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以水稻黄单胞菌等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411株海洋细菌进行了抗菌筛选,初筛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海洋菌株81株,复筛获得具有稳定抗菌活性的菌株7株,最后通过测定抗菌谱,得到1株抗菌谱特异并且稳定拮抗水稻黄单胞菌的深海独岛枝芽胞杆菌(Virgibacillus dokdonensis)A493.对水稻白叶枯病害的温室生防实验表明,经过A493无菌发酵上清波处理,水稻生长20 d后对水稻白叶枯病害的防治效果达到了66.7%,且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无不良影响.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提取,再经2次薄层层析硅胶板回收分离,得到了纯化活性物质,经过ESI-MS"分析,初步判断活性物质分子量为317 Da.Doskochilova系统纸层析结果显示活性物质很可能为新的氨基糖苷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以一株抗菌谱窄的深海枝芽胞杆菌(Virgibacillus dokdonensis)A493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新的氨基糖苷类抗菌活性物质Z11抑制水稻黄单胞菌的浓度范围和抗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11抑制水稻黄单胞菌的浓度范围为14-56μg·mL^-1;机理研究显示Z11不改变水稻黄单胞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但能影响其蛋白质的合成及细胞壁合成关键酶N-乙酰葡糖胺-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GlmU)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F03是分离于秦岭野生鱼腥草根部的一株抗菌活性较强的内生放线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鱼腥草内生放线菌F03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初步研究。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30g,蔗糖10g,黄豆粉10g,蛋白胨10g,K2HPO40.3g,NaCl 1g,CaCO32g,蒸馏水1 000mL;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值8,发酵时间7d,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140r·min-1,接种量7%;抑菌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好;Doskochilova溶剂系统纸层析测定结果表明,该发酵液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为水溶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海绵放线菌对水稻黄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以获取最优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研究发现7种培养基中,ISP2培养基是最优的海绵放线菌的发酵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附加碳源和氯化钠对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由实验结果可知,添加15 g/L硫酸铵的ISP2培养基是用于产活性物质抑水稻黄单胞菌生长的海绵放线菌发酵培养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5.
用微波和化学诱变剂A对菌株Nocardia sp. DT06进行了复合诱变,经过多次传代实验,获得一株稳定高产腈水合酶的菌株Nocardia sp. DT7879.在优化的发酵培养条件下,即250 mL三角瓶中培养基装量25 mL、接种量9%、培养基的初始pH值7.5、摇床转速220 r·min-1、培养温度28℃、发酵周期88 h,其产酶活性为5198 U·mL-1,较出发菌株提高了84.7%.  相似文献   

6.
以海洋放线菌AM8发酵液抑菌物质的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海洋放线菌AM8的基础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最佳培养基为:胰蛋白胨17g·L~(-1),大豆胨3g·L~(-1),蔗糖2.5g·L~(-1),NaCl 5g·L~(-1),K2HPO42.5g·L~(-1),海盐20g·L~(-1);最佳发酵条件为:pH值7,温度28℃,接种量5%,转速200r·min~(-1),发酵时间5d。该抑菌活性物质为中等极性物质,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一定的热稳定性,在强碱、高温环境下易失活。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产抗菌代谢产物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实验菌株,以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制效果及菌体干重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优化铜绿假单胞菌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优化的培养基组分为黄豆粉2.5 g·L~(-1)、大豆蛋白胨10 g·L~(-1)、磷酸氢二钠10 g·L~(-1),优化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初始pH值7、发酵时间96 h。  相似文献   

