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探讨低聚壳聚糖对受γ射线照射小鼠辐射损伤防护作用。采用γ射线照射小鼠,检测骨髓有核细胞数、淋巴细胞凋亡数、脾脏脏器系数、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P53蛋白、GADD45蛋白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技术检测凋亡基因,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单纯照射组相比,低聚壳聚糖能提高受照小鼠的存活率;提高骨髓有核细胞数,降低骨髓淋巴细胞凋亡细胞数量;下调脾脏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3,上调Bc1-2,Bcl-2/Bax比值升高;抑制P53蛋白、GADD45蛋白表达。结果提示,低聚壳聚糖可能通过抑制P53蛋白、GADD45蛋白表达,影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凋亡细胞的产生,促进造血功能恢复,从而起到保护受照损伤小鼠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X射线辐射对小鼠骨髓树突状免疫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影响。利用X射线对小鼠骨髓树突状免疫细胞进行不同剂量的照射,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DCs的凋亡比例、CCK-8方法检测DCs免疫能力的变化情况,利用蛋白抑制剂对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进行抑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理。与未照射组比较,X射线照射0.5 Gy能够诱导小鼠骨髓DCs抗原递呈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能力下降,凋亡比例增加,JAK2、STAT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X射线能够诱导小鼠骨髓DCs凋亡增加,从而导致细胞免疫能力下降,JAK2/STAT3/Caspase-3通路可能是参与X射线诱导DCs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低聚壳聚糖提高辐射损伤动物存活率的机理。小鼠受到5 Gyγ射线照射后,检测骨髓淋巴细胞凋亡数、脾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P53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技术检测凋亡基因,Western方法检测蛋白表达。与单纯照射组相比,低聚壳聚糖提高受照小鼠的存活率,降低骨髓淋巴细胞的凋亡细胞数量;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3,上调Bc1-2,Bcl-2/Bax比值升高;抑制P53蛋白表达。低聚壳聚糖可能通过抑制P53蛋白表达,影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凋亡细胞的产生,有效提高受照小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60Coγ射线照射对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白细胞介素-6(IL-6)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Dexter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MSCs,8.0Gy^60Coγ射线照射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6的浓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IL-6的mRNA表达,同时与NF-KB抑制剂PDTC或地塞米松预处理的BMSCs相比较。结果表明,培养小鼠BMSCs在正常情况下低表达IL-6,辐射后2h时其mRNA水平表达升高,4h时达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其蛋白表达在2h时开始升高,8-12h时达峰值,24h时基本恢复正至正常水平;而BMSCs在受照射前2h用PDTC或地塞米松预处理后,辐射并不引起IL-6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显示,^60Coγ射线照射能够激活培养小鼠BMSCs细胞IL-6基因的转录,使细胞分泌IL-6增多,其机制可能与照射引起的NF-K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辐射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研究γ射线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clia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使用不同剂量(0、2.5、5、10Gy)的γ射线全身照射C57BL/6J小鼠。分别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fer polymcrasc chain reaction,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cnt assay,ELISA)法研究了照射后体外培养3、6、10d的骨髓基质细胞中mRNA和培养上清中的VEGF水平。结果发现,对非照射组,随着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其VEGF在基因和蛋白水平都显著升高。受到5Gy或10Gy射线照射后,VEGF随时间变化的总趋势与非照射组相同。在各时间点照射组的VEGF基因表达均高于同时点的非照射组。照射组培养6d上清液中VEGF含量高于同时点的非照射组;而在第10d时,却显著低于同时点的非照射组。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受到照射后培养10d的骨髓基质细胞数已显著低于非照射同时点的细胞数,其培养上清中VEGF的减少与分泌VEGF的总细胞数减少有关。结果说明,5Gy或10Gy射线会引起骨髓基质细胞VEGF的表达增强。这一现象提示VEGF的表达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反应,有利于机体造血的重建。辐射后,小鼠骨髓中VEGF的改变与骨髓基质的损伤、造血恢复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采用不同剂量中子和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350只BALB/c小鼠,通过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等观察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研究发现,中子照射后小鼠骨髓中坏死和凋亡的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多,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后则以凋亡为主,且呈剂量相关性.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型、环状或不规则状,凋亡小体形成,电泳下见DNA梯状图谱.坏死的细胞表现为核肿胀、溶解,线粒体膜、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2.5-5.5Gy中子及5.5-12Gyγ射线照射可使骨髓造血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中子照射以凋亡与坏死并存,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7.
