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及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对开展岩土工程建设及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蒙特卡洛马尔科夫链(MCMC)算法,结合多源监测信息和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露天矿排土场边坡安全评价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建立贝叶斯网络,可有效地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与边坡整体安全评价进行关联,结合响应面函数可对贝叶斯网络进行量化处理,量化后的函数模型经误差修正后可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2)结合工程现场监测数据以及MCMC算法,可对边坡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进行动态更新。以某露天矿排土场工程为例,通过采集实测数据进行MCMC模拟,不断更新排土场地表荷载P、垫层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的概率分布,降低了贝叶斯网络参量的不确定性,最终得到安全系数分布情况F_S~N(1.07,0.21),有效地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估。文中建立的贝叶斯网络模型以及MCMC分析法为露天矿边坡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新思路,可为解决同类工程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针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多因素影响问题,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该模型依据样本自身的数据特性寻求最优的投影方向,并通过投影方向计算反映评价样本综合特征信息的投影特征指标,然后再根据投影特征指标值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因而避免了诸如各评价因素权重确定的人为任意性。实例分析结果与边坡稳定性实际状态完全一致,表明该技术切实可行,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HGA-ANN驱动边坡稳定评价T-S型模糊推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工程的分析评价会因人脑在思维判断上存在的模糊性,而导致整个分析和设计过程带有一定的模糊不确定性。因此,边坡工程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模糊的、开放的复杂非线性系统,传统的分析方法有时难以对复杂边坡的稳定性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模糊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ANN)都已分别用于边坡稳定性评价中,此2种方法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构建T-S型模糊推理系统,利用混合遗传算法(HGA)训练ANN模型,得到了基于混合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驱动的T-S型模糊推理系统模型,探讨了该模型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根据广泛收集的80个边坡实例,建立了一个由HGA-ANN驱动的评价边坡稳定性的T-S型模糊推理系统模型。对实际边坡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目前同类方法。  相似文献   

4.
岩土边坡系统稳定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首先对利用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岩土边坡系统稳定性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由此指出了现有确定性分析领域内主要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岩土边坡系统稳定性评价的新思路,并作了实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边坡稳定性有限元直接评价与辅助设计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使用VC^ 6.0开发了土体人工边坡稳定性有限元直接评价与辅助设计系统,通过可视化对话方式实现了边坡的开挖、支护等工程的计算机设计,采用基于土体抗剪强度参数析减的有限元法直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在迭代计算方案中使用了自适应弧长控制法,通过对多个人工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评价,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岩体边坡的稳定性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巨系统,通过某种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物元理论和关联函数,将可拓理论引入到边坡稳定性评价当中,提出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可拓方法。以某实际边坡工程为例,在合理选取能够反映边坡岩体综合特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可拓模型,并且将预测结果与传统的模糊评判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边坡的稳定性状况,证明了该方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杨喆 《山西建筑》2009,35(21):107-108
针对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各自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自适应神经元模糊推理系统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运用MATLAB建立了圆弧滑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ANFIS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际边坡稳定性系数(工程设计值)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8.
仝小芳  徐银鸣 《山西建筑》2006,32(21):119-120
介绍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以及非确定性模型评价方法,并对边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方法作了比较,对边坡稳定性研究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模糊理论在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存在的知识获取和自适应能力较低等方面不足,而神经网络在模糊推理方面欠缺,因此,提出基于自适应神经元模糊推理系统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通过模型结构的建立、模型训练和测试,得到可用于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基于自适应神经元模糊推理系统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边坡实际稳定系数十分接近,对边坡稳定性的预测结果也与实际相符。与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该方法在建模简便程度及计算精度等方面明显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模糊数学引入到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已取得多项成果,但评价专家主观意识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评价因素覆盖面不全,因此评价系统对岩质边坡的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始终存在。对此,在将岩体质量分级法和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引入到模糊评价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边坡稳定性模糊评判方法。该方法在增加和修正评判因素的同时,通过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选取适当的参照量,将某些因素影响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确定这些因素的权重比,减少专家评分中主观上造成的偏差。结合实际工程的分析过程显示,该方法实际操作性较强,对岩质边坡的分析更具针对性,能使得较多的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参与评判。