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胍胶片为原料,通过醚化改性制备了阴离子型羧甲基羟丙基胍胶(CMHPG),研究了质量浓度、剪切速率、盐度、硬度以及温度对其水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质量浓度增加,表观黏度呈线性增长;随剪切速率增加,表观黏度减小;在Na Cl和Ca Cl2质量分数大于1.0%和0.1%时,黏性指数n递增和稠度系数K递减趋势明显,并且Ca Cl2对CMHPG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远大于Na Cl;温度低于50℃时,表观黏度变化较小;温度高于50℃时,表观黏度下降明显。通过考察各影响因素对胍胶溶液的影响,拟合出其与流动特性指数n和稠度系数K的经验关系式,以便更好的描述CMHPG溶液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液晶聚合物(LCP)/尼龙(PA)共混体系的转矩流变特性.使用正交试验分析了LCP质量分数、增容剂质量分数、共混温度及转子转速等4个因素对共混体系转矩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质量分数对共混体系转矩流变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转子转速和LcP质量分数,共混温度的影响最小.共混体系的平衡转矩随LCP质量分数、增容剂质量分数和转子转速的增加而增加,随共混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当LCP质量分数为5%、增容剂质量分数为3%、共混温度为300℃、转子转速为50 r/min时,共混体系的平衡转矩最小.  相似文献   

3.
陈昌旭  谢红伟 《化学工程》2012,40(12):24-27,35
采用直接精馏法研究了高固含量(质量分数)、高黏度的玉米秸秆发酵醪液的精馏工艺,设计了带搅拌桨的不锈钢筛板-填料精馏塔,确定了固含量为11.56%的发酵醪液的幂律模型本构方程,进而得到塔釜中发酵醪液的黏度和搅拌桨转速的关系。在进料量为2.7 L/h、进料体积分数为10%左右、进料温度为30℃、操作压力为常压的条件下,考察了进料位置、回流比、搅拌桨转速等操作条件对纤维素乙醇精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第27块塔板进料、操作回流比5.0、搅拌桨转速36 r/min为最佳操作条件,塔顶乙醇收率可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提高生物丁醇精馏工艺中醪塔塔顶丁醇质量分数为目的,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考察了醪塔理论塔板数、进料板位置、回流比对塔顶丁醇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模拟发现随着醪塔理论塔板数的增加,塔顶馏出物中丁醇质量分数迅速增加。随着醪塔进料板位置的提高,塔顶馏出物中丁醇质量分数先增加,随后下降。随着醪塔质量回流比的下降,塔顶丁醇质量分数逐渐下降。醪塔较优的操作条件为:理论塔板数40块,第20块塔板进料,回流比为1,此时塔顶丁醇质量分数为50%。本文的模拟结果与文献和实际运行工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干纺氨纶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婷婷  陈大俊 《合成纤维》2005,34(12):29-32
利用RS150L型流变仪研究了干纺氨纶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能。讨论了剪切速率、温度和溶液浓度对纺丝原液流变性能的影响,获得了纺丝原液在不同温度下的非牛顿指数,计算了不同剪切速率下纺丝原液的粘流活化能。进一步建立了干纺氨纶纺丝原液的零切黏度与温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以氯化钙为络合剂,将聚酰胺6(PA6)粉末与氯化钙溶解在甲酸/氯仿混合溶剂中制得冻胶样品,研究了PA6/氯化钙/甲酸冻胶体系的流变性能,以及温度、PA6的相对黏度、CaCl2与PA6的摩尔比和PA6的质量分数对冻胶的ηa-γ觶流变曲线、非牛顿指数和结构黏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胶溶液属于宾汉流体,具有明显的非牛顿性;体系的表观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PA6的质量分数的升高、络合剂CaCl2与PA6的摩尔比的增大或PA6的相对黏度增大而增大;溶液的结构黏度指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溶液PA6的相对黏度的升高或PA6的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二醋酸纤维素(CDA)纤维的纺丝加工成型工艺,对CDA丙酮纺丝液的流变行为及所纺纤维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质量分数对纺丝液的流变行为的影响并研究纺丝液流变行为与所纺纤维直径及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CDA质量分数的提高,纺丝液黏度增大,所纺纤维直径增大,纤维强度下降,断裂伸长增大;对于不同特性黏度、质量分数但流变行为相近的纺丝液所纺纤维的直径、力学性能相近;降低二醋片的特性黏度,适当提高纺丝液的质量分数,可实现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纺丝速率。  相似文献   

