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维志 《金属学报》1982,18(4):463-471
多年工业生产证明“碱法不脱泥锂辉石浮选流程”工艺简单,给矿含Li_2O1.2-1.3%,精矿品位6.0-6.1%,回收率达88-90%。为分离泡沫中的绿柱石与锂辉石,曾研究过热裂(1050℃)-筛选、焙烧(600℃)-浮选、热煮(850℃)-浮选和常温浮选等多种方法,均获得较好指标。采用FeCl_3和水玻璃混合剂与Na_2S,Na_2CO_3,氧化石蜡皂在常温下能使绿柱石保持足够的可浮性,而锂辉石成为槽内产品,使之有效分离。由此制定的绿柱石-锂辉石混合浮选分离流程,为Be,Li浮选混合泡沫的综合回收提供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型捕收剂在锂铍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锂辉石和绿柱石混合浮选和分离浮选进行研究,采用YZB-17捕收剂能提高锂辉石和绿柱石混合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并可实现锂辉石和绿柱石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周维志 《金属学报》1980,16(3):249-262
本文探明了在碱性介质中绿柱石和脉石矿物的主要活化因素Ca~(2+)与抑制因素CO_3~(2-)的关系,克服了矿泥及硬水中“难免离子”对浮选的不良影响,从而制定了能在不同的天然河水中浮选各种绿柱石或锂辉石矿石及其复合矿石的流程.全部过程无脱泥洗矿或特殊处理,药剂来源容易,价格便宜,流程简单,适应性强,灵活性大. 工业试验证明:采用该流程选别含0.3%BeO的绿柱石矿石,可得含9.2—10.8%BeO的铍精矿,回收率88—80%;选别含0.055%BeO和0.93%Li_2O的绿柱石-锂辉石复合矿石,可分别获得铍精矿品位8.5%BeO,回收率69%,锂精矿品位6.0%Li_2O,回收率88%,现已成功地应用于选厂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明了在碱性介质中绿柱石和脉石矿物的主要活化因素Ca~(2+)与抑制因素CO_3~(2-)的关系,克服了矿泥及硬水中“难免离子”对浮选的不良影响,从而制定了能在不同的天然河水中浮选各种绿柱石或锂辉石矿石及其复合矿石的流程.全部过程无脱泥洗矿或特殊处理,药剂来源容易,价格便宜,流程简单,适应性强,灵活性大. 工业试验证明:采用该流程选别含0.3%BeO的绿柱石矿石,可得含9.2—10.8%BeO的铍精矿,回收率88—80%;选别含0.055%BeO和0.93%Li_2O的绿柱石-锂辉石复合矿石,可分别获得铍精矿品位8.5%BeO,回收率69%,锂精矿品位6.0%Li_2O,回收率88%,现已成功地应用于选厂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5.
基于锂辉石与绿柱石和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表面皆含有活性Al原子,表面晶体化学特性是产生选择性浮选分离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不同粒级单矿物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油酸钠浮选锂辉石的表面晶体化学及各向异性。结果表明:锂辉石浮选回收率随pH增大先增加而后减小,当pH=8.5左右,浮选回收率达到最大值;在一定粒度范围内,粒度越粗,锂辉石浮选回收率越高;锂辉石表面Al质点与油酸钠发生化学吸附作用;锂辉石晶面单位面积的断裂键数以及与油酸钠的相互作用能由大到小依次为(110)、(001),其是导致不同粒级锂辉石浮选行为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浮选试验,研究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油酸、731、环烷酸皂,以及油酸与十二胺的混合捕收剂对锂辉石、长石和石英单矿物浮选行为及锂辉石实际矿石浮选指标的影响。借助Zeta电位、红外光谱分析、吸附量测试及量子化学计算,探讨混合捕收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油酸与十二胺的混合捕收剂,兼有捕收性和选择性好的特点,在碱性条件下能实现锂辉石与长石和石英的浮选分离。混合捕收剂在锂辉石表面的吸附量大于长石和石英。混合捕收剂中油酸在矿物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十二胺则以物理吸附为主。油酸离子分别与十二胺离子(或分子)和油酸分子以缔合形态存在,油酸的头基COO^-与锂辉石表面的Al原子发生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NaOH溶蚀与超声波耦合机械搅拌相结合的预处理技术对锂辉石、石英和长石进行浮选前预处理,以探究超声预处理对锂辉石矿物浮选分离的影响。通过开展单矿物浮选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比较超声波耦合机械搅拌与传统机械搅拌两种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为了探明预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对经不同预处理后的矿样进行了SEM、吸附量测试和XPS分析。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后,锂辉石与长石、石英之间的可浮性差异进一步增大,-0.074+0.038 mm粒级的锂辉石人工混合矿精矿浮选回收率最高可达48.23%,分选效率达到44.27%;相较于传统机械搅拌预处理,超声波耦合机械搅拌预处理的浮选效果进一步提高。介入超声波预处理后可进一步改变锂辉石矿物表面形貌,并促进更大范围的表面溶蚀,从而增加矿物表面药剂吸附,且超声波耦合机械搅拌预处理后的锂辉石比传统机械搅拌预处理后的锂辉石具有更强的NaOL吸附能力,可见超声预处理技术对锂辉石、石英和长石的浮选分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选用的研究对象为A省某稀土矿,pH调整剂采用Na_2CO_3,混合捕收剂采用CH与xp-2,联合抑制剂采用Na_2SiO_3和Na_2SiF_6,以单一浮选流程得到高达68.48%品位的精矿及38.47%的中品位精矿,稀土总回收率达到81.08%。  相似文献   

9.