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公路边坡支护设计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和支护设计问题,在组件式GIS--Supermap技术上进行了边坡支护方案优化设计系统(SSODS)的设计与开发。介绍了系统的特点和综合地学信息系统的建立,并对系统的主要功能:通用GIS功能、边坡宏观稳定性评价功能、工点边坡稳定计算功能、边坡加固处理功能等做了介绍。最后,还举了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黄土边坡稳定分析中影响因素众多、而且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通过采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并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并应用实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用于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初步评判。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未确知测度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占锋  向娟  胡毅夫 《工业建筑》2014,(Z1):621-624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边坡稳定性的未确知评价模型。针对边坡稳定性评价中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从岩体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特征出发,选用7个指标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指标,建立各评价指标未确知测度函数;根据信息熵理论计算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稳定性评价;将建立的模型对某待评价边坡进行了实际应用,并与可拓理论、模糊评判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与可拓理论、模糊评判结果一致,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该边坡稳定性的状况,且方法科学合理、意义明确,为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确定岩质边坡地震安全系数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的规范方法,拟静力法忽略岩体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动大部分特性的影响,而地震时程分析法考虑的因素较全面,却相对费时费力。目前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缺乏较好地考虑岩体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动特性的简化方法。为此,综合利用时程分析法和拟静力法的各自优点,建立地震安全系数与拟静力安全系数间的关系,提出2种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的简化方法:(1) 对于重要边坡,建立边坡地震安全系数与地震动峰值、边坡拟静力安全系数的统计经验公式;(2) 对于一般边坡,统计边坡地震安全系数与拟静力安全系数的修正系数,建议相应的修正方案。以典型岩质边坡为例,采用显式波动有限元–极限平衡法,阐述所提出的简化方法的详细实施步骤,初步证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所建议的简化方法为重要工程岩质边坡震后快速评估和一般工程岩质边坡抗震稳定性评价提供有益的思路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相似优先的边坡稳定性评价范例推理方法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提出基于模糊相似优先的边坡稳定性评价范例推理方法。运用模糊相似优先的概念,构造了一个基于模糊相似优先的边破范例检索模型。以每一个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别建立了边坡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这间的模糊相似优先关系。经过影响之间的两两比较,获得了不同的影响因素下边坡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相似性序列,在确定影响因素各自的权重分配之后,计算得到边坡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综合相似性序列,从而最终找出与边坡的目标范例最相似的边坡的源范例。在以往的边坡范例与前的边坡稳定性评价之间,建立了合理的推理关系,实现了坡的稳定性评价。实例分析表明:边坡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与边坡的实际状态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熊翀 《山西建筑》2010,36(15):121-122
综述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的历史及方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并简要的评述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性,同时,对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论述,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爆破开挖对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质高边坡是山区公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类边坡工程,其动力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密切关注的问题。在分析路堑开挖爆破振动及其效应的基础上,探讨边坡动力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和安全评价标准;结合延庆—龙庆峡路改建工程,建立爆炸荷载作用下路堑边坡动力响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不同爆破方法和不同设计边坡条件下,下台阶爆破开挖对上台阶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缓冲爆破技术,同时设计采用适宜的边坡坡度,可有效降低边坡质点振动速度,控制爆破开挖对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边坡地震稳定性评判中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充分性,为提高判别结果准确性,构建灰色模糊边坡地震稳定性综合评判模型。利用隶属函数和点灰度建立综合评判矩阵,通过熵权法和改进的AHP法进行组合赋权,减少单一赋权缺陷,最后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判定边坡地震稳定性等级。通过对16个地震边坡实例进行评判,与灰色聚类法和未确知测度法相比准确率更高。研究表明,组合赋权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是有效且可行的,为边坡地震稳定性综合评判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态参量变化的边坡动态稳定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稳定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对于基于模态参量变化的动态稳定分析研究不多。因此,研究将坡体重点区域的黏聚力作为动态参量,实现边坡体动态稳定分析评价。基于GIS三维滑坡分析模块,结合实时固有振动频率对黏聚力参量进行调整,实现坡体更加客观的强度折减。固有振动频率与滑坡黏聚力关系的构建,可以有效解决数值分析中参数选取和调节的困难。通过试验和实际边坡的应用,基于模态参量变化的动态数值分析,避开了极限平衡法主观缺点,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同时,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在充分考虑边坡的空间特性的同时,也能客观评价强度折减情况,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边坡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专题调查基础上 ,根据某煤矿边坡的实际地质条件 ,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 ,确定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 ,将各主要因素转化为模糊语言 ,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 ,对该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边坡的实际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