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毒性及生物脱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莉  孙伟  张红印  杨其亚 《食品科学》2016,37(17):245-25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镰刀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农作物和饲料中,不仅给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潜在威胁。传统控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但上述两种方法都具有局限性。近年来,利用微生物生物转化方法进行脱毒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化学性质、毒性作用以及生物脱毒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研究生物学方法控制粮食与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的成因及危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安捷伦1100液相色谱仪检测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进行准确定量,适用于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超标小麦及争议样品的确认.  相似文献   

3.
莫晓嵩  黄伟 《面粉通讯》2011,25(1):27-29
小麦赤霉病的成因及危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安捷伦1100液相色谱仪检测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进行准确定量,适用于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超标小麦及争议样品的确认。  相似文献   

4.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受污染的粮食会严重影响人和动物健康,控制粮食产前镰刀菌感染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积累是保障粮油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粮食真菌毒素污染风险预警工作,粮食产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污染预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积累的田间影响因素研究和建立产前风险预警模型中,都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风险预警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总结和整合现有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为开展我国粮食真菌毒素早期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已建立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时间分辨荧先兊疫定量检测体系(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时间分辨荧先兊疫层析检测卡和荧先定量检测仪)的适用性。方法检测20个阴性样本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确定该检测体系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对6组含不同浓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小麦阳性样本和6组含不同浓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玉米阳性样本进行检测,确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台间差;重复6次检测含中等浓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阳性样本和连续12 h检测国家检测限浓度的阳性样本,确定系统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该体系的检出限为154μg/kg,定量限为414μg/kg,幵且检测结果与液质联用方法定值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仪器台间差无显著差异;测值的精密度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要求。结论本研究验证的时间分辩荧先定量检测体系能准确检测玉米和小麦样本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突发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污染饮用水事件的发生,基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的促进作用,建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在线检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新方法。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该方法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线性范围为0.001~4.000 mg/L;检出限(S/N=3)为0.001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1.89%;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67.33%~94.50%;相对标准偏差(n=3)小于2.34%。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可应用于突发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污染的在线快速检测和应急预警。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小麦和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与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免疫亲和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纯水提取后,用免疫亲和柱净化,经甲醇洗脱,在C18色谱柱上等度洗脱分离,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标准曲线在0.1~2.0 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小麦基质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回收率为72.8%~110.1%,精密度为3.6%~10.8%,实验室内Hor Rat值为0.24~0.48;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回收率为72.2%~90.6%,精密度为1.2%~5.2%,实验室内Hor Rat值为0.07~0.31。小麦基质中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回收率为58.9%~100.4%,精密度为3.6%~11.3%,实验室内Hor Rat值为0.23~0.63;玉米中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回收率为56.9%~91.9%,精密度为2.5%~7.8%,实验室内Hor Rat值为0.11~0.43。结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等特点,适用于小麦和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与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使用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免疫亲和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使用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准确检测出小麦粉中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经水提取后,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检测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根据峰面积定量。实践研究显示:小麦粉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经水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检测线性较好,相关系数大于等于0.999,定量限为16μg/kg,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加标回收率为90.6%,RSD为2.1%。  相似文献   

9.
小麦中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薄层色谱测定方法魏润蕴,李文艳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100021)雪腐镰刀菌稀醇(Nivalenol;缩写NIV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稀醇(Deoxynivalenol,缩写DON)是镰刀菌...  相似文献   

10.
《西部粮油科技》2018,(1):50-50
近期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发现个别粮食及粮食制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也称呕吐毒素)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量值。小麦粉中DON超标可能是原料小麦受到该毒素污染,企业对原料把关不严导致。1、谷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由产毒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粮食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测研究,首先了解脱氧雪腐镰刀烯醇制毒原理及研究现状,进而分析研究毒素最新研究成果及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意见,希望可以加强对脱氧雪腐镰刀烯醇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2.
评价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胶体金快速检测系统的适用性。用胶体金快速检测系统检测20个阴性样品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确定该系统的检出限和定量限;用2台胶体金分析仪分别对6个浓度梯度的阳性样品进行检测,考察方法的准确性和台间差;6次重复测定含中等浓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阳性样品,考察方法的重复性。结果发现,该系统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99.61μg/kg和457.14μg/kg;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 GB 5009.111—2016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台仪器的测定结果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中等浓度阳性样品6次重复测定的标准偏差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要求。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胶体金快速检测系统准确性、重复性较好,能准确检测小麦和玉米样品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中呕吐毒素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呕吐毒素,又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谷物,特别是小麦中。不但给全球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因此对小麦中的DON进行降解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本文对清除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有效控制其水平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重点介绍了原粮收购过程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快速检测法,以及应用此法检测山东鲁中地区及周边2016年收获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与小麦赤霉病粒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粮食作物的污染物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黄曲霉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两种。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代谢产生的一类天然生物毒素,存在于霉变的粮食、油料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粮食的重要卫生指标。  相似文献   

16.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作为分布最广泛的镰刀霉毒素之一,不但给全球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文中对清除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在食品中有效控制其水平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建立啤酒样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去环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雪腐镰刀菌烯醇等7种真菌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啤酒样品经过Mycosep226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后,取净化液吹干浓缩后,经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在负离子模式下,用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分析,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7种真菌毒素在2~1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最低检出浓度为0.03μg/L,在20μg/L、200μg/L、500μg/L 3个加标水平下进行了验证试验,平均回收率为82.7%~115%,相对标准偏差为1.94%~9.87%。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满足实验要求,可用于啤酒样品中真菌毒素的多残留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用薄层层析法研究“分层研磨”制粉新工艺加工赤霉病小麦各组分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变化,全部17个组分中都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以吸风尘、头、二碾麦皮中含量最高,含量为15600~20000ppb;以刷麸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最低,只有840ppb;最终产品富养二号粉、次粉和后麸皮毒素含量在1700~2000ppb 之间。新工艺使面粉中的毒素含量比原麦减少52.39%。  相似文献   

19.
隐蔽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maskedDON)是由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与极性较强的化合物结合而形成。与DON相比有不同的极性及溶解度,因此不能用常规检测方法检测出来。隐蔽型DON在体内会水解为毒素单体,具有潜在危害能力。就隐蔽型DON发现、人工合成和生物转化、污染状况、污染样品中隐蔽型DON的提取、净化、检测进行了综述,并就粮食行业需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大麦、麦芽和啤酒中主要的真菌毒素,不仅影响大麦的发芽率、影响啤酒的风味,还会导致啤酒喷涌。本文参照国内外研究资料,阐述了酿酒过程中脱氧雪腐镰刀茵烯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