8.
一株稀有放线菌发酵产抗生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土壤中分离并经初步鉴定属于小四单胞菌属的一株稀有放线菌摇瓶发酵产抗生素的工艺条件及其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放线菌产抗生素的适宜培养基为:淀粉2.0%,蔗糖1.3%,花生饼粉3.5%,NaCl 0.10%,K2HPO4 0.01%,Na2SO4 0.01%,FeSO4·7H2O 0.001%,CaCO3 0.3%;产抗生素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值7.7、装液量20 mL/250 mL三角摇瓶、接种量6%.在上述条件下,该稀有放线菌经200 r·min-1振荡培养108 h,抗生素的产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海洋放线菌BM-2菌株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和不同的发酵条件对进行液体发酵,以植物病原真菌禾谷镰刀菌为指示菌,采用打孔法测定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研究其产生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结果认为:海洋放线菌BM-2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14 g、乳糖16 g、黄豆粉16 g、磷酸氢二钾3 g、碳酸钙4 g、氯化钾0.4 g,海水1000 mL,初始pH值7.5;发酵条件为接种量7%(体积分数)、温度28 ℃、装瓶量80 mL(250 mL)、转速190 r/min、培养时间5 d.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烟草薄片的品质,利用产香酵母对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工艺中的浓缩液进行发酵处理,研究了产香酵母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浓缩液内几种常规成分和香味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酵母发酵时间和接种量对浓缩液内氨基酸、还原糖、总糖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发酵时间对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大于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浓缩液接种质量分数1%的产香酵母发酵12 h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达到最低;②浓缩液经产香酵母发酵可增加浓缩液内香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最优处理条件是接种质量分数1.0%的产香酵母,发酵78 h,浓缩液含有香味成分最多53种,总含量最高为1 061.69μg/mL;③接种质量分数1.0%产香酵母,发酵36 h的浓缩液的香味成分含量为842.86μg/mL,酮类香味物质含量高达182.86μg/mL,定义为酮香型浓缩液,而发酵48 h的浓缩液的香味成分总含量为847.29μg/mL,酸类物质含量最高为460.74μg/mL,将其定义为酸香型浓缩液,这两种生产工艺最有利于在薄片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种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以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菌[Xanthomonus campestrispv.pruni(Smith) Dye.]为供试菌,对20种植物提取液进行抑菌活性筛选;采用液-液萃取法初步分离石榴皮、五倍子的抑菌活性成分.[结果]石榴皮、五倍子对2种病原细菌抑制效果最好;石榴皮的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正丁醇萃取层,五倍子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较好.[结论]石榴皮对2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活性最好,其正丁醇萃取物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聚氨酯泡沫载体固定化米根霉的双层反应-扩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玉龙  白姝 《化工学报》1998,49(4):462-469
根据聚氨酯泡沫固定化米根霉的生长特征,建立了描述固定化米根霉间歇发酵生产乳酸过程的双层反应──扩散理论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数值求解.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该模型可用于过程的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对米曲霉菌株Aspergillus oryzae Cs007产酯水解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最佳碳源为橄榄油、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表面活性剂为阿拉伯胶;再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蛋白胨、KH2PO4、阿拉伯胶;然后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法(RSM)分析确定了显著因素的最优水平;最后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最佳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优化后的产酶条件为:橄榄油1%(体积分数),蛋白胨1.76%(质量浓度),KH2PO40.11%(质量浓度),MgSO40.05%(质量浓度),NaCl 0.05%(质量浓度),阿拉伯胶0.37%(质量浓度),起始pH值5,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00r.min-1,培养时间48h。优化条件下所产酯水解酶酶活达6.49U.mL-1,比初始酶活2.8U.mL-1提高了1.32倍。  相似文献   

14.
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米根霉是生产绿色平台生物化学品L(+) 乳酸的理想菌种 ,目前集中在发酵工艺的优化、新型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以及细胞固定化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控制米根霉菌体形态使之自聚集成为一定大小的球体进行乳酸发酵 ,操作简便、费用低。建议今后从应用代谢工程技术定向选育米根霉L(+) 乳酸高产菌 ,改进发酵设备、改良提取工艺 ,合理控制乳酸产品的构型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进一步研究 ,从而降低乳酸生产原料的成本 ,扩大L(+) 乳酸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1):503-507
l-cysteine (L-cys) modified ZnS (LZS) quantum dots (QDs) were synthesized by a two-step way. The effects of LZS QDs on the phenotype, biomass, morphology and extracellular protein content of Aspergillus oryzae (A. oryzae) were studied in detail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both uncoated and coated QDs had a cubic blend ZnS structure, and the particle size was about 4.0 and 4.3 nm, respectively. It was found that LZS QDs acted as an activator to stimulate the growth of A. oryzae in both solid and liquid media, and the biomass with 50 μg/mL (25 μg/mL) QDs in solid (liquid) medium was the highest and was about 1.65 (3.7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medium (without QDs). The data of ultraviolet–visible (UV–Vis) revealed that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of A. oryzae was 824.904 and 467.748 μg/mL relating to liquid medium with and without QDs, respectively. This work can provide a new way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of A. oryzae or microorganisms.  相似文献   

16.
米曲霉直接转化盾叶薯蓣生产薯蓣皂苷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米曲霉直接转化盾叶薯蓣制备了薯蓣皂苷元,转化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pH、接种量和培养温度. 在pH 6.0的66.7 mmol/L Na2HPO4-KH2PO4缓冲液中,8%接种量、37℃培养84 h后提温至50℃继续转化8 h的条件下,薯蓣皂苷元得率可达17.06 mg/g,是粗酶液转化的6.77倍. 转化过程中甾体的总摩尔数分别是微波辅助提取和酸水解的1.73和1.47倍. 转化产物经质谱和核磁共振鉴定与薯蓣皂苷元同质. 直接微生物转化法优于酶解法.  相似文献   

17.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命名为C4-3,对其絮凝活性及絮凝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4-3的絮凝活性物质主要为菌体分泌物;在絮凝剂投加量为1 mL·(100mL)、1%CaCl2助凝剂投加量为1~6 mL、pH值为8.0~11.0的絮凝条件下,C4-3对1~7 g·L-1高岭土悬浊液模拟废水...  相似文献   

18.
应用KMnO4滴定法快速检测米根霉发酵液中富马酸含量,通过研究富马酸滴定体系下的酸度以及发酵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和代谢副产物如乳酸、苹果酸、乙醇、草酰乙酸、丁二酸等对KMnO4滴定结果的影响,发现应用KMnO4滴定法测定米根霉发酵液中富马酸的含量,与HPLC检测法测定的含量误差在3%以内,平均回收率为96.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7%.以上结论表明,KMnO4滴定法可有效应用于快速检测米根霉发酵液中富马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