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介绍了前苏联航空发动机用热强钛合金(或高温钛合金)BT25的发展概况,并对BT25合金的成分特点、热处理强化优点等做了进一步阐述,给出了退火状态下的物理性能,在说明热强钛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BT25合金的各种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在以Ni箔为中间过渡的304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Cu含量在10%~30%(质量分数)的TZM(钛-锆-钼)合金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与能谱(EDS)仪分析了合金涂层组织;通过维氏硬度仪和激光导热仪对合金涂层的硬度及热扩散系数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震循环试验对合金涂层的热震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综合以上分析结果研究了Cu含量对SPS烧结TZM合金涂层的组织及性能影响。结果表明:TZM合金涂层由白色的Mo相与灰黑色的Cu相组成;随着Cu含量的增加,TZM合金涂层的硬度和热扩散系数随之增加;热震循环试验结果表明,造成TZM合金涂层热震循环试验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涂层各部分热膨胀系数不一致所产生的应力超过了涂层与过渡层界面处的结合强度,而Cl-在结合界面处的点蚀作用对合金涂层的开裂、脱落起到了促进作用;结合摩擦磨损试验后的磨痕形貌及EDS选区分析结果,合金涂层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且摩擦磨损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行为。Cu含量的提高有效改善了合金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3.
陈景友 《四川冶金》1994,16(1):48-51
本文主要对用碳酸钡矿(毒重石)冶炼硅钡合金的理论依据、冶炼工艺特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通过本次工业试验证明,用碳酸钡矿采用碳热法冶炼不同牌号的硅钡合金,工艺可靠、产品质量好、效益高。  相似文献   

4.
烧结-热等静压法制取WC-Co系硬质合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真空烧结、后续热等静压(HIP)和烧结-热等静压方法制取WC-Co系列硬度合金。通过对这3种工艺制取的硬质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比较,证明了烧结-热等静压工艺的优越性。此外还分析了烧结-热等静压工艺提高硬质合金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热暴露对Ti-25V-15Cr-2Al-0.2C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研究了热暴露对Ti-25V-15Cr-2Al-0.2C阻燃β钛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40℃(该合金期望使用温度)热暴露100h后,合金晶界上形成了连续的α膜,β基体和少量α相发生了短程有序化(SRO)转变,除此之外,热暴露过程中还有少量的金属间化合物TiCr2相析出。  相似文献   

6.
用热解析分光仪(TDS)检测了Fe—10Cr合金在750℃蒸汽中氧化后氧化层中溶入的氢的含量,发现溶入的氢主要存在于合金表面形成的(Fe,Cr)3O4尖晶石层中,结果说明,高Cr铁素体钢的加速氧化与高温蒸汽的存在密切相关。使用(Fe,Cr)3O4/CoO扩散体系,研究了在氩或蒸汽气氛中的阳离子扩散性,结果表明,Fe离子在(Fe,Dr)3O4中的扩散性在蒸汽中比氩气氛中大,指出氢(质子)促进Fe离子从Fe—10Cr合金中向外扩散,这是直接影响含Cr钢在高温蒸汽中加速氧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铝热还原法进行了Al-Sc中间合金的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在nNaF.AlF3-KCl-NaCl熔盐体系中,加入适量的ScF3,可以提高Sc2O3在熔盐体系中的溶解度;用液态铝还原Sc2O3制备Al-Sc中间合金,可以提高Al-Sc中间合金中Sc的含量(可达2%,质量分数),并提高Sc的收率和中间合金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Al-Sc中间合金的广泛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热等静压成形FGH96高温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其中温度为1075℃,变形速率为0.001 s-1,变形量为70%。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子能谱研究了合金原始颗粒边界(prior particle boundary,PPB)的组成,讨论了原始颗粒边界在FGH96高温合金再结晶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合金热变形对原始颗粒边界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等静压成形FGH96高温合金中的原始颗粒边界主要由Ti的碳化物和γˊ相共同组成;原始颗粒边界对合金热变形再结晶形核起促进作用,对晶粒长大起阻碍作用;合金热变形可以改善原始颗粒边界在组织中的分布,从而使晶粒长大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飞机结构中,用热模锻毛坯制造的零件其总质量为15%~20%。因此,用模锻毛坯制造零件时保证金属利用率,是工艺和设计人员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寻找低氧化和无氧化加热锻造及模锻的方法,是提高热模锻金属利用系数的最重要方向。对于钛合金采用干空气气氛加热模锻毛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用挤压获得的BT3-1(TC6)合金律料进行研究,毛坯模锻前要车外圆。模锻毛坯在电炉内加热,其温度为950C~980C。此外,用BT20,OT41(TCI)板料试样和liT7M合金管子试样进行了比较试验。将这些试样和模锻毛坯一起加热。…  相似文献   

10.
钙热法生产金属镝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克  刘晓平 《稀有金属》1994,18(1):78-80
钙热法生产金属镝的工艺研究常克,王存山,刘晓平(内蒙古冶金研究所010010)(内蒙古第二轻工业学校)国内外生产稀土金属镝的方法有钙热还原法和中间合金法,虽然中间合金法生产的金属镝纯度高,但存在需要蒸馏、周期长、产量低等缺点。根据近几年国内外钕铁硼永...  相似文献   