8.
使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尼龙11(PP/PA11)共混物的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P/PA11共混物为假塑性流体,在不同温度下,其非牛顿指数为0.4~0.6,其表观粘度随着增容剂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当增容剂质量分数为5%时,表观粘度达到最大值,增容剂的加入使体系的粘流活化能减小,熔体的流变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絮凝酵母细胞流变特性是影响发酵过程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利用旋转黏度计测定自絮凝颗粒酵母悬浮液和其亲本游离酵母悬浮液的流变特性,分别建立流变本构方程并进行模型比较分析。低质量浓度絮凝酵母悬浮液近似为牛顿性流体,随着菌体质量浓度的增加流动行为指数降低,悬浮液为非牛顿性流体。絮凝酵母悬浮液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降低,表明剪切使絮凝酵母颗粒聚合力降低从而产生剪切稀化现象。利用柠檬酸对絮凝酵母解絮凝从而改变颗粒聚集分布状态,进一步测定流变行为。结果证明,不同絮凝酵母颗粒聚集状态的分布是决定絮凝酵母流变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 BR 含量不同的 HDPE/BR/LLDPE 共混体系熔体的流动曲线,表观粘度与温度、组成的关系,流动指数与剪切应力的关系等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温度及组成范围内,该共混体系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表现粘度与温度的关系符合阿累尼乌斯型方程,与组成的关系不满足对数加和规律,当 BR 含量为20%和25%时,表观粘度分别出现极小位和极大值,不同温度、不同剪切应力时表观粘度与组成的关系有大体相同的规律,随着剪切应力的提高,流动指数减小;BR 在较高温度下的交联,未对该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清洁低碳、易于获取、利于着火,含硫、氮量少且属于碳中性物质,但其能量密度低。在煤粉中大比例掺混生物质(生物质/煤粉质量比大于5∶5)可有效改善煤粉着火特性,碳排放水平接近燃烧天然气,且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低掺混比例(小于5∶5)下生物质与煤粉的混燃特性,针对北方常见的玉米秸秆、稻杆和玉米芯等生物质与煤粉在大掺混比例下的燃烧特性,尚有待深入。笔者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煤粉与不同生物质种类(玉米秸秆、稻杆及玉米芯)在不同掺混比例下(5∶5、6∶4、7∶3和8∶2)的混燃特性,分析生物质种类和掺混比例对混合燃料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交互反应以及燃烧特性指数等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生物质的最佳掺混比例。结果表明:掺混比例对混合样品失重曲线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玉米秸秆、玉米芯和稻杆。随掺混比例增加,第1阶段最大质量变化速率逐渐增大且燃烧进程前移,第2阶段则逐渐减小,这是由于挥发分相对增加且焦炭相对减少的原因。混合样品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比纯煤粉分别下降约100和60℃。随掺混比例的增加,玉米芯着火温度逐渐减小,玉米秸秆和稻杆则先减小后增大,且均在7∶3时达到最小;燃尽温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由大到小分别为玉米芯、稻杆和玉米秸秆。玉米秸秆和稻杆在8∶2时燃尽性能较差。混合样品发生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该交互作用正是生物质的促进和抑制的协同作用,使3种生物质均在5∶5时对煤粉燃烧抑制作用大;玉米秸秆和稻杆在7∶3时、玉米芯在6∶4、8∶2时促进作用大。同时,3种生物质的燃烧特性指数远大于煤粉,随掺混比例的增大,玉米芯的燃烧特性指数变化最大并在8∶2时达到最大值,6∶4和7∶3时几乎相同;稻杆的变化最小且在7∶3时达到最大值;玉米秸秆在7∶3和8∶2时几乎相同并达到最大值。小范围改变掺混比例时,燃烧特性指数变化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燃烧特性指数不仅与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有关,还与样品在其主要燃烧过程的反应速率有关,而煤粉在焦炭燃烧阶段的反应剧烈程度高于生物质挥发分析出阶段,使不同掺混比例的混合样品出现以上现象。  相似文献   

12.
对马尾松制人造纤维浆粕过程中的预水解工艺进行研究,比较了不同液比、最高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预水解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比1:6;最高温度170℃;保温时间90min。蒸煮工艺采用常规硫酸盐法蒸煮,漂白采用全无氯(TCF)漂白。在此条件下,可获得性能优良的浆粕。  相似文献   

