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智能化时代,基于BIM的复合型、创新型信息化管理人才已成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重点.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协同创新教学体系,可为高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研提升提供良好路径.通过调研高校工程管理BIM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协同创新体系理论,提出BIM协同创新教学体系建设路径.以"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河北经贸大...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作为专业目录的特设专业之一,由于开设时间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仍存在,势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在调查城市地下空间新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基础上,广东工业大学利用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地下空间工程师”为目标,整合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实施“协同育人”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了“四年不断线”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工程模拟与实战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化”科技活动和创新实验,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近年来机制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热点。河南科技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及学校发展定位,设定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河南科技学院重点在重构专业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建设。实践证明,该模式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机制专业的综合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应对新一轮现代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传统工程管理学科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机遇。在总结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面向建筑业最新需求,结合新工科理念探讨了新工程管理学科特点、主要培养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工作,并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知识体系优化、专业教师综合能力建设、教学方式创新、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创新教材资源建设和综合创新实践平台搭建五大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以期实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分析机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机场工程人才培养需求,对机场工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培养创新型机场工程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为机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借鉴,也为创新型机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海静 《室内设计》2012,93(5):58-61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以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研发型工程师”为目标的国家最新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建筑学教育强调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职业建筑师的人才培养特点,充分利用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现有基础和教学改革的成果,架构“2+2+M(1)+1”的新型培养体系,建立校企联合的具体方式,对建筑类领军型战略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不足。通过论述校企协同在高层次创新复合式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了构建基于校企协同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新思路。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特点,以强化实践教学为导向,围绕培养目标设定实践教学原则和方案,以多元融合为切入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和企业满意度为准则构建考核评价体系,以互惠共赢为驱动构建长效保障体系,从多个方面对校企协同环境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1)
该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三创"教育工作为例,开展"三创"教育与学生应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推动专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三创"理念融合等方面,旨在为推动并落实"三创"教育、建立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了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并从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方法及过程监控三方面分析了该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0.
工程建设对专业人才的强劲需求带动了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专业教育改革深入教学环节的最佳切入点.文章归纳了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总结高等教育创新应用型人才内涵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中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构建了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措施.研究成果有助于中国工程管理教育实现"创新教育观"、"大工程观"等教育理念,同时培养模式的"范型性"对工程管理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新方向和新要求。针对传统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以交通土建创新人才培养为研究背景,革新创新能力评价方法,从"全过程、多主体、多维度"三方面出发,凸显创新能力培养过程,多维度优化创新实践活动,兼顾师生共同发展,固守培养质量标准,构建了围绕创新能力提升全过程的多主体多维度效能评价机制。通过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建设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传统工科土建类专业在这一形势下亟需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围绕新工科内涵和土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索改革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分析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各类实验课程和实践训练环节,融合“新工科”建设创新理念,形成课程实验、集中设计、集中实习、创新创业四大教学模块/平台,以及实践教学的基础认识、综合应用、研究创新三个层次,构建“一条主线、四个平台、三个层次”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为培养创新型、交叉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建设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机场建设项目管理与施工技术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章介绍了该门课程的地位和特点,针对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评价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对机场建设项目管理与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提出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础实践层次中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结合能源动力类专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为例,从培养方案体系、创新研究性实验模式、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等三个方面阐述所开展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检验。基于CDIO理念,以"大工程观"和"全寿命周期"为主线,以学科交叉与专业综合为基础,开展基于团队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采用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精神,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升,以期为推动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积极配合国家教育改革战略规划及政策要求,国内高校纷纷主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布局新工科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作为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面临着进一步“改造”和“升级”的现实问题。土木工程建设法规作为一门具有显著学科交叉特征的课程,其课程建设十分符合新工科建设的发展趋势。秉承我国新工科教育理念,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四所著名高校建设法规类课程开设情况,从课程基本信息、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以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建设法规课程建设为例,对课程教材建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及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工科体系出发,以培养“新工科”时代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人才为导向,剖析现阶段传统工科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论证“新工科”的必要性,根据中国发展与时代需要,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综合论证,提出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旨在为社会培养新时代综合型土木工程人才。同时,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改革、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培养“新工科”型土木工程人才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要求高等教育转变和拓展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江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培养方案和运行机制、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学科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构建培养机制、教学方法内容和创新平台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体系,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双创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工科建设中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建筑类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国际交流的深度、跨界交融的能力、学术视野的拓宽、科研与实践的结合等问题,提出"开放融合·创研共促"的教学理念,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国际设计工作坊的改革思路与方法,包括"3平台+1模式+1机制"的结构开放和多方协作的教学体系,"联合设计+课题研究+城市考察"的模块化作坊训练内容,"研究指导设计+设计比较研究"的研究型实践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中日国际设计工作坊教学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课程建设情况、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成果推广价值对教学改革进行检验,以期为推动新工科建设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学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水平,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生源、学位论文、导师、培养环境、培养模式、培养体系、大工程7个关键因素,揭示了7个关键因素间互动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建设了强化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四大实训平台,即校内综合实验实训平台、校内外共享实训平台、创新联盟实训平台、大工程产业基地实训平台,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三种培养模式,即大工程下实践化研发模式、群体型研讨模式、开放式培养模式,创建了产学研用相融合的立体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生的团队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