探讨白藜芦醇二聚体(Amurensis H,Vam3)对辐射致小鼠胸腺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体外无菌分离小鼠胸腺细胞,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Control)、白藜芦醇组(Resveratrol,Res)、Vam3组、照射组(Irradiation,IR)、照射+Res组和照射+Vam3组。照射+Res组和照射+Vam3组于照射前30 min给予Vam3和Res孵育,对照组、Res组、Vam3组以及照射组加等量RPMI-1640培养基或对应药物处理,除对照组、Res组和Vam3组外,其余3组均给予4 Gy ~(137)Cs γ-射线单次照射。照射后分别用生物发光法检测小鼠胸腺细胞活力,活性氧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荧光抗体标记检测γ-H2AX表达水平以及FITC-Annexin V和PI双染标记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内ROS和γ-H2AX水平明显升高,同时细胞早期凋亡数目增加;而照射+Vam3组与照射+Res组比较显示,Vam3在提升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内ROS和γ-H2AX水平以及抑制细胞凋亡方面的作用比Res更加明显。研究结果表明,Vam3对辐射引起的小鼠胸腺细胞急性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且保护作用优于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8.
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24h,小鼠脾细胞经ConA刺激48h,其细胞外液使2Gy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后体外培养的胸腺细胞凋亡降低,尤其在培养后72h降低明显(P<0.05)。与此同时,脾细胞CD25表达(P<0.01)及IFN-γ分泌(P〈0.05)明显增高。上述结果提示,小剂量辐射改变了免疫器官的微环境及其信息传递过程,使免疫功能增强,细胞成熟和分化加速,凋亡降低。  相似文献   

9.
CD28和Fas在辐射所致T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标记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测定了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T细胞CD28分子和Fas受体(CD95)表达的变化。用乙醇抽提法-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和JAM检测技术,研究了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CD28单抗和IL-18处理后T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显示,正常人淋巴细胞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CD3^ T细胞中CD28的表达随着剂量的增加而下降,T细胞凋亡的增加并与Fas表达上升有关。照射前用CD28单抗和IL-18处理细胞后,Fas表达下调,细胞DNA断裂明显减小。表明γ射线可影响T细胞CD28受体分子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加速T细胞凋亡的进程,而CD28单抗和IL-18对辐射所致T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离辐射所致肾损伤引起的骨代谢异常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剂量γ射线照射大鼠肾脏后诱发骨代谢异常的细胞分子机制。以15Gyγ射线照射大鼠肾脏,3个月后分析骨骼的病理形态、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改变。肾辐射致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目分别降低13.2%、18.3%(p〈0.05)和20.1%(p〈0.05),骨小梁间距增加34.8%(p〈0.05),骨吸收表面提高20.2%(p〈0.05)。骨骼RANKL/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ligand,RANKL;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mRNA比值提高52.2%(p〈0.05)。TGF—β(转移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OPN(骨桥蛋白,Osteopontin)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明显升高。结果表明:大剂量γ射线照射大鼠肾脏可导致明显骨代谢异常,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肾1α羟化酶活性降低致活性维生素D减少及PTH升高,成骨细胞表达的RANKL/OPG比例失调,以及TGF—β、IGF—Ⅰ、OPN表达明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进行热休克处理后恢复不同时间的V79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情况,采用克隆形成法观察经过热休克预处理的V79细胞经γ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1)V79细胞经42℃热休克预处理恢复1小时后,热休克蛋白70即有明显增加,4小时开始达到高峰,可持续24小时;2)热休克预处理可以提高γ射线照射后V79细胞的存活分数(当照射剂量小于6 Gy时),说明热休克蛋白70对受辐射损伤的V79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大鼠局部大剂量辐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以^137Csγ射线对大鼠股骨头部位局部照射,吸收剂量为30Gy,剂量率为0.83Gy/min,照后两周取股骨头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绘制生长曲线及进行集落计数,RT-PCR检测Cbf-α1,PPAR-γ,VEGF—a和KDR的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剂量辐射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集落形成数目减少;Cbf-α1,PPAR-γ,VEGF—a和KDR的表达均降低,其中Cbf-α1,PPAR-γ,VEGF—a表达降低幅度分别达18.98%,9.46%和57.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故体外大剂量局部辐射明显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IL-11对中子照射小鼠骨髓损伤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致死性中子辐射后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对小鼠骨髓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采用二级雄性BALB/c小鼠96只,分别于4.0Gy中子全身照射前3d或后3d皮下注射rhIL-11,于照射后6h、1d和2d活杀取材,计数外周血和骨髓有核细胞。采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of Nucleaolar organizer regins,AgNOR)染色检测骨髓细胞核嗜银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和DNA凝胶电泳检测骨髓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11受体α及gP130的表达。结果表明,照射前应用IL—11对4.0Gy中子,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有一定抑制作用,而照射后应用IL—11则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骨髓有核细胞降低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照射前及照射后用药组对细胞凋亡未见明显影响,而与单纯对照组比较,用药组、AgNOR含量增多,IL-11Rα及gp130表达均明显增强。说明IL-11可能通过受体α及gp130信号通路,促进损伤后造血功能恢复,从而发挥其对骨髓辐射损伤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剂量微波辐射减轻γ射线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低剂量微波与γ射线复合照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波照射组、γ射线照射组及微波与γ射线复合照射组.微波组与复合组小鼠先接受功率密度为120μW/cm2的微波照射,1h/d,持续14 d,第15天给予γ射线照射组和复合组5.0 Gy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于照射后3d、6d、9d、12d处死动物,取胸骨及脾脏,对各组病理形态变化进行定量检测和分级.结果显示,单独γ射线与复合照射均可导致骨髓组织经历典型的凋亡坏死、空虚、再生修复和恢复4个阶段的病理改变,但复合组的病变轻于电离照射组,恢复也更快.脾脏系数结果显示,照后9 d、12 d复合组脾脏系数显著高于电离照射组(p<0.05).脾脏病理显示,脾损伤病变过程与骨髓造血组织基本相似,复合组病变轻于电离照射组.本实验表明预先低剂量的微波辐射可减轻γ射线对小鼠造血系统的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5.
