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怪噜红烧肉     
地处祖国西南的贵州省,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饮食文化异彩纷呈。贵州的民间风味菜不仅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特产,而且还深深打上了民族饮食文化的烙印。贵州民间风味中的“怪噜味”,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怪噜味”起源于“怪噜饭”,这是贵州的一种流行食品。在炒“怪噜饭”时,加入了当地产的各种原料,如香肠、腊肉、青红椒丝、洋芋丝、酸菜、芹菜、莲白、油辣椒、糟辣椒、甜酱及精盐、酱油、醋等,从而形成了醇厚浓烈的独特风味。“怪噜红烧肉”就是在传统红烧肉的基础上,经贵州民间厨师之手,将“怪噜味”应用于红烧肉的…  相似文献   

2.
几种黔式辣椒调味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几种具有贵州特色的辣椒调味品,对它们的制作工艺、操作要点、原料配比及应用作了详细说明,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不厌奇,食不厌怪。“怪”者,奇也,异也,特也,非常态也,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也,打破八世间的条条框框也。非至极境者不可称怪,“怪怪奇奇,莫可名状”,做诗填词,为文行艺,处世做人,有规不循无矩可求,出格得来诡异得来也就绝妙得来没办法用有限的苍白的人为的词语加以描述加以形容加以表扬的时候,怪的感觉怪的意趣怪的氛围怪的境界也就浓浓地从中欣欣然氛氰化生了,对之你摆手你摇头你皱眉你吐舌你欢叫你喝彩,欲说还休又欲罢不能,反正不是个滋味,偏偏就最有滋味。于是乎,古往今来,天上地下,海内海外,东方西方,也许是为了…  相似文献   

4.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食土吃石,则为奇中之奇。把土壤、石头做成美味佳肴供人食用,饮食文化,可谓包罗万象矣。  相似文献   

5.
白常继  秋实 《中国食品》2012,(17):84-85
从2012年开始,我们推出一个饮食文化小板块"谈古论今厨师话厨事",专门刊登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厨师们,根据考究历史、师教传承、总结经验、观察潮流,所撰写的古今饮食故事、名食文化典故、当今潮流食话。不论何种观点,都可各抒已见,宗旨是百花齐放,共同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编者酱是我国人民首创的,以黄豆及面粉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红褐色的稠糊状含盐调味品,在世界酿造史上独具一格。古人把酱的制作看成是阴阳之气相交。《礼记·外传》云:"醢有陆产有水物,天地阴阳之气所生。"酱是以小麦、大豆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接种曲酶,经过发酵酿制  相似文献   

6.
羊肉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的肉类食品来源之一。北方草原地区食羊习俗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原、中亚、西亚、南亚等地饮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食羊文化。形成了用米、面等中原地区传统谷物作糁,以胡萝卜、胡豆、洋葱、菠菜等域外食蔬为副料,以姜、桂、橘皮、胡椒、肉蔻等香料调味的食羊饮食方式。文章以历史时期中国北方草原地区食羊文化的域外元素为研究重点,以点带面地探讨中原饮食文化、中西亚饮食文化在北方草原地区的传扬过程与历史,并对北方草原地区如何吸收外部的饮食文化及外部的饮食文化对北方游牧民族饮食习俗的影响作出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食"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食文化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国历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可见饮食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中国传统节日的角度分析饮食对丰富民族文化心理所起的作用,以及从集体无意识角度分析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偏爱食肉的原因,以期对中国饮食文化做出自己的阐释。一、饮食文化概念分析中国饮食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自己的饮食与自然、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绍兴建城2500周年。经过2500年的风雨历程,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响当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绍兴是越文化的发祥地,是越文化的中心。饮食文化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饮食文化的一页,绍兴人的奇食实在与别的地方千差万别,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绍兴建城2500周年。经过2500年的风雨历程,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响当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绍兴是越文化的发祥地,是越文化的中心。饮食文化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饮食文化的一页,绍兴人的奇食实在与别的地方千差万别,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发展黔菜”是近年来贵州食学界、贵州政府机构和贵州餐饮界非常关心的“西部大开发”题目,本文是应贵州有关方面特邀所撰的发言稿。文章主张“发展黔菜”应当充分注意“旅游”结构中区域餐饮的四大基本特性,顺应饮食文化发展时代潮流的五大特征,把握发展区住菜品文化的三项基本原则,并对“黔菜”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中的地位和发展“黔菜”值得注意的相关问题作了探索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楚粤唐     
《中国食品》2009,(7):38-38
楚——兴起于江汉流域的荆楚文化流传至今,其中饮食文化早在数千年前就风行起来。荆楚大地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凭借优质的原料和精湛的技术,荆楚食馔日益繁盛。  相似文献   

