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岳阳大道周边山水格局的分析,尝试以现代城市设计方法,寻求将自然山水与现代城市空间有机融合,探索山水城市景观与城市特色的新模式,以期能为改变当前“千城一面”的不良倾向作出积极的应对。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古代山水文化的形态,总结自古以来渗透进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山水文化精神,引出当代山水文化复兴背景下的“山水城市”概念,通过对国内外与“山水城市”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山水城市”营建研究作铺垫。基于山水人民城市的最终目标,从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城市环境与公共空间相融合、物质空间与文化特征相结合的主旨出发,构建山水生态城市、山水公园城市、山水人文城市,形成山水文化视域下的“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3.
滕熙  王晓昉  许靖涛  黄雯 《规划师》2011,27(Z1):88-92
总体城市设计能分析地区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愿景,对城市的形态、空间框架、景观形象等提出规划策略和建议.盈江县总体城市设计结合灾后重建规划,围绕“建立美丽富饶新盈江”的目标,从城市的文化、空间、景观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实现“山水盈江”“魅力盈江”“人文盈江”“安全盈江”的规划策略,为灾后重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城市、文脉城市、山水城市、家园城市等城市类型中,温州市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山水城市”为目标。马鞍池公园原为一个马鞍形大水池,加上农田、菜地和少许住宅、工厂用地。九十年代中期,市政府决定将之建成公园,其规划设计任务由我院承担。我们从山水城市这个大前提出发,抓住了“水”和“绿”两个主题进行创作。结合对马鞍池公园的规划,探讨旧城改造中城市公园设计的  相似文献   

5.
山水城市设计的出发点并不着意于要求具体的山水形态或静止的山水城市空间模式,而是侧重于将保护与利用自然环境的观念贯穿于城市设计之中,在乐成旧城改造规划中,通过对用地功能的调整,对环境容量的限定,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资源,形成山、水、城渗透相融的布局特点,同时突出旧城内的人文景观,延续历史文脉,体现自身特色,“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建构一个具有乐清特色的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银川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圈-市域城市化地区-中心城区"的未来银川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思路,以实现银川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广州—“山水城市”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问题已引起有识之士特别关注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高瞻远瞩 ,提出了“山水城市”的科学构想。钱老提出城市建设要全面考虑 ,要有整体规划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 ,并要把城市与园林结合起来。山水是代表自然美好形象的名词 ,风水理论在城市建设的长期实践中 ,将自然山水与城市紧密融合的过程中 ,又将自然山水与人造的城市 ,在感性、理性上联为一体。将“山水”这种自然环境与城市的人工环境进行叠加组合 ,必然会出现多彩的空间形态 ,出现从宏观到微观不同空间形象和美学特色 ,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广州…  相似文献   

8.
对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结合撤市改区的历史机遇 ,从城市生态规划的角度出发 ,对广州市域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多因子评价 ,得出土地的生态适宜度和生态敏感度 ,并在此基础上 ,分别针对市域和都会区空间生态模式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确保 2 1世纪广州从“云山珠水”向“山城田海”的跃升。并试图确立以生态优先的“山水城市”为价值取向的广州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城市入口是城市的脸面,给人以城市的第一印象,其城市设计是局部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浙江丽水市公路入城口城市设计从三方面构思:1.显示丽水“山水城市”的城市特色;2.建立入城口的空间景观序列;3.塑造热情的入城迎宾气氛。  相似文献   

10.
《华中建筑》2006,24(12):i0008
1山水文化与“山水城市” “山水”何意?“山水”是自然的最高代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襁褓;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温室;水远是人类与自然不可分离的生存伴侣。  相似文献   

11.
山水城市是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城市范型,山水城市大尺度空间城市设计涉及地形地貌、山水形胜、人文文化、生态景观、河湖水文、空间形态和城市风貌等复杂系统,在城市设计实践中很难全盘把握。从数字化信息图谱视角,包括城市物理环境、山水格局、历史文脉、生境网络、空间形态、生态修复、空间特色,以及风貌意象在内的城市各系统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数字化集成及综合问题判定,并将这一数字化分析方法称为"江山八法"。在此基础上,选取杭州山水城市的核心线性要素——钱塘江两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城市的发展骨架中进行解析,结合多源大数据引领的数字化技术簇群,通过对钱塘江"大山水画卷"和"大人文画卷"的双重核心价值判定,以"江山八法"为代表的数字化景观提升关键技术的应用与反馈,以期为后续的山水城市设计等提供精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铎 《南方建筑》1997,(2):39-42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提出“山水城市”概念己广为国内学者赞赏。城市学家鲍世行先生著文,认为“山水城市”是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模式。“山水城市”的文化要义是:城市生态上要使城市与自然结合;城市文态上要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山水园林文化;城市物态上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中西合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城市要有特色”,这是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号召,学界呼吁,众心所望的趋势,也是济源人民的众望所归。那么,济源的城市特色是什么?未来的城市形象又如何?根据“山水城市”理论,结合现状实际,…  相似文献   

