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敏 《江西建材》2024,(2):262-264
文中将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中,根据施工要求,预先进行土方开挖与边坡修整,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边坡的稳定,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对土钉墙进行施工,确定工艺流程,从而实现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对工程中选取的观测点进行沉降位移观测。结果表明,该工程施工质量较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南京德基广场二期工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逆作法工程之一,地下5层、地上62层。该工程裙楼采用逆作法施工,利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梁板作为水平支撑,工程地下室结构与基坑土方开挖交叉流水进行;土方开挖以明挖、盖挖结合实施,是工程总体部署的关键工序。结合工程实际与设计要求,介绍土方开挖采用分层、分区、对称、流水的施工方法,基坑土方开挖与地下室结构施工同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道路给排水等市政管线施工经常会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对技术工艺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的条件下,传统的开挖施工技术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根据道路给排水管线施工条件,确定可行的管道非开挖技术,编制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作为施工工作开展的依据。本文对非开挖技术在道路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要点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4.
羊力 《南京市政》2003,(2):20-21
非开挖管线敷设工艺方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施工方法,其适用范围在迅速扩大。尤其是在当今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明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区附近的居民对采用开挖铺管施工方法而引起的震动、噪音、交通阻断、地面下沉等所谓的建设公害深恶痛绝,市民要求明施工的意识正逐步提高,城市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强,这就赋予了非开挖铺管施工一定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新的非开挖管线敷设施工方法也在不断的被开发研制,其施工程度的机械化、合理化亦与日提高。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土方开挖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工程土方开挖施工基本要求,得到了土方开挖施工的工序及技术关键,该技术可以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溪洛渡水电站为世界第三大巨型水电站,电站装机容量12 600MW.左岸电站进水口区域谷坡陡峻、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开挖边坡高达170m,控制开挖爆破质量尤为重要.根据左岸电站进水口开挖爆破施工特点及施工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开挖爆破质量标准,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使开挖爆破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既保证了开挖高边坡的稳定,又保证了开挖坡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深基坑桩孔开挖是近几年城市建设中经常涉及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大孔径矩形桩土层开挖所涉及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都对深基坑开挖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大孔径矩形桩孔土层不跳桩开挖施工方案、施工流程、支护系统设计及施工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在基坑支护理论与技术上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和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目前在建的第3大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两岸拱肩槽开挖深度高达270m。乌东德大坝拱肩槽具有上陡下缓、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同时兼有爆破质点振动速度要求严、长缓坡开挖难度大、质量要求高、施工强度高等施工难点。为了应对这些特点和难点,对开挖施工技术进行了创新研究,在开挖过程中合理划分开挖区域、通过爆破试验确定爆破参数、精确控制钻孔角度、精细组织施工管理,取得了良好的开挖效果。  相似文献   

9.