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主要包含有黄铜矿、闪锌矿等,其中铜含量0.45%、锌含量4.21%,这两种矿物在原矿中互相包裹,因此不容易分离。通过浮选试验研究发现,当磨矿细度达到一定条件之后,采用CaO+Na_2S+Na_2SO_3+ZnSO_4作为调整剂,捕收剂和起泡剂分别采用异丙基黄药和730A,铜铅混合闭路浮选模式采取1粗3精2扫的方式,最终可获得铜铅混合精矿,产率为6.50%;铜铅混合尾矿采用CuSO_4作活化剂,捕收剂采用异丙基黄药,浮选模式采取1粗2精2扫的方式,最终获得锌精矿,产率为7.52%;该结果可以为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浮选试验、表面张力测试、Zeta电位以及红外光谱分析,考察油酸钠(NaOL)、十二烷基琥珀酰胺(HZ)两种捕收剂及其组合捕收剂对锂辉石的浮选性能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一捕收剂在一定浓度下都能较好地浮选锂辉石,其中HZ的捕收性能强于NaOL,组合捕收剂浮选效果明显优于任意单一捕收剂。在药剂用量为200mg/L、pH=9.0左右、组合捕收剂的混合摩尔比n(NaOL):n(HZ)为5:1的条件下,浮选效果最好,浮选回收率达88.4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NaOL在锂辉石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HZ则以物理吸附为主,两种捕收剂组合使用后的正协同作用是由于锂辉石矿物表面的不均匀性和表面的活性质点的差异使这两种不同药剂能选择性的吸附在矿物表面的不同位置,从而提高药剂捕收性能。  相似文献   

11.
简述国内主要锂矿物的种类及性质,分析了锂辉石选矿中涉及的各种选矿方法,着重论述了最常用的锂辉石的选矿工艺-浮选工艺,锂辉石的浮选工艺具有流程简单、回收率高及应用广泛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一、原材料的研究 1.原沙的浮选为使天然硅沙的浮选工艺能在铸造生产中应用,在含氟浮选工艺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无氟浮选工艺的研究,并取得以下结果: ①为使石英和长石分离,浮选前原砂要充分擦洗和脱泥。经过特殊净化处理。②无氟浮选工艺是将特殊处理过的原砂,在酸性介质中加入混合捕集剂即脂肪族胺盐及钠盐,二者比例以1:1~1.5(重量比)为宜。获得的精选石英砂SiO_2>97%,Al_2O_3<1.5%,Fe_2O_3<0.2%,石英产率7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Na_2SO_4,NaCl混合介质对一种镍基高温合金持久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75%Na_2SO_4 25%NaCl的混合介质使合金在750,800℃的持久寿命缩短,断裂塑性降低,持久曲线左移;90%Na_2SO_4 10%NaCl的混合介质对750℃的持久性能无明显影响;95%Na_2SO_4 5%NaCl的混合介质对800℃的持久性能也无明显影响;电解抛光增加合金对热盐腐蚀的敏感性。经金相、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表明:热盐介质对持久性能影响是通过破坏试样表面保护性氧化膜使基体金属被氧化,且在应力作用下,氧化沿晶界向内部深入而造成。其影响程度与表面状态、盐的组分、应力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油酸浮选锂辉石体系中分别加入Ca^2+、Al^3+、Fe^3+离子,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金属离子吸附量检测、金属离子水解组份浓度计算、矿物表面动电位测试、红外光谱检测以及量子化学模拟计算研究Ca^2+、Al^3+、Fe^3+离子对锂辉石浮选的活化行为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a^2+离子的最佳活化区间为pH大于12的强碱性条件,Al^3+离子的最佳活化pH为6.47,而Fe^3+离子的最佳活化pH为7.25;在这些pH区间内,锂辉石浮选回收率和金属离子吸附量均达到最大值。在锂辉石浮选过程中起活化作用的有效组份为它们分别对应的氢氧化物沉淀。Ca^2+、Al^3+、Fe^3+离子可使锂辉石表面动电位向正值方向显著偏移;Ca^2+离子在锂辉石表面双电层的外层发生静电吸附,Al^3+和Fe^3+离子在锂辉石表面双电层的内层发生特性吸附。钙原子与锂辉石矿物表面吸附后形成的Ca—O键的键强较小,以离子键为主;铁原子与矿物表面形成Fe—O化学键的键强较大,含有一定的共价键组份;而铝原子与矿物表面吸附后形成的Al—O键的键长、键强等参数介于钙、铁的参数之间。