p53和Bcl—2/Bax在辐射诱导胸腺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昆明小鼠接受75mGy和2GyX射线全身照射后,胸腺细胞内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24h,p53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显著降低,而2GyX射线全身照射后24h,p53基因蛋白表达则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6.
小鼠脾淋巴细胞辐射死亡与凋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细胞凋亡在小鼠脾脏辐射损伤与重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急性放射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用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经2 ̄8Gy不同剂量γ射线整体照射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过程和Bax、Bcl-2蛋白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照射后早期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增加,如6Gy照射后4h和1d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4.9和9.7倍;凋亡率还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迅速升高;照射后8h当照射  相似文献   

17.
用原位末端标记、原位杂交和碱磷酶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小鼠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凋亡动力学变化,及其与Bax、Bcl-2和Bcl-XL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照射后24h淋巴结淋巴细胞凋亡指数迅速升高,在6—12Gy范围内与照射剂量呈正比,≥15Gy照射后变化不明显。6Gy照射后24h,淋巴细胞凋亡达高峰,尔后开始降低;然而直至照射后6个月和12个月,凋亡指数仍明显高于对照组。6Gy照射后24h,淋巴细胞Bax蛋白表达即出现升高,当剂量为12Gy时达到峰值,15Gy和20Gy照射后未观察到这种剂量效应关系。而Bcl-2和Bcl-XL蛋白表达在照射后24h明显下降。bax和bcl-2mRNA的表达显示出相似趋势。以上结果显示,≤12Gy照射后细胞凋亡是淋巴细胞的重要死亡方式。照射后Bax的上调及Bcl-XL的下调在致死剂量照射引起的淋巴细胞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抗辐射菌lexA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表达对其γ射线辐射抗性和丝裂霉素(MMC)敏感性的影响。应用电穿孔技术将携带有抗辐射菌lexA基因的重组质粒PZA172转入大肠杆菌JM109,其启动子为lacZ,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十二烷基磺酸纳)聚炳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LexA蛋白的表达。经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和不同浓度的MMC作用,平板菌落计数,绘制存活曲线。抗辐射菌lexA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经IPTG诱导能稳定地表达,lexA基因的显著表达降低了大肠杆菌经γ射线照射和MMC作用后的存活率。抗辐射菌lex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显著表达降低了大肠杆菌对γ射线和MMC的抗性,其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小鼠脾淋巴细胞辐射死亡与凋亡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细胞凋亡在小鼠脾脏辐射损伤与重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急性放射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用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经2~8Gy不同剂量γ射线整体照射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过程和Bax、Bcl-2蛋白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照射后早期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增加,如6Gy照射后4h和1d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4.9和9.7倍;凋亡率还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迅速升高,照射后8h当照射剂量为2、4、6、8Gy时,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3.7、5.4、6.2和8.3倍.(2)透射电镜观察表明,6Gyγ-线照射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出现早、中、晚期典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DNA凝胶电泳显示6Gy照射后4和6h,脾脏淋巴细胞出现特征的DNA梯形谱;末端标记法显示6Gy照射后4h凋亡率约为照前值的3.4倍.(3)照射后Bax、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证实两者在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参与了小鼠脾脏辐射损伤与修复的全过程,Bax和Bcl-2蛋白对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在普通光镜及流式细胞仪(FCM)下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照射剂量在2-8Gy范围内,脾脏、胸腺细胞凋亡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凋亡率最高在照后8-12小时。肝脏细胞凋亡率最高峰出现在照后24小时,S期和G2/M期细胞阻滞增多。脾脏、胸腺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阳性,肝脏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