13.
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总体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基础研究工作,迫切需要按照新要求构建和完善新时期总体城市设计新方法。充分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规划管理需求,结合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积极探索市县域层面总体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针对性提出“塑特色——优格局——强管控”的实施路径。在市域景观风貌特色定位的战略共识指导下,重点从安全、品质两个维度,强化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的融合统一,塑造与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禀赋相协调的特色空间格局,全面支撑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和“三区三线”划定。进一步建立“分区、分类、分级”的设计管控体系,以风貌分区为空间范围,以要素分类为引导对象,以管理分级为管控标准,实现对总体设计目标的价值传递和总体管控要求的落实传导,系统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风貌,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地下空间开发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大明 《地下空间》1996,16(3):139-142,148
本文针对“现代城市综合征”及目前“城市园林化”和“山水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地上、地下协调发展,以便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特色的思想;并略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一些主要方面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5.
钟惠华  王士兰 《华中建筑》2006,24(8):81-83,109
现代城市设计都非常重视对生态理念的贯彻,而一些本身生态基础很好的城市街道更应该将其吸收到设计之中。本文即针对该街道的城市设计,以山、水、城的理念阐述了如何在该街道设计突出其特有的山水空间特性,并总结该街道设计在体现其特有的山水空间设计中的一些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6.
温州山水城市空间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水城市是中国传统的人工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一种典型城市模式.温州具有优越的自然山水环境务件和丰富的山水文化底蕴.通过对温州城市山水空间环境剖析,以现代城市设计的方法,探求构筑温州现代化山水城市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17.
顾玄渊 《城市建筑》2014,(10):37-39
城市设计在中国目前的规划体制下趋于式微.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在不同空间层次的工作开展存在差异,但两者的核心都是“空间问题”. “蓝图式”的城市设计对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公共政策论基础上形成的、针对单个项目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一直未被广泛应用.本文提出在中国“管理控制”体系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难以借鉴国外“开发营造”模式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因而有必要以“空间问题”为导向,将不同层次的空间问题贯穿始终,以便更有效地层层聚焦,自上而下地传递空间策略信息,构建适合中国规划体制的一种全过程式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18.
1概述作为“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厦门的城市空间特色鲜明.她有着怎样的活力?活力的背后蕴含何种机制?城市设计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城市设计的定义进行思考.事实上,我并不是从学术角度探讨“城市设计”或“设计城市”的定义,而是基于我在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引发的相应思考,谈一下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角度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对于城市设计,我强调3个方面:从项目审批管理转向城市空间管理,全空间要素和全功能保障的城市设计以及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管控体系.之后,我再具体谈厦门的特质,包括美丽厦门以及城市性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发展目前正由高速变化转为优化更新,改善城市风貌也应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城市风貌由制度性的规划控制细则和技术性的城市设计方法来引导、控制。以建筑学为母体的城市规划,其相关规划控制细则主要由建筑学视野制定;主要从建筑学背景出发的我国现行规划控制细则,无法全面保障城市空间的公共利益、良好地引导城市山水风貌的保护。文章从风景园林视野出发,对广州现行与城市山水风貌相关的规划控制细则进行文本分析,总结现行规划控制细则的不足,在国际城市相关规划控制经验的基础上,从“对山景的眺望保护”、“对水景的眺望保护”、“水景与人的关系处理”、“山景的延续”、“完整性保护”、“可持续性保护”6方面提出对广州山水格局规划控制细则的完善建议,以拓宽建筑学视野,完善城市规划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20.
自从钱学森先生提出“山水城市”设想以来,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在各种不同场合发表过文章或谈话,大多是从自己工作经验体会中对“山水城市”的理解。较多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者、建筑师、园林工作者多把“山水城市”理解为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的方向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