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专利号:ZL201510047260.9专利权人: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专利内容:本发明将酸轧的头尾切除量控制在5 m以上;拉矫机啮合量提高到40 mm;圆盘剪剪切千米数不超过60 km;第五道轧机出口速度控制在400~800 m/min之间;乳化液1号罐浓度为3.0%~3.5%,乳化液3号罐浓度控制在0.5%~1.0%之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4号机架热划伤为犁沟作用所致的金属堆积,属于轧辊和带钢剐蹭产生的热状态下的机械划伤。解决划伤的策略为降低4号机架轧制速度和压下率,增加乳化液温度和浓度,从而降低金属区的变形热。提出了一种以降低热划伤为原则的轧制策略,在保持5号机架出口速度不变的前提下,将4号机架压下率从34.1%降低至29.8%,将5号机架压下率从14.0%增加至29.3%,将4号机架轧制速度从1 615降低至1 272 m/min,从而降低了轧制区的温度。同时,提出了以乳化液浓缩变化为核心的润滑原则,通过将极薄规格镀锡基板的乳化液温度增加至55~60 ℃,乳化液S3箱质量分数提升至5.5%~7.0%,兼顾了轧制区内对油膜厚度和稳定润滑的要求以及轧制区外对轧辊和带钢强制冷却的要求。采取以上措施后,极薄板热划伤缺陷的发生率从12%降低至1%,带钢表面质量能够满足高端用户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水浸取的方法溶解光卤石样品中溴元素,以动能歧视碰撞池(KED)为测量模式消除了多原子分子离子的干扰,以50.0ng/mL 187Re为内标进行校正,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光卤石中溴含量的方法。对热水浸取的时间和氦气流量进行了优化,确定浸取时间为10min,氦气流量为4.7mL/min。对基体效应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测定溶液的基体质量浓度不大于0.50mg/mL,可有效克服基体效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溴标准溶液系列,结果表明,溴质量浓度在0.100~400ng/mL范围内与其质谱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方法检出限为0.424μg/g,方法测定下限为1.41μg/g。采用实验方法分别对5个不同溴含量水平的光卤石样品中溴进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9)在1.7%~4.7%之间;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和方法对比试验,加标回收率在98%~108%之间,测定值和品红分光光度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工艺润滑可以有效地降低轧制力能消耗,减少金属损失,改善表面质量.根据工厂的特定条件,对乳化液I、II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乳化液I比使用乳化液II,轧制力平均降低40 7%、轧制能耗平均降低33 3%、每班节水约0 6m3;辊耗减少0 11kg/t、中间废品率降低0 2%;油耗降低0 27kg/t,可以在体积浓度1 4%使用.乳化液腐败会直接导致其防锈性能下降,最终使乳化液II报废;所以延长乳化液使用周期必须加强使用维护,乳化液槽内温度应控制在50~55℃.  相似文献   

5.
归纳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四分厂冷连轧机组在高速生产家电薄料≤0.6 mm时频繁出现线状划伤缺陷的规律,通过热划伤产生现象判断分析,确定此线状划伤为热划伤缺陷,并制定相关改进措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轧制压下规程、改良轧制油配方、提高乳化液浓度和乳化液流量、压力以及提高轧辊磨削质量的综合方案,可有效控制高速轧制下的线状划伤缺陷.  相似文献   

6.
罐箱用316L不锈钢(/%:0.02C, 17.12Cr, 10.15Ni, 2.06Mo)(4.4~4.6) mm×2050 mm宽厚冷轧板在生产过程中表面出现严重的白斑缺陷。运用特征分析、钢种对比、现场缺陷跟踪的方法研究白斑缺陷产生原因,结果表明,白斑缺陷产生原因是带钢轧后表面乳化液残留多,在脱脂清洗效果不足与980℃退火工艺条件下产生分布不均的氧化皮,乳化液残留较多处产生的氧化皮呈白色,酸洗后形成白斑缺陷。系统分析了轧后带钢表面乳化液残留量以及残油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轧制工序采用无纺布材质刮油辊,加装风刀吹扫系统,控制乳化液浓度为1.5%~3%,乳化液温度为(55±3)℃,修复两套磁过滤系统;并通过控制脱脂段电导率7.5μs/cm,充套速度50 m/min,调整退火段9~12区炉温到1030℃,白斑缺陷不合格率由10%降低到≤0.5%。  相似文献   