11.
对于稀土储氢合金冶炼废渣粉,采用水热酸溶-还原扩散-电弧熔炼的方法回收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镍钴合金。废渣粉首先用水热酸溶法分离其中的部分稀土氧化物,得到的合金富集物配加金属钙粒用还原扩散法将其中剩余的稀土氧化物转化为AB5型合金,还原扩散得到的合金粉采用电弧熔炼得到稀土镍钴合金。回收的合金杂质含量低,可作为基础原料用于熔炼AB5型稀土储氢合金,实现了稀土储氢合金冶炼废渣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Zr-Sn—Fe—Cr—Ni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2次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制备出中间合金,对熔炼中间合金时所采用的坩埚的冷却系统进行了改造,对比了改造前后中间合金的熔炼过程,并采用OM、EDS研究了中间合金的组织及化学成分,冉以添加中间合金扣方式压制电极,利用真空自耗电极熔炼方式制备出吨级锆合金铸锭,并对成品铸锭的成分进行跟踪。结果表明:在坩埚中加入导流槽后,中间合金的熔炼效率得到了提高,熔炼时难脱模现象大大缓解;采用加导流槽后的坩埚经过2次熔炼可以制备出成分均匀的中间合金,合金组织由柱状品和树枝晶组成,与未加导流槽时所熔炼的合金相比,组织及成分更加均匀;采用冷却系统改造后的坩埚熔炼的中间合金可以制备出成分均匀的工业规模级锆合会铸绽。  相似文献   

13.
利用Al-La稀土中间合金对液态A356铝合金进行了细化处理,并用低过热度浇注技术制备了半固态A356铝合金浆料,研究了稀土La对所制备半固态A356铝合金的初生α相形貌和尺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有适量稀土La的A356铝合金经低过热度浇注可制备具有颗粒状和蔷薇状初生α相的半固态浆料,稀土La可显著改善半固态A356铝合金中初生α相的晶粒尺寸和颗粒形貌.稀土La对半固态A356铝合金的初生α相细化机理可能与稀土在铝合金中诱发的共晶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50%返回料+50%新料的新工艺熔炼镍基K4169合金,进行了4次返回料的熔炼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新料合金及返回料合金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用直读光谱仪对不同返回次数的合金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对其力学和持久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返回料熔炼对合金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返回次数增加,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合金的气体含量略呈下降趋势且总含量低于40×10-6,返回料冶炼过程中可不添加B和Zr。K4169合金凝固组织为典型枝晶结构,返回料对K4169合金的铸态枝晶组织没有明显影响。MC型碳化物及Laves相在热处理过程中部分分解,析出针片状δ相,在所有元素中,Nb的偏析最为严重,通过适当延长固溶处理时间可提高元素Nb的分布均匀性和抑制δ相的生成。返回料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及屈服强度随返回次数增加略有增加,合金的持久寿命较新料合金略有降低,但均明显超过现有技术标准规定的要求。熔炼的返回料合金具有良好的中温塑性,总体上与新料的质量水平相当。返回料合金的铸造性能与新料相当,可以代替新料用于铸件生产。  相似文献   

15.
采用Al-3B对铸造Al-10Si合金进行了变质处理,运用非平衡相图和杠杆定律分析了变质处理Al-10Si合金显微组织变化规律,研究了变质处理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Al-3B变质处理使铸造Al-10Si合金的凝固过冷度减小;当变质温度一定时,随着Al-3B加入量增加,铸造Al-10Si合金组织中初生α-Al相...  相似文献   

16.
利用喷射成形工艺制备了Al 8.5Fe 1.1V 1.9Si耐热铝合金 ,观察了合金中耐热相的形貌 ,发现弥散强化相的尺寸在 5 0~ 10 0nm之间。采用Rietveld全谱拟合的方法初步测定了铝合金中弥散强化相的重量百分数为 2 8.4% ,通过换算得出弥散强化相的体积分数为 2 2 .4%。同时分析了与平面流铸造 (PFC)所制备的合金中耐热相体积分数的差异 ,并探讨了合金耐热相体积分数的变化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束表面冶金铁基合金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等离子束表面冶金合金设计原则,分析了合金元素在铁基合金中的作用.按照合金设计原则,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成功设计出等离子束表面冶金用新型铁基合金.对冶金层进行组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冶金层组织主要以固溶体结晶为主,显微硬度从表面到基体呈梯度分布,冶金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WE系列生物镁合金的力学性能,采用重力铸造法制备了Mg-5Y-2Nd-1Gd-0.5Zr (质量分数,WE53)镁合金,并对铸态合金进行了固溶处理(T4),固溶+时效处理(T6)和挤压加工.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并利用拉伸试验机和显微硬度计测试了合金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合金屈服强度为130 MPa,伸长率为10.2%,T6处理可显著提高铸态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降低合金的伸长率;挤压变形明显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伸长率与铸态相当.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和挤压变形可显著改善WE53镁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拉伸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等手段,研究预变形对2D12铝合金组织的热稳定性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拉伸变形能显著增加S相的弥散度,提高合金的时效硬化效应和室温至300℃以内高温下的强度,降低合金断后伸长率。200℃下热暴露500 h后,预变形合金的抗拉强度保留峰值强度的84.76%,伸长率从18.4%降至11%,而无预变形合金的抗拉强度为峰值强度的76.64%,伸长率从6.4%升至9.0%。预变形引入的位错提供S相形核位置,从而提高S相的形核率和合金力学性能。同时,位错作为1种能量陷阱,可降低S相在热暴露环境下的粗化速率,从而提高合金组织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Nickel metalhydride (Ni MH )batteryhasbeenusedinmobileelectricfacilitiessinceitscommercialization .RecentlyNi MHbatteryhasalsobeendevelopedandusedintheareaofelectricvehicles[1~ 3 ] .AlargeamountofvaluablerawmaterialsareneededinmakingNi MHbatteries .Providedt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