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复用技术为基础的软件开发过程被称为软件复用工程.首先介绍一种基于.NET组件技术的复用工程,描述其各个步骤的关系和产生的复用制品;介绍该复用工程满足设计与实现统一的要求;分析该复用工程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软件复用有利于提高软件开发的生产率和软件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使软件开发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软件构件是其核心技术和基本单位,它是将应用系统中相对稳定的成分提取出来,形成可以重复使用的软件单元.随着软件复用实践的深入,组织内部积累大量构件,对这些构件的组织、管理尤为重要.有效的构件表示和检索是实现高效复用的保证,从而大大降低复用成本.文中对构件的表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实践中的复用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软件复用有利于提高软件开发的生产效率,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软件构件和领域工程是实现软件复用的核心技术。本文以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为例,详细阐述了领域分析、领域体系结构设计等过程,并介绍了可复用构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种面向复用的增量软件开发过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泉  戎玫  陆明 《计算机科学》2006,33(10):252-255
以复用思想指导软件开发是软件产业发展的趋势,而当前主要面向复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没有考虑到我国软件企业以中小型为主的现状,缺乏针对性,使得复用在我国软件开发中应用不够广泛。在基于构件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复用的增量软件开发过程框架。该过程框架适于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采用了以体系结构为指导的增量开发模式,涵盖了可复用资产的生产过程和利用可复用资产的软件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5.
面向复用和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已经成为新的软件开发范例,许多企业也已经或计划引入这种新的软件开发方式。与一般的过程能力改进一样,这些企业也面临着如何评估自身当前软件复用能力从而制定下一步改进计划的问题。然而,当前流行的CMM/CMMI以及SPICE等过程标准都缺少面向复用和构件化开发过程的剪裁和定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软件企业采用新的基于复用的开发方法。本文对软件复用能力评估和改进相关的工业实践和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系统的软件复用能力评估框架。该框架为企业面向复用的开发过程提供了一种阶段式的评估框架,因此可以为企业面向复用能力的过程改进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决策依据。本文还对软件复用能力评估框架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软件复用技术就是将原来的软件部分去组成新的软件系统结构.那么被复用的软件部分就称为可复用构件,即使对可复用的构件照搬地使用还是做一定的调整然后再继续使用.可以说只要是构建新的软件,则就可以称为复用.软件复用不仅是简单地对程序的复用,而且还包含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任何行为所生产的制成品的复用,例如项目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模型定义、模型设计、研发说明、源程序、用例测试等等.  相似文献   

7.
软件复用技术为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提供一个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工程造价软件开发过程为实例,研究软件复用技术在工程造价软件开发过程各个阶段的应用,分析并设计一个建设工程造价软件的分层模型架构,根据工程造价工作流程的特性,结合软件工程开发原理,提出了在工程造价领域软件开发适用纵向复用,实现了在建设工程造价软件开发中在不同层次应用构件复用技术,有效缩短软件开发的周期,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软件复用是将已有的软件及其有效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或系统软件,是提高软件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的基本途径。本文主要介绍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分类,软件复用技术以及基于复用的软件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9.
软件复用是在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通过软件复用,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近十几年来,面向对象技术出现并逐步成为主流技术。为软件复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应用CORBA规范建立系统业务逻辑层,以实现农村信息管理系统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构件的指控软件复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军用指控软件开发效率仍然较低,软件设计和代码开发重复性开发仍然普遍,由此导致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开发周期也较长.软件复用是指控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开发的重要解决方案,通过软件复用明显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可靠性,改善军用软件的维护性和保障性.结合军工科研院所软件开发中流行的构件技术,介绍了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就基于构件的指控软件复用技术在指挥与控制软件系统做出应用研究,这些对指控软件复用的工程普及做出了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软件重用技术在通用办公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及编码等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总结了软件的重用与层次重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星载软件复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星载软件的开发效率是制约卫星研制能力的因素之一,研究星载软件复用技术就是为了提高星载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软件的质量;文中对星载软件复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影响星载软件复用的技术因素,探讨了实施星载软件复用的方法,并以举例的方式重点阐述了如何以领域工程的方式对星载软件进行领域分析、构造可复用构件和建立软件复用库;最后,介绍了软件沿用这一特殊的星载软件复用形式,这些方法都已进人实践阶段,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软件复用是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现实可行的途径。该文着重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及软件复用的思想,研究了软件复用的过程及实现,分析和研究了软件复用所采用的软件构件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探讨了软件复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试论软件重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基于Agent的软件重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件重用是目前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当前软件重用的特点,针对其不足以及目前软件开发的状况提出了动态软件重用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可重用软部件完成软件重用活动。为了实现动态软件重用的思想,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基于Agent的软件重用方法,分析了该方法在实
实现动态软件重用中的有效性和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冯刚  陈菊红 《计算机工程》2007,33(17):66-68
软件重用技术是解决当前软件危机的唯一手段,该文采用同态重用技术来实现软件开发各阶段的重用,在代码、组件到体系结构的各阶段实现同态重用,提供了一个基于同态重用的开发系统。该开发平台在保持一般开发过程的同时加入了同态重用的功能,提高了软件开发的重用程度,通过网页设计的同态重用实例说明了同态重用开发系统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7.
基于构件技术的教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复用通过设计组件来搭建新的系统,构件是软件复用的基础元素。通过软件复用可以大大减少软件开发中的重复劳动,提高开发效率,并保证软件的质量。本文基于复用及组件技术设计了教务信息系统,对基于组件技术的开发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在实现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参考模型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工程量清单计价领域产品的开发为例,研究了重用开发技术在软件各开发阶段的应用,讨论了软件的领域重用和层次重用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了软件产品领域横向重用和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纵向层次重用,提高了软件产品的可重用性、开发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David C. Rine  Nader Nada 《Software》2000,30(6):685-722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a reference model for the practice of software reuse. Our research thesis is that software development based upon a software reuse reference model improves quality of products, productivity of processes and product time‐to‐market for many software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The defini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such a model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three steps. First, the reference model is developed based on existing software reuse concepts. Second, this reference model is empirically studied using both legacy studies and lessons learned studies. Third, the impact of the reference model on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ductivity, quality, and time‐to‐market is empirically derived.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