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以天然VE为原料,与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天然VE醋酸酯。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110℃,醋酸酐用量45%,催化剂用量4.0%。在最佳条件下VE醋酸酯转化率达99.4%。  相似文献   

2.
对猪油进行酯交换,然后与马来酸酐酯化,生成猪油马来酸酐单酯,生成产物与乙烯基类单体共聚,得到具有两亲结构的多功能皮革加脂剂。研究了改性反应中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甲醇钠的用量为猪油质量的0.2%,反应时间为35 min;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 h;聚合反应条件:改性猪油的质量分数为总单体量的40%,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7%,单体的质量浓度为30%,反应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3.
“醚化—氧化—酯化”多元变性淀粉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醚化-氧化-酯化"多元变性工艺技术制备高浓度淀粉胶黏剂。研究探讨了醚化剂用量、醚化反应温度、醚化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酯化剂用量、酯化反应温度、酯化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淀粉糊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醚化剂用量2%;醚化反应温度48-50℃;醚化反应时间1.5-2小时;氧化剂用量为3-5%;酯化剂用量3-4%;酯化反应温度38-40℃;酯化反应时间2.5-3小时。所得多元变性淀粉糊液低温流变性好、耐老化性能好、保水性能优,能满足造纸及纸制品行业高浓度胶粘剂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酯化温度、酯化时间和浓硫酸用量三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以酯化后脱臭馏出物的酸价和VE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游离脂肪酸酯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酯化务件为酯化温度为65℃,酯化时间为3h,浓硫酸用量是4%(W/W)。  相似文献   

5.
程海涛 《食品科学》2012,33(4):57-61
利用新型催化剂固体超强酸SO42-/TiO2合成VE乙酸酯,研究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通过模糊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最优合成工艺:温度40℃,时间3h,乙酸酐与VE摩尔比1.2,固体超强酸SO42-/TiO2催化剂用量1.0g,反应酯化率为96.6%。利用IR、元素分析和1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证明得到的产物为VE乙酸酯。  相似文献   

6.
在无溶剂体系中采用脂肪酶AY 30催化共轭亚油酸(CLA)和L-薄荷醇反应,合成共轭亚油酸薄荷酯。研究了酶用量、水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化率和产物共轭亚油酸薄荷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酯化率的反应条件为酶用量2%,水用量8%,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48h;产物中c9t,11-CLA含量最高时的反应条件为酶用量2%,水用量4%,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在此条件下,产物中c9,t11-CLA含量可达86.32%。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反应温度、硬脂酸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微晶淀粉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硬脂酸木薯微晶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硬脂酸质量分数1%(以100 g微晶淀粉计,干基),反应温度139℃,反应时间4 h,且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取代度达到0.010 5.反应效率为89.57%.各因素对酯化反应影响显著性由大至小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硬脂酸的用量,三因素之间对取代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研究了VE乙酸酯的醇解工艺条件,主要对VE乙酸酯醇解工艺参数,如醇酯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做了探讨,用正交法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最佳工艺为:醇酯质量比2:1,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h,催化剂NaOH用量为VE乙酸酯质量的1.1%,醇解程度达到99.7%。  相似文献   

9.
KOH催化超声波辅助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豆油和甲醇为原料,以KOH为催化剂,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进行均相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考察了超声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甲醇与大豆油的摩尔比等因素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1,超声功率150W,催化剂用量为油脂质量的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5min,生物柴油最高转化率达到96.75%。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利于后续提取天然VE。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甲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7.5∶1,催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率达到96.7%。真空蒸馏后,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产物中天然VE含量从1.26%提高到8.20%。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在醇相体系中甲醇钠催化制备甘油磷脂酰胆碱(L-alpha glycerylphosphorylcholine)的可行性,建立了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和L-α-GPC的HPLC-ELSD检测方法,研究了温度、料液比、甲醇钠添加量、反应时间对PC转化率和GPC得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最佳条件:温度35℃、料液比3/20(g/mL)、甲醇钠添加量2 mL、反应时间1.5 h,GPC得率为88.2%。极差分析结果,反应条件对GPC得率影响的顺序为:甲醇钠添加量>温度>反应时间>料液比。大豆粉末磷脂的醇解反应液经过硅胶柱色谱纯化,最终可以得到纯度为99.8%的L-α-GPC,回收率78.4%,这为工业级规模制备高纯L-α-GPC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交联酯化机械活化玉米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械活化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醋化剂进行复合变性,制备机械活化玉米交联酯化复合变性淀粉,考察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交联pH值、交联时间、酯化剂用量、酯化pH值、酯化时间等因素对交联酯化淀粉糊冷黏度的影响,与原玉米淀粉合成的交联酯化淀粉进行比较,研究了产物的理化特性,并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机械活化玉米淀粉的交联酯化反应均有影响。对于机械活化1.0 h的玉米淀粉,在反应温度40℃、三偏磷酸钠1.0%、交联pH值10.0、交联时间2.0 h、醋酸酐用量0.5 mL、酯化pH值9.0、酯化时间60 min的条件下,所制备的机械活化玉米交联酯化淀粉糊的冷黏度由活化淀粉的466 mPa.s提高到1 629 mPa.s,淀粉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酸性、抗老化性明显提高。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淀粉经过交联酯化复合变性处理后,分子结构上引入新的化学基团,交联酯化淀粉属于V型结晶。  相似文献   

