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重大事故情景构建的方法,建立尾矿库溃坝事故情景,依据现有的水力学公式对该尾矿库的溃坝后果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得最大流量、溃口宽度、最大流量等参数,应用这些参数对尾矿库溃坝事故进行情景推演,并对应急救援必须的技术、设备、人员等需求进行分析和能力评估,分析企业在面对巨灾情况下应急资源与处置能力方面的差距与脆弱性。研究结果对提升尾矿库企业应急准备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化肥101J空压机能力核算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心式压缩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计算大型软件包 ,对 1 0 1 J空压机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和分析 ,分析了该空压机实际打气能力不足的原因 ,并指出了原设计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可以产业化应用的无氰镀银新工艺。采用多种测试及表征方法,对镀液稳定性、分散能力及深镀能力等性能进行了测定;对无氰银镀层的外观质量、微观形貌、结合力、可焊性、抗变色性能及导电性等性能与氰化镀银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氰镀银新工艺的镀液与镀层性能接近或优于氰化镀银层。  相似文献   

4.
从强化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工程思维分析能力角度出发,对高等反应工程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思维方法的训练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采用能够体现工业反应过程和反应器开发设计的优化教学内容以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应用的结合,采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有利于提升工程分析能力,采用多元化教学考核评价有利于学生工程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拓宽了学生的反应工程分析方法能力,增强了工程分析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对600 m3柠檬酸发酵罐搅拌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结合柠檬酸发酵工艺,综合考虑搅拌轴功率、流型、传质混合能力,提出了2种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及传质混合能力分析,通过对比确定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溶剂对华芦荟叶进行超声提取,以标准抗氧化剂为对照,测定了提取液对自由基.OH和.DPPH的清除能力、铁还原能力,并采用IC50值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的提取液对.OH和.DPPH清除率均较高,其IC50值分别为4.41mg/ml dw,5.73 mg/ml dw。甲醇提取物的铁还原能力显示最高。分析华芦荟中黄酮或酚含量与FRAP的相关性,表明定华芦荟叶的抗氧化能力主要与酚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聚合物流体分析软件Polyflow,对倒三角形排列的三螺杆挤出机和等规格的双螺杆挤出机的混合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计算不同角度的拟稳态流场,采用示踪粒子法对聚合物熔体在流场中的动态混合情况进行三维等温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粒子轨迹进行统计后处理,并分别采用混合指数、面积伸展率和停留时间分布表征流场的分散混合能力、分布混合能力和轴向混合能力,进而比较两种挤出机的混合性能。另外,在实验条件与模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实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三螺杆挤出机各方面的混合性能均优于双螺杆挤出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齿形元件的流动和混合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POLYFLOW软件,采用三维非等温、Cross模型,对高聚物熔体在双螺杆挤出机齿形元件和断裂螺纹元件中的流动和混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用示踪粒子法研究了不同颜色粒子的流迹和停留时间、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拉伸速率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对两种元件的分布性混合和分散性混合性能进行的量化分析对比发现,与断裂螺纹元件相比,齿形元件有着弱的输送能力和建压能力,强的轴向温升能力,强的分布性混合能力和分散性混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实验通过不同的注塑工艺确认了皮纹表面复制能力与皮纹板表面光泽度的关系,并考察了三种纯的共聚PP以及两种共聚PP/POE共混物的皮纹表面光泽度。实验采用二次元对皮纹表面的花纹进行观察,并采用SEM对样品的橡胶相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熔体对皮纹复制能力越好,皮纹板表面光泽度越低;皮纹复制能力与材料中橡胶相含量和橡胶相粒径有关,橡胶相含量越低,橡胶相粒径越小,熔体复制皮纹的能力越差,皮纹板表面光泽越高。  相似文献   