油酸在Ca^2+活化后的锂辉石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和少量的物理吸附,而在Al^3+、Fe^3+活化后的锂辉石表面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Na_2SO_4,NaCl混合介质对一种镍基高温合金持久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75%Na_2SO_4+25%NaCl的混合介质使合金在750,800℃的持久寿命缩短,断裂塑性降低,持久曲线左移;90%Na_2SO_4+10%NaCl的混合介质对750℃的持久性能无明显影响;95%Na_2SO_4+5%NaCl的混合介质对800℃的持久性能也无明显影响;电解抛光增加合金对热盐腐蚀的敏感性。经金相、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表明:热盐介质对持久性能影响是通过破坏试样表面保护性氧化膜使基体金属被氧化,且在应力作用下,氧化沿晶界向内部深入而造成。其影响程度与表面状态、盐的组分、应力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拟通过添加烧结助剂(ZnO)和钠盐(NaCl/Na_2CO_3)来改善BaZr_(0.8)Y_(0.2)O_(3-δ)质子导体陶瓷的烧结性能和电导率。采用机械球磨混合结合高温常压烧结工艺制备BaZr_(0.8)Y_(0.2)O_(3-δ)-ZnO-NaCl/Na_2CO_3质子导体陶瓷,利用XRD、SEM、EDS和EIS等手段对烧结陶瓷的物相、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和电学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当烧结工艺为1450℃烧结保温6 h且ZnO添加量达到2%(摩尔分数)时,BZY-2%ZnO陶瓷的致密度和线收缩率分别为95.25%和16.76%,其晶粒尺寸大小约0.8~1μm。当烧结工艺为1400℃烧结保温4 h且Na Cl和Na_2CO_3添加量分别为5%时,BZY-2%ZnO-5%NaCl和BZY-2%ZnO-5%Na_2CO_3陶瓷的致密度分别为96.71%和97.47%,线收缩率分别为17.89%和19.78%。在湿润空气中,当测试温度为700℃时,BZY-2%ZnO-10%Na_2CO_3和BZY-2%ZnO-10%NaCl陶瓷的电导率分别为3.124×10~(-3)S/cm和2.505×10~(-3)S/cm,而未添加Na Cl和Na_2CO_3的BZY-2%ZnO陶瓷的电导率仅为1.292×10~(-3) S/cm。添加NaCl和Na_2CO_3可以提高BZY-2%ZnO陶瓷的烧结性能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17.
对四川某地锂辉石矿浮选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锂辉石浮选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矿石性质、磨矿细度、搅拌作业、调整剂配比及加药地点、水质软硬等。严格控制矿浆中Ca^2 、OH^-、CO3^2-的浓度比例,是锂辉石浮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液化学计算、SEM-EDAX分析、ζ电位测试并结合浮选实验,以Na2CO3和六偏磷酸钠为调整剂,研究Ca2+存在体系中菱锰矿和方解石的浮选分离。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对菱锰矿与方解石单矿物的浮选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但在二者混合矿的浮选分离中,方解石溶出的Ca2+在调浆过程中可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吸附在菱锰矿表面,使二者表面性质趋同,难以实现浮选分离;改变药剂添加方式,优先加入六偏磷酸钠络合溶液中的Ca2+,阻止其在菱锰矿表面吸附,避免菱锰矿表面性质改变,再加入Na2CO3调节矿浆pH,最终实现菱锰矿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19.
由实验获得 Na_2S 沉淀贵贱金属氯络合物的顺序为 Au(Ⅲ)>Pd(Ⅱ)>Cu(Ⅱ)>Pt(Ⅳ)(?)Rh(Ⅲ)~Ir(Ⅲ)。利用这些反应结果,可用 Na_2S 分离 Cu-Rh,Cu-Ir,也可在盐酸介质中氧化酸浸贵贱金属的混合硫化物,仅使贱金属溶解而达到贵贱分离的目的。讨论其原因是动力学因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油酸钠体系中磨矿对锂辉石浮选行为的影响。不同磨矿环境导致锂辉石表面暴露的金属活性位点的含量有差异,从而显著影响锂辉石的可浮性。酸处理后金属活性位点脱离锂辉石表面,使得锂辉石的可浮性下降,进一步表明金属活性位点对锂辉石浮选的重要作用。金属离子杂质可能来源于磨矿环境或晶格杂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杂质铁、钙质点主要是以晶格取代的形式存在于锂辉石表面,镁难以发生晶格取代。与钙和镁相比,铁更易于与油酸钠发生相互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锂辉石的粒度和解理特性不同,导致其暴露晶面的差异。在不同磨矿环境下,粒度、解理特性和金属离子杂质对油酸钠捕收剂浮选锂辉石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