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正>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月19日-21日,一场化纤界的科技盛会在江苏海安盛大召开,600人与会、6个平行论坛、9场化纤专业委员会年会共同见证了我国纤维产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其中,废旧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生物基纤维材料的开发技术、再生聚酯的回收与利用技术等成为讨论的热点。这些新技术成为我国纺织产业绿色发展的驱动力,贯穿于原料、制造过程到资源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废旧纺织品中棉和涤纶制品产量高、循环利用率低、高品质产品少等问题,介绍了化学法循环再生利用废旧棉、涤纶纺织品的方法,分析了废旧棉再生浆粕及其纤维制备技术和废旧涤纶纺织品解聚单体及其再聚合技术的现状。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已能采用低比例废旧棉再生浆粕与原生木浆混合的方式实现废旧棉再生Lyocell纤维的小规模生产;采用乙二醇醇解-甲醇酯交换技术可实现废旧涤纶纺织品化学法再生聚酯的万吨级规模生产,但仍存在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回收利用率低、产品品质差,且面临“治废产废”程度有待进一步降低等难题;开发废旧棉、涤纶纺织品清洁再生与高值化利用技术是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以废旧纺织品为例,根据中国工程院2019年4月发布的《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十二五"期间,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累计产生量达1.4亿吨,预计到"十三五"末,废旧化纤纺织品的产生量可达近2亿吨。7月1日,上海正式颁布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并对垃圾类不到位、拒不整改的单位与个人进行处罚。由此,生活垃圾怎样分类?又  相似文献   

4.
国内废旧纺织品资源受技术、市场接受度等影响,大量被当作垃圾掩埋或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提高我国废旧纺织品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水平,总结了废旧纺织品循环再生方法和技术难点,介绍了国内外废旧纺织品回收现状,重点分析了国内近年来废旧纺织品回收技术进展,并对比了不同回收技术路线特点。认为化学法回收是废旧纺织品回收高值化利用的较优方案,尤其是乙二醇醇解法再生路线;随着国内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和相关政策引导,废旧纺织品回收高值化再生市场将逐渐扩大,国内相关企业应尽早开展战略布局,着眼于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化学法循环再生纤维达到原生聚酯纤维品质01项目名称:废旧纺织品化学法高质化循环再利用完成单位: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综合指数:10.0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有效缓解纺织工业资源紧缺问题,同时减少废旧纺织品焚烧或填埋对环境的污染,由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的"废旧纺织品化学法高质化循环再利用"项目采用全球首创的以涤纶的化学循环再生技术为核心的Eco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聚酯类废旧纺织品为原料,在循环再利用瓶片纺的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采用自由沉降成膜-圆盘反应器成膜脱挥装置实现聚酯类废旧纺织品的调质调粘。通过调整组合过滤器过滤面积及过滤精度、改造自由沉降-圆盘成膜反应器结构、优化纺丝及纤维后处理工艺,制备的充填用循环再利用聚酯短纤维品质优良,为聚酯类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废旧纺织品作为可回收物具有可循环利用、再生利用的价值。废旧纺织品回收后再利用途径大致分为:再使用、再生利用、能源化利用三种。"十三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出台,再生资源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制度建设,加快了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体系建设和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国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再利用现状,详细介绍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模式,以及目前比较成熟的再利用方法,同时按照再生产品的使用领域做出分类,并提出我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寰 《纺织导报》2012,(5):28-30
近30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规模逐步扩大,其中聚酯瓶和废旧纺织品是纺织行业加以利用的最大宗的两类再生资源.到2010年,我国再生聚酯行业已经发展为产能超700万t/a,产量超500万t/a的规模产业.在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方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于2010-2011年联合开展的实地调研表明,我国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已经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客观存在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正"废旧纺织品化学法高质化循环再利用"项目采用全球首创的以涤纶化学循环再生技术为核心的Eco Circle~(TM)循环型再生系统,将废旧衣服中的聚酯纤维进行化学处理,完全去除颜色、染料,还原出聚酯原料,重新生成新的聚酯纤维可用于服装制造。由于采用化学方法分解到分子水平,可以再生成与利用石油制造的相同质量的产品,使用范围与  相似文献   

