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纺织品和皮革中的微量砷,对仪器条件、还原剂浓度、介质酸度以及共存元素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选择了最佳测定条件,得到砷的最低检出量为7.8 ng/g,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加标回收率在97%-105%之间,能满足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纺织品和皮革中的微量砷,对仪器条件、还原剂浓度、介质酸度以及共存元素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选择了最佳测定条件,得到砷的最低检出量为7.8 ng/g,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加标回收率在97%~105%之间,能满足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高纯硼酸中痕量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京霞  丁红芳 《铀矿冶》2005,24(4):207-210
研究了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高纯硼酸中痕量砷的方法。对仪器条件、样品介质酸度、还原剂浓度、预还原剂浓度、载流酸度等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表明,砷的质量浓度在0~10μg/L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 8,检出限为0.02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5%~103%;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6%~6.4%,1 000倍的铅、钙、镁、铁、钠、铝对砷的测定不干扰。本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钴酸锂中砷。对样品前处理和氢化物发生条件进行了选择和优化。方法对砷的检出限为0.05mg/kg。方法的精密度(RSD,n=7)为1.93%~8.02%,回收率为99.4%~105.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砷含量的分析方法,从还原剂、载液和预还原剂的浓度及用量、共存离子干扰等方面探讨氢化物发生的试验条件,分析煤中主要金属离子对测定的干扰影响因素,并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国家标准物质中砷的含量并与砷钼蓝分光光度法比对。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砷的结果极差均在标准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与砷钼蓝分光光度法进行方法比对后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精密度良好,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 17%~2. 28%(n=10),加标回收率为98. 84%~106. 29%,检出限为0. 050 ng/m L。  相似文献   

6.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煤中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中原 《煤炭学报》2004,29(2):234-237
研究了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FI-HG-AAS)测定煤中砷含量的分析方法,讨论了氢化物发生的试验条件、集体干扰和消除等。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5%~7.45%(n=10),加标回收率为94%~105%,检出限为0.14ng/mL,测定国家标准物质全部在标准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ICP-MS法测定铟中砷、铝、铜、镉、镍、铅、铊、锡和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铟中微量砷、铝、铜、镉、镍、铅、铊、锡、锌的ICP-MS法同时测定的方法.选择仪器的最佳参数和最佳测定条件,采用标准加入法和在线加入钪、铑、铼混合内标补偿法消除基体铟对测定元素的干扰,直接测定其中的杂质元素.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铟中砷、铝、铜、镉、镍、铅、铊、锡、锌的测定下限均≤0.0001%,加标回收率97%~111%.方法的建立为控制铟中杂质元素提供了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纺织品和皮革样品中微量的铅,研究了还原剂和催化剂的浓度、测定介质、干扰元素以及仪器操作条件对测定的影响.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19μg/L,相对标准偏差5.09%,回收率在98%~105%之间.  相似文献   

9.
采用HNO3-HF-HClO4消解样品,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硅铁中的铅。该方法在选定的操作条件下,测定硅铁中铅的回收率为95.0%~106.0%,检出限为0.410 3 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5%。  相似文献   

10.
高砷铅硫精矿铅砷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某高砷铅硫粗精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铅砷分离研究,铅硫粗精矿经再磨,使用石灰和腐殖酸钠作砷抑制剂,采用“一粗两扫三精”浮选闭路工艺,可获得铅品位和铅回收率分别为76.12%和94.89%的铅精矿以及砷品位和砷回收率分别为11.89%和90.35%的砷硫精矿,实现了铅砷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