7.
杂油是影响冷轧轧制油乳化液性能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含杂油过多的乳化液将直接影响轧制生产润滑及轧后产品表面质量,因此测试轧制油的抗杂油性能十分重要。就冷轧不同种类及不同含量的杂油对乳化液的理化性能、稳定性、润滑性能以及热挥发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液压油、油膜轴承油对乳化液的理化性能、润滑性能的影响基本一致,而液压油比油膜轴承油对乳化液的稳定性以及热挥发性能的影响更大。总体而言,杂油含量控制在20%以内是比较安全的,最大不能超过30%。  相似文献   

8.
《稀土》2020,(5)
采用硝酸低温溶解试样,选择Li 670.8 nm作为分析谱线,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镧热还原稀土金属及熔盐电解稀土金属中锂含量的方法。确定了FAAS的最佳工作条件为空气流量固定在15 L/min时乙炔气最佳流量为1.75 L/min,燃烧器高度为7 mm。实验表明,盐酸浓度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测定时必须严格控制盐酸浓度,而硝酸浓度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实验选用5 mL硝酸溶解试样,5%(体积分数)的硝酸为测定介质;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干扰可忽略。锂的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1944X+0.009336,相关系数r=0.9997,方法检出限为0.0066μg/mL。采用工作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测定实际试样,选择操作较简单且能满足检测要求的工作曲线法。采用实验方法测定稀土金属中锂含量,其相对标准偏差(RSD,n=11)5%,加标回收率在91.0%~102.7%之间。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某钢厂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超滤污堵严重的问题,探索工艺优化试验研究。通过小试实验结果确定工艺参数:调节池内乳化液加温加酸破乳后,投加液碱控制pH值于7~9,选择PAFC作为絮凝剂,投加浓度200 mg/L,选择阳离子型PAM为助凝剂,投加浓度1 mg/L。经现场试运行表明:通过调节PAFC和PAM的投加浓度,乳化液系统气浮出水CODCr去除率达93.7%,气浮出水可直接排入稀碱油废水系统进行二次处理,彻底解决了超滤污堵造成乳化液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稀土复合热稳定剂中含有有机化合物,为确保试样溶解完全,实验采用先灼烧再用混合酸消解的方法对试样进行前处理。实验表明,采用马弗炉于600℃灼烧30min,试样可变为灰白色,再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进行消解,以2%(V/V)硝酸为测定介质,以208Pb作为测定同位素,可实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聚氯乙烯加工用稀土复合热稳定剂中铅的测定。采用10.00ng/mL铊为内标校正基体效应和信号漂移;在0.50~25.00n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以铅质量浓度为横坐标,铅与铊内标信号强度的比值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其相关系数大于0.9995。方法检出限为0.06ng/mL,方法测定下限为0.19ng/mL。采用实验方法测定两个聚氯乙烯加工用稀土复合热稳定剂试样中铅的含量,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70和1.20μg/g,其相对标准偏差(n=11)小于10%,加标回收率为96%~105%。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六辊HC轧机乳化液的浓度、pH值与电导率、铁含量和皂化值的控制,提高了乳化液的清洁度;通过提高乳化液吹扫效果,规范操作程序,控制乳化液喷溅和提高轧制板形质量,减少了轧后板面乳化液残留,冷轧钢带黑斑、黄斑缺陷降级率由0.18%降至0。  相似文献   

12.
以梅钢酸轧乳化液为研究体系,探讨了回流温度及时间对乳化液中皂化值分析测定的影响,改进后乳化液中皂化值的分析准确度RSD为0.30%,分析精密度RSD小于1%,满足酸轧生产的工艺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鉴于目前国内尚无对钼精矿中油水份测定方法的统一标准,对于调解和裁决生产厂家与用户之间关于钼精矿中油水份含量的争议和纠纷,也无章可循。为此,百花岭选矿厂科研室进行了钼精矿中油水份含量测定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希望能对制定国标有所补益。本次试验采用了红外线干燥;电烘箱干燥;恒温电烘箱干燥和有机溶剂浸泡、冲洗、蒸发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某厂采用斯图亚特公司的轧制油进行轧制润滑为例,研究乳化液的温度、浓度、皂化值对轧制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可逆轧机起车及降速阶段,采用相同的压下规程,适当增加乳化液的浓度,就可以明显降低轧制力;当其他条件基本一致时,56℃的乳化液比49℃的乳化液润滑能力差,轧制力平均大3%左右,而且是每道次轧制力都要大一些;在轧制薄规格带钢时,必须用参数适宜的乳化液进行轧制润滑,才能使单机架平稳地轧制薄规格带钢。  相似文献   

