线啮合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适合正反转的空间螺旋曲面齿轮副。以螺旋线为中心线,研究截面为圆时其曲面方程,并构建此曲面为主动轮齿面,分析其啮合时主动齿面上的正反转接触线。以此正反转接触线为基准,计算矩形截面的从动轮曲面方程,由此构建从动轮曲面,使其能包含主动齿面的圆截面。研究空间螺旋曲面齿轮副的运动学性能,结果表明,此方法构建的齿轮副,在正反转时能够完整过渡而没有大的法向侧隙,能够满足传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王振成  夏东起 《机械传动》2002,26(2):65-66,78
提出了虚拟变位的概念,阐述了虚拟变位的基本原理,并通过虚拟变位的方法,推导出了外啮合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法面法向侧隙的计算公式,可用于齿轮传动设计。  相似文献   

6.
董玉涛 《机械传动》2014,(9):99-101
从侧隙定义出发,以外啮合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副为例,从几何学的角度分析了齿轮啮合的过程,给出了法向侧隙、圆周侧隙所对应的几何量,推导了的法向侧隙的定义式、对称式,讨论了法向侧隙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在内啮合渐开线齿轮法隙计算中的虚拟变位概念,阐述了虚拟变位的基本原理。并通过虚拟变位的方法,推导出内啮合渐开线齿轮传动法向齿侧间隙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1.齿轮副侧隙说明 齿轮传动的正常工作及其良好的润滑条件,都需要一定的侧隙来保证,以避免因工作温度的变化而使啮合的齿轮之间的侧隙过小,导致两齿轮卡住。所以在齿轮设计时,要规定最小极限侧隙。  相似文献   

9.
为了避免根切,根据点线啮合齿轮、特点及啮合的基本定律,研究了点线啮合齿轮通用无侧隙啮合方程、直齿点线啮合齿轮和斜齿点线啮合齿轮最小变位系数计算公式。以一实例来阐述点线啮合齿轮中大齿轮变位系数的计算过程,整个计算过程通过软件完成。得出点线啮合齿轮无侧隙啮合方程,及最小变位系数计算同渐开线圆柱齿轮类似、点线啮合齿轮应计算最小变位系数、只能在封闭图中才能准确地确定大齿轮变位系数和螺旋角等3个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机械传动》2017,(10):60-64
在空间曲线啮合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平行轴线齿轮的传动机构。以螺旋线为中心线,研究截面为圆时主动线齿的曲面方程,并以此构建主动线齿轮齿面齿廓。以同轴心的圆截面为从动线齿轮的齿廓截面,并根据从动轮中心线构建从动轮齿面方程。分析线齿轮啮合传动时主动线齿上的正反转接触线,并根据空间曲线啮合方程求出从动线齿的正反转接触线。此正反转接触线应满足从动线齿轮中心线构建的圆截面从动线轮齿面方程。可通过增加齿数提高其重合度以提高传动稳定性。通过建立线齿轮副3D模型并进行运动学模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构建的平行轴圆截面线齿轮装配无法向侧隙,且传动过程无干涉,能够满足设计的传动比需求。  相似文献   

11.
点线啮合齿轮螺旋角β的选择,改变了渐开线齿轮为凑中心距或者从优化角度来选取β值的情况。这种选择往往在齿轮滚齿加工时,不能保证螺旋角β的精度,因而引起螺旋线偏差过大,接触时往往达不到全齿长的接触。文中采用的螺旋角β是在滚齿时,采用各种机床差动挂轮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精华为一个k值的计算公差。根据不同的k值得到不同的β值。选择该β值后就可以使得一对齿轮在不同的机床上滚齿时误差达到零或最小值,在一台机床上加工时,误差可以达到很小,甚至为零。实践证明其螺旋线偏差小,当齿轮孔平行度达到要求时,一对齿轮可以达到全齿长接触。  相似文献   

12.
参照渐开线圆柱齿轮热胶合计算方法,在平均磨擦因数中相对曲率半径计算中,根据点线啮合齿轮啮合过程中两种节点位置及受载情况,提出了相对曲率半径计算公式.根据点线啮合齿轮的载荷分配情况,推算了节点前后啮合状态和接近节点啮合状态的重合度计算公式.提出了啮入系数中的点线啮合齿轮齿顶圆直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提出点线啮合齿轮齿根弯曲应力计算方法,修正了大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在公未中增加大齿轮弯曲强度提高倍数.通过有限元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点线啮合齿轮齿根弯曲应力计算方法,并得出点线啮合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比渐开线圆柱齿轮至少要提高15%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QX型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新型液压动力元件——QX型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的齿廓曲线计算、专用插齿刀具设计方法,分析了齿廓啮合极限点。并对齿轮泵样机进行了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15.
对非圆齿轮的插齿加工过程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非圆齿轮内齿插齿加工中的负啮合角问题进行了探讨 ,为非圆齿轮加工中产生的相应问题的校核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汽车微电机中蜗杆斜齿轮啮合传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汽车微电机的工程塑料斜齿轮与蜗杆啮合传动副的使用寿命及降低噪声,简单分析了斜齿轮与蜗杆传动的啮合理论基础,并介绍了这种啮合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参照渐开线圆柱齿轮静强度计算方法,提出点线啮合齿轮短期过载的强度计算方法.在短期过载最大接触应力计算中,提出两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修正了短期过载最大接触应力计算公式,增加了考虑凹凸齿廓接触情况的两个系数(凹凸齿廓接触线长度变化系数和单对齿C点载荷系数).修正了大齿轮的短期过载齿根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在公式中增加大齿轮弯曲...  相似文献   

18.
用积分法计算直齿轮轮齿的弹性变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柴山  高连勇 《机械设计》2005,22(2):48-50
用积分法推导确定了由直齿轮轮齿在单位力作用下的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压缩变形所引起的于载荷作用点处沿载荷方向变形的计算公式,编制通用程序对它们进行了计算,并与用传统的分段方法求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只有分段段数足够多时,用分段法求得的结果才与积分法达到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单排行星直齿轮传动系统,提出了齿轮非线性啮合动态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由中心距安装误差和传动轴弯曲变形等引起的中心距变化对啮合角、间隙和非线性啮合刚度的影响。考虑中心距变化和陀螺力矩并结合齿轮非线性啮合动态模型,建立了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横-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针对一个单排行星齿轮传统系统试验装置进行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试验对比分析了齿圈横向振动位移和内啮合均载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验证了笔者提出的渐开线直齿轮传动横-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动态啮合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