非开挖技术是市政给水管道施工常用技术,可以适应不同地质情况、施工条件与设计要求,深入地下作业,最大程度降低管道施工作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文以一个工程为例,简单介绍了非开挖技术优势,并从管道铺设、水平定向钻进施工、导向孔施工、预扩孔施工、回拖管线施工、管线修复几个方面,对市政给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为市政给水管道非开挖施工作业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大型地下建筑物深基坑土方开挖的实际,根据基坑特点具体分析了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的重、难点,继而针对施工重、难点进行基坑支护与降水方案设计,最后合理组织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满足了工期要求。对同类大型建筑物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电视台新址工程超大深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预应力锚索"支护形式,由于地下水位高,且地表面以下5-6m均为余泥砂层,在动水作用下很易发生塌方,因而连续墙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基坑的整体止水效果,是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成败的关键。在施工准备阶段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合理编制连续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施工阶段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加强管理,使连续墙施工较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和进度要求,基坑土方开挖后止水效果理想,整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以南宁地铁一号线广白区间盾构施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双线盾构施工过程进行了全过程模拟,并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圆砾地层双线盾构施工的地表沉降特征,及不同开挖面压力、注浆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对施工提供了一些建议。分析表明,圆砾地层中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更为明显,使得左右线隧道施工相互影响更大;当开挖面压力减小较多时,开挖引起的地表竖向位移影响范围明显增大,施工中应在理论计算和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大开挖面压力,尽量避免开挖面压力过小或者失压;增大注浆层刚度对减小沉降值作用非常明显,在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格的区段,应适当增加注浆压力,并保证注浆量,必要时应进行二次补注浆。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从基础开挖、基槽开挖、基坑开挖等三个方面介绍施工前土方开挖准备工作,然后从材料选择、挡土墙埋置深度、泄水管施工、挡土墙墙顶施工、细面挡土墙施工做法五个方面阐述了石砌挡土墙施工及质量控制,最后对墙背土方回填前准备和回填要求进行分析,以期对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闹市区与地铁车站共墙的深基坑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信泰富城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近18m,基坑南侧与在建中的轨道交通10号线四川北路车站共用地下连续墙,周边分布有多条市政管线,环境保护要求极高;同时,基坑施工阶段适逢世博会的召开,绿色施工要求较高.针对这些施工难点,采取了基坑分块施工、盆式分层分块开挖土体、施工工况优化、钢支撑轴力自动补偿系统以及钻石金刚链切割拆撑等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的有效实施使得该基坑工程得以顺利安全完成.  相似文献   

15.
姜海升 《山西建筑》2011,37(21):74-75
简单介绍了非开挖顶管施工的特点、工作机理及适用范围,着重阐述了非开挖顶管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并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对其质量控制要点作了具体说明,以指导实践,促进非开挖顶管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怀生 《居业》2021,(9):58-59
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基建热潮越来越高涨,这就对建筑过程中的基坑开挖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基坑开挖方案设计入手,分析讨论了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及开挖时的相关注意事项、安全施工要点以及基坑开挖的支护施工要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沟槽土方开挖施工技术应用问题,本文介绍了漳州西湖生态园道路工程-建峰路、上坂路排水管道工程中的沟槽土方开挖施工,分析了管道工程土方开挖施工中规范化和标准化施工的问题,提出了在管道工程中,施工人员应用沟槽土方施工技术时,要规范施工流程,按照设计要求,有序进行施工,并严格把控施工质量。通过研究,得出了土方开挖施工可以提高管道工程质量、完善市政给排水系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上海铁路南站南广场基坑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铁路南站南广场工程所处地质条件较差,存在2个承压水含水层;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深;周边有重要的构建筑物需要保护。介绍了基坑围护、地基加固、井点降水、基坑开挖等施工方案,并提出了施工的具体措施。尤其是"放坡开挖、中心岛工法与局部逆作"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对类似基坑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某高层建筑地下室大型基坑开挖实例,根据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施工安全要求以及工程质量、进度和经济要求,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围护挡墙和支撑类型的选择与布置进行了多方案对比优选;基坑开挖采用分层分段的开挖方式,降水配合土方开挖进行,按设计要求对开挖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采用静压沉管灌注桩结合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基坑围护结构在软土地基中是可行的,保证了施工和环境安全,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开挖卸荷效应的地铁隧道施工过程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铁隧道实际施工过程中,围岩处于加、卸载的复杂变化过程中。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过程是一个多步骤的、且上一步开挖都会对随后的各次开挖产生影响的复杂过程。依据地下工程问题的特点,即“先受力,后开挖,再支护”,描述并模拟地铁隧道开挖卸荷效应下的真实施工过程。对地铁隧道施工中开挖卸荷效应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模拟地铁隧道开挖卸荷效应的四阶段模拟方法。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01标段西清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真实过程和开挖卸荷效应进行数值模拟与计算。分析开挖面支护力、支护时机、填充注浆以及考虑与不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等因素对地铁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影响,获得基于开挖卸荷效应的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的围岩–支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