11.
韩非  郎晨宏  邱夷平 《纺织学报》2022,43(1):96-105
为实现纺织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促进纺织产业链闭环系统的构建,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当前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框架进行总结,对资源化循环利用方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初级回收、物理回收以及化学回收,并分析了各回收工艺的优缺点;阐述了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蛋白质纤维等纤维及其典型混纺织物的回收处理工艺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废旧纺织品的功能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用于隔声材料、泡沫材料、太阳能蒸发和电容材料等领域的研发进展。最后指出,废旧纺织品的综合评估系统是解决资源化循环利用提速、提质,并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现状,探讨了回收再利用的方法与工艺,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存在的困难,结合我国纺织工业的现状,从法律法规、组织机构、技术改造、标准质量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并展望我国废旧纺织品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韩非  郎晨宏  邱夷平 《纺织学报》2023,44(3):231-238
废旧纺织品循环经济的监督检验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稳定废旧纺织品的再制造产品品质,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大众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深入分析废旧纺织品法制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体系的策略,对标准化体系进行补充;阐述了废旧纺织品的检验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红外光谱技术在分拣过程的应用以及再生纤维的定性鉴别分析;介绍了基于校服、军服以及工服3类服装品类的行业自治。研究认为法制体系、标准化体系以及社会监督三者是有机整体,指出加速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是促进废旧纺织品循环经济发展,并实现远程云自动化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天然纤维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综述了天然纤维废旧纺织品的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能量法等4种回收利用方法,阐述了各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适合回收的纺织品类型和等级。研究认为:废旧纺织品材料组分复杂,再生产品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不明确、回收成本高、附加值低、接受程度差;指出未来应从废旧纺织品分拣识别技术、再生产品的构效关系、低成本回收技术、高值化策略和推广使用政策法规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以期推动天然纤维废旧纺织品的产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15.
杨星  李轻舟  吴敏  周永凯 《纺织学报》2022,43(1):106-112
"碳中和"愿景下纺织行业的碳排放与绿色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纺织行业降污减碳不能只关注末端废旧纺织品处理,应该从产业链上降低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欧盟在实现纺织产业低碳循环发展和应对废旧纺织品上采取了一系列实践措施,从欧盟纺织产业现状和挑战、纺织产业链上的绿色低碳措施、废旧纺织品的处理及关键问题3个方面介绍了欧盟纺织...  相似文献   

16.
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纺织工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今世界纺织工业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方面是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纺织品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但是其使用周期在缩短,加之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纺织品的消耗量迅速增加,导致纺织品原料出现紧缺,价格大幅度上扬.另-方面,大量的废旧纺织品却大都被当作垃圾掩埋、焚烧,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因此,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还可以减轻纺织工业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废旧纺织品的主要来源,结合我国目前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行业的现状提出几种主要回收利用方法,并且探讨了成纱、织造等回收利用工艺,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再利用技术的发展是促进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根本。本文从纺织品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着手,综述了近年来废旧涤棉类纺织品再利用技术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后得出:涤棉类织物再利用技术发展较快;物理法从简单的机械利用向物理熔融和溶解多元化方向发展;化学法从传统的造纸或降解向生物质材料应用方向发展;生物酶解技术也得到了关注。另外,涤棉混纺织物从只利用涤纶或棉纤维的单一模式向综合利用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研究融入到废旧涤棉织物再利用技术上来。目前,一些研究方法虽已初步应用,但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再利用情况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废弃化纤纺织品具有储量大、再生率低等特点,当前总储量超过2亿t,年增长量近千万吨。化纤纺织品未被收集就丢弃在环境中,在自然环境下破碎,转化为细小的塑料碎片,甚至微塑料。微塑料对环境的影响难以估计,而废弃化纤纺织品可以说是“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首要来源。从化纤纺织品出发,减少化纤纺织品在生产、使用、清洗以及后处理等环节中微塑料的生成量,以可再生能源为原料,大力开发生物基化学纤维和生物可降解纤维,尽可能实现多次再生循环。在未来发展中,可采取构建完整循环再生利用体系、推进纤维加工技术升级创新、深入研究纺织品污染机理等方法,为防治纺织品微塑料危害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