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了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利于后续提取天然VE。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甲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7.5∶1,催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率达到96.7%。真空蒸馏后,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产物中天然VE含量从1.26%提高到8.20%。  相似文献   

2.
甘欢华 《中国油脂》2020,45(7):78-81
Eversa Transform 2. 0脂肪酶价格低、催化活性好,具有微量高效的优点。以Eversa Transform2. 0脂肪酶为催化剂,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进行酶法甲酯化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醇酸摩尔比、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并进行正交试验,对酶法甲酯化工艺进行优化。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通过放大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甘油三酯的转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versa Transform 2. 0脂肪酶催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甲醇与游离脂肪酸摩尔比) 2∶1、酶用量0. 3%(相对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的质量)、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5%以上,且甘油三酯基本反应完全。  相似文献   

3.
唐年初  裘爱泳  姚专 《中国油脂》2007,32(11):62-65
采用连续酶法研究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的工艺。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比,其次分别是反应温度和进料速度与酶柱高比。最佳甲酯化工艺条件为:酸醇比1∶2,进料速度与酶柱高比值0.075 mL/(min.cm),反应温度55℃,该条件下转化率达90.87%。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和浸渍法制备了SO2-4/TiO2-SiO2固体酸催化剂,利用其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进行甲酯化。研究了TiO2-SiO2载体焙烧温度、浸渍用硫酸浓度、浸渍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用量、醇油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为载体焙烧温度550℃,浸渍用硫酸浓度2.5 mol/L,浸渍时间12 h,催化剂用量5%(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质量计),醇油比1.5∶1(甲醇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体积质量比),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4 h。在最佳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6.5%。  相似文献   

5.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酶法甲酯化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法研究大豆油馏出物甲酯化的工艺。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时间和酶用量,反应温度和底物比影响其次。最佳甲酯化工艺条件为:料溶摩尔比1:1.5,酶用量60plu/g,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h,该条件下转化率达94.78%。  相似文献   

6.
对大豆油脂脱臭馏出物乙酯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时间、温度、硫酸质量分数及乙醇与大豆脱臭馏出物质量比对酯化率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乙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脱臭馏出物与乙醇的质量比1.0、硫酸质量分数2%、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min条件下酯化率为90.86%。  相似文献   

7.
对玉米油脱臭馏出物中的脂肪酸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甲酯化反应。对树脂进行筛选、预处理、干燥,确定以干燥的干氢NKC-9强酸性树脂作为甲酯化催化剂。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工艺参数。经正交试验优化确定甲酯化反应最佳条件为:甲酯化反应温度为60℃,甲酯化反应时间为5h,醇酸比为2∶1,催化剂用量为20%。最佳条件下脂肪酸甲酯化率可达到97.8%。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利用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分别对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的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且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条件,得到甲酯化最优条件为:甲醇添加量0.8 mL/g,浓硫酸添加量0.02 mL/g,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20 min。在最优条件下,棕榈仁油脱臭馏出物酯化率可以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脱臭馏出物绿色、清洁、高效甲酯化,达到环保生产的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生物酶法催化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测定了反应前后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并将新工艺应用于实际生产线。结果表明:生物酶法催化脱臭馏出物甲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加水量1%(以脱臭馏出物质量计)、甲醇用量11.5%(以脱臭馏出物质量计)、固定化脂肪酶用量0.3%(以脱臭馏出物质量计)、反应温度35.6℃,在最佳条件下反应8 h脱臭馏出物中游离脂肪酸酯化率达到92.59%,甘油酯酯化率达到94.95%;生物酶法催化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反应过程中维生素E损失少,收率达到93%;与浓硫酸催化甲酯化工艺相比,产品维生素E(50%维生素E)总收率提高了3.47百分点,植物甾醇总收率提高了3.26百分点。综上,生物酶法催化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可以得到较高的酯化率,提高了产品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收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豆油脱臭馏出物的最佳预酯化工艺进行研究,得到最佳工艺:醇油比为12∶1,催化剂含量为1.0%,温度50℃,反应100min。在该条件下,验证试验表明,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酸价可以降低至8.5mgKOH/g。  相似文献   

