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精梳高支高密纯棉经起花面料的织造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精梳高支高密纯棉经起花织物的织造工艺流程、各工序的工艺参数配置,并对加工过程中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经起花织物的织造会采用多组经纱,分为地经和花经,可以通过增加纱线颜色、品种,形成比较清晰、对比明显的花纹,设计出的织物有较好的艺术气息和装饰效果。介绍了经起花织物的设计与织造,地经和花经排列采用1:1,通过纹样对称法、组织旋转设计法、拼接连续法等图案设计方法,选取33 tex涤纶缝纫线进行小样织造。经起花织物的开发充分发挥了多臂织机的作用,扩大织物花型,使其不再局限于小提花织物和基础组织。  相似文献   

3.
针对浮纹起花和经起花两类织物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两种织物在花纹结构、地组织、上机工艺、CAD设计系统、织造设备、织纹效果以及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即浮花起花织物的花地组织设计简单,但织造设备需要在多臂织机上附加特殊的浮纹装置;经起花织物的花地组织设计较复杂,但在多臂或提花织机上即可织造,技术比较成熟。浮纹起花织物轻薄,背面没有浮长线,能够节省纱线用量,降低成本,但是可织造的花纹种类单一,织物用途受到限制;而经起花织物的反面虽然容易出现多余的浮长,但是花纹丰富、织物厚实、用途广泛。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昆虫纹样经起花织物的设计和织造过程.织物的经纱与纬纱交织沉浮使花经浮在织物表面,利用花经浮长变化构成花纹,以局部起花的形式存在.通过与其他组织配合、增加组织循环数、改变花经颜色等丰富了经起花织物的设计.利用经起花组织的特性,设计了三款以昆虫为题材的面料,分别为蜘蛛、蜜蜂、蜻蜓.利用小样机织造出设计的面料并加以改进,试织的纹样色彩鲜明,花纹清晰,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总结全棉色织经起花双层织物的生产要点。经纱采用6种色纱,纬纱采用5种色纱;介绍了经纬纱排列顺序、织物纹板图、穿综穿筘规律;采用LSGA600型整浆联合机,上浆率控制在7%,含固率控制在9%;采用GA747型剑杆织机双织轴生产,采用晚进剑、早开口工艺,优化后梁高度、上机张力等,最终使产品顺利生产,织机效率达90%。认为:开发的全棉色织经起花双层织物产品附加值较高,适合做春秋衫面料。  相似文献   

6.
总结一款色织经起花微弹透孔绉布的设计与关键生产技术。采用经起花和透孔组织及平纹联合组织;合理进行纹样的花纬和地纬配置;总结了织物规格和上机工艺设计,并用CAD模拟了织物仿真效果;整经注意张力、排列、卷绕均匀;花经上轻浆;地经浆纱重在贴伏毛羽和增加耐磨;采用剑杆织机,双轴织造,分别控制经纱张力。最终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织机效率达91%。认为:生产的织物纹样新颖美观,可适宜于做时尚女装面料。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凸轮开口织机生产凹凸立体感牙签条织物及多臂织机生产提花牙签条织物的技术关键。通过平纹+3/1斜纹的6页凸轮特殊组合,结合整经片纱张力控制、浆纱退绕预牵伸后分绞、浆液配方等工艺,解决了不同交织频次组织的经纱张力差异和耐磨性不足的问题,最终替代多臂织机生产出牙签条织物。基于多臂织机,将牙签条组织和经起花组织进行组合,采用对称花型和双轴织造,生产出提花牙签条织物,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组合踏盘生产地经起花牛仔织物,较多用臂提综织造实用可靠,坯布实物质量稳定提高。文章重点介绍产品风格及针对应用组合踏盘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对重经起花织物的结构与设计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几种重经起花织物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Tencel—LF起花织物的风格、外观及组织设计特点,详述了其织造生产中的浆料配方、浆纱工艺及织造工艺等关键技术条件;该织物织造生产效率达到93%以上,入库一等品率96%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在经纬两个方向都获得良好的弹力和绉布效果经纬双向棉弹色织绉布经纬纱都采用了棉纱和弹力包覆纱。为了进一步增强织物表面的起绉效果,织物中还采用了强捻纬纱,同时配合相应的后整理工艺。从纱线选择、纱线捻度设计、纱线排列、织物规格等方面介绍了产品的设计思路。同时,还从织造准备、织造、后整理等方面重点介绍了上机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12.
从原料的选择、整经、浆纱、织造等方面对细特全棉莱卡直贡缎的生产工艺作了论述,成纱要求条干均匀、单强高、毛羽少、弱环少;整经应保证经纱张力,排列、卷绕均匀,适当增大卷绕密度;浆纱应侧重增加耐磨性,被覆毛羽;伸长率偏大掌握以减少织造时由于织物交织点少而产生的经缩浪纹;织造时要调整喷气引纬参数,例如降低喷气压力、延长喷射时间以避免“赤膊丝”及纬缩疵布。  相似文献   