15.
白振华  王楠  崔熙颖  张亚震 《钢铁》2021,56(12):96-102
 冷连轧机组在带钢升降速过程中,轧制速度会出现频繁的、较大程度的波动,轧制变形区的摩擦因数也会随之发生较大的波动,引起轧制压力来回波动,从而造成升降速阶段的板形相较平稳阶段的板形而言呈现出大幅度变差的问题。工艺制度优化对于摩擦因数引起的板形问题非常有效,因此,首先分析了不同乳化液浓度、初始温度和流量下的带钢在升降速过程中板形的变化过程。针对升降速阶段板形缺陷,采用分段离散法将带钢分别沿横向和纵向分成若干条元,提出升降速过程中板形横向目标函数和纵向目标函数,进而构造出升降速过程中板形动态变化目标函数,实现对轧制过程中板形波动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综合控制。由于乳化液浓度和初始温度在轧制过程中无法改变,所以结合板形目标函数,以带钢不发生打滑和热划伤、各机架轧制力不超过限定轧制力为约束条件,提出乳化液浓度和初始温度优化设定函数;乳化液流量优化针对频繁变化的局部浪形缺陷能够起到有效控制,因此乳化液流量一般随轧制速度呈非线性变化,以出口板形波动最小为控制函数,以不发生打滑和热划伤、各机架乳化液总量不超限为约束条件,提出乳化液流量跟随速度优化函数。最后将优化模型应用于国内某钢厂冷连轧机组,根据优化前后轧制力分布、带钢板形云图可知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压密闭微波消解技术消解样品, 建立了氧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汞和砷的方法。对消解酸和消解程序进行了优化, 同时讨论了硼氢化钾浓度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用10 mL 硝酸-盐酸(4+6)可将0.25 g污泥样品消解完全;确定消解程序如下:消解功率为850 W, 发射率为80%, 第1步采用5 min内从室温升温至110 ℃, 保持5 min, 第2步采用10 min内继续升温至180 ℃, 保持20 min;在硼氢化钾浓度为20 g/L时进行测定, 效果最佳。汞和砷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1 6 mg/kg和0.002 2 mg/kg。方法应用于污泥样品中汞和砷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RSD, n=6)分别为2.7 %~3.8%和1.1%~2.0%, 汞和砷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102%和98%~104%。方法应用于土壤标准样品GSS-25和GSS-26中汞和砷的测定, 结果与认定值一致, 汞和砷的RSD(n=6)分别为4.5%~7.4%和2.2%~2.4%。  相似文献   

17.
针对焦化废水处理站实际生产需要,建立了焦化废水中油的红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探讨了NaCl和无水Na2SO4用量、CCl4定容等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焦化废水中油乳化程度较低,可以用盐酸酸化破乳,在用CCl4萃取水中油时不需加电解质NaCl;加2g无水Na2SO4能使25mLCCl4萃取液脱水完全;萃取后的CCl4相不必定容可以直接进行测定。本方法对焦化废水中油进行测定,加标回收率93%~105%,相对标准偏差2.5%~8.7%。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乳化液在不同条件下失水量的测定,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了乳化液失水率和工作条件间的函数关系,指明了乳化液的蒸发特性,从而对乳化液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乳化剂质量分数、油性剂种类和乳化液体积分数对板带钢乳化液润湿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阴离子和非离子乳化剂的复合比例对乳化液动态接触角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影响乳化液在普碳钢Q235表面接触角和铺展系数的因素的大小顺序为乳化液体积分数>乳化剂质量分数>油性剂种类;阴离子和非离子组成的复合乳化剂改善乳化液润湿性的效果优于单一非离子或阴离子乳化剂.最后,运用Y-G-G经验方程计算普碳钢Q235基板的表面张力和乳化液与基板的界面张力.计算结果表明:普碳钢Q235基板的表面张力约为43 mN·m-1,当阴离子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50%时,复合乳化液与基板的界面张力最小,较单独添加阴离子乳化剂时的界面张力降低了10.78%.   相似文献   

20.
文摘     
《钢铁》1986,(11)
作者用还原热天平法对四种用烧结杯烧成的和两种取自烧结机的烧结矿做了以观查矿物组织和气孔结构对烧结矿还原性影响为目的试验研究。试验用烧结矿的含铁量为57.08~59.55%,FeO 为4.1~11.7%,CaO/SiO_2为1.12~1.96,总气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