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AHP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人沟铁矿为工程背景,结合石人沟铁矿采空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含有15个评价因子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通过专家打分法对定性因子进行评价,采用三相线性隶属函数对定量因子进行评价,确定了模糊评价矩阵。采用层级分析法(AHP)确定因子权重,建立了因子权重集,然后将判断矩阵与因素权重集进行运算,以完成对采空区稳定性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能够较准确地反映采空区的稳定性,是矿山采空区稳定性分析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李恩翀  刘涛 《黄金》2015,(3):36-39
露天转地下隔离顶板的安全性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根据以往研究,从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影响因素,选取了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岩石质量RQD值等6个因素建立其安全性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建立适合各影响因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熵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根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对其安全等级进行判定。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厂坝铅锌矿露天转地下隔离顶板的安全性评价中,研究结果显示:其评价结果为较安全,与实际情况符合,进一步说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变地下金属矿山传统安全管理仅局限于事故预防与隐患控制的现状,使生产系统协调运作,更好地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结合广义安全模型,构建了某地下金属矿山安全管理模型,介绍了模型中各级系统及要素的含义及其关联性。为实现广义安全模型中各级系统的信息沟通,综合运用云模型、AHP法和CRITIC法提出了一种既能考虑评价数据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又能对各部分权重进行自调整的矿山安全评价方法。将某地下金属矿山的生产系统划分为12个微系统,并得到了各微系统修正后的权重,绘制出矿井与各微系统的安全评价云图。广义安全模型以保障人群和机群协调高效运转为目标,能更好地监控矿井安全状况,所提评价方法有助于获取广义安全模型中各微系统的安全信息,得到考虑主观、客观权重与矿山安全状况波动情况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某铁矿采空区危险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以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地质和水文条件、采空区特征参数及其他等3种因素共16项因子为指标集,同时以我国矿山采空区稳定性的5个评价等级为评价集,对各因素之间权重按多因素两两对比法来确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采空区危险度评定的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该评定模型对某铁矿420中段至460中段的采空区进行了危险度评定,评定结果为该采空区处于危险度较高的第Ⅱ级.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的量化评估方法及体系建立不完善的问题,以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及已有研究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专家咨询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优化,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综合评估体系。根据文献调研,通过隶属函数给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赋值,通过各项指标权重与赋值相乘之和得到综合评价得分。最终筛选出3个准则层、7个因素层、9个指标层,准则层中权重最大的指标为技术指标B1(0.45),指标层中综合权重最高的为生态恢复率D9(0.2);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均使用隶属函数定量化,最终得到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综合评估得分。  相似文献   

6.
为对地下金属矿山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影响矿井安全的各类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一个包括7个评价单元和32项危险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将各层次元素进行两两对比构造判断矩阵,经计算得到各因素在矿山安全中所占的权重。将矿山安全状况划分为5个等级,采取专家打分法确定定性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确定矿山安全状况等级。将该方法应用于山东某地下金矿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山较为安全,其中安全管理状况不佳、职工不安全行为和安全教育培训影响权重分别为40.4%、25.3%和12.5%,是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应当更加重视;该矿山的水文地质、粉尘和噪音状况评价结果为“一般安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并作为改进的重点。实践证明,该评价系统所得结论符合矿山安全实际,并能指出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对地下金属矿山的安全状况评定和制定最佳的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确定权重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边坡稳定性,是主观评判和客观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其评判结果更让人容易接受,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选取重度、内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孔隙水压力比 5 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边坡状态稳定、较稳定、欠稳定、不稳定 4 个等级作为评价等级,建立评价等级和评价因子之间对应的关系,确定隶属度函数,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同时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应用 42 个边坡实例,运用 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求解回归系数,采用回归系数来确定评判权重;将综合评判模型和确定的权重应用于龙南县东江乡足洞试验矿某边坡实例中,评判结果与实际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利用能够有效反应评价信息自身所包含的信息量的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将加权后的评价信息运用TOPSIS方法进行集结,给出了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模型,该模型充分体现了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差异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数控装备质量多层次指标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物元理论分析多个质量特性及其属性特征,并建立了数控装备质量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优化组合权重模型计算组合权重,并运用模糊物元法给出评价结果.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行、合理.  相似文献   

10.
骆欢 《中国锰业》2023,(5):59-62+72
针对锰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遵义长沟锰矿为例,基于AHP-FAHP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工作场所安全、作业设备安全、人员安全等3大类因素,建立了合理的、科学的遵义长沟锰矿安全影响因素结构图,得到了体系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占比。进一步根据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理论,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各因素的组合权重,从而得到最终的评判向量,为遵义长沟锰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承钢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在设备大型化、高效化、自动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优化开发了先进的节能和环保技术。通过强化管理、落实责任,除尘设备同步运行率达到了99.2%,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100%,岗位粉尘合格率达到90%,水循环利用率达到了97%,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了95%。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继续加快节能步伐,优化生产技术指标,加大清洁生产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北省骨干炼铁企业1999年的生产情况的分析,结合一些生产厂的具体技术进步情况,认为在1999年河北省炼铁工艺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精料、高炉冶炼技术、炉龄长寿技术和节能技术的全面采用。  相似文献   

13.
烧结配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烧结用外矿粉的烧结性能及原始粒度组成情况,对多种配矿结构进行实验室烧结杯试验,通过对烧结过程的分析及对成品烧结矿冶金性能的检测,确定出几种配矿结构的优选顺序。  相似文献   

14.
杨文远  卢震 《炼钢》1993,9(5):55-60
本文简介第六届中,日钢铁学术会议日方炼钢,炉外精炼,连铸等方面的论文内容,并对参观千叶,君津,加古川,山阳特钢等钢厂的生产,科研情况加以综述,供了解日本炼钢工艺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5.
王庆奎 《炼钢》1993,9(5):3-7
本文叙述了我国1992年炼钢生产的技术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全国年产钢8000万t,重点企业连铸比达到31.94%,地方企业连铸比达到32.12%,品种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还总结了我国炼钢生产在转炉,电炉,平炉和相关技术上的开发和展望,今后的重点工作应放在品种,质量,节能和降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的几年我国在竖炉球团生产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包括竖炉 生产工艺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宣钢十一五期间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采用先进技术、加强余热余能利用等节能措施,实现了节能工作的重大进展,为宣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伴随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理论的发展 ,结晶器内钢水凝固传热数学模型也从最初的解析法向数值计算法发展 ,综述了结晶器内钢水凝固各区及界面的传热数学模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炼钢干法除尘灰在承钢烧结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承钢炼钢干法除尘灰粒度极细-200目达90%以上,且浸水性差的特性,在实验室进行了烧结杯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烧结机配加2%以内炼钢干法除尘灰是可行的,对于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冶金企业电网中谐波产生的根源,并对谐波的测量及抑制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