13.
石教建 《金属制品》2011,37(1):84-85
对金属丝网编织过程中的断经问题进行分析。介绍断经产生的原因:综吊的位置过低或过高;合绞时间过早;压砣过重,丝网张力大;织机转速过快,或织机自停和保险装置失灵;剑带不光滑;综片有毛刺;送经量少于卷网量;钢筘夹丝、剑带跑斜或运动不稳等。提出防止经丝断头的方法:金属丝材力学性能稳定,符合技术要求;工艺参数准确;接扣必须要接好;断经抽头要接顺;保证自停电气装置正常;确定剑带不挂丝,运行平稳;及时理顺经辊上的多余丝头。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经编间隔织物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玻纤经编间隔织物的研究,包括玻纤原料的选用、织物组织结构设计、上机试验编织的研究等。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经编间隔织物结构,选用细度较小、捻度较小的玻璃纤维纱并在编织过程中对玻纤采取适当的润滑处理,可大大减小玻纤因脆性大,起静电,易钩毛引起的断纱。同时,上机织造时选择利于编织的成圈机件配置,优化织针形状,合理调节上机过程中牵拉与送经参数的配置关系,选用较大的牵拉角度,可以较好的改善玻纤的编织性能,提高三维整体经编预制件的成型质量,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经二重织物添加边字的试织,结合设备及边字丝线特点,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工艺参数,并简要介绍了生产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为增强机织面料的立体造型效果,提出了具有较强立体肌理特征的褶裥结构设计与织造方法。针对整体褶裥一次成形织造中存在经纱张力大幅波动的技术难题,通过分析机织整体褶裥的成形原理和过程,分析了整体褶裥成形的关键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送经系统。送经机构设计及产品织造结果表明:褶裥部分织造时,地轴经纱停止送经,但受花经打纬时钢筘往复移动的影响,其张力在45 cN 上下波动,而花轴经纱张力在20 cN上下波动,可满足褶裥织造对经纱张力要求,且能实现整体褶裥的高效稳定织造;同时,整体褶裥的每褶长度可在0 ~23 mm之间变化,具有较明显的立体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通过常规剑杆织机设计开发出一种简便的三维间隔织物织造方法,同时解决织机在织造三维织物时由于经纱的高密度造成纱线间的摩擦和夹紧问题,提出了对现有的常规剑杆织机进行双梭口改造方案,并设计了织机的综框结构以及穿综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设备改进及工艺设计能够有效实现三维间隔织物的织造,且综框运动设计能够有效控制三维间隔织物的成型结构。为使三维间隔织物在实践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成型效果,构建了三维间隔织物的临界高度模型,并引入相关生产数据,验算了三维间隔织物临界高度,为实践生产中工艺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色织宽幅多组织独花面料的色织工艺流程及组织、色彩设计,叙述了整经排花、浆纱及穿综穿筘工序的技术措施。研发中的关键技术一是织物的多组织配合和流行色搭配,二是改造JAT610-280型多臂织机,加装一个特殊的小织轴,解决了花经和地经张力差异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三种锥形管状预成型机织物的织造方法。平面织造法以管状织物组织为基础,通过在织物边部有规律地增(减)经纱,可以形成近似于锥形的预成型织物,但织物的结构欠均匀。环形立体织造采用专用的环形立体织机,可以织造高质量的锥形多层织物,为保证织物的经纱密度均匀,需在织造过程中增(减)经纱,生产效率较低。仿形织造法采用纱架供纱,锥形辊控制织物的卷绕成型,可按照锥形件的外廓形状生产单层环形织物,生产效率高,设备费用低,生产的预成型织物可以方便地缠绕成型锥形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原料的选配、组织结构、经纬密度、织选集整等工艺设计阐述了聚酯改往长丝-幻彩织物的研制过程.并对生产中的主要技术关键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