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香草兰疫霉菌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香草兰疫霉菌对9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香草兰疫霉菌对不同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50%烯酰吗啉WP、25%甲霜·霜霉WP和69%烯酰吗啉·锰锌WP的敏感性最高,EC50值分别为0.385 5、0.407 4、2.8184 mg/L;对50%琥铜·甲霜WP和72%霜脲氰WP的敏感性次之.  相似文献   

2.
4种杀菌剂对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磊  张松柏  张德咏  张胜平  彭静  刘勇 《农药》2012,(9):680-682
[目的]明确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对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方法]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4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甲霜灵、霜脲氰、嘧菌酯、烯酰吗啉)对湖南省不同地区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结果]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嘧菌酯、烯酰吗啉的毒力(EC50)分别为15.613~17.266、10.313~13.465、3.834~5.444、9.122~9.915 mg/L。[结论]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倍数较高,其他3种杀菌剂抗性倍数均较低;但是嘧菌酯相对毒力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杀菌剂。  相似文献   

3.
甘蓝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残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是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混合杀菌制剂,为建立该药剂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采用丙酮和水混合溶剂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中性氧化铝柱净化,GC-μECD检测。[结果]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最小检出量分别为2.0×10-11、1.0×10-11 g,实际土壤、植株添加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均为0.005 mg/kg。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05、0.50 mg/kg和0.1、1.0、5.0 mg/kg,在土壤和植株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8%~104.4%,96.6%~100.8%和102.0%~108.6%、96.2%~106.6%,变异系数分别为1.74%~3.67%、3.32%~3.87%和1.54%~2.78%、3.48%~3.84%。[结论]方法具有简便、准确的特点,适合甘蓝及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50%氟吗啉+乙膦铝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间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利  周颖  马立山 《农药》2005,44(3):140-141
田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50%氟吗啉 乙膦铝可湿性粉剂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较好,50%氟吗啉 乙膦铝可湿性粉剂l000mg/L、667mg/L两个浓度处理的防效分别为93.0%、90.2%。69%烯酰吗啉 代森锰锌颗粒剂1380mg/L防效为84.5%。72%霜脲氰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440mg/L。防效为82.8%。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在黄瓜上使用的安全性,对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吡唑醚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4~4.2 d、8.5~11.8 d,烯酰吗啉在黄瓜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5~4.7 d、17.7~33.6 d。黄瓜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06~0.333 mg/kg、0.066~2.237 mg/kg,烯酰吗啉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06~0.632 mg/kg、0.108~4.866 mg/kg。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瓜中烯酰吗啉和腈菌唑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腈提取黄瓜中的烯酰吗啉和腈菌唑农药残留,用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进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220nm)进行测定,烯酰吗啉和腈菌唑回收率分别为99.71%~105.61%和100.45%~101.80%,变异系数均小于10%,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1mg/kg和0.03mg/kg。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6,(2)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烯酰吗啉的包合作用。[方法]以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e-β-CD)为主体,制备烯酰吗啉的包合物,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研究环糊精与烯酰吗啉的主客体作用。[结果]β-CD、HP-β-CD及Me-β-CD与烯酰吗啉形成了包合比1∶1的包合物,包合常数分别为910、749、1211 M-1。烯酰吗啉在水中的溶解度及稳定性均得到提高。[结论]研究结果将拓宽烯酰吗啉剂型的开发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8.
朴秀英  陶传江  姜辉  王晓军 《农药》2012,51(2):111-113
[目的]建立水中烯酰吗啉分析方法,并研究烯酰吗啉的水解以及水中光解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研究.[结果]烯酰吗啉水解性能稳定;烯酰吗啉及其顺式和反式异构体的水中光降解动态分2个阶段进行拟合,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烯酰吗啉在0~120、120~638 h的水中光解半衰期分别为76.8、208 h;反式和顺式异构体在水中光解速率差异不明显;在光照条件下反式异构体迅速转化为顺式异构体.[结论]得到了烯酰吗啉的水解和水中光解动态规律,为其环境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王跃凤  卢萍 《辽宁化工》2008,37(6):420-42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烯酰吗啉,使用反相柱和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以乙腈 氯仿 水为流动相,外标法对烯酰吗啉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其标准偏差0.14%,变异系数为0.004%,平均回收率为99.53%.  相似文献   

10.
烯酰吗啉在葡萄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了烯酰吗啉在葡萄上的残留和消解动态.烯酰吗啉在葡萄上的半衰期为12.4~17.1 d,顺式烯酰吗啉消解速率快于反式烯酰吗啉.残留实验表明烯酰吗啉在葡萄中的安全间隔期可定为20 d.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瓜中霜脲氰和吡虫啉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腈提取黄瓜中的霜脲氰和吡虫啉农药残留,用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进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240nm)进行测定,霜脲氰和吡虫啉回收率分别为97.33%~111.48%和91.42%~103.55%,变异系数均小于5%,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3mg/kg和0.04mg/kg。  相似文献   

12.
烯酰吗啉水乳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种药剂不同处理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烯酰吗啉EW900和600mL/hm2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效,第2次施药后14d的平均防效可高达83.3%和84.6%,极显著优于25%甲霜灵900g/hm2WP和10%烯酰吗啉EW150、300mL/hm2。10%烯酰吗啉EW900mL/hm2和EW600mL/hm2在防效上无差异,建议生产上使用10%烯酰吗啉EW600mL/hm2。  相似文献   

13.
60%霜脲氰·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60~80g/667m2剂量下,施药3~4次,间隔7~10d,可有效地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危害,防治效果相当于或略高于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167g/667m2,并有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混剂中霜脲氰和甲霜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20 nm波长下,对25%甲霜·霜脲氰水分散粒剂中有效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霜脲氰和甲霜灵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99 8,标准偏差分别为0.048、0.065,变异系数分别为0.38%、0.5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0%、99.85%。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烯酰吗啉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土壤中烯酰吗啉的气相色谱残留分析方法。该方法烯酰吗啉在土壤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 mg/kg,添加平均回收率为97.3%~98.9%;变异系数为1.4%~2.7%。  相似文献   

16.
郭利丰  肖鸣  徐永  丁佩 《世界农药》2016,(4):55-56,6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SB-C_(18)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35 nmn,对噁唑菌酮和霜脲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噁唑菌酮和霜脲氰标准偏差分别为0.059、0.11,变异系数为0.26%、0.36%,平均回收率为99.0%、99.3%,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2、0.999 3。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和冰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C18色谱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在240 nm波长下对40%烯酰·氟啶胺悬浮剂中的有效成分同时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氟啶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和0.999 4,标准偏差分别为0.078和0.065,变异系数分别为0.51%和0.2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8%和9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