13.
周少敏  郭静  王怡  荣艳  朱孝霖  蔡志强 《化工进展》2018,37(12):4837-4844
为了探索珍贵橙色束丝放线菌(Actinosynnema pretiosum)合成安丝菌素P-3(AP-3)的固体发酵培养条件的最佳工艺,利用农副产品(玉米淀粉、玉米粉、棉籽饼粉、豆粕、豆饼粉、菜籽饼粉、麦麸、米糠)作为固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摸索。得到合成AP-3固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分为:玉米淀粉、豆粕及棉籽饼粉的质量配比为1:1:1,红糖4%,玉米浆干粉2%,CaCl2 1%。最佳固体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为7.5,培养温度28℃,固液比(质量比)为1:0.8,装量25g(250mL锥形瓶),接种量150mL/kg,培养时间为7天,最优条件下AP-3的产量为(26.86±1.87)mg/kg(每千克培养基)。本研究为发酵合成安丝菌素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淀粉厂玉米浆蒸发器上的玉米浆、垢样进行分析,并结合外在控制指标对玉米浆质量的影响,研究了该玉米浆蒸发器的结垢问题。结果表明,该玉米浆蒸发器有明显的碳酸钙、硫酸钙结垢倾向。针对玉米浆蒸发器温度较高、玉米浆中有机质含量高、粘度高的特点,开发出一种适合该环境的复合型阻垢剂。现场应用研究表明,当加药浓度为100 ppm时,成垢离子Ca~(2+)、SO_4~(2-)、CO_3~(2-)的保有率均有明显提高,玉米浆蒸发器的结垢倾向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竹材丙酮法木质素高效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利用丙酮提取竹材中的木质素,丙酮通过蒸馏回收后,可以反复利用;而通过蒸馏,得到的高纯度的木质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系统,基本上无三废排放;研究结果表明:当丙酮浓度为80%,液固比为10∶1,在最高反应温度160℃下保温3h,降解木质素的效果最佳;为解决制浆造纸行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绿液预处理玉米秸秆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考察3个预处理条件对玉米秸秆产纤维素酶的影响,从极差和方差分析可知,对绿液预处理玉米秸秆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总碱量、蒸煮温度、硫化度,最大滤纸酶活(FPA)达到2.6 IU/mL。比较在蒸煮温度140 ℃和170 ℃,总碱量4 %,硫化度0、20 %、30 % 与40 %下所产的FPA,经综合评定,在最优条件下蒸煮温度140 ℃,总碱量4 %和硫化度0时可以尽量避免原料损失的前提下,保证FPA的大小,结果表明,里氏木霉利用绿液预处理玉米秸秆来产纤维素酶是可行的。以蒸煮温度140 ℃,总碱量4 %和硫化度0的条件下绿液预处理得到的玉米秸秆为碳源,碳源浓度为12 g/L,FPA和β-葡萄糖苷酶活(β-GA)分别达到2.5 IU/mL和1.3 IU/mL,产酶周期5 d。  相似文献   

17.
以某制药厂双黄连制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药渣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药渣成份进行了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混菌固态发酵植物药提取残渣生产饲料蛋白工艺参数的不同,对发酵产物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0g药渣,35g玉米浆,8g玉米面,15g麸皮,2g尿素组成固态发酵培养基,产朊假丝酵母与扣囊拟内孢霉的菌种配比为2∶1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15%,含水量65%,培养时间60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可达29.98%。以废弃药渣为主要原料发酵生产蛋白饲料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 China is one of the largest non-wood pulping countries because of the shortage of forest resources. Usually pulp mills are located in the countryside in China and caustic soda or lime is used as cooking reagent, which produces high pH wastewater with high content of organic pollutants. Black liquor from straw digestion contains high content of silicate and is highly viscous, so it is difficult to recover alkali from the black liquor. The investment of alkali recovery appa…  相似文献   

19.
Production of mitomycin antibiotics by Streptomyces caespitosus was increased by the utilisation of molasses (1.0%) treated with 0.01 % potassium ferrocyanide and corn steep liquor (0.9 %). Three different fermentation media were used for the fermentation production of mitomycins. Appropriate amounts of ammonium sulphate, soluble starch, ferrous sulphate, magnesium sulphate, 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sodium chloride and calcium carbonate increased the antibiotic yield when added to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containing molasses and corn steep liquor. The addition of some individual amino acids, vitamins and organic acids to a base fermentation medium did not improve or increase its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cluded soda and kraft process of corn stalks at constant active alkali, the kraft liquor having 25% sulfidity. Five cookings were mad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80, 120, 140, 160, and 180°C, each for 1 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tudy the following temperature effects were noted: (1) Delignification could be approximated by a first-order reaction. (2) The kraft process exhibited twice the rate of lignin removal as the soda of the same digestion temperature. (3) The rate of removal of carbohydrates in the kraft process is faster than soda process due to presence of sulfide ion. (4) The carbon content of thiolignin increased hydrogen and oxygen content decreased while in soda lignin the opposite occurs. (5) The amount of phenolic O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cooking temperature and was more noticeable in thiolignins than in soda lignins. (6) Demethoxylation occurs in kraft cooking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rather than soda coo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