13.
以三聚磷酸钠为磷酸化试剂,在半干法反应条件下制备荔枝核淀粉磷酸酯,并考察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酯化剂用量对所得产品取代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荔枝核淀粉磷酸酯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1.5h,温度150℃,三聚磷酸钠用量为淀粉干重的6%,最终可得取代度为0.016 3的淀粉磷酸酯。  相似文献   

14.
以焦磷酸钠为酯化剂,采用半干法制备具有不同粘度和取代度的磷酸酯淀粉。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干法合成磷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90 min,pH 5.0,磷酸盐用量4%,尿素用量1.5%,酸解淀粉盐酸用量1.4%。以上条件下制得的产品粘度为62 mPa·s,取代度为0.004 0%,粘度耐热稳定性为88%。  相似文献   

15.
泔水油制备脂肪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传国  戴媛  王伟  刘强强 《中国粮油学报》2005,20(6):98-100,106
研究了泔水油以甲醇钠和HCl为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甲醇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过程。在制备脂肪酸甲酯前对泔水油进行预处理。通过对甲醇钠用量、HCl甲醇的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单因素的考查,应用正交实验得到泔水油制备脂肪酸甲酯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即:甲醇钠用量40mL,盐酸甲醇用量40mL,HCl钠作催化剂时反应时间为20min,HCl甲醇作催化剂时反应时间为15min。  相似文献   

16.
顾立众 《食品科学》2009,30(11):175-179
以豆粕和小麦为主要原料,采用固态低盐原池淋浇发酵法生产基础酱油,对基础酱油使用根霉酯化酶进行增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研究了酯化酶用量、酯化温度和时间对酱油感官和理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根霉酯化酶能显著提高基础酱油中挥发酯的含量,使酱油滋味醇厚,香气浓郁。优化后的酱油增香工艺条件为:根霉酯化酶1.0%、酯化温度45℃、时间为72h,该条件下酱油总挥发酯的含量为7.512mg/100ml,较基础酱油增加36.3%。  相似文献   

17.
以大豆油和三乙酸甘油酯为原料,利用甲醇钠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短碳链的脂肪酸甘油酯,即低热量油脂。考察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的用量对酯交换反应产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找出了制备该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摩尔比为3:1, 反应温度为120 ℃, 反应时间为1.5 h, 甲醇钠用量为底物的0.975% (m/m)。由色谱分离和分析技术测定,在该反应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产品含量为73.14%,由量热法测定产品的热值为32450 J/g, 约为大豆油的热值的71%,改性达到降低热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明洪 《酿酒》2012,39(4):79-80
从酯化反应的温度、底物浓度、用曲量、酯化时间几个方面着手,本着便于操作、能真实反映大曲酯化能力的相对大小、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原则,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测定大曲酯化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分离自贵州某浓香型酒厂中温大曲的产酯化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FBKL3.0018为研究对象,以发酵液中酯化酶活性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FBKL3.0018产酯化酶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由单因素实验得到FBKL3.0018产胞外酯化酶的条件为:2%牛肉膏、6%蔗糖、0.2%无水氯化钙和0.15%七水硫酸镁、初始pH4.5、发酵温度31 ℃、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45 mL/250 mL、接种量9%和发酵时间96 h。PB结果表明,对酯化酶生产影响较显著的因素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蔗糖添加量。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1 ℃,发酵时间96 h,蔗糖浓度6%,在优化条件下,酯化酶活性为355.62 U/mL,比优化前(133.12 U/mL)提高了2.67倍,与预测值368.82 U/mL拟合率达96.4%,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