12.
白常继  秋实 《中国食品》2012,(21):82-83
从2012年开始,我们推出一个饮食文化小板块"谈古论今厨师话厨事",专门刊登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厨师们根据考究历史、师教传承、总结经验、观察潮流,所撰写的古今饮食故事、名食文化典故、当今潮流食话。不论何种观点,都可各抒己见,宗旨是百花齐放,共同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3.
餐饮浅议     
钟声 《中国食品》2004,(2):0-41
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中国饮食文化历经几千年发展,早已根深蒂固于中华民族的大土壤,不论从原料、烹调方法、口味、食风食俗等方面,均保留中国传统特色,基本沿袭了传统的文化。正是这种历史传承性,才使得中国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56个民族有各自的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形成了各族人民的饮食习惯。即使同一种食材,所食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就"血"食而言,汉族人习惯放在水锅里煮一下,便成了猪血、羊血、鸭血、鸡血等,而我国许多个民族却习惯制成血豆腐、血肠、血酱、血酒、生血凝成的冻等等,这里仅列几个特色的品种,以飨读者。土家族"血豆腐"分布在重庆东部黔江一带地区5个土家族或与苗族联合自治县,在四  相似文献   

15.
刘国栋  王云 《中国食品》2012,(13):90-91
从2012年开始,我们推出一个饮食文化小板块"谈古论今厨师话厨事",专门刊登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厨师们,根据考究历史、师教传承、总结经验、观察潮流,所撰写的古今饮食故事、名食文化典故、当今潮流食话。不论何种观点,都可各抒己见,宗旨是百花齐放,共同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编者  相似文献   

16.
刘国栋 《中国食品》2012,(15):80-81
从2012年开始,我们推出一个饮食文化小板块"谈古论今厨师话厨事",专门刊登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厨师们,根据考究历史、师教传承、总结经验、观察潮流,所撰写的古今饮食故事、名食文化典故、当今潮流食话。不论何种观点,都可各抒己见,宗旨是百花齐放,共同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编者  相似文献   

17.
从2012年开始,我们推出一个饮食文化小析块"谈古论今厨师话厨事",专门刊登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厨师们,根椐考究历史、师教传承、总结经验、观察潮流,所撰写的古今饮食故事、名食文化典故、当今潮流食话。不论何种观点,都可各抒己见,宗旨是百花齐放,共同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编者  相似文献   

18.
从2012年开始,我们推出一个饮食文化小板块"谈古论今厨师话厨事",专门刊登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厨师们,根据考究历史、师教传承、总结经验、观察潮流,所撰写的古今饮食故事、名食文化典故、当今潮流食话。不论何种观点,都可各抒己见,宗旨是百花齐放,共同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编者  相似文献   

19.
侗族是主要居住在黔、桂、湘毗邻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侗族的饮食文化自称一体,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保留着浓厚的民族传统,有“侗不离酸”、“侗不离鱼”的饮食习惯,食油茶、黑糯米饭和”腊也“(合拢饭)的食风,无不反映出侗族饮食文化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王明军 《食品指南》2013,(2):108-109
“糟糕”的典故鲜为人知,因为新华字典上没有”糟糕”一词的解释。这只能怪我们的文字工作者把这个与饮食文化有紧密联系的词组“糟糕”地遗漏了。好在笔者有这个雅兴,也算是补缺吧。“糟糕“一词原出于槽糕。槽糕是一种点心,是元世祖定都北京后,满族点心融入汉族饮食文化的优秀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