11.
固体碱催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甘油、樟树籽仁油脂肪酸为原料,固体碱KOH/Al2O3为催化剂,催化酯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的合成工艺.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2.5h、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2∶1、催化剂用量4.5%,该条件下酯化率为87.5%,所得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的酸值(KOH)、皂化值(KOH)、碘值(Ⅰ)、熔点分别为1.86 mg/g、148.4 mg/g、2.9 g/100 g、47.3℃.  相似文献   

12.
用根霉ZM-10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有机相中催化合成己酸乙酯。文中研究了温度、底物浓度、酸醇比、溶剂、吸水方法等对己酸乙酯合成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环己烷为溶剂,以摩尔比为1∶1.3的己酸和乙醇为底物,己酸浓度为0.2 mol/L,在40℃条件下振荡反应14h,合成己酸乙酯的的转化率可达到91.5%。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木瓜蛋白酶对脱脂葡萄籽进行酶解提取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考察酶用量、酶解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料液比对葡萄籽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葡萄籽蛋白质水酶法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籽蛋白质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40 ℃,料液比1∶25(g∶mL),酶用量4%,酶解时间45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葡萄籽蛋白质提取率为67.85%。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粉液化及糖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粉为原料,葡萄糖当量(DE)值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料液比、时间、酶添加量、温度、pH值对玉米粉液化及糖化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液化、糖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玉米粉加水配制成料液比1∶4(g∶mL)的浆料,调pH 6.2,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8 U/g、液化温度80 ℃、液化时间60 min、液化液调pH 4.3;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250 U/g、糖化温度60 ℃、糖化时间12 h。在此最佳条件下,葡萄糖当量值达到93.1%。  相似文献   

15.
废弃织物往往只是通过堆积、填埋、焚毁、降级循环等简单的方法进行处理,作为废弃织物中纤维素利用的初步尝试,选用不同种类的纤维素酶对苎麻纤维进行水解,通过反应温度、pH值、酶用量、浴比、反应时间等对苎麻纤维水解的单因素实验优化水解工艺。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酶活力为2 200 IU/mL的固体纤维素酶水解率高于酶活力为2 000 IU/mL的液体纤维素酶。固体纤维素酶优化后的水解工艺条件为:温度40℃、pH值5、酶用量20%(owf)、浴比1∶50、时间3 h,此时水解率可达到21.95%。  相似文献   

16.
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豆粕蛋白酶解制备降糖肽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初始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3个因素对酶解产物抑制活性响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9.5,酶解温度49.0 ℃,酶解时间5.5 h,料液比1:20(w:v),加酶量2%(w:w)。此条件下,酶解产物的α-葡萄糖苷酶的实际抑制率为14.82%±0.23%,而预测抑制率为14.80%。研究结果为豆粕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 G50催化酯化法制备甘油二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 G50催化甘油和脂肪酸酯化反应合成甘油二酯.探讨了酶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加水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脂肪酶Lipase G50加量为350 U/g,甘油和脂肪酸的摩尔比5∶1,加水量为底物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4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脂肪酸的酯化率为75.02%,甘油二酯的含量达到44.74%,产物中没有甘油三酯生成.  相似文献   

18.
陈艳  姚密  李美凤  孟晓  冉旭 《中国酿造》2017,36(10):139
以松茸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90 ℃,料液比1∶15(g∶mL),超声时间10 min。在此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下松茸多糖得率为11.18%。在超声波优化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复合酶处理,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60 min,复合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为1∶1∶1)添加量4.0%,酶解pH值6.0,此优化条件下松茸多糖得率为19.56%。复合酶超声辅助法比超声波法提取松茸多糖提高了8.38%。结果表明,复合酶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松茸多糖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可显著提高松茸多糖得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无花果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并考察了其抗氧化活性。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用响应面法对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液料比30∶1(mL∶g),超声时间25 min,超声温度70 ℃。此最佳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27.379 mg/g,而模型预测总黄酮提取率为27.384 mg/g,理论预测值与试验结果接近。通过试验得出,该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5.23%、73.21%,证明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汤务霞  冯程  韩艳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179-182,186
菜籽饼是油菜籽压榨制油的副产物,是提取蛋白质的良好资源。以菜籽饼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提取菜籽饼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在系统考察液料比、加酶量、初始pH、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对可溶性蛋白质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提取时间恒定在40min,利用响应面实验优化各主效因子,经回归分析获得最优的工艺条件:加酶量6500U/g、酶解温度45℃、初始pH11、液料比17∶1,在此工艺条件下可溶性蛋白质提取率为55.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