10.
肖保林  阎学燕  洪军 《广州化工》2013,41(1):175-176
开设生物仪器分析课程对生物学专业学生有很大意义。通过对生物仪器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手段,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并通过完善考核体系,取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巴胺氧化聚合修饰及交替浸渍技术在聚丙烯微孔膜(MPPM)表面构建了Ag Cl修饰层。采用FTIR、XPS对构建过程膜表面的化学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SEM-EDX对膜表面形态及Ag Cl分布进行了考察;通过表面水接触角及水通量的测定分析了膜的亲水性;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评价了膜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能力。结果表明,制得的修饰膜具有强的抗菌能力和良好的表面亲水性,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达99.2%和100%。  相似文献   

12.
刘骏  杨明 《广东化工》2012,39(8):187+186-187,186
根据环境化学课程的特点,在环境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思考。在教学内容上及时补充对环境化学领域新动态的介绍,增加了对重点案例的研究和热点问题的分析;采用板书、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注重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从管道的热膨胀理论出发,通过对各种热补偿方法结构特点、适用范围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氧化铝厂的生产实践,分析了膨胀节爆裂的原因,认为原设计采用波形膨胀节补偿热变形是不适宜的。改造设计中为了改善蒸汽进口处的应力状况,对原有管道化加热器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在蒸汽进口位置设立了固定点;采用了综合补偿能力较强的S形补偿器,并对S型补偿器的补偿能力进行了验算。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吸附苯、甲苯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研究了苯、甲苯组成的混合溶剂系统的吸附平衡关系及动力学性质。采用动态吸附法对纯组分、混合组分的吸附情况进行了测定。 根据Langmuir方程拟合出相应的平衡常数qe和K。通过对二组分吸附的穿透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吸附能力强的甲苯能从活性炭中置换出吸附能力弱的苯。整个吸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利用E-L方程和IAST理论进行理论预测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虽然E-L方程对吸附总量的预测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但对各个组分吸附量的预测却经常产生正负偏差;而IAST引入竞争模型,较好地消除了这种正负偏差,平均误差不超过10%,与实验结果更为吻合。  相似文献   

15.
采用IMP软件对不同结构形式的螺杆进行了模拟。针对该模拟软件的可靠性,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并将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软件模拟的可靠性。然后采用该软件对不同结构注塑螺杆的塑化过程进行了模拟,该方法可以避免大量纷繁复杂的实验过程而获得规律性的结论。为了研究螺杆计量段槽深和导程对建压能力的影响,分别对不同槽深及不同导程的螺杆进行了模拟,得到不同螺杆结构的沿程压力,通过分析沿程压力曲线及压力梯度,得出螺杆计量段槽深和导程与建压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槽深和导程越小,螺杆的建压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现场实践性教学的4个非工程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我院建立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场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对提高实习学生绘制PFD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验模拟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具有显著作用,有助于增强该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该课程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对药物分析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施PBL教学对课时、教师及学生要求较高,应与实际情况结合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18.
组织了40家实验室参加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测定能力验证。采用pH值分别为酸性、中性、碱性的白色织物作为本次能力验证的样品。通过能力验证试验,不仅可以了解各实验室的水平,还可以对测试结果采用稳健统计技术进行分析,从而促进自身检测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陈盛秒 《无机盐工业》2008,40(1):57-59,60
次磷酸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磷化氢尾气,尾气一般采用燃烧吸收法制取磷酸,主要设备为燃烧塔、吸收塔、除尘器等,除尘器的处理能力与分离效率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与排出气体中磷酸的含量.针对生产过程中除尘器处理量小、除尘效率低等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除尘器处理能力与除尘效率的文氏管、喷嘴、旋风分离器进行了设计与优化,新设计的文氏管除尘器具有处理量大、效率高、阻力低等特点,实践证明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王智 《河北化工》2011,34(8):66-68
采用射频感应耦合离子源(ICP)在硅基底上沉积了DLC薄膜,并利用离子束溅射固体单晶石墨的方法掺入Si元素。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拉曼光谱对DLC薄膜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并用UTM-2摩擦磨损试验仪对薄膜进行了刻划测试,通过临界载荷的对比,分析了掺硅和纯DLC薄膜与基底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掺硅DLC薄膜具有良好的膜-基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